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公共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领导对一女孩耍流氓,女孩强烈反抗,领导骂道:‘小妞,别闹了,我可是有背景的人!’女孩一听,顿时笑了:‘大叔,别闹了,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这样一条影射现实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具体案例①的段子在互联网上一度广为流传,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自己的微博中转发并评论这个虚构出来的、颇有点精神胜利色彩的斗争故事,他们或愤慨,或鄙夷,或痛斥恶人而同情弱者,千般情状,不一而足。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样一个段子不仅是一种怨刺,更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他们渴望打破传统媒体的“中心化”结构,渴望打破信息传播的垄断壁垒,获得向世界发言的权力,并以此改变公共领域的话语格局。这样一个段子以及由此表达的这样一种渴望,伴随着微博的发展而广为流传,绝非偶然。事实上,从“人大”代表微博议政到公安机关微博公关,从“李开复辞职门”到“唐骏学历门”,从“仇子明被通缉”到“李盟盟被落榜”,伴随着一个个社会事件借助微博的发酵与蔓延,微博的辐射面日益广泛,影响力日益深刻。“社会不仅通过传播而继续存在,而且我们可以正当地说,社会存在于传播之中”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思考微博的传播特性,剖析它对公共领域以及我们的信息方式、感知方式的多重影响,是本文的基本任务。
一、碎片之链
微博(昵称“围脖”,写微博也因此被称为“织围脖”),源自英文“micro -blog ”,即“微型博
张跣
微博是网络传播最新和最具潜力的形式。它以分享与发现为基本传播形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微博是多元信息的集散地、草根舆论的放大器和交往理性的试验区,整个的微博世界就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的对话构成的复调系统;另一方面,微博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使得微博网友更接近于即逝公众,“坏消息综合症”、“震惊体验”和“速度魔鬼”紧紧地和他们缠绕在一起。微博与公共领域
95
8期
文艺研究2010年第12期
客”,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的平台、一种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微
博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博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
型博客,一种可以即时发布和分享信息的类似博客的互联网工具。
1.碎片化:140字的限制
微博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微”,每条微博的内容不得超过140个字。这样一种限制从表面上
—不仅与博客和Facebook等以往的社交平台区看似乎是对表达的束缚,实际上是一举两得——
别开来,更重要的是,它大大节省了沟通成本,降低了沟通门槛,而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原创性
内容爆发性地被创造出来。
原创性内容的爆发是和写作的碎片化联系在一起的。就内容而言,发发感慨,晒晒心情,记录现场,报道进展,微博的内容无论是个人生活的琐碎细节,或者是突发事件的滚动传播,
或者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话题争辩,每一条的内容都十分有限,呈现出“碎片化”甚至“口水化”
的特征。就写作方式而言,博客的写作不论文采如何,都是要考虑内容的内在逻辑的,这其中
包括观点的中心性、材料的关联性、表达的准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等。而微博写作由于篇幅
的限制,在这一方面的要求显然要低得多。如果说博客写作是“面”的细描,追求整体性和层次
感,必须关注内在逻辑的话,那么,微博的写作更多的是“点”的挥洒,追求片断性和简捷性,对
于背景性和关联性的东西常常存而不论。相对而言,博客洋洋洒洒、长篇大论、瞻前顾后、起承
转合,微博则是冲口而出、信手拈来、三言两语、七嘴八舌。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全球最早也
最著名的微博网站名字就叫“Twitter”(“Twitter”在中文世界一般称之为“推特”,由此,微博网
—这是不友一般互称“推友”),这个词在英文里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
是预示着一个众声喧哗时代的到来?
2.兼容性:API第三方应用
兼容性是微博最重要的特征,正是它使得微博成为移动互联时代最耀眼的明星。微博的兼容性得益于它的技术特性,即所谓的开放的API模式。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指应用编程接口,开放的API是指可供第三方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应用编程接口,是
网站服务商将自己的网站服务集合成一系列开放的API以便第三方开发者使用的一种技术应
用模式。以Twitter为例,由于它对用户开放API,用户据此开发出了上万种围绕Twitter的第三
方应用,这些第三方应用反过来又大大增强了Twitter原有的应用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
正因为如此,微博能够整合各类传播工具,表现出异常强大的开放性。以往的博客只能通过网络页面进行内容更新,微博用户的内容更新方式则变得十分广泛:在线页面、手机短信、
即时通讯工具、桌面客户端、电子邮件,甚至输入法。在线页面不仅是指微博服务提供商自己
的页面,它还包括一切使用本服务商提供的开放的API接口的页面,从理论上讲,其数量之巨
难以想象;即时通讯工具也有很多,最常见的包括MSN、QQ、GTalk、Skype等等。事实上,在微
博世界里,超过半数的内容来自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等第三方应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手机
短信这一方式,电脑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平滑衔接,一条微博的发布和一条短信的发出没有
任何区别,微博使用的技术门槛和写作门槛由此大幅降低。这样,微博的更新和传播几乎实现
了真正的随时随地,“发现”与“分享”也变得唾手可得。
3.定制化:单向确认关注
作为一种以“分享”与“发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种主动的人际圈传播。通过微博的“关注功能”(follow),用户自由选择某些特定的信息源(其他微博作
者或微博网站上的官方信息),成为其他人的“关注者”或“粉丝”(follower),用户选择的内容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