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书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ed9e52e852458fb770b5668.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实验1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实验1.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目的要求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
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有丝分裂图象。
如若需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
这时,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质中。
这十分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试剂和器材1材料均可以大蒜(Allium sativum 染色体数目2n=16)、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洋葱(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16)或蚕豆(V icla faba染色体数目2n=12) 等根尖为实验材料。
2试剂95%乙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l mol/L HCl。
3器材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操作方法1生根植物根尖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
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因此,它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制备与观察的理想选取部位。
大蒜、洋葱易于在水培、沙培、土培条件下生根。
采用水培时要注意在暗处培养,以满足根生长条件,使根系生长旺盛。
玉米和蚕豆种子可先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再转入铺有多层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置于24~26℃温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二次。
2取材待根长至l.5~2.0 cm时,将根取下。
若实验只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征,可将根尖直接放入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中固定;如果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则必须对根尖进行前处理后才能固定。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f3b4623fab069dc5122012b.png)
《遗传学实验》简介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课程性质:随课实验课程属性:基础课学时学分:学时16 学分1面向专业: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基础操作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
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实验项目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果蝇的培养及生活史和形态观察小鼠骨髓染色体的制片及观察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人类巴氏小体观察三、有关说明1、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类遗传学平行开设课程:细胞生物学2、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目①张文霞等编遗传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②张贵友等编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实验一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3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 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二、教学内容: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7f372126529647d26285295.png)
《遗传学》实验学习指导《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中心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指导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在传统育种、转基因育种、人体基因产物的产业化生产、各种传染性疾病病原菌的遗传分析研究及疫苗的生产、人类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等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对于现代从事生命科学的人,学习和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方法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实验要求:(一)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逐点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刻的理解,不仅要知道实验该如何操作,而且要知道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弄清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实验成功的可能性。
(二)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丝不苟,认真操作每一个环节,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观察记录。
(三)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及时总结整理。
结合所学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对成功的实验可以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对于不成功的实验要分析失败的原因。
(四)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分组上,多数实验是以1人为组,单独操作。
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上,包括实验操作。
二实验教材及学时(一)实验教材:以《遗传学实验》刘祖洞江绍慧编为主,根据理论课所学内容,也采用了其它教材的个别实验。
如:《遗传学手册》第三章“遗传学教学实验”的内容。
(二)实验总学时:30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一)实验内容:见下表:(二)实验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1 植物有丝分裂的观察目的: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识别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加深对有丝分裂遗传学意义的理解。
掌握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压片方法。
注意事项:(1)根尖解离时间适合;(2)取材部位一定要准确,只有分生区的细胞才有分裂相(部位准);(3)取材料要少,有利于着色和细胞分散。
2 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目的:学习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过程,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注意事项:(1)核型分析的关键需要较多的染色体分散好、形态好的细胞,因此,要求根尖的预处理要好,保证有较多的中期分裂相;(2)根尖的预处理应根据不同的药物,注意预处理药物的浓度、温度和时间;(3)制片时,细胞尽可能分散,压片时用力均匀,勿搓动;(4)测量数据尽可能接近染色体的实际长度;3 减数分裂装片的制片与观察目的:(1)观察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和变化过程,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加深对减数分裂遗传学意义的理解;(2)掌握观察植物减数分裂的制片技术。
遗传学实验指导书.docx
![遗传学实验指导书.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4e06aa0a26925c52dc5bf38.png)
实验1植物染色体减数分裂观察1、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花粉的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的观察,了解植物生殖细胞形成的-•般过程以及染色体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为研究遗传学基木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屮发卞。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细胞连续两次进行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
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所以称为减数分裂。
另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別长。
而11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与分离等。
3、实验材料高粱(2”20)、玉米(2n=20)或小麦(2n=42)等雄蕊幼穗及其永久制片和照片。
4、实验器具和药品(1)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接种针、蹑子、酒精灯、吸水纸、擦镜纸、烧杯、量筒、带橡皮头的铅笔。
(2)药品:纯洒精、95%酒精、冰醋酸、7()%酒精、卡诺固定液(Carnoy)液、醋酸洋红(醋酸地衣红)。
5、实验说明在被子植物中,由分牛细胞进行儿次有丝分裂,形成小胞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简称PMC,每个PMC 进行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就是一个小他子,每个小抱子内的染色体的数II是PMC的一半(n)o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可分为下列各个时期:第一次分裂:前期I:乂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细线期:核内岀现染色体细长如线,数目成双,核仁明显,但一般看不到双线结构。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
呈二价状态(此期很短暂,不易找到)。
粗线期:二价体变粗变短,由于各染色体由已复制成两条的染色单体组成。
故此时配对的染色体含冇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合体。
双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姊妹染色体之间发牛局部的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出现交叉结。
终变期:染色体长度更为粗短,交叉结向端部移动,核仁的核膜开始消失,此吋观察染色体最清楚,故可计算数目。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ee742d37f1922791788e802.png)
实验一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染色体的结构特征。
2.初步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阐明生物染色体组的构成,从而为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提供客观根据,为调查异源染色体的附加、代换乃至易位提供细胞学证明。
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往往从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来分析。
它所依靠的形态学指标是:1.染色体长度;2.着丝粒位置;3.副缢痕的有无和位置;4.随体的有无、形状和大小。
三.实验用品:细胞染色体照片,眼科剪刀,测量工具,胶水等。
四.实验方法:1.剪贴:用眼科剪刀,沿染色体边缘将每一条染色体剪下来,存放备用。
2.配对:首先目测配对,根据染色体长短和形态特征,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3.排列:按一定顺序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排队、编号。
排列方式有多种,一般从大到小排列,短臂朝上,如玉米、草棉核型;相同长度的染色体,按短臂长度排列,短臂长的在前;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如随体)可特殊排列,如栽培大麦核型;性染色体单独另排或放在最后。
也可将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归为一组,分成若干组,按组排列,如山羊草属植物染色体核型;异源多倍体要根据不同染色体组排列,如普通小麦核型要按A、B、D三个染色体组排列。
4.测量:利用测量工具,测量染色体的如下数据:绝对长度=照片长度/放大倍数染色体相对长度=每对同源染色体绝对长度/染色体总长度臂比=染色体长臂/染色体短臂将上列数字填入表1:表1 染色体测量数据序号相对长度(%) 臂比类型5.校正:根据测量数据校正目测同源染色体配对和染色体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再进行重新排列,并黏贴在实验报告上。
6.分类:依据臂比,将染色体分类。
表2 染色体分类标准染色体类型臂比(长臂/短臂)正中部着丝点类型(M) 1.0中部着丝点类型(m) 1.01-1.7近中部着丝点类型(sm) 1.71-3.0近端着丝点类型(st) 3.01-7.0端着丝点类型(t)7.01-∝顶端着丝点类型(T)∝7.核型公式:根据染色体类型,可以将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核型书写成一定公式。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a1f95a90029bd64783e2cdc.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遗传育种教研室前言遗传学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是当今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学科,它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引领生命科学从各个水平探讨生命的奥秘。
而且,遗传学与农、林、牧、渔、工业发酵、医药、优生优育等密切相关,是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实践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遗传学实验课是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验证遗传学基本规律、掌握遗传学试验技术、分析遗传学试验结果,从而加深理解遗传学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
本实验教材适合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和农业院校的农学、植物保护等专业。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在基本遗传学实验基础上,增加群体遗传学实验内容。
实验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部分:染色体变异第三部分:验证遗传规律第四部分:数量遗传第五部分:群体遗传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遗传学实验课为18学时,开设6次实验,每一部分内容为1-2次实验,并结合多媒体示范实验。
农学专业遗传实验课为15学时,开设5次实验,内容为第一,三、四、五部分,同时也结合多媒体示范实验。
植物保护专业遗传实验为9学时,开设了3次实验,内容为第一、三、四个部分。
实验分组进行,每组30-40人。
目录前言一、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实验一:有丝分裂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 (3)实验二:染色体核型分析 (5)实验三: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带型分析 (8)实验四: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及显微观察 (11)二、染色体变异实验五:染色体结构变异 (13)实验六:染色体数目变异 (14)三、验证遗传规律实验七:分离规律的验证 (15)实验八: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19)四、数量遗传实验九:概率和统计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22)实验十: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24)实验十一:杂种优势表现的观察分析 (27)五、群体遗传:实验十二:人类ABO血型的测定与分析 (28)实验十三:同工酶遗传标记分析 (29)实验十四: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33)实验一有丝分裂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植物组织的取材、预处理、解离、染色、压片等制片步骤的学习,掌握植物制片技术,奠定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技术;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遗传学试验指导
![遗传学试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05034568e9951e79b892746.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张霞黄先忠李桂芳张婷婷二0一零年三月实验一植物有丝分裂制片及多倍体诱发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制片技术;2.辨别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和特征;3.掌握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方法;4.初步掌握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方法;5.学习植物多倍体的细胞学鉴定。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准确复制、均等分裂,使母、子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达到等质同量。
既维持个体正常生长发育,又保证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高等植物的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将这些分生组织固定、水解、染色和压片,再置于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用秋水仙碱浸渍、涂抹或点滴植物的分生组织,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裂中期,这样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核。
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多倍性的组织和器官。
从多倍体组织分化产生的性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受精后仍形成多倍体植株。
植物多倍体在探讨物种的演化,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和育成作物新类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二倍体洋葱根尖(2n=2x=16)四倍体洋葱根尖(2n=4x=32)四、仪器、药品、用具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冰箱、恒温箱或水浴锅、天平、量筒、培养皿、青霉素小瓶、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片、吸管、洗瓶、吸水纸等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1N盐酸、秋水仙碱、8-OH喹啉、无水酒精、冰醋酸、KCl等五、实验内容和方法1.解离取出供试材料二倍体洋葱根尖(2n=2x=16)和四倍体洋葱根尖(2n=4x=32),分别放入不同的青霉素小瓶中水洗3遍,弃去水。
再加入1N盐酸,放入60℃恒温箱解离4—10min后,弃去盐酸,水洗根尖3遍。
2.染色取一根尖于载玻片上,仅切取生长点部位,弃去其余部分。
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边用镊子夹碎边染色5min,或整染30min,再加上盖玻片。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805f3956bec0975f465e24d.png)
遗传学实验操作指导天津科技大学遗传学课程组2006.12目录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稿) (1)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 (4)实验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 (6)实验三: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8)实验四: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 (10)附 录 (13)1.实验规则 (13)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4)3.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 (15)4.实验报告的写作 (16)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2006级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简介(50字左右)实验学时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类别每组人数1 摇蚊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学习分离摇蚊幼虫唾腺的技术及其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观察摇蚊唾腺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3 必修综合基础 32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掌握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3 人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解人类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分类,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必修综合基础 3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及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学习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变化。
应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发植物多倍体及掌握对多倍体的细胞学鉴定方法。
6 必修综合基础 3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遗传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形态观察是遗传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实验应能够观察描述生物体有丝分裂行为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摇蚊唾腺染色体观察1. 实验的基本内容学习剖取摇蚊唾腺及制片方法,识别多线染色体上的斑带。
(标准格式)遗传学实验指导
![(标准格式)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8b2ff83b9d528ea80c77905.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农学、园艺、中草药等)前言遗传学实验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非独立性设课的实验课程。
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本课程由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主要从个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遗传学基础理论和原理、遗传学试验技术和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验证遗传学理论,并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和初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包括各类实验9个,共28学时,必做14学时,选做14学时,可以根据学时数和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此外还有附录四个,供教师准备实验时参考。
至于一些分子水平上的实验技术,限于时间而未收集,有待以后补充。
实验要求一、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并复习有关内容;准备好实验报告纸、铅笔、橡皮、尺子、钢笔(或圆珠笔)等;二、按实验指导及教师的要求进行观察、记载,写好实验报告。
字迹要整洁、清楚。
绘图一律用铅笔,解答用兰色或黑色圆珠笔书写。
三、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节约药品和各种实验材料;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严禁私自拆卸仪器及调整仪器附件,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四、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五、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在实验室内喧哗。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用品放回原来位置,打扫卫生。
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与观察························································4 实验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及观察························································6 实验三: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8 实验四: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11 实验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14 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及细胞学鉴定·······················································15 实验七: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17 实验八:蛋白质遗传标记分析·········································································21 实验九: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2310、实验报告基本内容要求············································································ 2511、实验报告格式···························································································26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与观察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必做一、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并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的观察,熟悉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遗传实验指导
![遗传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ddd4af004a1b0717fd5dd3a.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一、实验项目1、减数分裂的观察2、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观察3、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4、分离规律5、等位基因分离的验证6、独立分配规律7、基因的连锁与交换8、有丝分裂9、石蜡切片技术10、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诱发及鉴定11、显微摄影技术12、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13、细胞核内DNA的鉴定14、高等植物核DNA的简易快速提取15、外源DNA的花粉管道导入技术16、大肠杆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二、实验项目实验一减数分裂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观察并熟悉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为学习遗传学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二、实验说明减数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在性母细胞形成过程中,先由有性组织(如花药、胚珠)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后进一步由这些孢母细胞进行两次连续的分裂,而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产生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大(小)•孢子(n)。
这些孢子进一步发育为雌(雄)配子,通过雌雄配子的受精结合,新个体的染色体又恢复到与亲本相同的数目,从而保证了亲代和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次分裂前期Ⅰ这一时期较长,变化也较复杂,一般又分为五个时期。
1、•细线期:这是减数分裂开始时期,染色体细长如线,首尾不分,绕作一团,核仁明显,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数目成双。
2、•偶线期:由于螺旋化,染色体开始变短、变粗,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呈二价体状态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由于各染色体是由已复制的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连接起来,故每一配对的染色体中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又称四合体。
4、双线期:四合体继续缩短变粗,同源染色体虽因非姊妹染色单体相互排斥而分开,但由于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在同源染色体的一定区段出现交叉结。
5、•终变期:染色体变得更短更粗,交叉结向端部移动(端化),核仁、核膜开始消失,染色体分散在整个核内,此时观察染色体最为清楚,便于计数。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书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a2de8d5a58da0116c174914.png)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二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实验三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实验五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实验六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果蝇的连锁交换与基因定位实验八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定性鉴定实验九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实验十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实验十一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实验十二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课是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传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遗传研究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是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农学、园艺专业的特点编写而成,所选材料主要是植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条件和学时数,从中选开有关实验,实验的顺序视材料的准备情况会有变动。
实验一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取材、固定和染色制片方法。
2.了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特征。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保证各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基础,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包括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连续两次分裂都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各个时期,但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变化最为复杂,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等现象。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玉米、小麦、蚕豆的花序固定材料。
2.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酒精灯、纱布、吸水纸等。
3. 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品红。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材固定:掌握各植物的最适时期和最适时间,保证大量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一般在上午9~11时取材效果较好;取好的材料立即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在低温处固定2~24h,在80%乙醇中处理半小时后,用70%乙醇保存于冰箱中。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51421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4.png)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实验目的了解单因素遗传的规律,掌握遗传学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内容实验一:确定豌豆花的颜色遗传规律实验原理豌豆花颜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分别对应着基因A和a。
A和a是一对等位基因,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根据孟德尔定律,当纯合体AA或Aa与aa进行杂交时,其后代种子的数量比例为3:1,即3个有紫色花,1个有白色花。
实验步骤1.从不同的纯合体豌豆花中各取出10颗种子,放在不同的培养皿中。
2.将2个不同的纯合体豌豆花杂交在一起,得到F1代种子。
3.将F1代中某种颜色的豌豆花自交3代,得到F3代。
4.统计F3代中不同颜色花的比例。
实验结果若F3代豌豆花中紫色花的数量为75个,白色花的数量为25个,则遵循孟德尔定律,说明F1代父本是AA或Aa。
实验二:确定豌豆荚长短的遗传规律实验原理豌豆果荚的长度有长和短两种,分别对应着基因B和b。
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B为显性基因,b为隐性基因。
当纯合体BB或Bb与bb进行杂交时,其后代种子的数量比例为3:1,即3个长荚,1个短荚。
实验步骤1.从不同的纯合体豌豆荚中各取出10颗种子,放在不同的培养皿中。
2.将2个不同的纯合体豌豆荚杂交在一起,得到F1代种子。
3.将F1代中某种长度的豌豆荚自交3代,得到F3代。
4.统计F3代中不同长度豌豆荚的比例。
实验结果若F3代豌豆荚中长荚的数量为75个,短荚的数量为25个,则遵循孟德尔定律,说明F1代父本是BB或Bb。
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单因素遗传的规律,掌握了遗传学基本实验方法,培养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这对进一步学习遗传学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遗传学实验指导1
![遗传学实验指导1](https://img.taocdn.com/s3/m/678094423c1ec5da50e2709a.png)
遗传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实验二: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实验三:人类皮肤纹理分析实验四:果蝇形态及生活史观察实验五:果蝇的雌雄鉴别实验六: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实验及鉴定(1)实验七: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实验及鉴定(2)实验八:植物染色体压片实验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研究中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2)对人类中的一些遗传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3)学会遗传性状的系谱分析。
二、实验条件对自己选定的人类遗传性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收集数据。
三、实验要求(1)可选择的人类遗传性状如卷舌、发涡旋转方向、达尔文耳点、寡妇尖、反叠舌、拇指端关节外展等遗传性状,或其它遗传病进行调查分析;(2)实验前查阅相关资料,学会各种所选人类遗传性状的识别,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由指导老师做可行性分析,确定可行后方可进行实验;(3)对遗传病的调查分析,要进行系谱分析,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对上述提到的常见人类遗传性状,选一个性状进行家系调查,作系谱分析;(4)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得出各种遗传性状的遗传方式;(5)遗传性状识别准确,调查数据准确;(6)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实验说明(1)本实验需要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知识;(2)人类遗传性状的识别请查阅人类遗传学相关书籍或在网络上查找图片。
五、附:人类单人体单基因性状1,眼的遗传(1)眼色——单基因遗传——有黑色,褐色,黄色,蓝色,灰色,原因:虹膜折光率不同所致,因民族,人种,个体不同而不同;黑色,褐色为显性——黑色基因——B蓝色,灰色为隐性——蓝色基因——b黑色:BB;黑色Bb。
蓝色:bb;蓝色bb双眼睑——D(2)眼睑-单基因遗传单眼睑——指上眼睑不能正常抬起双眼睑Dd单眼睑dd(3)视力近视:——指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视远物不清,近处的光线可在视网膜上成像,视近物清楚。
高度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影响正常——M高度近视——mmmMm;Mmmmmm(4)全色盲——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不能辨别三原色(红,黄,蓝),故不能辨别其他颜色,整个世界是灰色的,视力低于0.1正常——S 全色盲——sSsSs;SsssSsSs;Ssss;SS;SsSs(5)散光——角膜曲度不均——多基因遗传(6)眼睛大小——单基因遗传大——显性;小——隐性(7)眼睛睫毛——单基因遗传长——显性;短——隐性2 耳的遗传耳垂——单基因遗传有耳垂——E ;无耳垂——e3 鼻的遗传(1)鼻的形状——单基因遗传弓形鼻——显性;直鼻——隐性(2)鼻孔的形状——单基因遗传宽鼻孔——显性;窄鼻孔——隐性(3)鼻头的形状——单基因遗传钩鼻头——显性;直鼻头——隐性4 舌的遗传(1)舌的形态——单基因遗传\"U\"形——显性;非\"U\"形——隐性(2)卷舌性状——单基因遗传能卷舌——显性不能卷舌——隐性5 毛发的遗传(1)头发的颜色——单基因遗传黑发——显性;非黑发(红发,灰发)——隐性(2)人的发式——单基因遗传卷发——显性;直发——隐性(3)发际\"V\"字形\"一\"字形6 手的遗传以下前为(性状显性性)/后(状隐性性状)手的惯用右手左手大拇指弯曲能不能指毛有无大拇指末节外翻不能、能食指与中指长度中指长食指长食指与无名指长度食指长食指短小指末节弯曲末节向无名指弯曲无弯曲手指嵌合左手指在上右手指在上实验二: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一、实验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二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实验三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实验五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实验六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果蝇的连锁交换与基因定位实验八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的定性鉴定实验九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实验十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实验十一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实验十二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实验课是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遗传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帮助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遗传研究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是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农学、园艺专业的特点编写而成,所选材料主要是植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条件和学时数,从中选开有关实验,实验的顺序视材料的准备情况会有变动。
实验一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取材、固定和染色制片方法。
2.了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特征。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保证各物种世代间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基础,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包括连续两次细胞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连续两次分裂都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各个时期,但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变化最为复杂,又可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等现象。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玉米、小麦、蚕豆的花序固定材料。
2.用具: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试剂瓶、酒精灯、纱布、吸水纸等。
3. 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卡诺固定液、蒸馏水、醋酸洋红、改良品红。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材固定:掌握各植物的最适时期和最适时间,保证大量花粉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一般在上午9~11时取材效果较好;取好的材料立即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在低温处固定2~24h,在80%乙醇中处理半小时后,用70%乙醇保存于冰箱中。
2.解离:挑出花药,经过70%酒精,再用蒸馏水冲洗,在1N HCl中60℃恒温下解离5~15min,用蒸馏水冲洗后用于染色压片。
3.染色:取出花药吸去多余液体,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醋酸洋红或改良品红,用镊子反复挤压花药,使花粉母细胞完全溢出来,尽可能去除残渣药壁,酒精灯上稍加热,放置2~3 min,使染色体充分着色。
4.压片:盖上盖玻片,用刀片架起盖玻片一角,中指和食指按住盖玻片边缘,用镊子尖轻敲几下,使花粉母细胞分散,移去刀片,在酒精灯上迂回稍加热后,用手指垂直压片。
5.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的图象。
五、思考与作业题1.绘出所观察到的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典型图像。
2.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减数的?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实验二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加深分离规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玉米籽粒胚乳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Wx和wx)控制,且非糯(Wx)对糯(wx)为显性,由非糯和糯亲本杂交的F1植株能形成Wx和wx两类配子,由于带有Wx和wx基因的花粉对I-KI液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通过测定得出1:1之比。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玉米籽粒胚乳非糯性(Wx)和糯性(wx)杂交F1代的花粉。
2.用具:普通生物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计算器等。
3.药品:1%I-KI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取糯性与非糯性杂交F1花粉,用1%I-KI溶液染色,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蓝黑色(非糯)和红褐色(糯性)花粉粒数目。
五、思考与作业题将统计数据全班汇总填入下表,每人进行χ2测验或仅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相符。
实验三果蝇的生活史及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果蝇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观察果蝇的几种常见的突变类型。
2.掌握辨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和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完全变态,生活周期短,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每交配一次可排卵400~500个,其生活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大于30℃时大部分死亡或不育,20℃时,生活周期为15天,25℃时,其生活周期为10天,在小于10℃的环境下,其生活周期为57天,所以,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是20~25℃。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突变性状多,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野生型和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2.用具:体视显微镜、放大镜、小镊子、培养瓶、麻醉瓶、白瓷板、培养皿、毛笔。
3.药品:乙醚、琼脂、玉米粉、蔗糖、酵母粉、苯甲酸。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果蝇培养基的配制1)按下表4倍量取样3)取2/3水将琼脂煮溶→加红糖→加搅好的玉米面(1/3水)+苯甲酸→煮沸→50℃左右加入酵母粉(液)→培养瓶(1-2cm)处理:150℃,3min 干热灭菌(带瓶塞)。
2.果蝇的生活史观察透过培养瓶观察果蝇生活史各阶段的形态:幼虫、蛹、成虫,卵因极其微小而无法观察到。
3.果蝇的麻醉将果蝇移入三角瓶,乙醚麻醉0.5min(翅张角小于45°)后转入培养皿中,麻醉状态一般可维持5~10min。
如观察中苏醒,可在培养皿内放一个滴有乙醚的滤纸条补救。
4.果蝇的性状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白瓷板上的麻醉后的果蝇,区别雌雄体,观察果蝇常见的几种突变类型。
五、思考与作业题1.描述果蝇的生活史。
2.如何区别雌雄果蝇?实验四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果蝇幼虫唾腺的解剖方法和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方法。
2. 观察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果蝇唾腺染色体是果蝇幼虫期唾腺细胞核内染色线连续复制,但细胞核不分裂,而形成的多线染色体,又称为巨型染色体。
它比果蝇其它细胞的染色体长100~200倍,有1000~4000条染色体的拷贝。
这种染色体可以观察到由一个“中心”和五个臂组成(2n=8)。
这是由于各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的异染色质部分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心”,又由于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第Ⅱ、第Ⅲ中位着丝粒的染色体各有左右两条臂,X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只能看到一条染色体臂,第Ⅳ染色体则呈点状,所以可见五条臂。
而且每条染色体臂上还呈现不同的横纹(band)。
根据果蝇的表现型和它的唾腺染色体上横纹染色的深浅、宽窄及其他特征可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可作出基因的细胞学图。
所以,唾腺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果蝇的三龄幼虫。
2.用具:体视显微镜、普通生物显微镜、解剖针、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3.药品:1%醋酸洋红、0.7%生理盐水、1mol/LHCl、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16~18℃条件下培养的果蝇三龄幼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0.7%生理盐水。
2.双筒解剖镜下,用解剖针针尖掀住幼虫靠前端三分之一处,以固定幼虫,再用镊子或解剖针夹紧其口器的头部,用力把头部从身体中拉开。
位于幼虫前端食道两侧的唾腺便随之而出,弃去殊余部分,并剔除唾腺上白色脂肪。
3.将唾液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1%醋酸洋红染色数分钟,盖上盖玻片,外复吸水纸,用大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吸去多余的染色液。
4.镜检。
先在10 倍镜下观察找到染色体后,再换高倍镜下观察,比较各染色体的横向纹带、带宽大小、带纹排列顺序,以及由着丝点纠集组成的染色体中心。
五、思考与作业题1.绘出所观察到的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图像,标明染色中心和5条臂。
2.果蝇唾腺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区别?实验五果蝇的双因子杂交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分析,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二、实验原理果蝇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Ⅱ染色体上的基因+/vg决定,灰体和黑檀体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Ⅲ染色体上的基因+/e决定,因此取长翅黑檀体(++、ee)的雌蝇与残翅、灰体(vgvg++)的雄蝇交配(或反交),F1代全部是长翅灰体,F1代自交而得的F2将产生性状分离和重组,出现四种表现型,即长翅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灰体、残翅黑檀体,比例为9:3:3:1。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长翅黑檀体(++、ee)与残翅、灰体(vgvg++)的果蝇。
2.用具:体视显微镜或放大镜、饲养瓶、麻醉瓶、海棉板、白瓷板、解剖针、镊子、毛笔等。
3.药品:乙醚、酒精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麻醉。
取麻醉瓶(与饲养瓶口径大小相同),在其棉塞上滴几滴乙醚并塞好,将饲养瓶轻轻振动使果蝇全部落在培养基上,然后迅速拨去饲养瓶和麻醉瓶上的棉塞,口对口相吻合,饲养瓶在上,麻醉瓶在下,轻轻将麻醉瓶在海棉块上振动,使饲养瓶中的果蝇掉进麻醉瓶里,然后迅速塞好两只瓶的棉塞子。
当观察到麻醉瓶中的果蝇昏迷不动时,就可将果蝇倒在白瓷板上进行性状观察和雌雄的区别。
如仅观察统计可延长时间麻醉致死,其翅膀外展45°时说明已死亡。
如需继续培养以轻度麻醉呈昏迷状态为宜。
2.选取长翅、黑檀体处女蝇和残翅、灰体雄蝇5~6对(或反交),一起放入事先装有培养基的饲养瓶内。
3.一周后倒出亲本果蝇,等F1羽化后进行观察、记录。
4.任意选取正交或反交组合的F1雌雄果蝇(雌蝇必须处女蝇)7~8对,放入一个培养瓶中。
5.一周后倒去F1果蝇,待F2羽化后10天进行观察统计四种表现型的具体数目,或F2羽化后,每2~3天统计一次,连续统计7~8天。
6.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五、思考与作业题1.对观察资料进行χ2测验,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2.果蝇杂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实验六果蝇的伴性遗传一、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性连锁个体正、反交试验结果的分析,认识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分离规律以及了解伴性遗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果蝇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 为雄,XX为雌,伴性遗传也就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后代的表现因性别而转移,果蝇中已知红色眼和白色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w决定,而Y染色体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和白眼果蝇交配,其后代眼色的表现就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并且,正、反交的结果不一样。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药品1.材料:果蝇红眼和白眼品系。
2.用具:放大镜、饲养瓶、麻醉瓶、海棉板、白瓷板、解剖针、镊子、毛笔等。
3.药品:乙醚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麻醉,同实验五。
2.选取红眼或白眼处女蝇5~6只,选取相对性状的雄果蝇5~6只,和雌果蝇一起放入事先盛有饲料的饲养瓶内,分别做正、反交组合各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