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帕累托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马歇尔及其学生庇古的“外部性理论”
2.什么是资源与环境问题?其实质是什么?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资源日趋短缺、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系统的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

实质是经济问题:因为其根源于经济的不断扩张;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最终解决还要依赖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3.什么是Pm2.5?其危害如何?
特制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4.试举例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矿产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第二章
1.请简单梳理环境与资源经济思想的演变。

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人口论》、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哈丁的《公地的悲剧》
新制度经济学:科斯理论、戴尔斯的排污权交易理论
环境保护主义:保罗· R . 埃利希的“人口炸弹”理论、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理论、肯尼思·布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皮尔斯的“循环经济”理论、舒马赫的“小型化经济”理论、里夫金和霍华德的“熵世界观”理论等。

2.环境保护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悲观学者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3.循环经济及其原则是什么?它与传统经济有何区别?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3R”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运行的经济模式。

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大量排放污染物,粗放性的利用资源。

循环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关系如何?
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可偏废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关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调整和深化,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具体体现。

5.结合目前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经济增长、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第三章
1.简答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研究该关系的目标是什么?
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制约
目标:保持系统的维持、稳定、协调,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

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作用规律有哪些?
资源与环境演变的“U”型规律(先降低,后升高)
污染物传递的“倒金字塔”规律(污染物的富集)
资源、环境的“后发效应”规律(时滞性,量变到质变)
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不可逆转规律(某些结构不可逆转,如物种灭绝)
资源利用和替代的不确定性(技术、代际之间需求)
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倡导“经济人”假设吗?为什么?
不应该。

经济人是指崇尚经济,努力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倡导的人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人的假设与该学科是相悖的,并且经济人的假设还存在固有的局限:导致并加剧手段与目的、物质与精神、个人与公共利益的矛盾
4.什么是生态人?简述其特征与价值观。

定义:指善于处理与自然、人及其自身关系,保持良好生命存在状态的人。

生态,即“生命的存在状态”
特征:整体性、有机性;竟争性、共生性;开放性、变动性
价值观:具有整体论世界观或生态世界观范式;树立生态安全观;拥有生态善恶观;主张环境公平、正义观;推崇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相协调的发展观。

5.什么是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环境标志制度有几种?
定义:环境标志亦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权威机构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发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部符合环保要求,保障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规定了如下几种:
ISO14020标准规定了各国发展环境标志计划必须遵从的自愿、公开、科学、公正和防止贸易壁垒等9条基本原则;ISO14024标准规定了对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行为进行第三方认证的基本要求,称为Ⅰ型环境标志;ISO14021标准规定了产品从工艺设计、原料选用、过程控制及废弃物处置利用等自我环境声明的18条要求,称为Ⅱ型环境标志;ISO14025标准规定了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量化的环境信息申明,称为Ⅲ型环境标志。

第四章
1.环境资源的定价方法有哪些?
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价格法、补偿价格法
2.合理的自然资源价值应该包括哪几项基本成本?
资源生产成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

使用者成本:指使用稀缺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

资源消耗成本:资源存量有限的条件下,由于对其开发利用而造成资源存量减少的损失成本资源使用的环境污染成本:指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废渣、废气、废水、噪声等的产生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及其带来的损失。

3.试述自然资源的阈值和原则。

人类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合理限度叫阈值,小于阈值,利用不充分;大于阈值,利用过度,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等于阈值,利用效率最高。

原则:总原则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原则。

具体包括: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原则;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和获取最大,持续产量的原则;恒定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

4.环境资源的评估方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市场价值法:指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环境质量变动后果进行测算的一类方法。

包括: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发、机会成本法等。

替代市场法:当分析研究的对象没有市场价格来衡量时(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可以用能够观察和度量的环境质量变动的物品的市场价格来替代,这就是替代市场法。

假想市场法:在既无直接市场又无间接的替代市场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主观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即假想市场法。

5.传统SNA 核算体系有哪些弊端?在理论上的修正有哪些?
弊端:
①自身存在缺陷:重复计算,混淆第一次收入和派生收入;GNP的计算方法、商品价格及折合成美元的比值差别很大;不能反映贫富差距;不包含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
②没有反映环境资源变化的情况:没有体现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和折旧(1995年);没有真实反映或根本不考虑环境预防费用;没有体现环境退化的损失费用
修正:
经济福利尺度,纯经济福利,可持续收入,国内进步尺度,国内生产净值指标,生态足迹指标,卫星账户。

6.简答生态足迹及其应用价值。

如何运用生态足迹判断一地或一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定义:亦称生态占用,是指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应用价值: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比较,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先计算,再比较。

7.简答我国绿色GDP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考察单位GDP的排污量、能耗量、水耗量等。

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

实践:51-81年: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82-91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92-95年:国民核算体系——95-今:初步实行绿色GDP
第五章
1.什么是环境——经济系统?其要素和功能如何?
定义:由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分别作为子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价值增值,相互作用,交织、耦合而构成的具有独立特性和自身运动规律的复合的大系统。

要素:人口、技术、资本和资源
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增值
2.简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资源依赖型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表示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资源以来曲线: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达到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步减弱。

3.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是经济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展而逐渐产生和不断深化的;环境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发展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坚定物质基础。

4.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有哪些?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5.市场失灵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治理?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些限制,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效率,即市场配置资源出现低效或无效。

根源: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市场,非凸性,不对称信息
治理:
6.简述政府失灵的根源、表现及其控制。

指政府干预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进一步扭曲市场的现象。

根源:信息不足,公共政策局限,寻租活动,政策时滞
表现:环境政策失灵、环境管理失灵
控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提高权力形式的透明度;寻找合适的政府定位,形成内部竞争机制。

7.什么是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哪些手段?
是国家根据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价格、成本、利润、信贷、利息、税收等),不断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限制损害环境的活动,奖励保护环境的活动。

手段:
收费(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产品收费),强制刺激(排污罚款,保证金),污染赔款(财产损
失,人身损害),税收,生态补偿财政补贴,信贷,利润,价格,押金,市场交易,责任保险
8.简述生态补偿的性质、基本原则和具体类型。

性质:属于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即社会资源配置中,既有人受益,又有人受损,受益人的收益足以补偿受损人的损失的改进。

原则:“谁保护,谁受益”原则;“谁受益,谁付费”原则;“保大局,兼小局”原则;“以点到面,发展优先”原则
类型:
按补偿对象划分:对生态保护贡献者补偿,对生态破坏受损者补偿,对减少生态破坏者补偿
按条块角度划分:上游与下游间的补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补偿
按政府介入程度划分:政府“强干预”,政府“弱干预”
按补偿效果划分:输血型补偿,造血型补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