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研究现状与趋势

发表时间:2018-12-24T11:07:01.7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肖冬梅

[导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平稳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

重庆涪陵区国土资源局重庆 408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很多城市建设在山区里,如著名的重庆市,十堰市等相关城市都建设在山区里,因此对应的地质性灾害频发,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价,从而为防范相应的地质灾害提供指导意见。本文基于这个背景,首先回顾了当前我国的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相关的成果,谈论了易损性评价评价相关概念,以及山区城镇易损性评估的对象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比了几种主要的易损性评价方法,同时总结了灾害易损性评估现状,并基于这个背景,探讨了易损性评价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现状与趋势

前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高速平稳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事实上,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而在所有的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山区城镇化推进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难点。山区城镇化建设相比非山区城镇化建设来说,其在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地质相关原因,避免过快的城镇化推进导致建设区域处于地质灾害的风险内。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所有建设过程需要着力于人的考虑,因此对于山区城镇化建设,就需要充分考虑地质隐患,避免灾害对于人的影响情况发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改善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体制来把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实现对当地经济的稳步改善。

1 易损性评价相关内涵

1.1 易损性评价相关定义

易损性是地质灾害评价中的一个术语,也是一种评价着力点。人们认识到易损性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基于易损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这些成果中,很多人对于易损性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而在认识层面上各有千秋,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总的来说,易损性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术语,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相应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总结这些定义的共性,给出一个笼统的定义,那就是指受到的伤害或破坏的程度的评价,其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承受能力的评价。早期,联合国对于易损性进行一个定义,那就是指潜在损害现象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一些学者也根据这个定义进行了总结,其中较为科学的当属郭跃的总结。他将易损性相关概念总结为三条,其分别为:(1)遭受灾害破坏和损失的容易程度;(2)个人或者群体对于灾害的处理和恢复能力;(3)灾害风险和处理灾害事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衡量。这三条几乎总结了其所有主要特征,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其涵盖着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到如何去选择评价指标,方法等相关问题。

1.2 易损性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架分析

我国虽然正在加强山区城镇建设,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城镇建设困难重重,尤其是交通基础整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因为地理原因,导致其区域处于封闭的空间体系,和外边的世界有着天然的隔离。近些年,国家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点考虑了山区城镇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大规模经济活动在山区城镇掀起,如火如荼的建设确实给山区城镇经济带来的生机,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效率导致山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山区城镇的灾害承受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地理原因导致的交通线路的脆弱性,其次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保障力不足,最后就是由于民众防灾意识不强导致安全隐患不能有效改善。一般来说,易损性一般包括社会易损性,物质易损性,经济易损性以及自然环境易损性等四个方面。而对这些易损性的评价本质就是研究承灾体以及对承灾体的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易损性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指标,使这些无形的指标变成可以量化的因素,从而便于进行数字化的评价。在易损性评价过程中主要评价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这两个方面可以提炼出评价指标。比如有学者提出10个大类,39个指标等,从这些指标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研究对象下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因而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在易损性的评价中,指标的划分及体系的建立对于后续的评价至关重要。

1.3 易损性评价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易损性一般是指我们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程度的承受能力。这个一般主要根据承灾区社会经济属性来评价承灾能力。一般来说,通常承灾区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等情况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遥感及GIS技术获取。遥感技术是通过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来获取,获得承灾体的特征,比如人口分布情况,基础设施等相关情况。实地调查就是通过工程勘探人员进行实地勘探,研究勘察区域的房屋结垢,以及防灾救灾相关措施,综合分析这些材料,来进行评判。对于评价方法来说,主要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因子复合函数法,核算灾体价值法以及物元综合评判法等,这些方法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侧重于评价中的某个方面来进行,因而在进行实际评价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因素来执行对用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较好的评价过程。

2 易损性评价研究趋势分析

2.1 易损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为准确评价提供保障

易损性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评价过程,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到目前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并且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类别。就当前来说,人类社会结构复杂,从指标体系的建立到评价模型来看,要实现精准的评价在当前的情况下基本做不到,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升模型的精准性,才能实现评价的精确性。而要做到精确性评价,必然需要通过数据来实现,因此未来易损性评价的一个总共要发展方向就是着重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的精确采集等,利用数据处理手段来量化评价标准,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性提升。

2.2 时空性和动态性将成为未来易损性评价重要研究方面

时空性和动态性是易损性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不同带来的损害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别,比如白天出现地质灾害和晚上出现地质灾害的情况就会有明显的不同,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的易损情况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进行易损评价时需要去综合考虑。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对于不同时空下的评价是不做区分的,因为这样做的话就会提升易损性评价的难度和复杂度,这对于当前的评价过程来说有着很大的阻碍。事实上,要想精确的评价地质灾害,就需要将可能存在的因素加入考虑,那么未来考虑时空性成为易损性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