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兴衰原因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战国时期魏国兴衰的原因

[摘要]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不已。在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大诸侯国中,最先强大起来的是新兴的魏国。魏国经过变法,国力增强,称霸中原。到了战国中期以后,魏国转向衰弱,版图缩小。战国末期,魏国被秦国兼并。魏国为什么会由盛转衰,本文将对其原因进行论述。

[关键词] 战国魏国国君人才三晋同盟

战国初期,长期称霸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被其国内的卿大夫魏、赵、韩三家瓜分,分成三个国家,即魏国、赵国、韩国。在战国时期二百多年中,魏、赵、韩和秦、齐、楚、燕这七个较大的诸侯国之间长期混战,纷争不已。各国势力强弱对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先强大起来的国家是魏国。

魏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原地区,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南边是楚国,北边是赵国。战国初期,魏国的领土主要分布在河东(今山西省黄河以东的西南部)、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山东南地区)和河南(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的一部分,这些地方在当时都是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的富庶地区。魏国建立后,经过变法革新,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在对外战争中,屡次获胜,攻取大片领土。向东攻入齐国长城,并迫使齐国国君和魏、赵、韩三国国君共同朝见周威烈王;向西多次打败秦国,占领秦国的西河地区;向南讨伐楚国,占领楚国的大片领土;向北攻灭了中山国。但是到了战国中期以后,魏国在与其他国

家的战争中屡遭失败,国力下降。魏国由强盛转向衰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君的贤愚

在中国古代,国家无论大小都实行君主制。国君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决策者,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决定着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所以,国君才能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强弱,特别是在战国时期这样一个列国纷争、战乱不断、彼此攻伐、相互兼并的时代,国君的治国能力更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

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开明君主。魏文侯于公元前四四五年即位,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年之久。魏文侯曾先后任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国,并任用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国,任用吴起为西河郡守镇守西河地区,任用西门豹为邺令治理邺,对经济、政治和军事进行了改革。另外,魏文侯又拜孔子的弟子卜子夏为师,学习儒家的经典和六艺,礼待并结交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卜子夏的弟子段干木。每次经过段干木乡里,魏文侯都朝段干木家凭轼致敬。李悝是战国初期法家的创始人,吴起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则属于儒家学派。魏文侯在任用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实行“法治”、富国强兵的同时,又以礼对待并结交知名的儒家学者,宣扬儒家的“仁义”和“王道”,表现了其礼贤下士之风和高明的统治策略。魏文侯曾与虞人约定时间共同去打猎,快到了约定的时刻,正值魏文侯饮酒高兴的时候,天又下起了大雨。左右的侍从劝魏文侯不要去赴约了。魏文侯却认为与人相约

就不能失信于人,于是停止饮酒,坚持冒雨前去赴约。这件事说明魏文侯以诚信待人,使魏文侯赢得国人的尊重。魏文侯曾和田子方在一起饮酒,席间,魏文侯指出乐师奏乐不协调,田子方则认为明智的君主不应用心于音乐,而是应该勤于政事。魏文侯谦虚地接受了田子方的批评。由于魏文侯能够礼贤下士,谦虚谨慎,从善如流,诚信待人,所以魏国在魏文侯统治时期国力最为强盛。

继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在其在位前期,也是比较开明的。魏武侯为太子时,一次出行和儒士田子方相遇,主动让路。以储君之尊能够给一个儒士让路,可见其谦虚的态度。魏武侯即位后,曾和大臣们在西河乘舟巡视,看到西河地区山川险要,感叹如此险要的地势可以作为天然屏障。大臣王错附和,吴起则反驳魏武侯,认为地势险要不足依恃,三苗、夏桀、商纣之国,并非不险要,但都因为治理不善而覆灭。只有勤于政事才能使国家兴盛。魏武侯赞扬了吴起并委以治理西河之重任。魏武侯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并任用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表现出了宽大的气度。

继魏武侯之后的魏惠王则不如其父祖辈。魏惠王曾和齐威王会见,魏惠王炫耀自己拥有的珠宝,齐威王则以齐国的能臣名将为国宝。这件事表现了魏惠王重财物轻人才。在魏惠王统治时期,魏国远不如魏文侯、魏武侯时期强盛。

魏惠王之后的魏国历代国君,也都缺乏治国之才,只知享乐,不思进取,优柔寡断,猜忌多疑,不用贤良,面对强秦的进攻,无心抵抗,一意妥协,以换取短暂的安逸。

第二,人才的得失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人才的得失有很大关系。国家要想兴旺发展,就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战国前期,魏国人才济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主持了变法改革,发展农业,平衡粮价,稳定小农经济。李悝还编制了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经》。后来商鞅入秦进行变法,就带去了一部《法经》。李悝变法使魏国国力强盛。魏文侯之弟魏成子任相国时,把自己俸禄的十分之九拿出来用于为国效力。还有大臣翟璜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多次向魏文侯举荐人才。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对外作战需要良将。魏文侯任用名将乐羊为将,乐羊不负重望,率军攻灭了中山国。吴起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曾在鲁国为将,率领鲁国军队以弱胜强战胜齐国。后来在鲁国受到排斥,又闻知魏文侯重视人才,就来到魏国,得到任用。吴起率军经过两年时间陆续攻取了秦国的临晋、元里、洛阴、合阳等地,占领秦国的西河地区,迫使秦军退守洛水,沿洛水修建防御工事。吴起长期驻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扩展。魏文侯还任用贤臣管理地方。中山国并入魏国的版图,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任用李克为相。在李克的治理下,中山大治。魏国北部的邺人烟稀少,田地荒芜,魏文侯任用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到任后,巧妙地破除了为河伯娶妇的迷信,并组织当地人兴修水利工程,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使邺大治。正是因为有这些贤臣良将,魏国得以富强。

战国中期以后,魏国也曾有一些人才,但魏国都未能任用,导

致人才外流,为别国所用。战国著名法家商鞅,曾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为门客。公叔痤多次向魏惠王举荐商鞅,魏惠王均未理睬。公叔痤死后,商鞅闻知秦孝公求贤,就离魏入秦,受到秦孝公的重用,进行变法,使秦国强盛起来。商鞅又率秦军攻魏,占领魏国的西河地区。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也曾到魏国,魏惠王不但不能任用,反听信谗言对其施以刑罚。后来,孙膑回到齐国,被齐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将田忌率军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魏军。曾在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策略的范雎本来是魏国人,本想效力于魏国,但因家贫无资财,见不到魏昭王,就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后来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欣赏他,赐予黄金,范雎拒绝了。回到魏国,范雎因此事为须贾和相国魏齐所猜忌,遭受重刑。范雎侥幸逃脱,到了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打得魏国难以招架。

到了战国后期,魏国更是人才稀少。魏昭王少子信陵君魏无忌是一个人才。信陵君广交贤士,从不因富贵骄人,门客多达数千人。诸侯因为魏国有信陵君而“不加兵于魏”。秦国攻赵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敢回魏国,就留在赵国。秦国知道信陵君不在魏国,就出兵伐魏。魏安僖王无计可施,派人去请信陵君。信陵君回魏国抗秦,诸侯闻知信陵君回魏,都出兵帮助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军队大败秦军,使秦军退入函谷关闭关不出。但是,其兄长魏安僖王却对他倍加猜忌,使信陵君郁郁而终。信陵君死后,秦国立即出兵攻占魏国二十城。此后,魏国再也没有栋梁之才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