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实践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的实践和思考
问题的提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已提出多年,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仍然讲到底,满堂灌,把“学堂”变成“讲堂”。学生被老师牵者走,老师被教材、教参牵着走,教师将学生的知识经验当成一块白板,将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则是传声筒,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老师的分析头头是道、天衣无缝,但学生依旧觉得科学这门学科难学,有的听得懂理解不了,记住的用不来,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渐渐使许多学生丧失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成为困惑科学教学难题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立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因而更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生为本的理念,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新教育理念内容的核心之一,它对传统科学教学思想提出了挑战,为解决传统教育的困惑开出了一剂良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细心品味、认真落实,切实改变观念,使教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并努力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一、备课要坚持以生为本作先导
备好课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传统的备课往往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品质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重点考虑讲什么、怎么讲,结果是学生已经掌握、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津津乐道,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内尤如蜻蜒点水。备课要体现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学生已有哪些知识经验,一堂课准备让学生参与哪些活动,体验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构建什么概念,学会什么技能,获得什么知识,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和问题,老师采取什么对策等都要细心准备,精心策划,这就要求教师有必要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新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是建构新知识、新概念的基础,这些前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而这些知识经验的平乏,必然给学习造成障碍,比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常以游泳为例,但很多同学很难理解推动人前进的物体是水而不是人,尽管教师反复解释,学生就是不能理解。事后经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会游泳,跟没下过水的人谈游泳,真有对牛弹
琴的味道。如果事先经过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我事先到学生当中调查,了解到绝大部分同学从来没有观察过种子怎样萌发的,于是就提前用花盆栽下大豆和玉米,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结果到上课时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发言积极踊跃。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中,有一些片面、错误的前概念,有极强的顽固性,如运动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平衡就是静止,动物才有呼吸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漠视这些前概念,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和科学概念的建立,教师备课时,有必要先和学生细心交谈,认真调查研究,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策划好这些前概念的转化对策和方案。
2.根据学生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备课若以教材、教参为核心,不研究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经验,以本为本,照本宣科,不敢对教材进行处理,甚至被满天飞的教辅书左右,或者不加选择地生搬他人的教案,强加给自己的学生,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产生厌学情绪。殊不知,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的,教师不能选择学生,但可以选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备课要体现以生为本,就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整合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的方法,教师不应成为教材的奴隶,而应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裁剪和整合,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象一些概念和常识性内容,教材上没有但对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教师可适当补充,教材上一些抽象或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也可以修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收集一些素材充实教学资源,如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屏幕上,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加深理解。
3.让学生参与到备课活动中
新的学生观视学生为一个独立发展,有潜能和创造力的人,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备课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教师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备课的过程中来,如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参加社会活动,搜集标本、素材、体验生活,准备探究学习的小实验等。如在“水污染的防治”一节教学中,我布臵学生利用周末开展当地水污染的调查,分成摄影、采样组,调查访问组和查阅资料组,获得大量的一手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堂教学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这一舞台往往被老师占据着,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老师讲、学生听,有的老师惟恐自己讲的少了,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少,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一包到底。虽然老师的出发点很好,但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落实。
1.变“讲堂”为“学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而成,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往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认识不足,课堂上不敢放手,包办代替,学生只听不说,只记不想,依赖性越来越强,参与度越来越弱,缺乏学生的参与,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就无从谈起。
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就要真正将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教师从演员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方法很多,也不仅仅体现于一问一答当中,教师问、学生答,虽然也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路仍然局限于教师设定的轨道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有一种先学后教的方法值得尝试。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老师揭示的目标,自学和探究,后教就是老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能掌握的问题老师可以不讲,有些问题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精要之处老师作扼要的讲评,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的倚重于接受学习,认为这样学习效率高,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体验和探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主动性学习,它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了突出的位臵,要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说滑轮组机械效率问题的研究,传统方法是讲练结合,虽经多次反复,大多同学均难以理解,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解过滑轮组,缺乏利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这一过程的体验,一个很具体的运动过程对他们而言就非常抽象,仅靠老师的言语描述是无法代替真实体验的。解决的办法可以组织学生对滑轮组的进行细致研究,弄清楚影响滑轮组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对整个提重物做功的过程有一个真实的体验,他们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了。
课堂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课题很多,形式多样,在课题的选择中,一般不宜太复杂,器材应方便易取,例如,研究保险丝的熔断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利用纯净水瓶和汽球可以研究
大气压的存在,氢氧化钠变质为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CO
2,CO
2
被氢氧化钠吸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