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冲突_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合集下载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的做法是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的做法是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的做法是
什么
新闻自由:指国家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新闻传播和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并保证所有个人和机构都能够在法律保护下自由发表意见。

言语自由:是指公民可以自由表达言论、思想和信仰的权利,政府不得对其进行限制或干预。

生命自由:是指人们努力维护自己的生命和正当权益的自主权,不受任何暴力和恐吓的侵害。

当这三项自由发生冲突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采取适当的做法,以尊重每一方的权利,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得损害他人的隐私,不得侵犯他人的言论自由和生命安全,同时,要尊重新闻自由,遵守新闻行业道德准则,保障公众正常获取信息的权利。

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辩论辩题

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辩论辩题

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
网络言论自由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的滥
用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在网络上,一些人可能会发布不负责任
的言论,造成社会不稳定。

例如,2013年,中国一名网民在微博上
发布了虚假信息,声称有大规模的鸟流感疫情,导致当地居民恐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的过度放任也会给他
人造成伤害。

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造谣诽谤等行为,会给他人
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一
定的限制,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反方辩手观点:
网络言论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不应受到过多的限制。

首先,
网络言论自由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民主社会
的重要组成部分。

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封闭和民
意的压抑。

正如约翰·斯图尔特所说,“即使对一个人的意见我们
认为是错误的,我们也不应该去压制它。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的
限制可能会导致创新的受阻。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创意
和思想,这种自由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创新和进步。

因此,应该尊重
每个人的言论自由,并在必要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管,而不是过
度限制。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权衡言论自由和社会秩序、个人权益的关系,
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网络言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合法权益。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关系辩论辩题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关系辩论辩题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关系辩论辩题正方,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并不是必然联系,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应当受到保护,而网络暴力是一种违反他人权利的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权,受到法律和国际公约的保护。

作为一种言论自由的延伸,网络言论自由应当受到同样的保护。

人们有权利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是一种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

名人名言中,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说过,“言论自由是我们的第一权利。

”这表明了言论自由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性。

其次,网络暴力并不是言论自由的必然结果。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侮辱、威胁等行为,这是一种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与言论自由并不相符。

例如,2014年,中国一位女大学生因为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些批评政府的言论,遭到了网上暴力的攻击,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她的言论自由。

因此,网络暴力并不是言论自由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违法行为。

反方,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是紧密相关的,言论自由的滥用往往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的滥用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在网络上,一些人可能会利用言论自由的名义,发布恶意攻击、诽谤、谣言等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他人受到伤害甚至被迫离开网络空间。

例如,2016年,一位中国大学生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了一些批评政府的言论,遭到了网上暴力的攻击,导致她受到了严重的精神伤害。

这表明了言论自由的滥用往往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其次,网络暴力往往是言论自由的滥用的结果。

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布恶意言论,攻击他人,是因为他们觉得言论自由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无约束的发泄方式,而不考虑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因此,网络暴力往往是言论自由的滥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是紧密相关的,言论自由的滥用往往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因此,应当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加强对言论自由的监管,防止其滥用,从而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

互联网文化中的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

互联网文化中的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

互联网文化中的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

互联网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文化和社会问题。

其中,网络暴力和言论自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文化中的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以言论、行为等方式针对他人进行侮辱、恐吓、诽谤等伤害的行为。

它通常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等互联网平台上。

人们通常认为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心理和社交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并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个人的自杀事件。

因此,网络暴力被广泛认为是互联网文化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然而,网络暴力与言论自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言论自由作为人类基本权利之一,是公民在言论、观点和表达上的自由权。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言论自由空间,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人利用言论自由权利从事网络暴力行为。

在实践中,有些人借助互联网的匿名性,故意发表仇恨言论、造谣、攻击他人等。

这种滥用言论自由权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为了解决互联网文化中的网络暴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言论边界,规定网络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

这将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护,同时也对网络暴力行为者施加惩罚。

其次,互联网平台应加强自律,完善用户管理机制,主动监测和清理含有恶意攻击和侮辱的内容。

这可以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和积极的网络环境。

此外,教育宣传也是关键。

提高网络素养和道德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人们明白网络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伤害他人,促进互联网良好秩序的形成。

然而,言论自由也是互联网的重要体现,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方式来解决网络暴力问题。

言论自由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的基石,限制言论自由可能导致信息封闭和思想压抑。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近年来,微博反腐成为了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通过微博聚集信息、发布声音,揭露官员贪污腐败等问题,为反腐斗争贡献力量。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和平衡问题也开始凸显。

但是另一方面,言论自由也可能损害某些人的隐私权。

在微博上,人们可以随意地曝光别人的行为,甚至将不实信息发布到公共平台上,有可能导致不实的指控和意料之外的后果。

同时还有一些人透过微博发布隐私信息,企图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同情,但这种行为却容易导致隐私暴露,受到误解、污名化甚至诽谤攻击。

因此,微博言论自由的同时,也给隐私权带来了挑战。

如何平衡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对于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完善微博平台管理机制。

微博平台应该建立有效的编码规则、审核机制以及内容标识机制,加强对虚假信息、不实言论和谩骂攻击等违规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维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第二,加强公民法制意识教育。

公民应该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避免在言论过程中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要发布不实言论或者诽谤攻击,同时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于涉及到社会安全、个人隐私等重大问题的微博言论内容进行有效的监视和处置,保障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四,弘扬公民倡廉精神。

反腐斗争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荣誉,公民应该坚定反腐信仰、拒绝腐败邪恶,以公民的力量推动反贪反腐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平衡一直是社会发展中长期的难题。

在微博反腐中也需要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个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时保障他们的隐私权不被侵犯,构建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言论环境,共同推动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有机统一。

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的辩证

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的辩证

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的辩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泛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网络不仅成为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还成为了公众表达意见和情感的平台。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政府和社会机构在享受信息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舆情控制的挑战。

这种现象使得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这一关系,分析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网络言论自由的涵义网络言论自由是指个体或团体在网络环境中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和意见的权利。

这个权利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石,构成了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和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

具体来说,网络言论自由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息表达权:每个个体都有权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论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还是对时事新闻的分析。

信息获取权:公众应有权利无障碍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来自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信息。

意见交流权:人们在网络上能够进行交互式讨论,分享观点、意见,推动思想碰撞。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网络言论自由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然而,这一权利并非绝对,有时由于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因素而限制。

舆情控制的重要性舆情控制是指通过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等手段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与管理,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共利益等目的。

在某些情况下,舆情控制可以有效避免虚假信息传播、减少社会恐慌以及降低不必要的社会冲突。

舆情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护社会稳定: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或者危机时,不良言论可能引发公众恐慌甚至骚乱,通过合适的舆情控制,可以有效遏制这些负面效应。

保护国家安全: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或内部动荡时,需要对敏感信息进行管控,以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舆情控制来减少潜在风险。

促进理性讨论:在一些议题上,由于观点分歧可能导致公众争论激烈,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可以促进理性沟通,推动问题解决。

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网络言论自由与舆情控制看似相互对立,实则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辩证关系。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也成为了呈现舆论的主要渠道。

在中国反腐斗争中,微博的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平衡问题。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但在反腐斗争中,关乎国家利益与个人安全的论述也使得言论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隐私权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政治敏感话题容易涉及到个人隐私。

在微博上,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与平衡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言论自由在微博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微博上,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政府的不端行为进行监督和舆论监督。

在反腐斗争中,微博上的一些关注点文章和言论,甚至成为了一些案件的突破口,使得一些贪腐行为得到了揭露。

言论自由的存在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反腐工作的进行,也为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隐私权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涉及到一些政治敏感的话题和事件时,往往会牵扯到一些个人的隐私,这就需要对隐私权进行一定的保护。

任何的过度曝光都会对个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影响。

特别是在反腐斗争中,某些案件的曝光可能会涉及到家庭成员,这会增大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而微博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相关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

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平衡,需要在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共同努力维护。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于一些政治敏感话题和事件进行一定的监控和管理。

也要保护好个人的隐私权,对于一些无关的信息进行保护,避免对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社会应该加强对于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的认识。

个人在使用微博的时候,也要懂得自律,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不因为一时冲动而泄露他人的隐私信息,同时也要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论,不进行不实的传播和攻击性的言辞。

在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言论自由的保护有助于反腐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如何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如何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如何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在当今网络时代,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网络舆情不仅能迅速传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如何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找到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点。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上,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法律的约束,可以有效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和言论的表达。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大力度打击网络谣言、恶意造谣和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行为,以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确保言论自由的同时不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合理而有力的法律制度,才能在治理网络舆情和保障言论自由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二、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为了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舆情监测与分析也至关重要。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了解公众的意见和情绪,及时回应和解决公众关切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加强舆情分析的能力,深入了解网络舆情的背后原因和动机。

通过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可以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引导和舆论引导,提升综合治理的效果。

三、加强公众参与和多元声音的表达要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多元声音的表达。

公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应该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到网络舆情的治理中。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建立渠道和平台,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公众监督,形成舆情治理的共识。

同时,也应该鼓励多元的声音表达,提供一个包容和开放的网络空间,以充分体现言论自由的精神。

只有通过公众参与和多元声音的表达,才能在综合治理和言论自由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

四、加强专业机构的建设和培养在平衡网络舆情综合治理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上,专业机构的建设和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新闻自由,言语自由和生命自由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
生命自由和言论自由并不矛盾,我们不能为自己的言论自由去损害他
人的生命自由。

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一切企图改变社会
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动,不但不能给予自由,而且要依法制裁。

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开展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自觉坚持真实性
原则,力求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防御性权利
新闻自由作为一种防御性权利,系指:新闻媒体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为维护此一重要制度之必要,主张新闻自由得使新闻媒体免受政府之干预。

新闻自由防御性质表现在:新闻媒体的免于证言之权;不得、扣押新闻媒
体之权;新闻媒体有免受政府为达成一般社经政策或促使传播多元、公平
性而行管制措施之权。

免受政府干预为各种基本人权的基本特性,然而基本人权的权利基础
在于人性尊严;根据第四权理论,新闻自由并非植基于对人的尊重,而是
为了发挥监督政府的制度性功能,是一种制度性权利。

既然权利基础不同,防御性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端视政府采取何种类
型的干预而定,其并非绝对的权利,易言之,倘政府的管制措施系为促进
新闻媒体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也就是新闻自由的权利基础),且这种限制
比不限制更有助于目的达成,则对新闻自由加以限制即为合宪。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摘要】在微博上,反腐言论频频出现,引发了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

一方面,人们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监督腐败行为;个人隐私也需要受到保护。

为了平衡这一矛盾,需要有效措施来维护言论自由和隐私权。

维护言论自由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机制、提高信息公开度等途径实现;维护隐私权则需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信息披露等措施。

最终,为了达到平衡,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建立信息披露标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对微博反腐的启示在于,言论自由与隐私权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共同维护。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建立更完善的制度,有效平衡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微博反腐、言论自由、隐私权、冲突、平衡、措施、启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微博等平台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扩展,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而在中国,微博也成为了一种反腐利器,公众通过在微博上曝光腐败问题,对抗腐败现象。

在微博反腐的过程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它保障了公民表达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人们在微博上发布腐败信息,可以引起公众关注,推动执法机构采取行动。

这种言论自由也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导致无辜者受到伤害。

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在微博反腐中平衡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保障公众的表达权利的同时又尊重个人的隐私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成为了民众反腐的重要平台,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微博上得到曝光。

一些人在揭露腐败问题时可能会涉及到他人的隐私,比如泄露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如何在维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保护个人隐私权。

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不仅存在于微博反腐中,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一辩稿

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一辩稿

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一辩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如同一股浊流,在网络世界中肆意蔓延,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打击网络谣言不仅不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反而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而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或未经证实的信息。

这些谣言往往具有虚假性、误导性和危害性。

它们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对个人的名誉和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关于疫情的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如“某某药物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某地出现大规模感染”等。

这些谣言不仅误导了公众,导致人们盲目抢购药物,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影响疫情防控的正常秩序。

再比如,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如“某某品牌的食品含有致癌物质”,可能会导致该品牌的声誉受损,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整个行业都受到冲击。

那么,为什么说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呢?其一,言论自由并不等于可以随意造谣。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但权利的行使是有边界的。

正如我们享有在公共场所自由行走的权利,但不能随意闯入他人的私人领地。

同样,在网络空间中,我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必须基于真实和客观的事实,不能恶意编造虚假信息来误导公众。

打击网络谣言,正是为了明确言论自由的边界,让人们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保障真正的言论自由。

其二,打击网络谣言有助于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一个充满谣言的网络空间,会让人们感到困惑和不安,无法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

这不仅会降低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削弱人们对网络的信任。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交流、表达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言论自由在网络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然而,这种自由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网络诽谤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它赋予了人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权利。

在网络环境中,言论自由使得人们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促进信息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这无疑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言论自由并非是无边界的。

当言论超出了一定的界限,就可能构成网络诽谤。

网络诽谤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与传统的诽谤相比,网络诽谤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一条不实的言论在网络上可能瞬间传遍全球,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伤害。

网络诽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对于受害者个人来说,其名誉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社会评价降低,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比如,有人在网络上恶意造谣某企业员工贪污受贿,这可能会让该员工失去工作机会,甚至在行业内难以立足。

对于社会来说,网络诽谤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和和谐。

当虚假信息充斥网络,人们会对所获取的信息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和合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网络诽谤这种现象呢?一方面,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网络诽谤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

他们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可以随心所欲,无需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一些人出于嫉妒、仇恨或其他不良动机,故意编造虚假信息来攻击他人。

此外,网络的匿名性也为网络诽谤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有些人认为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逃避责任和惩罚。

为了遏制网络诽谤,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法律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诽谤他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受害者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诽谤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网络舆论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

网络舆论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

网络舆论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网络舆论战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通过发表观点、评论和争论的方式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辩论的现象。

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舆论战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思想交流。

然而,网络舆论战也面临着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论战中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可行的策略。

首先,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它保障了人们在表达意见和思想时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压制。

网络舆论战作为人们传播观点和思想的重要途径,言论自由在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网络平台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对话和讨论。

这有助于推动思想的交流和讨论,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任意发表言论。

当网络舆论战超过一定程度时,容易演变成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散播谣言和恶意抹黑的情况。

这不仅会伤害他人的声誉和形象,也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为了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秩序,必须对网络舆论战进行一定的规制。

在平衡言论自由与秩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舆论战也需要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各国都应该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舆论战的底线和红线,对于恶意攻击、造谣诽谤等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

同时,也要注重对言论自由的保护,确保合理合法的言论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其次,网络平台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

作为网络舆论战的舞台,网络平台有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

他们应该加强对用户言论的审核和监督,对于发布违法违规言论的用户进行处罚和封禁。

网络平台也应该加强技术手段的使用,通过技术过滤和防火墙等手段,遏制垃圾信息和恶意攻击的传播。

此外,个体用户也应该自觉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

网络舆论战需要每个参与者都有一定的自律和责任感,不可随意散播谣言、进行人身攻击等恶意行为。

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倡理性思考和友善交流,才能使网络舆论战更加理性和有益。

自由与冲突——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自由与冲突——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舆论 的高峰 。
时性 、 开 放性和互 动性等 特点打破 了传统 媒体 的这一局 限 , 每个人 都形成 了一个 “ 自媒 体 ” , 是 信息 的创造者 、 传 播者 和
接受者 , 这使得公众可 以凭 借微博反映 民意 。微 博被称为是 “ 零进入 壁垒” 的网上个 人出版方式 , 在媒体价值链 最重要 的 三个 环节 即作者 、 内容 和读 者上 , 实现 了“ 源代 码 的开放 ” , “ 传 媒接 近权 ” 为社会公 众所普 遍享用 。微博 的这种 开放性 给我们一种印象 , 在微博上 , 人人得 以 自由表达 , 人人 得以 阐 发 言论 。英 国社会 学家 马丁 ・ 因尼斯 指 出 , 不 同的媒介 有着 不 同的控制力 , 需要特殊能力 和技术的媒介很可 能会 被上流 阶层所操控 , 普通 民众难 以有机会 接触到 , 相反 , 如果 一种媒
介 很容易被普通人 接触到 , 它就会被 民主化 。 ” 微 博 就 是 这
的聚集 。通 过围观与转发 , 个体将对单个事件 的评论上升为
对 整体社会 的不 满情绪 的宣泄并加 以宽大渲染 , 并且在转发 传统媒体是专业性 、 “ 点对面 ” 、 “ 独 白式 ” 、 单 向性地传播 信息 , 而 微博 的出现是 网络世界 的又一次 大变革 , 微 博 的即 中, 这种不 满情绪 和谣言 不断被渲 染 , 把官与 民的对立 推 向
使 得 网民 的参 与 空前 泛 化 , 网 民的 言 论 自由 也 空 前 张 扬 。 微 博 的 裂 变 式 和 多 中 心 式 的 传 媒 模 式 ,使 谣 言 的 传 播 出现 了新 的
特征 :谣言借助微博这 一新 的载体更迅速 、更广 泛地扩散 ,并在 多方 因素 的催 化下 ,谣言风暴得 以爆 发 ,负面影响极为严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言论自由成为了人们表达意见、交流观点的重要平台。

同时,网络暴力行为也层出不穷,给个人的声誉和人格权益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保护公民权益的关系,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的滋生。

本文将探讨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之间的关系,分析法律对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的对抗方式。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意义和限制网络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它保障了公民在网络平台上的自由表达和知情权。

网络言论的发展,使得信息流通更快捷,人们可以更便利地传播和获取信息,也更有利于舆论监督和维护社会公正。

然而,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等于无限制的发言权,它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平衡网络言论自由与保护公共利益的关系,各国制定了网络言论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规定了对网络恶意言论、人身攻击和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

同时,也规范了网络言论的界限,禁止传播不良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形式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进行的一系列攻击、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网络暴力不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权益产生严重威胁。

网络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人肉搜索:通过网络追踪他人的个人信息,公开曝光,对其进行恶意攻击和侵犯,破坏个人的声誉和隐私权。

2. 虚假信息传播:利用网络平台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公众,制造社会恐慌,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3. 网络欺凌: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辱骂、威胁、恶意侵犯,导致受害者身心受伤,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4. 网络诽谤: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虚假信息,诋毁他人名誉,损害其声誉和社会形象。

三、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的方式为了保护公民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对抗网络恶意言论与侵权行为的滋生。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微博反腐中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一、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理论分析(一)言论自由概述言论自由是当前人们所崇尚的一种理念,其实言论自由就是人们表达内容的自由,也就是说,人们的表达不受到约束。

那么言论自由也是具有前提的,这种前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不能诽谤和影响其他的人。

在某些层面上来看,言论自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这些话题不对其他人进行攻击,而且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人,那么言论自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如果这些自由的言论带有针对性,那么这些言论也就无法自由,因为涉嫌侵权。

在我国,人身权利高于言论自由权利,所以,在侵犯他人人身权利时,也就没有了言论自由的说法,只会被判定诽谤等。

第二个方面就是不能危害公共安全。

言论自由的核心在于表达自由和出版自由,只要这些言论符合社会的价值观,而且不对其他人造成损害,那么就可以出版,但是在实际上来看,却还存在一种特别的言论,这一类言论是对于执政党和社会进行诽谤的行为,属于严重的危害国家社会安全,这种行为也不能被列入言论自由范围之内,而且必须严加惩治。

相对于人身权利而言,无疑,国家社会安全的等级更高,所以,在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言论自由并不成立。

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的核心在于客观的表达观点,不对国家和别人加以评论,这样的言论才是自由的言论,也是合理的、有益的言论。

(二)言论自由在网络环境中的运用网络传播中体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公民的言论自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自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言论自由新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使其在更宽广的领域得到实现。

网络空间言论自由相对于传统的言论自由有着更高的参与度,更能表达出舆论所带来了力量。

而且在网络空间言论中,由于通常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网络中的言论能够做到全方位无差别的覆盖,一旦舆论产生效力,那么就会对舆论的攻击者产生巨大的危害。

同时,网络言论也可以看做是络化表达形式。

而合理的网络言论自由,在实质上,指的是在法律法规的许可内,能够在网络上表达出个人的想法、意愿、情感或信息、知识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主性行为。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

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诽谤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

网络诽谤的影响不可小觑,它不仅伤害了个人的声誉与利益,还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公信力与稳定。

然而,网络诽谤问题与言论自由之间存在着微妙又复杂的关系。

如何平衡网络诽谤问题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网络诽谤的概念。

网络诽谤是指通过互联网发布虚假、负面、侮辱性的言论,对他人进行中伤与诽谤的行为。

网络诽谤的特点在于其传播迅速、影响广泛。

由于网络的高度互动性,一个不实的言论可以迅速传播并且对被诽谤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在网络诽谤的问题上,言论自由表现得并不完全。

然而,言论自由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也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

没有言论自由,社会就无法实现公正与进步。

言论自由是人们表达意见、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基石。

当然,言论自由并不代表可以任意侵犯他人权益,包括名誉权。

言论的自由与负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对网络诽谤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解决网络诽谤与言论自由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法律的执行与监管。

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明确网络诽谤的责任与处罚。

同时,对于网络平台、媒体和个人,也应该加强监管,保证其言论的真实性和负责性。

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证据的获取,通过科技手段和专业人员的介入,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调查和取证,从而保护被诽谤者的权益。

此外,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也是解决网络诽谤问题的关键。

公众应该了解到网络言论自由并不等于随意发布不负责任的言辞。

教育和宣传活动应该加强,提高公众对于网络诽谤问题的认知,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法律道德,共同营造网络健康向上的环境。

另外,网络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和管理。

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用户信息的审核与监管,将虚假信息和网络诽谤隔离出去,同时增加举报机制的便利性,方便用户及时举报违法行为。

辩论中的言论自由是否应受到限制?

辩论中的言论自由是否应受到限制?

辩论中的言论自由是否应受到限制?正方辩手观点:言论自由应受到限制。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自由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首先,言论自由的滥用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如果允许任何人发表任何言论,那么可能会出现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暴力冲突的情况。

例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韦德尔·霍姆斯曾经说过,“你不能在剧场里喊‘火’。

”这句话表明,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而不受任何限制。

其次,言论自由的滥用可能会伤害他人的利益。

比如,在涉及种族歧视、仇恨言论、诽谤等方面,言论自由的滥用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因此,对于这些言论,应该加以限制,以保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言论自由的滥用可能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在一些国家,对于国家机密、反政府言论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限制。

因为这些言论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导致内乱和战争。

因此,对于这些内容,言论自由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在某些情况下应受到限制,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护他人的利益,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反方辩手观点:言论自由不应受到限制。

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它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应该受到绝对的保护。

首先,言论自由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言论自由是民主的最后防线。

”言论自由的存在可以保障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言论自由是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言论自由的保护下,人们才能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公民的权益。

如果对言论自由加以限制,就等于给了政府更多的权力,这对民主社会来说是极为危险的。

最后,言论自由的限制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封锁和思想的僵化。

如果只允许某些特定的声音被传播,那么就会限制人们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导致社会的信息闭塞和思想的僵化。

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综上所述,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应该受到绝对的保护,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伴随着这一趋势的是网络言论自由的广泛讨论以及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问题。

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暴力之间的关系复杂,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网络言论自由是指个体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情感的自由权利。

这种自由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高公众对各类问题的认识。

网络言论自由也包括了对政府、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监督和批评,是保障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基础。

尽管网络言论自由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其内容并非绝对。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限制恶意言论和不当行为。

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言论自由会被滥用,进而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

二、网络暴力的定义网络暴力是指利用网络进行的攻击性行为,包括人身攻击、诽谤、骚扰、网络欺凌等。

这种暴力形式常常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受害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均可能遭受严重影响。

网络暴力的匿名性和易传播性使其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更加难以抵御和逃避。

网络暴力不仅限于个体之间的冲突,社群、机构或名人也可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尤其是在某些社会事件、舆论热点或公共危机中,网络暴力现象更为严重。

三、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关系1.相互依存: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后者则可能借助前者的名义进行无情的侵犯。

2.法律边界:各国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对于网络暴力行为通常会设定法律界限。

例如,针对网络骚扰和威胁言论的法律法规日益严格,致力于平衡言论自由与维护社交环境的和谐。

3.公众认知:公众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网络暴力的行为频率。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将恶意行为合理化为“言论自由”的行使,这在网络中尤为致命。

四、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地维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法律法规:国家和地区应加强针对网络暴力的立法,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行为,保护随意表达和公平交流的权利。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对抗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对抗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的对抗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网络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为个人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也为网络暴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本文将从网络言论自由的意义、网络暴力的危害以及对抗网络暴力的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意义网络言论自由是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它使得每个人都有平等自由地表达观点的权利。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权益的维护,也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动力。

网络言论自由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网络言论自由有助于推动思想碰撞和知识传播。

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个体可以通过发表言论与他人进行观点交流,激发思维,促进文化的繁荣。

信息的自由传播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网络言论自由能增强政府的透明度与问责制。

公民针对社会问题的发言与批评,有助于政府更加了解社会民意,使政策制定变得更加科学与民主。

同时,网络言论自由也能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增强政府的责任感与公信力。

最后,网络言论自由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和社会的包容性。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多样性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需求和价值观。

通过网络言论自由的维护,可以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社会的凝聚力。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然而,随着网络言论自由的扩大,网络暴力问题也逐渐凸显。

网络暴力是指在虚拟网络空间中,通过辱骂、侮辱、威胁等手段来伤害他人或煽动仇恨的行为。

网络暴力具有以下危害。

第一,对受害人造成心理创伤。

网络暴力可以直接侵犯个人的尊严和人格,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暴力对他们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二,破坏社会和谐。

网络暴力容易在社交媒体上扩散,形成言论的恶性循环。

恶言恶语的传播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妨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损害言论自由的正常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对于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的界定无疑可以缓解与抑制这一问题。
[关键词] 微博舆论场;言论自由;谣言风暴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研究——‘微博’在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中有
效性运用研究”(2011ZY017)
种民主化的媒介。在微博舆论场中,每个人都“制造、出厂并 消费”各种信息,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尤根·哈贝马斯指 出,公共舆论领域是和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的,如果没有批 判性,舆论也不会发展成一种公众舆论。[2]如此说来,微博确 实是一种民主化媒体的较好载体。
微博舆论得以广泛传播,在于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 模式,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裂变式传播才能形成,那就是 高关注度。[3]也即足以引起用户高度反响的热点话题的出现, 或是能引领舆论的领导者们阐发了新言论,得以产生裂变式 的传播。“围观改变中国”的微博使用模式,使对信息的关注 或是对信息的转发也是一种意见的表达,这些都可能产生显 著的聚光灯效应。微博还是一个以感情为纽带的共同体。 在微博舆论场中,用户通过各种表达的情绪加以聚集,那些 最易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能迅速引起用户 的聚集。通过围观与转发,个体将对单个事件的评论上升为 对整体社会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并加以宽大渲染,并且在转发 中,这种不满情绪和谣言不断被渲染,把官与民的对立推向 舆论的高峰。
[作者简介] 江琴 (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1 年中国互 联网发展十大动向”,其中就提到一大动向:微博 140 字领跑 微 时 代 。“ 领 跑 ”二 字 足 以 说 明 一 切 。 2011 年 ,微 博 以 其 208.9%的增幅,成为增速最高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微博时 代,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制造、出厂并消费”各种 信息。借助于微博,各种信息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史无 前例,这也为负面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机会,而其中数量较多、 影响较大的就是各种微博谣言。“微博领跑微时代”,微博的 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特 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 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如 2011 年 3 月的“抢盐事 件”中灾难性谣言的传播,造成民众大肆抢购、囤积碘盐,导 致有史以来的盐荒,全国人民更是“谈盐色变”。
-- 65 --
论场的中心,引导舆论的据的虚构事件的传 播,这些虚构事件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 的负向舆论。[4]这也就指出了谣言的特点:谣言反映了个人对 于缺乏事实依据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的假说;谣言是与群体 相关的重要议题,谣言传播是一种集体行为;谣言在信息沟 通与人际交流中产生,是一种公共的信息交流;谣言具有欺 诈性或攻击性。自然灾害,化工污染,人物自杀、他杀及意外 死亡,伤害公众,食品安全,政府行为等都易成为各种谣言事 件。事件的重要性、反常性和事件本身的模糊性,与情境相 关联的焦虑或恐惧、期许以集体合作方式求证真相等等的缘 由,使得谣言得以聚集产生。谣言,既是社会失序的表征,又 是社会失序的原因。特别是灾难发生后,以上缘由的任何一 点都可能成为谣言集中爆发的催化剂。谣言一旦发生,借助 微博,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 点,谣言风暴形成。此种行为已经达到社会规范所认为的越 轨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谣言传播的环境来说,突发事件的发 生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前提;从谣言的传播者来说,复杂 的社会心理现象,如恐慌、盈利、好奇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 可能性;从谣言的传播途径来说,当高可信度的信息传播途 径不够通畅时,微博等信息途径成为民众的需求,这就为谣 言的爆发提供了载体;从谣言的受众来说,对生命的关注是 人的最基本反应,这就使谣言的爆发成为必然。纠结的社会 现实,公权力的“躲猫猫”状态,沉默的螺旋等等,形成负气 候,微博舆论场的谣言风暴得以生成。奥尔波特等人提出了 谣言传播的“失落—强化—吸收”机制。[5]失落,突发事件发生 时,微博用户个体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较少的字数和细 节表达,以更易于传播和理解;强化,当微博用户看到同一条 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时,谣言的可信度增强;吸收,谣言在微 博中被浏览和转载,转载者又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加信息。谣 言被爆炸般传播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于 2010 年 7 月在《北京日报》发表《“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一 文,指出微博的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微博套叠、兴趣利益的 穿透性等都使微博具有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只 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多中心式与裂 变式传播相反相成,相互推进,相互约束。在微博舆论场中, 发言最多的、粉丝最多的用户中,社会各界名人名列榜首,他 们是微博的意见领袖。当舆论领袖们发布意见时或是最易 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即出现微博热议话题,多中心式 传播的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随即生效。这些言论 通过众多粉丝的关注、接收、认同和转发不断被膨胀,占据舆
江琴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 要] 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它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其民主化特性
使得网民的参与空前泛化,网民的言论自由也空前张扬。微博的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
特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
第 26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6 No.1 Jan.2013
自由与冲突
——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传统媒体是专业性、“点对面”、“独白式”、单向性地传播 信息,而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微博的即 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这一局限, 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 接受者,这使得公众可以凭借微博反映民意。微博被称为是 “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 三个环节即作者、内容和读者上,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传媒接近权”为社会公众所普遍享用。微博的这种开放性 给我们一种印象,在微博上,人人得以自由表达,人人得以阐 发言论。英国社会学家马丁·因尼斯指出,不同的媒介有着 不同的控制力,需要特殊能力和技术的媒介很可能会被上流 阶层所操控,普通民众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相反,如果一种媒 介很容易被普通人接触到,它就会被民主化。[1]78 微博就是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