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摘要】中国的中小企特别是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他们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规模扩张过程中,对银行的融资需求相当突出,发展小微企业是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现贷款收益最大化的重要工具。发展小微企业的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目标,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性质给银行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对策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的。然而,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重重,而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仅30%左右的小微企业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70%的企业发展能力较弱。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却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大量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占不到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据不完全统计,小微企业每年融资需求在8000亿元以上,但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只获得不到l000亿元的资金支持。每年的融资缺口高达6000亿元到7000亿元。从实际情况上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内源性融资占比高,外源性融资规模小、期限短、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资源不足
一方面,2011年以来,由于受国家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及存贷比率进行了严格监控,使商业银行总体的信贷规模受限,从而使可供小微企业使用信贷额度更加紧张。另一方面,受法定存款准备金持续提高影响,银行存款压力倍增,受存贷比率的限制,由于小微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且流动资金不充裕、派生存款较少等影响,银行投放到小微企业的信贷更是少之又少。此外,商业银行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普遍受资本金约束,风险资产不足,这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支持小微企业。
(二)风险、成本难控制
小微企业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风险、成本难控制的特点,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时,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成本压力并需要进行贷款前的业务调查。近些年,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较大,小微企业的资金链问题日趋凸显。2011年底全国小企业贷款不良率2.02%,其中单位授信500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占5.14%,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1%的不良贷款率。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应充分做好风险防范。如果商业银行没有一套完整合适的操作系统与之相匹配,还像服务大企业那样一单一单地来做小微企业贷款,必然要承受着巨大的人工成本压力,从而使业务发展缓慢。
(三)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比较单一,存款比较少,加之小微企业信
息不对称、财务不透明、风险不确定,使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信贷业务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从而使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提供贷款业务的条件相应提高,成为制约银行信贷资源投入小微企业的主要因素。
三、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对策
(一)贷前风险控制
首先,强化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建设。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级,目的是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从而防范风险。在风险可控制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对某些中小企业免除资信评级的步骤,直接进行贷款的发放,以便更好的解决资信评级对中小企业的制约。其次,注重信息的软硬结合。硬信息要注重分析银行往来账户上反应企业还款能力的信息;软信息则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经营动态、财务状况等,尽可能的减少借贷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贷款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下进行。最后,要准确定位市场。商业银行要及时研究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按照信贷政策的要求,对辖区内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进行规划,银行信贷从业人员也要定期深入小微企业内部开展调查,及时掌握当地小微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做好项目的备案工作。
(二)贷中风险控制
首先,要把握贷款规模。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授信必须有规模的限制。银行应对企业进行科学授信,对行业或企业进行科学的评级,并进行结构和总量的分析,确定授信总量和授信
结构,同时,还要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确定不同的授信规模总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的数量,资产规模,收入增长等基本因素,并充分考虑其他银行的市场竞争情况,在单户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企业的授信总量。
其次,要根据周期性和结构性确定贷款投放期限。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的特点,从产品导向型向企业需求型转变,创造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服务。对于处于形成期的企业,银行应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前景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在受控制的风险下确定授信总量,进行小额贷款;在企业的成长期,银行应根据各企业的授信额度进行规模放贷,即效益好前景广的多放贷,效益一般的少放贷,无效益的不放贷,但放贷总额不应超过其授信额度;当企业进入衰退期时,银行应果断的退出对企业的信贷业务,减少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最后,要落实有效的担保责任。银行在核定企业授信额度时应全面衡量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在设计担保措施时要考虑足额、有效和便于执行,在产品设计时,要科学合理并积极推广使用具有自偿性的产品。在办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时,不要仅局限于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要多尝试办理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现金流直接“捆绑”的业务品种。企业在以融资担保方式进行信贷业务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担保容量的大小,以确保担保足额有效。
(三)贷后风险控制
1.加强贷后资金动向监控。银行可以要求企业提供他行对账单和相应的划款凭证,从而进一步跟踪资金的走向,同时注意企业资金的回笼速度以及回笼资金的用途。银行应定期对客户进行贷后检查,注重观察并分析企业的经营变化,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企业出现利润的长期降低,存货的大量积压等,可能意味着企业进入了衰退期,银行就要进行信贷政策的及时调整,果断退出企业的信贷业务,避免企业进入衰退期带来的风险。
2.加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对企业开展的业务,包含着各类产品和义务的交叉、捆绑营销等,这就需要银行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增加对企业的监控和措施。银行对企业客户提供信贷的全过程,应明晰各个流程的工作责任、工作标准,使银行的业务更加有序规范。
3.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建立信贷退出机制。实事求是地说,在没有任何担保的前提下,银行是不应该为小微企业“押一把”的。担保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信用问题。首先要确定企业贷款中风险较大且将给银行信贷带来较大损失的业务,以及损失的大小及程度;其次,要有分散风险的业务计划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应急方案。信贷退出应把握适度的原则,考虑到成本、风险最小化,对于每一笔信贷业务,应在公平效率的前提下,权衡信贷退出的成本和效益,使成本达到最小化,效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有胜,徐俐霞.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探析[j].青海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