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国家在建立健全精神健康体系的过程中,应制定精神健康政策、规划和法律,在宏观水平上对精神健康服务施加积极影响,从而控制精神疾病,改善精神健康状况。
近10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精神卫生政策,构架了从无到有的精神卫生体系。
本文对现行精神卫生政策进行了回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些许建议供参考。
一、现状
为了促进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国家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文件,如《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规划》体现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更加侧重预防和疾病控制;《意见》明确提出要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经费投入上,国家除了要求各级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还提供了一些专项投入。
如2008年《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试行)》提出拟安排中央专项投资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2009年7月7日下发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被纳入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06年,国家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了流浪乞讨精神病人的救治工作。
二、问题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诸多问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整个精神卫生事业因缺乏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支持而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一是精神卫生国家立法严重滞后。
美国联邦政府仅在1946年-1980年间就先后颁布了12部与精神卫生有关的法案。
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至今尚未出台,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颁布实施了地方精神卫生法规。
二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经费投入,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整,精神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差,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极度匮乏。
心理咨询、精神康复人员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缺乏统一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等。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虽然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对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保障,但覆盖面窄。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量患者因为贫困得不到系统治疗。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和部门协调有待加强。
卫生、残联、公安、教育、司法等部门的精神卫生资源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隶属关系形成条块分割,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
五是社区精神卫生公共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规划》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各项保障措施,但对各项目标、保障措施和部门职责落实情况缺乏综合考评体系。
三、建议
一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为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精神卫生资源配置主要受患病率、服务利用度和资源可得性的影响。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定期开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
调查和精神卫生服务研究,掌握精神疾病流行情况,摸清病人底数和严重程度,为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持性证据。
二是加快精神卫生国家立法进程,在法律法规中突出社区精神卫生的内容和作用。
目前各地条例关于社区精神卫生内容不够详细和具体,希望国家《精神卫生法》尽早出台。
立法中要明确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对服务质量实行认证和监管,对各部门工作职责和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分工,规范精神病患者和家庭、社会、服务机构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等。
三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公共职能进行财政保障。
有效的财政保障机制是确保精神卫生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建议将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全额拨款的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按需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精神病人的生活和医疗救助,使他们得到最基本的治疗康复服务。
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免费基本用药、应急处置和住院治疗费用。
四是合理配置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需要形成包含精神专科机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生活职业技能康复机构、照料机构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在内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应加强研究,尽快制定各类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要求、人员及设备配置等管理政策,促进社区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是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人员保障制度,构建多学科多专业的工作团队。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需要由精神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师、康复师等人员合作完成。
我国现阶段心理治疗师、精神科社会工作者及职业康复师等奇缺。
应加大力度开发政策,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培养方案和行业规范,通过提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六是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有效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各省、市要健全和完善由卫生、民政、残联、公安、司法、财政、发改、计划、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组成的精神卫生领导小组,坚持有效的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安排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就业、收养和福利待遇等问题,研究拟定精神卫生重大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议。
七是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机制,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改进。
制定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措施,是改进一个国家精神卫生体系的先决条件。
精神卫生体系主要评价标准为:1.可及和公平;2.质量和功效;3.成本和效果;4.筹资和平等;5.保护和参与;6.对人群的意义。
通过评价改善精神卫生政策,提高精神卫生体系的绩效。
八是构建精神卫生社会支持系统,将精神卫生政策与其他政策有机结合。
在制定精神卫生政策时,要注重微观政策系统和外部环境对精神健康的能动作用,探讨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对精神卫生政策的影响。
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的财税支持政策和物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精神卫生工作。
总之,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都有利于精神卫生的发展;同时也面对巨大的挑战,既有传统的偏见与歧视,又有社会需求和卫生改革提出的新问题。
我国政府应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考虑我国国情以及本地区的特点,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立法上给予保护,从经费上给予倾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缩短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事业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使我们的精神卫生事业有一个质的飞跃。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游丽琴刘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