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作者:李挺,吴道珠,徐旭仲,黄品同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183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病人,均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0.4 ml·kg-1。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及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锁骨上神经的阻滞效果;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时间。结果:操作时间为(3.8±1.6)min,起效时间为(4.3±2.1)min,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分支阻滞效果相同(P >0.05),锁骨上神经阻滞完善率低于以上7根神经(P <0.05)。麻醉优秀率为96.6%、良率达100%,镇痛时间为(450±110)min。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完善,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介入性;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是上肢手术区域麻醉的主要方法,目前多采用解剖学定位或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的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但其阻滞失败率较高及有发生气胸、局麻药误入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是困扰麻醉医师的主要问题。近年国外有报道采用超声实时引导技术行臂丛神经阻滞[1]。我院麻醉科对183例病人行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发现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83例行上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颈部外观无畸形,无患肢感觉异常,年龄14~70岁。均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1。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体侧,头偏向健侧。定位前、中斜角肌间隙,超声探头(线型)位于锁骨上并与锁骨成角约30 °,采用10~14 MHz的高频超声探头扫描臂丛神经[2],清楚地显示锁骨下动、静脉的横断面后,在其外侧可见呈低回声(黑色)的6根神经束,被高回声(白色)的结缔组织包围,即臂丛神经的6个股,在神经丛和血管的内下方为呈高回声的胸膜顶(见图1),在探头的外方,沿探头纵轴平面进针,可在超声图像上获得高回声(白色)的穿刺针影,进针到浅表的神经束之间,即注入局麻药5~8 ml,神经束可因药液的注入而分散开,然后继续进针至锁骨下动脉旁的臂丛神经下干前、后两股间注入局麻药。在超声图像上可见神经束被药液浸润,若有部分神经束未被浸润,则进针到该神经旁注药,直至所有神经均被浸润,整个进针的过程应注意避开神经束。手术开始后如果阻滞效果未达到手术要求,则静脉追加芬太尼、氟哌利多合剂2~4 ml,如果仍无改善则改为全麻。
1.3 观察指标①操作时间:从行超声探头扫描至局麻药注射完毕的时间。②起效时间:注药毕后,以针刺法测定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锁骨上神经支配区的痛觉,每2 min测定1次,记录出现一根神经支
配区痛觉消失的时间,为起效时间。③感觉与运动阻滞效果:注药30 min后测定以上神经支配区的痛觉减退情况分:完善(痛觉消失)、有效(痛觉减退)、无效(痛觉正常)3级。并测定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情况分:0级(关节无活动),1级(关节可活动,但无抵抗力),2级(有抵抗力或正常)。④手术结束后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分为:优秀(手术时完全无疼痛),良好(手术时有轻微疼痛,需静脉追加芬太尼、氟哌利多合剂2~4 ml完成手术),差(手术时剧烈疼痛,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⑤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后至术后随访病人出现疼痛的时间。⑥并发症包括误入血管、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声音嘶哑、Horner’s综合征、气胸(有胸闷、胸痛、气促症状者予术后胸片确认)、麻醉相关的感觉异常等。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
2.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
2 结果
2.1 操作情况所有病人均获得满意的臂丛神经超声成像图,并顺利进针完成神经阻滞,有21例诉术中有“异感”。操作时间为(
3.8±1.6)min,起效时间为(
4.3±2.1)min,镇痛维持时间为(450±110)min。
2.2 麻醉效果评定注药30 min后,臂丛神经各分支的阻滞情况见表1,桡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外侧皮神经7根神经的阻滞完善率相同(P >0.05),锁骨上神经阻滞完善率低于以上7根神经(P <0.05)。运动阻滞程
度见图2,肩关节运动阻滞效果较肘关节和腕关节差(P <0.05),腕关节和肘关节运动阻滞效果相同(P >0.05)。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评定:优秀175例,良好8例,麻醉优良率达100%,优秀率高达96.6%。
2.3 不良反应 183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局麻药中毒、有症状气胸、麻醉相关的感觉异常,26例发生一过性Horner’s综合征。
3 讨论
臂丛神经是支配上肢感觉和运动的周围神经丛,由第5~第8颈神经腹支及大部分第1胸神经分支形成,此外有部分第4颈神经和第2胸神经参与。在解剖结构上,臂丛被筋膜包绕,形成一个不完全连续的鞘,且有隔膜把鞘分成各室。以往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只能通过粗略的解剖学上的体表定位臂丛神经,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3]。虽然神经刺激器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后,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方法,但它不能保证局麻药均匀地扩散,故阻滞不全的发生率仍较高。
本研究发现,高频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的结构和周围重要组织,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高回声影(白色)的隔膜,将低回声(黑色)的神经束分成各室,在锁骨上的位置,可观察到臂丛神经的六个股,在其内侧为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在其内侧下方为高回声的胸膜顶,注药过程中可清楚地观察到这些隔膜妨碍局部麻醉药的扩散,若只进行一点注射,药液将局限在神经鞘的某一区域,发生阻滞不全,证明纤维隔膜是引起臂丛神经阻滞不全和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