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
1.简述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答:一、概念:犯罪心理结构,是指支配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
二、特征:(一)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层互动、分级转换的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建构的过程;
(三)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自组织结构;
(四)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具有定兴结构和功能结构的统一体;
(五)犯罪心理结构是稳固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动态结构。
2.简述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模式
答:一、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要经历下列阶段:
(一)不良交往与模仿;
(二)个体对消极社会信息的选择;
(三)品的缺陷与意志力的缺乏;
(四)违法尝试获得体验;
(五)犯罪意向萌发。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
(一)常见模式:1 渐变型:(1)原发型;(2)继发型;
2 突变型;
3 机遇型:(1)机会型;(2)境遇型。
(二)特殊模式:1 习惯型;
2 朦胧型;
3 变态型。
3.简述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答: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一、地理环境:
(一)城市死角:这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不仅有利于作案,而且为社会力量难以控制,遂常常沦为案件多发地带;
(二)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控制真空地带:城乡结合部由于系城乡交流的咽喉和关卡,不仅城、乡罪犯彼此对流必经此地,而且亦属流窜作案的罪犯和逃犯聚居、藏身、销赃的理想场所;
(三)独居住宅:这类居住形式者不仅易遭罪犯的袭击,其本身亦为居住者提供了社会无法控制的便利作案场所;
(四)流动空间:常发生盗窃、抢劫、流氓滋事等越轨行为,出现“车匪路霸”型犯罪活动。
二、气候与季节:在一年四季中,随着气候的变化,犯罪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夏季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多,冬季侵犯财产的犯罪多。强奸、猥亵等性犯罪,其发案率高峰在六、七月,八月后开始显著下降,十一月至次年的二月为低潮期,三月后又开始激增。
三、时间:盗窃、强奸,乃至伤害、杀人等暴力犯罪,夜晚的发案率要明显高于白天。但某些犯罪白天的发案率却高于夜晚,如扒窃行为。
四、自然灾害因素:发生自然灾害时,容易产生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动机,乱上
添乱,实施犯罪。
4.简述人格的概念和特征
答:一、人格的概念: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所具有的,严重的反社会倾向并能导致犯罪行为生成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犯罪人格的特征:(一)社会认知的偏执性;
(二)情感的扭曲性;
(三)犯罪意志的顽固性;
(四)对惩罚的耐受性;
(五)对教育改造的排斥性。
5.简述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答:盗窃犯罪心理特征:
一、在认识上,错误意识较突出:盗窃犯罪人的错误意识突出表现为追求丑恶、腐朽的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观念。
二、在情绪方面,恐惧与侥幸心理互相交错:在盗窃犯罪中,恐惧与侥幸心理相互交错比较突出;但多次盗窃作案的累犯、惯犯,其情绪变化就不太明显。
三、在意志方面,品质较薄弱:盗窃犯罪人意志品质的薄弱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盗窃犯罪人的自制力差;其二,犯罪人的犯罪意志很顽固。
四、需要和动机特征:在需要特征方面,盗窃犯罪人的需要结构畸形发展。在动机方面,盗窃犯罪的动机,主要是贪图财物的动机。
五、盗窃犯罪的习惯: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往往自幼就有不良习惯,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
6.简述毒品犯罪的心理特征
答:毒品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一、贪婪欲望:牟取暴利、满足贪婪的物质欲望几乎是所有毒品犯罪人的心理动力。
二、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吸毒者最常见的心理表现。
三、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指从事毒品交易的罪犯心存可以侥幸逃避法律制裁的心理。
四、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毒品吸食者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
五、冒险心理:冒险心理是指毒品犯罪者受到巨额利润的驱使,甘愿冒着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的心理。
六、恐惧、绝望与悔过心理:恐惧心理是毒品犯罪者对本身行为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绝望心理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在身心受到毒品上海后无法挽回时的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悔过心理是指毒品犯罪分子自己深受毒害或者得知由于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上海后无限悔恨的心理状态。
7.简述集群犯罪的心理特征
答:集群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集群犯罪行为人的思维定势。
二、个人判断力和个性的丧失:在大家趋之若鹜的氛围之下,行为人某种程度上丧失判断能力和自制力,也可能采取不假思索的反射性或与自己素来个性不相符合的行为。
三、极强的易受暗示性:在狂热氛围的作用下,参与者之间暗示与受暗示的效用都极大的增强,言行所带来的共同感染迅速地波及成员,再外化为相同或更为激烈的言行。
8.简述被害人心理的含义、特征和种类
答:一、被害人心理的含义:被害人心理是指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二、被害人心理的特征:(一)特定性;(二)法定性;(三)不可替代性。
三、被害人心理的种类:(一)愤怒心理;(二)恐惧心理;(三)顾虑心理;(四)怜悯心理;(五)报复心理;(六)害羞心理;(七)愚昧心理;(八)幼稚心理。
论述
1.试论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宏观环境与社会微观环境
答: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宏观环境:
(一)社会经济因素:
1 生产力水平因素:要矫正犯罪人犯罪心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生产力,消灭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2 所有制形式因素: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变动时期,各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随着利益冲突复杂化,社会矛盾也大大增加。
3 商品经济的负效应;
4 体制改革的负效应。
(二)政治因素:
1 阶级分化和积极斗争;
2 政治体制的弊端:(1)权力高度集中的危害;
(2)权力的过分制约与收缩。
(三)法制因素:
1 立法是对法律预期目标的设置必须符合实际;
2 法律运行过程中诸多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形成也可能会有重要影响;
3 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必须适度,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严。
(四)文化因素:
1 现存文化中消极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2 文化冲突的影响;
3 犯罪亚文化: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犯罪亚群体的反社会性;
(2)维系犯罪亚群体和同化群体成员的作用;
(3)提供心理支持的作用。
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微观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
1 缺损家庭;
2 贫困家庭;
3 家庭暴力;
4 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1)过分溺爱子女;(2)对子女放任不管;
(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4)互相矛盾的教育;(5)期望过高。
5 父母越轨。
(二)学校教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