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缝隙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_以东莞为例_朱晓红
中心建设形成了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广东模式”
中心建设形成了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广东模式”广东省创建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系列纪实报道之三广东省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不仅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的创新。
通过重新整合、优化配置现有行政资源,广东省构建出新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实现了关口前移、前端防范、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有效地解决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治安隐患问题。
这一有益探索和实践,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夯实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基层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创了——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前左一)视察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左三)视察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上篇广东省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下简称综治中心)工作建设,从具体改革措施入手、从点到面、由具象到抽象,整体工作建设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广东的综治工作模式正在实现8大新突破:执政理念新突破、综治格局新突破、组织领导新突破、治理体制新突破、运作机制新突破、方法手段新突破、目标管理新突破、激励机制新突破。
创新执政管理理念变模糊为清晰变管理为服务广东在综治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正确认识化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把化解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作为中心建设的突破口,作为预防、减少犯罪和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作为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切身利益的具体措施,着力探索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形成基层解决矛盾纠纷的常态化模式。
记者发现,矛盾调解“扇形流程图”可谓是当代调解模式的一个创新,它明确了镇街一级处理矛盾纠纷的管理权限,为广大群众诉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窗口;明确了镇街各层领导责任和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改变了过去责任模糊、你推我推的局面,并把镇街主要行政资源纳入化解平台;明确了化解矛盾的具体流程和链接方法,改变了过去各行其是、没有规范的散漫局面,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真正得到相互衔接、三管齐下,为及时有效地解决人民群众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最大可能。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不断进行管理与服务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从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
一、管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地方政府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地方政府应该注重推行科学的管理理念,倡导开放、透明、高效的管理方式。
对于行政决策,地方政府可以引入民主、参与式的决策机制,以更好地听取民意和各界的建议,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公开的水平。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地方政府可以将政务信息公开给社会大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动态。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服务创新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教育领域,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和质量优良的教育资源。
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其次,在医疗卫生领域,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和就业援助的水平。
加强社会福利的建设,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援助。
并通过引导、激励社会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地方政府需要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基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究《当代地方政府治理》论文
基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究——以北部湾经济区XX镇为例【内容摘要】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XX镇社会管理工作为例,以十八大、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有关基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精神要求为切入点,探究乡镇政府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国各地基层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关键词:基层;乡镇政府;社会管理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处于“十二五”发展中期,今后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跨越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乡镇基层经济发展转型、城镇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对基层政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二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三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二、XX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XXX镇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东南部,东北临大海,西距北海市区中心41公里,距北海飞机场18公里,北铁一级公路由西向东贯穿其境,铁山港铁路支线(合浦--河唇)和玉铁高速(玉林--铁山港)与XX镇互通。
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425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木薯、西瓜、花生、玉米等。
创新社会管理增加新莞人幸福感
创新社会管理增加新莞人幸福感
彭俊华;邓宇鹏
【期刊名称】《北方经贸》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近年来,建设幸福社会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东莞市亦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口号.无疑,从社会发展要求,东莞人口主体,社会和谐基础和经济增长动力四方面来说,为东莞做出重大贡献的新莞人理应成为幸福东莞的分享者,因而增加新莞人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相关部门可从工作条件、个人发展、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城市归属、户籍制度和子女入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新莞人幸福感.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彭俊华;邓宇鹏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广东东莞523106;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广东东莞5238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
【相关文献】
1.从“外乡人”到“新莞人”——东莞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J], 崔晓林;邹锡兰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研究——以广东东莞“新莞人”为例[J], 袁荫贞
3.从人力资本角度谈新莞人幸福感的提高 [J], 李传志
4.对"新莞人"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J], 李朝霞
5.东莞市寮步镇新莞人职业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J], 陈东;汤松涛;丁森华;钟健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第一篇: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浅谈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要注重党的领导,以达到公平正义、社会秩序良好、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格局。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提出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一、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和意义从大环境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刚刚召开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共富十二条”,缩小三大差距,在全国率先举起了缩小三大差距的大旗,而目前重庆还是一个农村人口比较多的直辖市,缩差任务十分繁重。
而目前大多数乡镇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观念上忽略社会管理创新,习惯安于现状,用过去的模式进行社会管理。
尤其是到乡镇一级,基本上是乡镇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和村(居)委社会管理的功能大大弱化,不少地方除政府、村社和其他依附于政府的名义上的组织外基本没有其他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
而基层劳动力的大量输出、户籍管理的缺陷、村社自治的乏力、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增多、群体性事件增多、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等一系列现象不断显现,已严重成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迫在眉睫,成为乡镇政府当今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
二、乡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大的方针下,坚持“人”这个关键因素,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才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管理的效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东莞市多元主体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方面的公共需求 已经成为需求结构 的主体 ,中低 收人群体对公共医疗 、义务教育 、就业和社会保 障的公共需求 日 益强烈。另一方面 ,虽然东莞探索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保 障体系 ,但受户籍制度 以及城乡二元结构 的制约 ,公共产品依 旧严重短缺 ,外来非户籍人 口与本地户籍人 口在义务教 育 、公 共 医疗 、社 会 保 障 等公 共 服 务 方 面存 在 事 实 上 的不 平 等 。 随着 利 益 关 系 的变 化 ,合 理 的 、 正 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开始成为广大社会成员 ,特别是弱势群体 的公共需求要求 。因此 ,努 力 向公 众 提 供更 多 的公 共 服 务 、公 共 福利 和公共 产 品 ,促 进 社 会公 平 和 正 义 ,成 为东 莞 由补 缺 型 社会 福 利迈 向适 度普 惠 型社 会福 利 的必 然选 择 ,也是 社 会管 理创 新 面 临的重 大挑 战 。
是 东莞 社会 管理 面 临 的重大 挑 战 。 3 、公 共服 务需 求 的增 长 与公 共产 品短缺 之 间 的矛盾 。 目前 ,东 莞 正处 于社 会利 益关 系及 其 公 共 需求 深 刻 变 化 的关 键 时期 ,公共 服 务需 求 的全 面增 长 与公 共 产 品严 重 短 缺之 间 的矛 盾 成为 社 会 管 理 创新 的重 大挑 战 。一方 面 ,社 会 成 员对 公 共 医疗 、就业 、社 会保 障 、药 品安 全 、食 品安 全 等
实现政府对不 同公共利益需求的回应性 ,发挥社区组织、民间社团以及公民的志愿性与 自发性行 动 的 自主性 、灵 活机 动性 ,增加 地方 公共 事务 治理 的社会 资本 ,成 为基 层社 会管 理 中的新 问题 。 2 、流动人 口与户籍人 口身份和社会权利 的差距。随着城市化的急剧发展 ,东莞人 口结构发生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下社会管理的创新
基于政府职能转变下社会管理的创新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概述政府职能又称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功用,其特点主要是共同性和阶段性。
共同性主要包含了古利克的政府运行七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阶段性是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下,政府存在价值和行为方向随之变化,行政职能的内容、层次、作用相应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为适应特定历史时期和外在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和基本任务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并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有机结合。
将突破口置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政府行政权力下放,包括:简政放权、微观放活、宏观管住、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微观放活主要调整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简政放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更好地发挥地方作用。
将该放的权力放开,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宏观管住,依法行政调整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
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
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物的管理,加强宏观管理,政府依靠法治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应该注意到本次改革不同以往,改革的自主性减弱,被动性较以往增强。
改革的复杂性、深刻性和艰巨性是前所未有的,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倒逼”下而进行的改革,在时间上具有紧迫性。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经济转型的时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关于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间差距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我国此次改革也面临巨大挑战。
浅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管理创新;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就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管理创新的内容(理念、目标、领域、重心、方法、技术的转变)及如何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作以探讨。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等方面相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和发展。
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就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及如何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作以探讨。
一、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越来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项改革就很难深入。
具体来说,如果政企、政资、政事不分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如果行政性垄断不打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难以真正形成;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转变,也就不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由此可见,创新政府管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要求,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难度也很大。
东莞: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东莞”
东莞: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东莞”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5年第3期文/悟少敏摄影/胡国球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东莞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综治和平安建设的要求部署,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思路,大力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东莞”建设,为打造“幸福东莞”营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平安是百姓之福为政之责近年来,生活于石碣镇西南村的市民感到更安全了。
在启动创建“平安村居”之后,西南村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实行治安封闭式管理的模式,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在村民住宅小区高标准建设全封闭小区,并在全村主要路口设置了三个治安岗亭出入口、农民公寓出入口,配置了视频监控及IC卡管理车辆出入卡口,实现了一卡一杠出入制度,每个出入岗亭配置了多名值班人员,建立24小时值班巡逻制度。
以创建“平安村居”为契机,西南村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有效促进各项建设长足发展,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封闭小区内无发生任何治安案件,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较为满意”的目标。
西南村的安全生活环境,只是“平安东莞”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莞市有关负责人说,东莞牢固树立平安是百姓之福、为政之责的理念,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统筹谋划、协调推进。
东莞将平安东莞放在建设“六个东莞”部署首位,连续9年将社会治安问题作为“十件实事”之首,不遗余力推进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
东莞把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多次组织镇街党委书记研究部署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并明确各镇街、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逐级逐部门签订年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综治成员单位领导年度综治工作述职。
数据显示,2014年,市财政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累计投入35. 34亿元,大部分镇(街道)对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10%以上,为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浅议 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 ——以乡镇政府为例
浅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以乡镇政府为例一.我国县级及县及以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主要指的是我国的乡镇政府的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在社会政治上,却日益暴露出各种弊端,尤其是政府管理机制方面,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过程上常常出现误差。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与时俱进,要求我国必须有效实现政府管理机制的创新。
作为国家基层管理单位的乡镇政府,其管理机制的创新任务已迫在眉睫。
因此我在此以乡镇政府为例,从探析我国乡镇政府管理机制本身出发,提出及时有效的创新对策,探讨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以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国的乡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弊端,不容忽视。
我国乡镇政府目前存在机构臃肿、供养人员庞杂,职能不清、财政危机严重,人民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与人民的矛盾日益突出。
政府绩效管理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解决我国乡镇政府的种种问题带来了希望。
通过强化绩效意识,运用绩效评估指标,加强绩效规范和评估结果的运用来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问题,把我国乡镇政府努力建设成为效能型、有限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
所以,大力推进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乡镇是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乡镇政府则是按地方行政建制设置的地方行政组织,是我国政府行政机制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
作为我国政权组织体系末梢的乡镇政府,直接面对亿万农民,其管理具有直接性、复杂性和特殊性。
但是,现在我国在加强政府职能建设过程中,都把侧重点放在了县级以上的政府建设上,而基本忽略了乡镇政府。
中国地方政府怎样探索社会管理创新(2)
中国地方政府怎样探索社会管理创新(2)探索五:整合管理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增长,行政管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但由于成本的限制,政府不可能无限的扩张,而且政府行为是否有效,并不必然地表现为拥有尽可能多的可支配资源。
相反,再多的资源如果没有得到整合和优化,可能连基本功能也无从发挥。
因此,合理地优化和整合资源是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
2004年大庆市实行警务改革,全城70个派出所全部撤销,合并为20个分局,标准是每个分局覆盖10万人口、出警半径10分钟,分局只设“三警一科”。
一个城市取消派出所,这在建国以来尚属首例。
以大庆市东安分局为例,该分局共有3名副局长,分别兼任社区、治安和刑侦大队长,还有一名主管后勤工作的法制综合科长。
这四个部门的人员又按照3∶3∶3∶1的比例配置,做到后勤行政人员不超过总体的10%。
改革前后的执法警力对比非常明显:改革前,分(县)局实有民警2690人,其中指挥人员497人,占18. 5%;行政人员887人,占33%;执法人员1306人,占48. 5%。
改革后,分(县)局实有民警2712人,其中指挥人员118人,占4. 4% ,减少379人,减少了76. 3%;行政人员172人,占6. 3% ,减少715人,减少了80. 6%;执法人员2422人,占89. 3% ,增加1116人,增加了85. 5%。
通过改革减少指挥、行政人员,增加执法人员,从而实现了警力的自然下沉。
2005年,大庆市破获案件数量比上年增加42% ,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增加31%。
当年在市长热线受理的76409个电话中,只有3个反映社会安全问题。
大庆警务改革后连续三年在全省重点工作考评中以较大优势排名第一,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民警和上级公安机关的“五个满意”。
实践证明,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结构有利于政府能力的提升。
探索六:理顺行政体制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体制与机构改革出现了不少创新性的做法。
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的无缝隙服务的理念为今天复杂的社 会形
求各级政府根据 自己的任务 目标 ,建立扁
平化 的组织结构 ,树立大局理念 ,以满足
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 一个 网
络化 、 信息化 、 即时性的时代也随之而来 ,
群众最大利益 为理念 ,在实际工作 中 ,采 取有效措施 ,每一阶段 的成绩都要 以最优
创 新 郑 州 网格 化 管 理
无 缝 隙政 府 理 论 的 内涵 及 其 与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的 契 合 点
( 一 )无 缝 隙政 府 的 内涵
众的各项服务 , 提升政府组织的透 明度 , 信
任度 ,使群众 的需求能够得 到 “ 立刻办 ” , 当 日反馈 ,及时解 决 ,真正实现全心全意 为人 民服 务的根本 目标 。无缝 隙政府创造
众心 连心 、同呼吸 、共命运 ,以党的优 良 作风赢得民心 ,凝 聚力量 ,自然就能把群 众的需要看到眼里 、记I I I , D中,并为广大 人民群众提供最好 的服务 。 2 . 以竞争为导向。 在 网络化 、 多元化时 代 ,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化社会 ,无缝 隙政 府理论主张改变政府权力无限膨胀的不 良 局面 ,为我独尊 ,排斥其他 竞争对手 ,以 竞争为导向 ,以为群众 服务为宗 旨,把部 分公共产 品与服务 推向广阔的市 场。要放
7623853_协同共治格局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功能与限度
协同共治格局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功能与限度朱晓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摘要]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我国社会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具有增强社会组织自治、社会资源再动员以及推进社会秩序活力与秩序兼具等诸多功能。
但在"强政府、弱社会"并未彻底改变的情况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面临以下限度:"科层化"治理结构下基层治理活力失衡,"行政化"运作下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弱化,"项目化"运作抑制了社会组织联盟化发展。
因此,未来需要着眼于推进权责明晰的社区治理扁平化,建立去行政化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改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治理方式。
[关键词]协同共治;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功能;限度[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5)12—0057—0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动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这为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执行空间。
基于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凝聚与动员以及对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突破,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
枢纽型社会组织既是当前政府以“吸纳嵌入”[1]管理模式来管理社会组织的新探索,也是培养社会自主治理,实现国家治理水平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如何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社会协同”的积极功能,建立起多元共治的社会管理新秩序,则是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协同共治格局中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效应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放松了控制社会的努力并使之获得一定的“自由活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组织得到了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1.3万个,同比增长10.9%。
其中社会团体31.2万个,基金会419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9.7万个。
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职能探究_公共事业管理
地方政府创新社会管理职能探究_公共事业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创新其社会管理职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加强自身机构建设,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相关方的协作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共同治理。
在具体实践中,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创新社会管理职能:
1. 落实民生工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工程,提高社会公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2. 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地方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相关方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
3. 推进数字化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面覆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提高社会管理效率。
4. 拓展服务领域: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拓展和创新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保障。
总之,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质量,为社会公众谋取更多福祉。
福利多元视角下东莞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福利多元视角下东莞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思考朱晓红【摘要】近年来,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凸显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本文以西方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领域广为盛行的福利多元主义为分析视角,对东莞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进行探讨,并对这一探索的继续发展与推广提出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东莞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0)002【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福利多元理论;居家养老服务;东莞【作者】朱晓红【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人口老龄化趋势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1]。
由于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成为社会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的进一步加速呼唤着新的养老模式的出现。
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纲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精神,成为指导“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从各地养老服务实践经验来看,目前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因其便捷、就近、多元化的特点而得到普遍推广与实践,但完善这一制度化的多元供给仍需要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东莞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机制的实践,并对这一探索的继续发展与推广提出政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东莞适度普惠型养老体系的建设。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作为解决西方福利国家危机的一种替代方案,这一理论主张建构多元的社会福利框架,弥补政府与市场各自在福利提供上的不足。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下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摘要: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倡以顾客、竞争、结果为导向,开展治理活动,这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论下的社会管理创新,能通过信息共享、优化业务流程、扁平化改革来促进部门无缝隙链接、无缝隙审批、无缝隙服务,在无缝隙政府理论下,社会管理需要从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市场,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价值,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下面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理论;社会管理;创新前言在20世纪90年代,公共管理革命对政府及其他社会公共组织带来极大的影响,公共管理革命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公共机构自我改革的模式,这不仅改善了地方公共组织的运行方式,还对社会结构及社会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顾客、竞争、结果为目标构建无缝隙政府,并对各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和创新,从而全面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趋势[1],本文通过借鉴无缝隙政府理论,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1.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概述1.1 无缝隙政府理论的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特征,在新时代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顾客的认知程度、期望也越来越高,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大,顾客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社会开始进入服务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无缝隙政府理论应运而生。
“无缝隙政府”是指政府在开展工作时,打破传统的各部门分割现象,将所有部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用单一的界面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2]。
“无缝隙组织”可以用灵活、流动、完整、公开等词语来形容,无缝隙组织行动十分迅速,并且还能提供品种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在无缝隙组织中,顾客可以直接和服务提供者接触,减少了中间的各种环节,提高了服务效率。
无缝隙组织能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对现行的行政运行程序进行改造。
在这种理念下,产生的无缝隙政府,以公众满意度、提供优质服务为导向,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无缝隙服务,并且整个服务过程都会受到公众的监督,使得政府组织更加公开。
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的路径探索——基于重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的路径探索——基于重庆社会管理创
新的思考
张波;朱章云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年(卷),期】2011(013)002
【摘要】@@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式和新的任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政府必须积极地以整体性政府的理念进行协同思考,创新社会管理路径,应对各种转型问题,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张波;朱章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群众文体活动与社会管理创新——重庆北部新区以群众文体活动为切入点的社会管理路径探索 [J], 冉鹏晖;吴海东;赵渝;邓红学;付小菊
2.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J], 田水
3.新形势下政府社会管理的路径探索——基于重庆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J], 张波
4.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路径——由“法治湖南”引发的思考 [J], 宋智敏
5.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探索——以重庆公租房建设为例 [J], 王京雷;李传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幸福导向的社会管理创新——以东莞为例
Happiness-oriented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of Dongguan 作者: 朱晓红
作者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观察
页码: 150-15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4期
主题词: 幸福导向;社会管理创新;东莞
摘要:建设幸福城市目标的提出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东莞社会管理创新以提升民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探索城乡社保一体化制度,培育社会组织,为确保公民社会权利提升民众幸福感提供了可能的路径,彰显了其具有的普遍的社会价值。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逐步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逐步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朱晓红
【期刊名称】《中国民政》
【年(卷),期】2022()13
【摘要】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是社会组织内部各主体间责权分工与合作关系及其配套机制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及制度性安排,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不同主体及其关系,同时体现了外部治理主体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朱晓红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中国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管制的变迁--基于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管制指数的测量
2.论社会组织科学化内部治理
3.论社会组织科学化内部治理
4.深化政务公开助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5.深化政务公开助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无缝隙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以东莞为例□朱晓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摘要:无缝隙政府所倡导的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治理理念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东莞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以扁平化改革推动社区服务无缝隙对接。
本文认为,未来的政府管理创新,应倡导无缝隙政府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升公共服务的价值,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以结果为导向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无缝隙政府理论;社会管理创新;东莞;公共服务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3)01-0056-04收稿日期:2012-07-10作者简介:朱晓红(1973—),女,新疆呼图壁人,广东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与地方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公共管理革命。
[1](p1)这场变革为政府再造提供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公共机构自我改革的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地方政府的微观运行方式,而且对整个社会结构与治理变迁以及绩效的改善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顾客导向、竞争导向与结果导向为目标打造美国学者拉塞尔·M·林登所主张的“无缝隙政府”,进行跨部门的整合与制度创新,改进公共服务体制,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趋势。
本文借鉴林登的“无缝隙政府”理念,结合东莞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对东莞未来的社会管理创新趋势进行探讨。
一、无缝隙政府理念: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视角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陆续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变革。
美国学者拉塞尔·M·林登提出了“无缝隙政府”模式以实现对传统公共部门的重建。
林登认为:“‘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无缝隙组织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并且,无缝隙组织的一切都是‘整体的、全盘的’,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
”[2](p4)由此揭示了无缝隙政府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的一种组织变革。
这种面向顾客、服务公众的组织变革,以满足顾客无缝隙需求为导向,以无缝隙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方便、快速、简捷的服务,强调效果、预算与绩效并重。
这对打破各部门之间的界限,真正实现部门间的无缝隙对接,提升政府的回应性与公共服务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缝隙政府以满足顾客无缝隙需要为目标的组织变革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
近年来,民生问题已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表明我国治理改革由优先发展经济的经济治理开始转向以改善民生、减少社会不平等、彰显社会公正为重点的社会治理的变革。
这一变革的核心正是通过建构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平的社会政策,构建政府与民间组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多元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从无缝隙政府理念来看,以顾客为导向,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价值;以竞争为导向,引进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以民众幸福为导向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增进民众福祉,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意义所在。
无缝隙政府理念为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模式开创了新的思维。
在林登看来,“强调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速度”[3](p9)是无缝隙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政府要满足社会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就必须改革传统官僚制的科层制供给模式,建立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供给模式。
为此,林登特别提出要“发展政府机构与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同盟关系”。
[4](p7)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并形成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同时,发挥企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扩大社区公共事务的供给主体范围,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促进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协调和对话,实现社会管理从一元管理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私人部门等多元治理的转变。
就此而言,无缝隙组织所呼唤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为开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
二、东莞基于无缝隙政府理念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如何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寻找到恰当的平衡管理模式,赋予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内涵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的方向。
2011年,建设幸福城市成为各地政府的施政导向,东莞在“十二五”规划发展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的战略目标,实行以改善民生与保障福利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无缝隙政府理论为东莞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从无缝隙政府视角看,东莞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⒈以信息共享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
无缝隙政府理论是以流动的、高效性的、有弹性的、参与度高的组织结构来改造原有的官僚体系,强调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整合政府所有部门、人员和其他资源,以单一的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使政府职能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以信息的共时性传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向公众提供无缝隙、方便、快捷的服务,以一体化无缝式方式来追求零顾客成本,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东莞利用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数字社区”,以“电子政务、信息兴业、数字民生、网络文化”四大主题融合近百种移动信息化应用,建立政府投资、企业运行、居民应用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网、社区办公系统网、社区服务呼叫热线等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推进东莞的数字化民生工程建设。
信息技术使政府信息和行政透明化,弱化了官僚体制对信息的控制;同时,使政务信息的传递途径更加直接、快速,使政府结构趋于扁平,增强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有助于建立常效的、政府与社会多元合作的公共行动网络。
但利用信息共享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不单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对现有的组织和管理制度进行思考并加以改造。
⒉以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无缝隙审批。
无缝隙政府理论是对现存层级节制的官僚机构的弊端所进行的反思,它寻求以顾客和结果为导向的一整套新的思维方式和组织原则,对政府组织进行重新设计,而“重新设计必须深入到组织机构的核心,角色、考核方式、结构、价值观和技能都要进行根本性的改变”,[5](p119-131)关键在于优化业务流程。
东莞从自身实际出发,聚焦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管理、治安管理等领域,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统筹整合区域资源,在厚街和黄江两个镇试点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作为镇街政府(办事处)的办事机构,承办了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等工作,以及其他由镇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既解决了镇政府和居委会之间关于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委托———受托关系含糊不清的问题,也减少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成本。
这对进一步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各部门间协同配合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政府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机制、推进社区参与式治理的一个创新实践,推动了政府的赋权与角色的转变,能够促使政府、社会、企业在社区建设这一平台中发挥合力。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林登所认为的“以满足顾客无缝隙需要为目标的一种组织变革”。
[6](p8)无缝隙组织模式是打破传统的官僚制行政模式,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但就跨部门办理项目而言,由于其牵涉到部门权力和部门利益的调整与规范,因而在跨部门办理项目的流程整合与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关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及其推广还需要考虑社区就业服务、咨询培训、专业服务、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等相关需求,但不可否认,这种职能的相互交叉配合是无缝隙政府理论在东莞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的有效实现形式。
⒊以扁平化改革促进社区服务无缝隙对接。
无缝隙政府以结果为导向,强调结果与产出、预算与绩效并重,以路易斯·亨利·沙利文所阐述的“使职能永远处于流动状态”[7](p70)这一基本的结构性原则,消除职能壁垒,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回应能力与政府效率。
当然,这一组织变革的进一步推进,关键还在于能否筑起林登所认为的政府内部的“柏林墙”。
[8](p5)目前,东莞按照“1+x”模式推进的“联并升级扁平化改革”,正是政府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的转变。
这一改革将原由镇承担的政策制定、规划协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职能上移到区,将基层社会管理和直接对群众服务等职能转移到社区或综合政务服务中心设在社区的便民服务点,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转移给社区自治组织承担。
这种社区参与行动不仅在纵向上整合了政府的管理职能,在横向上整合了政府部门间的管理工作,同时有机整合了党组织领导、居委会民主自治、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社区层面有了一个扁平化的组织和实体的平台。
这也是使无缝隙政府所主张的顾客导向这一制度设计能否产生实效的关键。
三、无缝隙政府视角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无缝隙政府以一种整体全盘的方式进行政府组织的再造,这是“由原来的生产者导向的社会朝顾客导向的社会转变的反应”。
[9](p14)无缝隙政府的理念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特殊的挑战:如何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以无缝隙方式为顾客提供无缝隙产品和服务。
这也是东莞未来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
⒈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值。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是否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上,因此,在现代社会公共服务表现出越来越复杂、公众需求越来越多元的现实面前,必须寻求一种复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解决复杂的公共服务需求问题。
就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未来的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需要从制定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住房政策等社会政策入手,实现公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均等化,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按照政府治理结构转型与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趋势的要求,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在市、镇两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就地服务的原则,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活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多元化社区服务,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⒉以市场竞争为导向,探索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The Study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eamless Government———A Case Study on Dongguan CityZhu XiaohongAbstract :The theory of seamless government which stresses on the concepts of customer-orientation ,competition-orientation and re-sults-orientation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on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Dongguan government has tentatively probed in this as-pe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amless management ,including facilitating the seamless convergence between departments through infor-mation sharing ,promoting seamless approval through optimizing business processes and providing seamless docking in community ser-vice through the reform of flattening organizations.In the future ,mor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enhancing demand -oriented ,public services ,promoting market-oriented reforms of public services ,and improving results-orien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Key words :Theory of Seamless Government ;innovations of social management ;Dongguan City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