词语手册中的字词积累与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手册中的字词积累与运用

《词语手册》中的字词积累与运用我为什么会迷上这一参考书呢?说来,也属偶然。以前,总以为《词语手册》就是提供一些词语拼音及解释而已,学生预习预习,读读记记就行了。但自从改版以后,一次翻阅,竟发现多了好几块内容,有“积少成多”、“举一反三”、“词语拓展”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词语拓展部分尤为吸引人。这些词语都是在文中原有词语的基础上深化拓展起来的。如七册中的《鸟的天堂》一文,文中有描写榕树的词语,如“翠绿”、“不计其数”等词,词语手册中就罗列了许多描写树木的词语,如“葱绿苍翠”、“俊秀挺拔”“古木参天”“枯枝败叶”等共有14个词。还真丰富,感情还是个宝呢!我当时想。于是,就细细品读了一番,还真不赖!不禁感叹道:是呀,任何一本书籍,都有它的可取之道。就看你能不能拥有一双慧眼了。因此,从三年级开始,我就注重了对《词语手册》的运用。这几学期以来,我们使用过好几版本的《词语手册》,发现它们各有千秋。三年级上册我们使用的是古籍出版社的,我发现那本比较重视的是字的笔画,对于一些较难的字,它不仅标明几画,还特意指出最容易错的地方。三年级下册我们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里面的“积少成多”让我叹

为观止。四年级我们所使用的则是开明出版社的版本。它侧重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及对词语的拓展。这对中等及中下的学生极为管用,正好籍此来巩固一下他们的基础知识,降低错误率。对优等生来说,拓展部分也可以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何乐而不为呢!有感于此,今天,我就《词语手册》中的字词积累与运用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专家们批评指正。以下我将围绕两个板块来进行阐述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抓住显性知识,巩固基础。这儿的显性知识,指的就是一目了然,不用调动各种感官,只需读读记记就能达到积累目的的各项知识。这主要是就开明出版社提供的这套词语手册来说的,在这套词语手册中,它安排了“生字扩词”、“多音字组词”、“近、反义词”等各种内容。这还不够,连答案都是现成的,学生该做的就是识记就行了。根本不用动手先做,然后再核对,订正后才形成一种正确答案。中间省去了很多环节。或许有人会说我这是投机取巧,机械性识记,大大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这些批评意见,我虚心接受。可我有时总发现刚教过的课文,要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时,正确率不是很高。有些学生总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错误,如《中彩那天》中的生字“拨”的组词,有生将之组成“拨种”,唉,此“拨”非彼“播”呀!这明明是“拨打电话”的“拨”么,还有些学生干脆把它当之“拔”了;再如“稍微”的“稍”,又有生偏要组成

“树稍”……错误五花八门。有些是错别字,有些是一知半解,张冠李戴,真是让人又气又笑,能动性太强倒成了坏事。思之再三,决定改变做法,同样是字词积累,抄一抄,记一记,不也殊途同归么。俗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胸中没有墨水,充啥子假斯文么。于是,我将字词积累的重点转移到词语手册中的“词语拓展”这一板块中来,一是因为它的正确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普及性,毕竟人手一册,使用起来方便。有时为了强化积累,我要求学生组词时只能是刚学的这一课文中的词,(当然一些不太好的词可以除外,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的生字“浓”,文中的词语是“或浓或淡”,这就没有必要了,再诸如,古诗中的生字,这些都不作要求),但别的生字就不可以了。我想,课文中的词语不积累,偏要挖空心思想些其它的,这岂不是舍近求远了吗?以上所说的是“词语拓展”这一板块,往下说说“课前预习”这一板块在词语积累中的优势。大家都知道,进入四年级,语文课本后的“词语表”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词语盘点”,它出现在一组课文之后,将整组课文的重点词语分“读读写写”、“读读记记”进行有梯度分组,使之井然有序。不过,由于课与课之间分界不是很明显,总给人一种笼统的感觉。而开明出版社的《词语手册》中的“课前预习”对词语的设计就比课本中的设计来得简明。它将一课的词语分“读读写

写”、“读读记记”、“补充词语”三种层次,以适应不同阶层的学生群体。就一课来说,不仅方便学生识记,也给了老师选择空间。作为作业,我要求学生对这三部分词语都进行识记的。不过,识记的度还是有区别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读读写写”部分必须要会正确书写。至于其它两个层次,就没有更多的要求了。而其它学生则要做到全面识记,保持一定的词语积累量。二、挖掘隐性知识,力求拓展。所谓隐性,是相对于显性知识来说的,它不像显性知识来的那么直白,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的底儿都透给你。隐性知识有时它来的较直观,如七册《蟋蟀的住宅》一课中的一块内容,题目为“读一读,记一记下列动物住宅的名称。龙――潭虎――穴兔――窟鸡、狗――窝猪、羊――圈猪、羊、牛――栏马――厩、棚蛇、鼠――洞”;有时它又来得较含蓄,必须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才能获得答案,如七册《古诗两首》中的“课后练习”,其中第二题为“想想下列的成语都是从哪些古诗中演化而来的,”以下就罗列了十二个词语,如“淡妆浓抹、春色满园、擒贼擒王、万紫千红、柳暗花明、煮豆燃萁、一片冰心、草长莺飞、寸草春晖、人面桃花、近水楼台、庐山真面”等。这里有些诗是学生已学过的,而有些则不是他们所能熟知的。这就需要我们查阅一定的书籍才能获得准确答案。那么,对于这一类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我们该如何对待呢?我的看法最

直接。就两字――积累。当然,积累离不开读与写。我也无它。一就是抄了。但我们抄是该讲究的。不要为了抄而抄,随便找个本子一遍两遍地抄,抄完了一改就了事。因为这些知识我们抄了,或是读了,当时或许能记得住,但过后不久,我们肯定得遗忘,谁敢保证呢?不信,上学期,我们肯定都积累过不少语段,但如今能完整地记下来的又有几人呢?因此,我便要求他们准备硬面抄,把它都摘记到本子上,如今,好的学生记得都有四五十页了。不过,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有些学生本子弄丢了,要补回来就太费时了;还有,就是随着日子的久长,有些学生的本子都已残破不堪了,掉面、落页的情况较多,毕竟放在书包袋里的时间也太长了。没办法,无论如何,这件事总得做下去啊。随着积累的增加,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识记了本学期的新知识,上学期、前学期那些摘记的知识又遗忘得差不多了。本学期,学生在做作业时,当出现一些词,要我们照样子拓展时,学生就打开摘记本找起来,还不错,好多都能找到。不过,我发现之后,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现象。书中的毕竟是书中的,那还不是你的知识。俗话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老是照抄,这叫什么事啊?得改改。于是,这就衍生出一些记的技巧问题。怎样记,才能既能照顾到优等生,又能辐射到学困生呢?思之再三,还是觉得课前几分钟比较实在。在班长的引领下,几次下来,还是挺井然有序的。当然,要想使这些知识牢牢地植根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