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示范课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导学案(第1课时)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导学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47f4b0780eb6294dc886c44.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重点难点】
1.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2.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答案】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2)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政策、机械等。
【注意提示】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利用
气候地形
市场交通运输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归纳总结】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d86f547312b3169a451a46c.png)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
2.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②____ ________)各因素的③____________。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④____________。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⑤________、⑥________、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政策。
(3)技术条件: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⑨____________比较稳定,⑩________________发展变化较快。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究材料】读教材P42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澳大利亚牧场和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探究问题】1.探究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2.根据教材P42图3.3探究下列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3.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探究下列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说出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规律总结】自然环境因素相对稳定,不利因素可以适当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考例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900da360cba1aa811da9d.png)
编写人: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认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含义;2.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各地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3.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学习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基础知识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的形成;2.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或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因素是影响作物或牲畜分布情况的重要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概念利用土地的生产力,或,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的相互联系。
3.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等。
(2)社会经济因素:、、、、等。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4.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5.特点: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6.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指和的农业地域类型。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阅读课本43页水稻习性材料,结合孟买、武汉、罗马三地气候资料。
分析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读课本43页活动2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分布示意图,思考:影响这一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读珠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变化图,珠三角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北京市民冬季可以吃到海南的新鲜水果、蔬菜,主要体现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合作探究】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结合P44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中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活动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6f843856a561253d36f7e.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区位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区位【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考例探究一】:结合地图册,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青藏高原的青稞()2、江南丘陵的茶树()3、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de4e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a.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从个案分析中把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力量目标:培育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学问的力量。
德育目标: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根据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重点]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争论法[教具预备]录像机(带)、投影仪(片)[课时]一课时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亲密,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展现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老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同学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同学回答]:由于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毕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亲密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师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学分组争论,各小组相互沟通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老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3(2) 最新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3(2) 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b07ed19e87101f69e319565.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知道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特征。
4.通过了解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不同,引导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1.结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同时要注意区分有利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之间的不同。
2.结合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道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
3.结合教材“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通过对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分析,掌握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特点。
1.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因时制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材图3.1和图3.2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理解区位的含义。
对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首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典型地区农业发展案例(或依据教材相关活动);然后,结合教材图3.3,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既要做到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导区位因素。
结合教材“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地中海时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总结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结合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以及地图册中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图,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
在分析教材图3.9和图3.10时,注意要教授学生读多种图的方法和技能,学会整合图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绝对区位)。
【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c8ecef705cc175427091b.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生成—评价单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导学案】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先后出现了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观光农业、基因农业、立体农业、综合农业、生态农业等等,要想对这些新兴的农业有所了解,必须掌握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小结:可见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显著特点、、。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和三大因素的制约。
(一)自然条件、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2、阅读教材P53阅读材料:“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热量土地水分【课堂训练】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判断: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都是决定性的。
()(结合下面分析判断)例: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0;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又如:丘陵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造为梯田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人们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发展农业生产说明:人们根据,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0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0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bfa063a300a6c30d229f52.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思考1:假如我要种下一大片的某种农作物或发展养殖业,如何选种?选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需要在什么地方种或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果我要大量卖出去,又需要研究哪些条件?在种植大片农作物或养殖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哪些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这些问题如果清楚了,你就学到家了。
思考2:你了解农作物或牲畜的特点吗?你了解你要给他们安家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吗?二者能够友好相处吗?本节课,你需要懂得这些概念或原理一.农业区位1.含义: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
2.应用情境: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降水。
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光照非常。
因此,这里种植的葡萄质地优良,糖分含量较,为葡萄酒的酿造提供了优质。
优质的原料,加上独特的生产,悠久的生产,使法国葡萄酒世界各地。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3.也称“农业区位条件”。
发展农业生产必需的因素和因素的总称。
4.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等。
5.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装备、农产品工业、工业、农业等。
三.农业区位因素应用情境6.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发达;地处带,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7.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对长绒棉需求大。
8.海南岛地处带,和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量大。
9.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量大。
四.农业自然条件10.概念:发展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的总称。
一般包括资源、资源、资源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
11.研究意义:查明和研究农业自然资源的、、、及其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是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大力挖掘农业增产,积极维持,有效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要的重要手段。
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0308b0029bd64783e2cae.png)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4、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导入:在前面两章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都要求更多更丰富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依赖农业生产。
【自主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各因素的,这些因素就是。
2、影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因素有:、、、、、、、、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尤其是、和。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①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②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为什么?2、阅读教材p44“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完成下列问题。
①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②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活动探究二:农业地域的形成结合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开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并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67b0d9b89680202d825dc.png)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道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2. 记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能举例说明每一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能说出农业地域形成的条件。
【学习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 农业区位的选择3. 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法指导】本章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学习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归纳出基本规律,学会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例如分析区位因素时,要重点分析区位因素的变化;学习农业地域类型时,要特别关注它们的形成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_。
(2)农业与_________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__________的选择。
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自然因素:包括______、地形、______、水源等,比较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劳动力、__________、政策、科技等,发展变化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_____________,在______、社会、______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优秀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优秀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78f5002d276a200292ee0.png)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绝对区位)。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②__________(相对区位)。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主要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③______、地形、土壤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④________、劳动力、机械、政策、交通运输、文化、⑤______等。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⑥__________。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⑦________和一定的⑧________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⑨________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⑪____________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差别:由于动植物的地域分布不同,以及自然条件、⑫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5.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2)区位因素:地势⑬____________、灌溉条件较好、气候温暖、⑭__________、机械化程度高。
(3)生产模式:“土—草—畜—市场”。
(4)措施:天然草场改良为⑮____________;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
【问题思考】1.想一想: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1)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2)吐鲁番盆地生长长绒棉和葡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想一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我国农耕区的家畜、家禽饲养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农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阅读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教师版)-副本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教师版)-副本](https://img.taocdn.com/s3/m/02db5a6c01f69e31433294ff.png)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预习案1.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分类: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副业。
(混合农业)【教材梳理】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自然因素:气候、 、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政策、 、劳动力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 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 ,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 ,对农业区位影响 自然因素:高地 和低地沼泽化,花卉、蔬菜产量低而不稳 市场和交通:交通不便,本地市场狭小,生产规模 灾害和市场:大规模 生产受灾损失大,市场竞争概念: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 和科技、文化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特点: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 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征形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 ,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概念:混合农业是耕作业与 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农业在 世界 市场的主要供应国 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世界最大的 生产国和出口国 分布:东南部和 部, 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带 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较好,气候 、 区位因素 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 模式:“土–草–畜–市场” 放牧、划区轮牧 措施 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二、重难点突破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一个地区的市场、交通运输条件、政府的政策、机械、劳动力、农业科技等。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751afbe1e650e53ea9961.png)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编写人:杨占永编写时间:2014年3月14日班级 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组名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识记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识记农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
4.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建议】:重点和难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读图 3.3归纳和完成读图思考习题)2.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完成P43页活动习题1, 2, 3归纳)[学法指导]: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
2、联系生活实际,感性认识影响农业的诸多区位因素。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 处。
限时10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链接】[补充]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变化。
[说明]易腐烂、不宜长途运输的农业产品应集中在离城市最近的郊区生产,但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的运输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课前准备区】◎预习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预习时间:10分钟◎预习检测: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_____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_ ,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______________ 。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___________ 。
2、影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_______ 、地形、土壤、 ___________ ;社会因素:_________ 、市场、_______ 、政策、__________ 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____________ 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________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姓名:班级: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双基达成要求
1.能够说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学会分析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能够利用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对某地农业进行合理的布局,或对某种农业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课前预习
一:农业:人们利用______的生产力,栽培______或饲养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区位的含义:第一层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条件:
(1)气候:(①热量②___________③光照)(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3.社会经济条件:
(1)___________(2)现代交通运输(3)_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_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__________ 因素比较稳定。
(2)__________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新知学习
一.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农业的区位选择
不同的区域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农业景观各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区域的区位因素不同,农业的区位选择不同。
通过下边两个案例我们一起来讨论农业区位的选择。
【案例一】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的“前世和今生”给我们的启示。
前世:江西泰和县千烟洲是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山区,土层浅薄、贫瘠,林木生长缓慢。
过度樵采使有限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资源多样而经营单一,土地有余而生活贫穷。
今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构建立体农业生产体系:治水,利用沟谷洼地,因地就势建水塘,发展养殖。
治田,水塘灌溉,一季稻改种双季稻,增产增收。
治坡,平缓坡地种果树茶树增收。
治丘,丘上种毛竹种树等用材林增收。
1.限制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烟洲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较快,那社会经济的发展会给农业区位的选择带来哪些,我们来看案例二。
【案例二】我国沿海农业景观变迁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耕地的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农业景观变迁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mm和1500mm以上。
材料二: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特征
问题1:该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优势区位因素是什么?
地中海气候区适宜嘛,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花卉,收益是递增的。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且紧邻港澳台地区,花卉和水果的市场需求量大。
大量桑基农业蔗基农业转变为花基和果基农业。
原因是什么?
问题2:水稻种植业转变为蔗基和花基农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沿海农业景观变迁过程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具体做法:是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改造不利条件,确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进而指导农业生产。
请将下列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相连
海南岛的菠萝、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水源
新疆南部的棉花市场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热量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政策
无土栽培和太空育种科技
中央财政拨付安徽12.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地形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欣赏淮南曹安草莓宣传片,根据材料结合生活思考淮南曹庵桃园和草莓园的区位优势?
淮南气候特点
淮南市是属于淮河以南地区,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偏高,平均气温16.6℃,全年降水量893.4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1922.2小时,日照充足天数(日日照率>60%)180天。
草莓的种植条件
1、温度。
草莓喜温凉气候,草莓根系生长温度5-30℃。
2、光照。
草莓为喜光植物,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
3、水分。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
自然:
社会经济:
练习反馈:
(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1~2
题。
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地形较平 B.降水较丰沛 C.气温较高 D.土壤较肥沃
2、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A.运费低 B.热量足 C.技术高 D.品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