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8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同名16839)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人类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和实惠。
而在网络背景下成长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
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解决对策正文:
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
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及时在青年大学生的头脑中树立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一、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
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诚信、安全、公开、公平、公正、互助。
其重要意义包括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人们的自信心,网络在改善人们和同学、朋友的关系上有积极作用。
学生们认为网络给了他们方便的机会结识新人,更便捷地与老友联系,给了人们许多共同的话题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和心理的健康教育。
使他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大潮中,去伪存真,自觉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和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
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主动发布健康上进的信息,开展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传递正确的思想舆论。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自我观念,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自尊自信,培养健康活泼、宽宏大度、积极进取的性格,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健康的意志品质,从而逐步完善人格,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
由于网络立法和道德规范的滞后,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行为比比皆是。
信息网络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虚拟社会,网络主体身份注定能够通过许多“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网上交流没有现实中舆论、习惯、法律、内心信念的制约,无需要面对面交流,平常被压抑的丑恶的一面,会在符合的掩护下为所欲为,诸如网上撒谎、谩骂、使用淫秽粗俗语言,往聊天室“灌水”传播无聊的虚假消息,发布虚假的电子邮件,网络赌博等不道德行为。
由于没有规则的约束,传统道德失去了支配性作用。
正因为如此,网络时代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缺失的意识和行为,导致网络道德情感的弱化。
(二)道德情感淡漠与人际关系疏远
现实中的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繁重的就
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网交友、网上聊天、BBS 上高谈阔论,压抑的情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释放。
然而沉溺于网上交往,不但会带来现实生活中与朋友、家人关系的疏远,还会引起人际交往的障碍,甚至造成某种封闭的自我倾向。
同时,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角色的扮演规则。
通过QQ、博客等网上聊天工具进行间接的“交往”,缺乏网络道德的网民可以肆无忌惮地编造各种谎言与虚假信息,行为主体麻木,人情趋于冷漠,进而演化为对现实情感的麻木以及正义感和道德感的缺失,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丧失了
(三)网络剽窃现象严重,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分享使得网络信息丰富多彩。
互联网信息产生、加工和处理的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抄袭,“自由、免费”的思想在大学生网民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下载
网络文章是一种普遍行为,通过网络伤害他人、偷看他人文件也屡见不鲜。
不少大学生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稍作变通即当作业交给老师的行为。
甚至部分大学生的人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也直接从网上下载,有的文章中甚至还留有下载的地址,这种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剽窃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加剧了学术腐败.导致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术水平急剧下降。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内在原因
(1)缓解压力,寄托感情。
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让他们领略了学习生活之外的精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的压力。
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上网不再受时间、地点、性别、国籍及年龄的约束和限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网络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大学生寄托感情的港湾,平时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在这里得到宜泄。
(2)猎奇好胜,寻求刺激。
目前,在高校的选
修课程中,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比较感兴趣,其中一部分在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后,喜好自我表现,显露才能,因而在网络世界遨游的过程中充当网络“黑客”,他们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更改一些网页。
另外,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通过网上发泄心中的苦闷。
(二)外在原因
1、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
网络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由一维向多维、由收敛型向发散型转变,变革了人们的价值观、信息观、时空观、实体观、并产生了新的认知模式。
学校教育管理对比情况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的有效手段和办法。
2、家庭管理的缺失。
据了解,大学生宿舍中的电脑,真正用于学习的并不多,绝大多数电脑的主要用途是打网络游戏、聊夭、看网络电影等娱乐活动。
家长为大学生购买电脑,以为孩子上网是为了学习或复习计算机课程,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与父母的愿望严重不一致,这与缺少来自家长的必要约束不无关系。
四、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策略
发展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网络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已让网络德育的开展成为必要,而由于网络信息容量大,开放性强等特点,则对网络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第一、教育为本——发挥网络德育的核心力量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网络文化是一种前喻文化。
德育工作者要顺应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要求,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育者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面临信息和道德冲突,能够进行自我道德判断和选择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并反哺未来社会的道德进步。
其次,要加强专业化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队伍成员要增强网上教育的意识,积极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要丰富教育内容。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宣传网络法律知识,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化,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
第二、道德自律——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道德的建设,迫切需要培
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发扬自律精神。
网络带来自由的同时,肩负的道德责任感也就越大,这时更需要大学生发挥自律精神,在网络的空间,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做到自己对自己的行动负责、自己管理自己。
我们要提高网络道德认知、培养网络道德情感以及锻炼网络道德意志,确立网络道德信念,最终我们要养成网络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大学生实现网络道德自律的归宿点。
第三、加强监管———优化网络道德社会环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网络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其生存和发展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秩序的保障。
而要保证互联网良好的秩序环境,单凭道德是不行的,还必须用法治。
同时,政府作为网络监管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管,过滤网络入口信息,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测。
五、个人总结
法国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约居里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
科技的发展也呼唤着道德的进步,无论网络文化带来哪些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的挑战。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
为,树立正确的娱乐观念和娱乐方式,培养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的良好兴趣,汲取其中有利的信息,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信息的“伙伴”。
利用网络章显个性、展示才华,净化思想、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9期。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载《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曾丽达:《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邱杰:《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张文峰:《联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政法学刊》,2003年第4期。
1. 于睿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 -教育探索2008(03)
2. 孙秀娟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与网络道德教育2006(05)
3. 范大裕青少年沉迷网络因素分析与防治[期刊论文] -中国青年研究2008(03)
4.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2000
5. 李俊文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期刊论文] -思想教育研究2008(07)
6. 孙伟平;贾旭东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1998(08)
7. 徐宝库网络道德重在自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