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交友之道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https://img.taocdn.com/s3/m/3045badc6294dd88d0d26bc8.png)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孔子论语的交友之道一、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
论语中论交友之道
![论语中论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21ca203851e79b8969022658.png)
论语中论交友之道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爱因斯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交友的作用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朋友自远方来,相互切磋砥砺,辅仁进德,是交友之乐。
2.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的修养。
”孔子告诉我们,交友可以提升自己的仁爱品德修养。
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与他们做朋友,受他们的影响熏陶,潜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这两则《论语》告诉我们,交友可以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以使人们变得纯洁高尚。
怎样交友1.慎择友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pián)辟(pì),友善柔,友便(pián)侫(nìng),损矣。
”——子曰:“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利的。
结交阿谀奉承的人,结交当面奉承背后诽谤的人,结交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孔子明确的告诉了我们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不该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即要与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
而同阿谀奉承的人、当面奉承背后诽谤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则是有害的。
2 .明疏密有一则古老的哲理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群豪猪为取暖而挤做一团,当它们身上的刺把各自刺痛时,它们又立即散开,但是天气寒冷又使它们不得不再次挤到一起,又再次分开。
这样反反复复后,它们总算知道还是不要离得太远,但也绝对不能挤到一块儿。
距离太近了,互相伤害;距离太远了,又感到寒冷。
豪猪如此,朋友之间也是如此。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922685c980eb6294dd886c4a.png)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谈《论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论语》犹如高山上的一棵苍松,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也很难让人读懂。
而于丹老师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领到大众眼前,与我们对话,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使《论语》真正走到了我们心里。
读了这本书,使我觉得孔子在两千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经过于丹老师的经典诠释,把两千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后,对其中所讲的交友之道感悟最深。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论语》在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87ac18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1. “无友不如己者”。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总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会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啊,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也能不断进步呢!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哎呀,想想我之前碰到过一些朋友,有的真的能给我带来正能量,帮助我成长,可有的却总把我往歪路上带,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和损友嘛,真是太有道理了!
3.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不是嘛,我和我的好哥们之间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这种清淡却真挚的友情才最长久呀!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朋友约好了几点见面,那我就一定会准时到,绝不会失约,就如同这句话所说,诚信可是交友的基石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看到他们不好的行为我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就是从朋友身上获取成长呀,多棒!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那次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找我,哇,那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可不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那种快乐嘛!
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我们朋友之间就会经常相互切磋、鼓励,大家感情都特别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睦睦,这种友情多让人羡慕啊!
总之,《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这些句子真的是太经典了,对我们如何交朋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论语之道——精选推荐
![论语之道——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2bda3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3.png)
论语之道——天地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心灵之道【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吗?【原文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而立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之本与?【译文2】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亡。
【译文3】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德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原文4】曾子曰:我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5】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有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有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6】子谓公治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léi xiè)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译文6】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
”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7】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7】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eba6e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4.png)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论语》中才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下面是OK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交友教书之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在讲论语之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交友平台的标准,谓之,益者华新损者华新。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豁达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耐性给你意志力,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沉静是这个世界上为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这样的话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信念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以下选择。
知道了六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分析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急功近利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时时刻刻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软弱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马上,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眼皮底下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常常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类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透过,而这时往往你已经金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论语》读后感(15篇)_1
![《论语》读后感(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a33fc82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4.png)
《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交友之道——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讲交友理想中的是中行之人,就是优先会选择守着中庸之道行动的人,如果不能和中行之人交往,退而求其次,孔子讲我肯定是跟狂和狷这两类人往来做朋友,“狂”是傲慢自大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愤青;“狷”是耿介、洁身自好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孤僻的人。
孔子为什么要和狂者、狷者交朋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思考问题有阴阳两面,狂者的缺点是骄傲自大,但是他们的优点是有进取精神,狷者的缺点是比较孤僻,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优点是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原则操守,有些事情是不做的。
我们从中可受益,一个人最好跟仁人志士,跟君子来往,如果没有,就和狂和狷两种人来往,这是儒家评价人的标准和交友准则。
孔子谈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也谈到刚毅木讷近仁。
刚是刚强,毅是坚定,木是呆板,讷是言语比较迟钝。
孔子说有这四种性格就接近仁了,他提倡者四种品德。
起初喜欢华丽动听的言语,实则易不实,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语贵简,忌烦,言简意赅就好。
猜想毛主席给自己女儿取名李讷,可能有美好期待在里面吧,其他章也谈到孔子提倡守仁守礼,提倡有知,仁,庄;厌恶四方面,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缺乏明理之心)的人。
对照惭愧,犯过很多,须重点修八德,尤其是仁,仁为本,本立道生,切身落实才是功夫,当事上检验,事上磨练。
求同还是求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非常熟悉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的理解是如果两个人人生观,婚姻观,价值观,谈任何的问题观点都一样,那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多余的,所以作为君子不追求同,允许差异,求同存异,处和谐就好,但是小人追求的正相反,忽略相互理解和包容,忽略和去求同是忌讳,这种一致也只是表面的,意义不大。
对照更发觉自己的问题,经典智慧,引人深思,学而实习,受益良多。
《论语》读后感2中国文化渊源博长,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论语论交友
![论语论交友](https://img.taocdn.com/s3/m/3fa95c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e.png)
答案 :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 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 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 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 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 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 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的 做法是否符合孔子提出的“益友”标准?请作简 要分析。
答案: 1、中庸之道(或:不偏激,适中,适
可而止等) 2、符合,孔子对子贡讲的交友之道包
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对朋友 能尽忠告与善导,至少说明他不是 “便辟、
善柔、便佞”的损友,可以说是具有“直、 谅”品格的益友;不可则止,体现了孔子 希望朋友间也能相互尊重,要保持分寸, 不过度,不强加于人的相处原则。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在领导面前爱唠叨,就会自取 其辱;在朋友面前爱唠叨,就会遭到疏远。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
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君子不稳重就不会威严,学习就不 会牢固,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 自己的朋友,有过错就不怕改正。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156国学经典花言巧语,装出好看脸色,
摆出逢迎姿势,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人人这种人可耻,我也 认为可耻, 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 可耻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0738f5e81c758f5f71f675e.png)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友凉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
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
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
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
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
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
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6f8b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供你参考!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1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
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朋友之间也不能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
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话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友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
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3d358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1.png)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孔子——交友之道
![孔子——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567200669dc5022abea0056.png)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 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 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 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 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 虑不要忘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 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 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圣人之言」。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 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 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 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 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 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 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 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 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气
君子的正气 贤者的才气 仁者的大气
质
高尚的品质 优雅的气质 杰出的才智
《论语》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论语》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https://img.taocdn.com/s3/m/a683e01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2.png)
《论语》⼦⽈:“晏平仲善与⼈交,久⽽敬之。
”⼦⽈:“晏平仲善与⼈交,久⽽敬之。
”晏平仲,晏婴,姬姓(⼀说⼦姓),晏⽒,字仲,谥号为“平”,史称“晏⼦”,夷维(今⼭东省⾼密市)⼈,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
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其思想和轶事典故多见于《晏⼦春秋》和《史记.管晏列传》。
挨肩接踵、挥汗如⾬、南橘北枳等成语均出⾃晏⼦的故事。
以南橘北枳为例,晏⼦将出使楚国,楚王准备借机羞辱⼀下他。
晏⼦到达楚国,楚王设宴款待晏⼦期间,楚国卫⼠绑着⼀个⼈到楚王⾯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是什么⼈?”卫⼠回答说:“他是齐国⼈,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问道:“齐国⼈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回答道:“我听说淮南的柑橘,⼜⼤⼜甜,种到淮北,就只能结⼜⼩⼜苦的枳,种⼦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原因。
同样道理,齐国⼈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莫⾮楚国的⽔⼟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讨没趣了。
”本章的译⽂是,孔⼦评价晏⼦说:“晏平仲这个⼈⾮常善于交朋友,相识的越久,别⼈越尊敬他。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了程颐的话,“⼈交久则敬衰,久⽽能敬,所以为善。
”⼈与⼈交往的时间越长,反⽽越容易忽视彼此之间的尊敬,就会使本来亲密⽆间的朋友慢慢疏远。
孔⼦通过评价晏⼦交友之道,是要教育⼤家,朋友之间相处,相互尊敬是交往的前提,持之以恒的“敬”是友情长久的保证,这才是好的交友之道。
另⼀⽅⾯,为⼈处世发⾃内⼼的尊敬别⼈,是⼀个⼈有教养的外在表现,⽽这种教养深植于⼼的养成,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修习才能实现的。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c84cf1a76e58fafbb0031a.png)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打开《论语》,穿越几千年的时空隧道,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古人正向我们走来--孔子,一个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一个影响中国两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一个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当今所处的时代完全吻合,但可成为一面镜子,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论语▪交友之道》:"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在现代社会中,交往,特别是"绿色交往"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道德行为规范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
在美学意义上,绿色意味着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与绵延的生命,意味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与美好。
"绿色交往"就是摒弃了庸俗化、功利化的交往观,杜绝了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的利益关系,富有生机与活力、可持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友爱、互相促进、整体动态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机关公务人员只有学会"绿色交往",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交际质量,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健康纯洁,使自己的工作氛围清正和谐。
一是择友有标准--多而不滥。
社会越发展,交际越广泛。
"多个朋友多条路",越来越成为大众认同的交友观念。
朋友越多越好吗?孔子的看法是肯定的。
孔子讲过人生"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其中有益的一"乐",就是"乐多贤友"。
可见,孔子是提倡广交天下朋友的。
朋友多了,学习、工作、生活等诸方面都可以得到有益的帮助,当然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
特别是公务人员,通过"绿色交往",充分利用友情资源,加强横向联络和上下沟通,拓宽信息渠道,促进个人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益之处颇多。
不过,孔子提倡的是多"贤"友,不是滥交友。
"无友不如己者",姑且不论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对不对,孔子的真实意思是强调择友的标准要高一点、严一点。
浅析《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浅析《论语》中的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e7e63c7355270722182ef74d.png)
14神州文化浅析《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张文燕郑州大学 文学院摘要:《论语·学而》篇在首章中就提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于孔子而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而《论语》一书中,也多次就交友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在现实生活中,交什么样的朋友、怎么样交到朋友对于个人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论语》文本出发,探究孔子及其门人弟子交朋友时遵循的交友之道。
关键词:《论语》;孔子;交友每个人一生里会在社会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会交到各种不同的朋友。
然而称得上是真正朋友的却少之又少,诚挚的友谊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合理的交友之道,有助于个人交到相伴一生的朋友,下面就来论述一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要想交到一个可靠的朋友,首先要学会看人。
“会看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但既是学问便可习得。
在《为政·第二》篇中,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瘦哉?”所谓物以类聚,想要尽快了解一个人,就考察他所结交的朋友,看一下他接触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是有志之士还是热衷于金钱名利的小人,就能从侧面了解到这个人。
然后再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坚守正义还是不择手段满足个人私利。
接着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什么。
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通过孔子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了解一个人。
史学家范晔也曾说过,“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身边的人入手来看待一个人是非常的可行的方法。
同时,这也客观的证明了交朋友的重要性。
若不会看人,在交朋友之前不做筛选和抉择,轻则会浪费自己的感情,重则误入歧途,给自己的人生造成诸多的阻碍。
而想要了解陌生人,一个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言语交流。
所以生活中那些善于言辞,性格开朗的人往往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然而,在《学而·第一》篇中,孔子提出:“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浅论《论语》的“交友之道”
![浅论《论语》的“交友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49ff29290722192e4536f6f2.png)
浅论《论语》的“交友之道”[提要]:在《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是很多的,譬如“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等。
在对友的要求上,它要求作为朋友,必须有仁德,正直坦诚,言而有信等。
在对友的态度、礼仪上,它要求一个人必须乐友,听其言而观其行,忠告而善道等;在如何结交朋友上,要以诚信作为交友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在如何与友相处方面,指出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互相责善而和睦共处,不要过于烦琐,要持之有度。
这些交友之道至今对我们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论语》交友之道礼仁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方面的思想和智慧,譬如何为君子和小人,如何为政,什么是忠恕、仁和礼,如何对待天、命、鬼神和卜筮,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教育学生等等,而如何交友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归纳来说,《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的,即对友的要求,对友的态度、礼仪,如何结交以及如何与友相处四方面。
下面主要针对这四方面内容作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一、对友的要求《论语》中对朋友的要求总起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概括来说,它要求作为朋友,必须有仁德,必须正直坦诚,见闻广博,必须言而有信,等等。
首先是朋友必须要有仁德,必须品德高尚。
在《学而第一》中,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交友的第一条原则,即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对于孔子的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为什么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也未免显得太自命清高了吧。
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样来评价孔子实在有失偏颇。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另外,再比如如“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微子》)。
《论语》论交友
![《论语》论交友](https://img.taocdn.com/s3/m/675fa48fde80d4d8d15a4f99.png)
对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 友便侫,损矣。” (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 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 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中庸之道(或:不偏激,适中,适
可而止等) 2、符合,孔子对子贡讲的交友之道包
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对朋友 能尽忠告与善导,至少说明他不是 “便辟、
善柔、便佞”的损友,可以说是具有“直、 谅”品格的益友;不可则止,体现了孔子 希望朋友间也能相互尊重,要保持分寸, 不过度,不强加于人的相处原则。
答案 :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 实、博学多闻。 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 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 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 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 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 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
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君子不稳重就不会威严,学习就不 会牢固,要以忠诚和诚信为主,不交不如 自己的朋友,有过错就不怕改正。
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156国学经典花言巧语,装出好看脸色,
摆出逢迎姿势,低三下四过分恭敬,左丘明人人这种人可耻,我也 认为可耻, 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 可耻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的名言警句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的名言警句](https://img.taocdn.com/s3/m/c3afc4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b.png)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的名言警句
1.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意指真正的友谊应该像清水一样纯净透明,不掺杂私利和虚伪。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借用杜牧的诗句,提醒人们在交友过程中要慎重选择,避免因为不慎而带来的痛苦和忧愁。
3. "同道殊途" - 意指即使有共同理想和志向的人们,在追求目
标的过程中可能会走上不同的路,因此应保持开放心态,在不同的选择中寻找共同点。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强调人们受环境和他人影响的重要性,建议与高尚、正直的人为伍以求学习和提升自己。
5. "友不必多,但必友真" - 强调在寻找朋友时,不需要众多的
朋友,但一定要选择真心朋友,以建立真实、持久的友谊。
6. "莫逆之交" - 指最为亲密的朋友,是需要彼此真诚,互相信任,互帮互助的伙伴。
7.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士" - 意指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
看到朋友的品格和忠诚,区分出真假之人。
8. "信而好施与人,及其问也" - 强调在交友中应当建立相互的
信任和慷慨,不仅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才伸出援手,也要主动关心和帮助朋友。
9.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强调在交友中要有原则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宁可遭受损失,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正直。
10.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建议在交友中要给予他人爱和尊重,只有先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1),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侫(4),损矣。” • 【注释】 (1)谅:诚信。 • (2)便辟:惯于走邪道。 • (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 (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 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 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 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 有害的。”
论语 交友之道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 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 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 (2)重:庄重、自持。 •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 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 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 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 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 (7)过:过错、过失。 •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闭 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 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 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 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 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 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 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 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 态度。
• 【评析】 如上章所说,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 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 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 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 “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 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 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 辨别下列各句中虚词的用法 • • • • • • • (1)者 仁者,其言也讱。 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能使枉者直。 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与
“也”一起表判断)
• • • • •
富而好礼者也。 翻译:是富贵而喜好礼仪的人。(与“也”一起表判断) 士卒亡者过半矣。 翻译:逃跑的士卒超过了一半。(定语后置的标志)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 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 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 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1),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2),乐佚(3)游,乐晏乐(4),损 矣。” • 【注释】 (1)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 (2)骄乐:骄纵不知节制的乐。 • (3)佚:同“逸”。 • (4)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 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 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 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 • • • • • • • • • • •
(2)则 君子不重,则不威。 翻译:君子如果不庄重严肃,那么就不能树立威信。 子行三军,则谁与? 翻译: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 然则师愈与?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谁能与子张比呢? 今则无。翻译:现在却没有了。 德则不兢,寻盟何为? 翻译:仁德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那么结盟又有什么用呢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翻译: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固定不变的心。
文言文基础知识 1 翻译下列各句,然后判断其句式 ① 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 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 ②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翻译: 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判断句) • ③ 异乎吾所闻。 • 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倒装句) • ④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 翻译:人家都有兄弟,只要我没有。(省略句) • ⑤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 翻译:办丧事不能不努力,不被酒所困扰。(被动)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 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 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 不容?我之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 “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 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 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 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 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 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