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件——陆游.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我曾从戎清渭 侧,散关巍峨下临贼。”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175)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 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 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作者“愤”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 感?
2.《书愤》所反应的陆游的人生际遇,无 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不仅是他 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 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总结此首诗和 其《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 岳 飞《小重山》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
知人论世 陆游
字形: 洲 鬓 堪 仲
成语:判断正误并解释词义
1.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 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 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 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 现。
诗歌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 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温馨提示
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释放你的激情:挑战最难文艺随笔 课堂目标:激情高效
惜全 时力 高以 效赴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 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 决,落子迟缓。
自主学习:
情景默写: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的抒发了岁月蹉 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 、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 豪情壮志。
岁暮风雨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 念昔少年时, 从戎何壮哉! 独骑洮河马, 涉渭夜衔枚。
❖ 我曾从戎清渭侧, 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 有时三日不火食。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
阴人。
•
生当北宋危亡之
际,少年时即深受家
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
熏陶,立下了“上马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 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 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 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 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瓜( ) 衰 ( ) 难( ) 伯( ) 成语:判断正误并解释词义 1.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书 2.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陆
游愤
课前检测:【每日积累】
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
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Fra Baidu bibliotek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又透露 出无人领军的无奈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 所愤之二乃“塞上 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 所愤之三乃“ 镜中衰鬓已先斑”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达了国事艰难、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无 人领军的无奈以及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
(3)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情气概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徒劳、枉然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长幼次
序,在这里是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书”了哪些事?
• 北望中原的气概;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 事已高、壮志未酬;诸葛亮的建功立业。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点拨提升1
1.作者“愤”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 感?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 又一秋。”(1172)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 散关”(1174)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 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观大散关图》:“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1175)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 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 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
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 ❖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
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 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作者“愤”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 感?
2.《书愤》所反应的陆游的人生际遇,无 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不仅是他 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 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总结此首诗和 其《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 岳 飞《小重山》内容和情感上的相同点。
知人论世 陆游
字形: 洲 鬓 堪 仲
成语:判断正误并解释词义
1.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 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 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 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 现。
诗歌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 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温馨提示
课前准备:课本、导学案、双色笔 释放你的激情:挑战最难文艺随笔 课堂目标:激情高效
惜全 时力 高以 效赴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 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 决,落子迟缓。
自主学习:
情景默写: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的抒发了岁月蹉 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
(2)《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 、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 首联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 豪情壮志。
岁暮风雨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 念昔少年时, 从戎何壮哉! 独骑洮河马, 涉渭夜衔枚。
❖ 我曾从戎清渭侧, 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 有时三日不火食。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描写宋军 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
南宋爱国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
阴人。
•
生当北宋危亡之
际,少年时即深受家
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
熏陶,立下了“上马
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 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 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 (1172)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 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谟阁待 制。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 降派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瓜( ) 衰 ( ) 难( ) 伯( ) 成语:判断正误并解释词义 1.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书 2.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
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陆
游愤
课前检测:【每日积累】
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
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Fra Baidu bibliotek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当英雄无 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 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又透露 出无人领军的无奈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 所愤之二乃“塞上 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 所愤之三乃“ 镜中衰鬓已先斑” 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达了国事艰难、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无 人领军的无奈以及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
(3) 《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豪情气概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徒劳、枉然 千载谁堪伯仲间 伯仲:兄弟长幼次
序,在这里是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书”了哪些事?
• 北望中原的气概;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年 事已高、壮志未酬;诸葛亮的建功立业。
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点拨提升1
1.作者“愤”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 感?
❖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 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 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 前形成鲜明对比。
《归次汉中镜上》:“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 又一秋。”(1172)
《观长安城图》:“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 散关”(1174)
❖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
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 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 以此自勉。
❖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 归名满天宇。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