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蚕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的发生、危害和预防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蚕中肠型脓病(质型多角体病)的发生、危害和预防治疗
本文原创:博蕾秀蚕丝被(/)
可以自由转载,请保留上述网址,让更多农业公益知识得到普及,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发生与危害:中肠型脓病也称质型多角体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迟眠体瘦,白肚空头,停食呆伏,白粪黏稠。该病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由于该病毒只寄生蚕的消化管,故称中肠型脓病。
(1)群体症状发育极不整齐,大小相差悬殊;发育缓慢,退眠蚕越来越多,食桑不活泼,蚕座内有大量剩桑;蚕座被严重污染。
(2)个体症状。
①空头(胸):胸部内容物液化、透明,随病情发展,全身半透明常爬至蚕座四周,平伏于蚕座。②起缩:起蚕发病,蚕体细小瘦弱。③吐液、下痢:濒死前有吐液现象,大蚕明显;发病初期排软粪、不正形粪随病情发展,粪便呈绿、褐色,后期变为乳白色或排白色污液。(3)发生原因,一是消毒不严格,病原大量存在是发病的首要因素,蚕丝被网发现大多蚕农的房子即是蚕室、贮桑室、仓库,有的是住房等生活场所,养蚕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较困难,有的消毒只消毒地面,房顶、墙壁不消毒,消毒药液不称量,药液达不到消毒的浓度要求,有的两种药液一起使用,对药物的性质、杀菌对象不了解,使用方法、时间、温度不适当,达不到消毒目的,二是气候条件差,由于雨量少,气温高,给养蚕带来诸多不利,蚕是变温动物,饲育温度过高蚕儿就失去了各种生理机能间的平衡,发育受阻碍,降低了蚕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因为降低了胃液对病毒应有的灭毒作用,即使遇到微量的病毒也能引起大量发病,三是叶质差,由于干旱,加之大气污染严重,叶质差,有的桑园虫害严重,虫粪多,部分害虫体内携有多角体病毒,通过尸体和粪便污染桑叶,喂蚕后感染使蚕发病四是环境病毒污染严重,病蚕尸体、蚕粪、旧蔟、烂茧都含有大量的病原物,一头中肠型脓病的病蚕,一昼夜排出的病毒多角体,4龄末期为16万个,5龄初期为160万个,5龄中期为2000万个,在养蚕过程中,蚕沙到处乱倒,方格蔟不消毒重复使用,病死蚕随地乱丢,任人践踏或喂鸡、鸭,使养蚕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蚕病也就愈演愈烈。
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消毒防病意识结合“科技入户工程”,区、镇及村蚕桑技术人员,应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推广养蚕防病知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形式帮助蚕农分析病毒病的发生原因,促使蚕农自觉采取措施,预防蚕病发生。
二是严格消毒,时时也不能放松,抓好蚕期前和蚕期后小蚕室、大蚕室、贮桑室、上蔟室等的消毒工作,对房屋、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打扫清洗和消毒,蚕期用新鲜石灰粉每天1次,发生蚕病时每天2次,并用消特灵对蚕体、蚕座、蚕室地面、贮桑室、桑叶叶面消毒,也可用2%的石灰水进行叶面添食,以杀死多角体病毒,给桑前除沙后洗手,小蚕室、贮桑室门口放新鲜石灰粉,对病死蚕不能随便乱丢,建议要投放石灰缸内处理,及时深埋土中,蚕沙要远离养蚕场所堆沤发酵后作有机肥料,旧蔟具及时烧毁,防止病原扩散。
三是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叶质。做好防治桑园害虫工作,减少野外昆虫对桑蚕的交叉传染,夏秋蚕用叶采后用消特灵冲洗消毒,以杀死多角体病毒,含氟量高的桑叶,用1%~2%石灰水清洗消毒。
四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抗病力。“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话说明养好小蚕对防止蚕病危害、增产蚕茧的重要性因此,在小蚕饲育上应尽量实行科学养蚕,做好保温、保湿、饱食、精选良叶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达到“10日眠3眠,眠眠是日眠”。重视4龄期的饲育技术,4龄期虽划为壮蚕期,但易感染蚕病,抗病力远不及5龄蚕,因此要重视4龄期的技术处理和防病措施。
五是5龄期要通风,饱食5龄蚕体重增长很快,体表面积相对减少,对高温多湿抵抗力差,要及时做好室内通风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全过程。严格分批提青,隔离或淘汰退眠蚕和弱蚕,确保大批蚕的健康。大蚕稀放,良桑饱食,注重桑叶的采、运、贮,保证蚕儿能吃到良好的桑叶,使蚕儿发育齐一以增强蚕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六是抓好回山消毒,晚秋蚕的结束,标志着全年养蚕生产结束,博蕾秀建议应立即进行回山消毒,消除隐藏在室内越冬害虫,对蚕室、蚕具、蚕所用物资及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清洗消毒。不能用的旧蔟烧掉,留用的方格蔟要经曝晒,再用火烤掉茧衣,专屋贮藏好,防止病菌传播桑园要彻底打一次关门药,为来年蚕桑生产打下一个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