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FTIR测定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实验指导书
FTIR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仪的应用:环境
▪ 监测气态污染物:环境大气的微量气体、工厂车间空气中的 有害气体的监测、实验室内模拟气相反应过程研究
▪ 研究大气气溶胶 ▪ 有害固体废物的分析 ▪ 废水有机物组成测定 ▪ 土壤腐殖质的研究 ……
1755 1188
blank-PLA-CPC
1755
1452 1184
SMB-PLA-CPC
2500
2000
cm-1
1500
1000
500 100.2 100.0 99.8 99.6 99.4 99.2 99.0 98.8 98.6
500
FTIR
200 150
3534.4
100 50
180℃ - 60min 180℃
多原子分子
• 多原子分子复杂的红外光谱
官能区
指纹特征区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Wavenumbers (cm-1)
1000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
• 红外光谱区可分为
– 官能区(4000-1300 cm-1 )
• 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区 • 反映分子中特征基团的振动
– 指纹区( 1300 - 400 cm-1 )
• 反映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
– 例:根据指纹区的特征区分高分子的同分异构体、位变 异构体及互变异构体
– 解析谱图时,可先从官能区开始,发现某基团 后,再根据指纹区的吸收谱来进一步证实该基 团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式
如何解析红外光谱?
• 谱带的三个重要特征
红外光谱法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红外光谱法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1.熟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红外光谱仪的使用。
3 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红外光谱的解释的,初步学会红外光谱图的解析,能从图上获取一些高分子的组成结构信息。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与分子的结构密切相关,是研究表征分子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与其它方法相比较,红外光谱由于对样品没有任何限制,它是公认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长为0.7—1000 微米的红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分子振动光谱。
是表征高聚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对以下一些方面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手段。
1.化学:结构单元、支化类型、支化度、端基、添加剂、杂质。
2.立构:顺—反异构、立构规整度。
3.物态:晶态、介晶态、非晶态、晶胞内链的数目、分子间作用力、晶片厚度。
4.构象:高分子链的物理构象、平面锯齿形或螺旋形。
5.取向:高分子链和侧基在各向异性材料中排列的方式和规整度。
还可以鉴定高聚物的主链结构、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相转变,甚至还可以研究橡胶的老化。
总之,在微结构上起变化而在光谱上出现特殊谱线的都可以用过程都可以用红外光谱来研究。
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样,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光。
分子吸收光能后,由原来的振动基态能级跃迁到较高的振动能级。
按照量子学说,当分子从一个量子态跃迁到另一个量子态时,就要发射或吸收电磁波,两个量子状态间的能量差ΔE 与发射或吸收光的频率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ΔE=hν,式中h 为普朗克(Plank)常数,等于6.626*10-34J•s,频率ν=C/λ,C 是光速,C=2.9979*108m/s。
红外辐射的波长在2μm-50μm 之间。
红外光量子的能量较小,只能引起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所以红外光谱又称振动转动光谱。
FT-IR中文操作手册(详)-2

4.在“Y-轴”框中的“开始”和“结束”文本框里输入Y轴范围。
5.如果想将新设定的Y轴范围用于谱图窗口中的所有谱图,则选中“用于所有谱图”。
如果没有选中这个选框,那么Y轴的范围只适用于被选择的谱图。
6.选择“确定”。
谱图按设定的范围来显示。
自动满刻度无论何时使用选择工具、查看箭头或“滚动/缩放”窗口来显示显示谱图不同的谱图区域,“显示”菜单中的“自动满刻度显示”命令将会自动满刻度显示活动谱图窗口中的谱图。
这将有助于以满刻度的形式观察谱图。
“自动满刻度显示”将每张谱图的最高数据点(或谱图标注的最高点)移到谱图区的顶部,将每张谱图的最低数据点(或谱图标注的最低点)移到X轴上。
下面是一个例子:如果谱图的标注也被显示,那么当谱图纵坐标调整时,标注仍能显示出来。
备注如果需要调整谱图显示,而不希望谱图以满刻度形式显示,那么关闭“自动满刻度显示”即可。
▲如何操作自动满刻度显示谱图在“显示”菜单中选择“自动满刻度显示”命令。
此命令选中后,在命令名旁边出现一个“√”记号。
只要命令是打开的,则使用选择工具或取景器时,窗口中的谱图将以满刻度形式显示。
若“√”记号存在时要关闭这个命令,在“显示”菜单中再选择“自动满刻度显示”命令即可,同时记号消失。
滚动和缩放谱图“显示”菜单中的“滚动/缩放”命令可以利用一套符号来调节窗口中谱图的显示,这些符号位于“滚动/缩放”窗口中。
标记有“X”的一组符号用于调整谱图的X轴范围的显示;同样标记有“Y”的一组符号用于调整谱图的Y轴范围的显示。
下表说明了这些符号各自的作用。
如果愿意,可以按下表使用计算机数字键盘上的数字键及其组合来完成这些功能。
键盘上的“NumLock”(数码锁定)功能必须是“关闭”的,同时“滚动/缩放”窗口必需显示出来,才能使用这些键。
“滚动/缩放”窗口显示时,“数码锁定”功能会自动关闭。
符号对谱图显示的作用键使所有的谱图左移(观察谱图右侧的区域)。
它与取 4景器下半部的将取景器向右滚动的滚动键作用相同。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仅供参考)1.实验目的:1.了解FTIR的工作原理以及仪器的操作。
2.通过对多孔硅的测试,初步学会分析方法。
2.实验原理:1.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FTIR光谱仪由3部分组成:红外光学台(光学系统)、计算机和打印机。
而红外光学台是红外光谱仪的最主要部分。
红外光学台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氦氖激光器、控制电路和电源组成。
下图所示为红外光学台基本光路图。
FTS检测器干涉仪光源样品室计算机干涉图光谱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将迈克尔逊干涉仪动镜扫描时采集的数据点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的。
动镜在移动过程中,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在大小有限,距离相等的位置采集数据,由这些数据点组成干涉图,然后对它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一定范围内的红外光谱图。
每一个数据点由两个数组成,对应于X轴和Y轴。
对应同一个数据点,X值和Y值决定于光谱图的表示方式。
因此,在采集数据之前,需要设定光谱的横纵坐标单位。
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单位有两种表示法:波数和波长。
通常以波数为单位。
而对于纵坐标,对于采用透射法测定样品的透射光谱,光谱图的纵坐标只有两种表示方法,即透射率T和吸光度A。
透射率T是由红外光透过样品的光强I和红外光透过背景(通常是空光路)的光强I0的比值,通常采用百分数(%)表示。
吸光度A是透射率T倒数的对数。
透射率光谱图虽然能直观地看出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但是透射率光谱的透射率与样品的质量不成正比关系,即透射率光谱不能用于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
而吸光度光谱的吸光度值A在一定范围内与样品的厚度和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大都以吸光度表示红外光谱图。
本实验运用的仪器是Nicolet 38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2.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主要特点:⑴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在整个光谱范围内分辨能力达到0.1cm-1。
⑵具有极高的波数准确度,波数准确度可以达到0.01cm-1。
⑶杂散光的影响度低,通常在全光谱范围杂散光影响低于0.3%。
实验三 FTIR测定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FTIR测定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理解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方法的原理;2、掌握FTIR-7600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3、掌握红外光谱仪测试不同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固体粉末压片法制备FTIR样品;4、学会用FTIR测试薄膜样品、粉末样品的红外光谱,学会对所测红外光谱图的解析,掌握FTIR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仪器FTIR-76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薄膜样品(聚苯乙烯薄膜);KBr固体样品,研钵,压片机,红外烧烤箱;学生自备:手机贴膜,透明塑料块(制备成方块状,较薄)三. 实验原理当用红外光(IR)照射测试样品时,样品结构中的质点会吸收一部分红外光的能量,引起质点振动能量的跃迁,从而使红外光透过物质时被吸收,而产生所谓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它吸收的红外光的能量,去推导物质中质点的振动情况,从而推导样品中的分子振动情况、分子振动能级、物质结构等相关性质;也可简单理解为:连续的红外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时,若样品中分子的某一振动频率恰与红外光波段的某一频率相等就引起该波段的共振吸收,使光的透射强度减弱,这就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通过谱图解析可以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均可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这是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难以做到的。
由于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法是物质结构解析(尤其是有机物结构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红外光谱仪,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扫描速度快,可以在1s测得多红外谱图;二是光通量大,可以检测透射较低的样品,可以检测气体、固体、液体、薄膜和金属镀层等不样品;三是分辨率高,便于观察气态分子的精细结构;四是测定光谱围宽,只要改变光源、分束器和检测器的配置,就可以得到整个红外区的光谱。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催化、石油、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指导书

Nicolet 系列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指导本操作指导根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JY∕T 001-1996)制定。
1.适用范围本操作指导适用于 Nicolet 系列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如 Nicolet iS10,Nicolet X700,Nicolet IR 系列仪器。
本方法适用于液体、固体、气体、金属材料表面镀膜等各种形式的样品,通过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得到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
2.术语、符号、代号见国标3.方法原理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4.常用试剂及材料红外窗片:溴化钾、氯化钠、氟化钡、氟化钙等等5.分析步骤5. 1 检测仪器仪器名称: Nicolet 系列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型号: Nicolet iS10、Nicolet X700,Nicolet IR 系列等均适用光谱范围:中红外范围 4000~400cm-1检测器: DTGS分束器:多层镀膜溴化钾光源: EverGlo 光源5. 2 仪器环境要求室内温度:18℃~ 25℃相对湿度:≤ 60%5. 3 仪器条件仪器供电电压:220V±10%,频率 50Hz±10%5. 4 试样制备方法5. 4. 1 一般注意事项在定性分析中,所制备的样品最好使最强的吸收峰透过率为 10%左右。
5. 4. 2 固体样品5. 4. 2. 1 压片法取 1 ~ 2mg 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级)粉末(约 100mg,粒度 200 目)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5. 4. 2. 2 糊状法在玛瑙研钵中,将干燥的样品研磨成细粉末。
然后滴入 1~2 滴液体石蜡混研成糊状,涂于 KBr 或 NaCl 窗片上测试。
5. 4. 2. 3 溶液法把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注入液体池内测试。
所选择的溶剂应不腐蚀池窗,在分析波数范围内没有吸收,并对溶质不产生溶剂效应。
聚合物表征与测试2.FTIR

10/20/2020 13:457 PM
3 50 0 3 50 0
3 00 0 3 00 0
2926.02
2926.02 2853.53
2853.53
2 50 0
2 00 0
Wa ven umb ers (cm-1)
2 50 0
2 00 0
Wavenumbers (cm-1)
1 50 0 1 50 0
1608cm-1
红外吸收谱带
• 4000-2000cm-1
2000-400cm-1
分子骨架振动区 指纹区
10/20/2020 1:47 PM
49
IR Absorbance Bands
官能团区
4000 - 1300 cm-1
Functional Group Peaks 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指纹区
1300 - 400 cm-1 Fingerprint Peaks
光源
样品
棱镜 或光栅
检测器 狭缝
39 10/20/2020 1:47 PM
光谱图
3.2 FT-IR
10/20/2020 1:47 PM
迈克耳逊干涉仪 干涉图
傅里叶变换
40
3.2.1 FT-IR仪器结构图
M1(动镜) 迈克耳逊干涉仪
光 源
M2(定镜)
分束器
检
样品池
测 器
合成干涉光 (各种频率)
10/20/2020 1:47 PM
10/20/2020 1:47 PM
36
3.FTIR仪器结构
色散型 光栅型 干涉仪+傅立叶变换
10/20/2020 1:47 PM
37
3-第八章 FT-IR 2

第八章 红外光谱法和Raman光谱 法
授课教师:刘增臣
概
述
红外光谱法(IR):依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 特征吸收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也称 之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2
一.红外光谱法特点
1)UV-Vis:电-振-转跃迁,主要电子能级跃迁,共轭体 系的不饱和化合物 IR: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除单原子分子及同核 双原子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应 用范围广,最重要和最广泛的用途是对有机化合物 进行结构分析。
X:C、O、N、S、等,n(O-H):3700-3100,醇、 酚、有机酸和H2O在此区域有较强吸收 N-H:3500~3300,伯、仲酰胺和伯、仲胺类
32
N-H与O-H吸收有重叠,但N-H峰尖锐;O-H由于 氢键作用,谱带频率低,且较宽 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大于3000;饱和C-H小于 3000 2. 三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 cm-1) 该区域红外谱带较少 -C≡C-、 -C≡N-不对称伸缩振动、-C=C=C-、 -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26
二.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27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8
傅立叶变换的特点:扫描速度极快、一般只要1s左右 即可;分辨率高(0.1~0.005 cm-1);灵敏度高;光 谱范围宽、测量精度高。
29
四.试样的制备
(一)固态试样
压片法:0.5~2mg样品→玛瑙研钵→ 100~200mg 干燥KBr →压片→一定厚度直径的透明片 (二)液态试样 挥发性不大:滴加涂抹在KBr片;在两片KBr间形 成液膜 挥发性较大:注入封闭的液体池中,也可稀释,常 用溶剂CCl4 (4000-1350cm-1)、CS2 (1350-600cm-1)、 CCl4 在1580稍有干扰
FT-IR原理及应用

3.基本振动理论数 简正振动的数目为振动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当于红外光谱上
一个基频吸收带。
设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每个原子在空间都有3个自由度,原子在空 间的位置可以用直角坐标中的3个坐标x、y、z表示,因此,n个原子组 成的分子总共应有3n个自由度,即3n种运动状态。但在这3n种运动状态 中,包括3个整个分子的质心沿x、y、z方向平移运动和3个整个分子绕x、 y、z轴的转动运动。这6种运动都不是分子振动,因此,振动形式应有 (3n-6)种。每种简正振动都有自己的特定振动频率。
.
(2)2500~1900 为三键和累积双键区。 主要包括-CC、 -CN等等三键的伸缩振动,以及 -C =C=C、
-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可以分成R-CCH和R-C C-R两种类型:
(a) R-C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2100~2140 cm-1附近; (b) R-C C-R出现在2190~2260 cm-1附近。 (c) 如果是R-C C-R,因为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 对于-C N基化合物: (a)-C 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在2240 ~ 2260 cm-1附近。 (b)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 ~ 2230 cm-1附近。 (c)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 -C 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 (d)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 N基越近,-C N 基的吸收越 弱,甚至观察不到。
例如: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
游离O-H: 3650 ~3580 cm-1 峰形尖锐,且没 有其它吸收峰干 扰,易于识别。
缔合O-H基: 3400 ~3200 cm-1
宽而强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FTIR)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仪调查及实验报告第一部分红外光谱仪调查1.1 简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全名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Spectrometer),是基于对干涉后的红外光进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而开发的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光阑、干涉仪(分束器、动镜、定镜)、样品室、检测器以及各种红外反射镜、激光器、控制电路板和电源组成。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不同于色散型红外分光的原理,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地矿、石油、煤炭、环保、海关、宝石鉴定、刑侦鉴定等领域。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以滤光片作为分光系统,即采用滤光片作为单色光器件。
滤光片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可分为固定式滤光片和可调式滤光片两种形式,其中固定滤光片型的仪器时近红外光谱仪最早的设计形式。
仪器工作时,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后得到一宽带的单色光,与样品作用后到达检测器。
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色散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光元件可以是棱镜或光栅。
为获得较高分辨率,现代色散型仪器中多采用全息光栅作为分光元件,扫描型仪器通过光栅的转动,使单色光按照波长的高低依次通过样品,进入检测器检测。
根据样品的物态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测样器件进行投射或反射分析。
傅里叶变换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简称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它利用干涉图与光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干涉图并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积分变换的方法来测定和研究近红外光谱。
其基本组成包括五部分:①分析光发生系统,由光源、分束器、样品等组成,用以产生负载了样品信息的分析光;②以传统的麦克尔逊干涉仪为代表的干涉仪,以及以后的各类改进型干涉仪,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后,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用以产生空间(时间)域中表达的分析光,即干涉光;③检测器,用以检测干涉光;④采样系统,通过数模转换器把检测器检测到的干涉光数字化,并导入计算机系统;⑤计算机系统和显示器,将样品干涉光函数和光源干涉光函数分别经傅里叶变换为强度俺频率分布图,二者的比值即样品的近红外图谱,并在显示器中显示。
红外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法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3.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4.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红外光谱的解释的,初步学会红外光谱图的解析,能从图上获取一些高分子的组成结构信息。
二、实验原理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它一样,光的能量通过分子偶极矩的变化传递给分子,这个基团就吸收了一定频率的红外光。
分子吸收光能后由原来的振动基态能级跃迁到较高的振动能级。
按照量子学说,当分子从一个量子态跃迁到另一个量子态时,就要发射或吸收电磁波,两个量子状态间的能量差ΔE 与发射或吸收光的频率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ΔE=hν,式中h 为普朗克(Plank)常数,等于6.626*10-34J•s,频率ν=C/λ,C 是光速,C=2.9979*108m/s。
红外辐射的波长在2μm-50μm 之间。
红外光量子的能量较小,只能引起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转动,所以红外光谱又称振动转动光谱。
原子的振动相当于键合原子的键长与键角的周期性改变,相应于振动形式有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对于具体的基团与分子振动,其形式和名称有多种多样,对应于每一种振动形式有一种振动频率,其所具有的各种振动形式以及对应的谱带波数。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当物质受到红外照射时,由于能量小而不足以引起电子的跃迁。
但它能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的跃迁。
这种能级跃迁是有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
物质的这种性质表现为物质的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对电磁波中的红外光区特定频率的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是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分子中原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发生跃迁时所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
由于这种跃迁时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能量差比较小(前者约为1——0.05电子伏特,后者约为0.05——0.0035电子伏特),因此其吸收光谱的波长均在红外光区(0.78—300微米)内。
FTIR实验讲义

谱图的一般的解析流程:
主要应用领域
有机、无机、高分子材料的成分分析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剖析
教育、科研、石油、化工、农业、食品、医药、 商检 质检、海关、公安、汽车、珠宝、环保及国防科 学等领域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构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光路图
迈克尔逊干涉仪-1
干涉仪 定镜
BF
BM
l 0 -l
分束器
红外光谱谱图认识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透过率,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或波数(cm-1) 例1: Octane(辛烷) 红外光谱图
红外谱图的两个重要区域
高波数段:4000-1500cm-1(官能团区)
含氢官能团、含双键或叁键的官能团在官能团区有吸收,如OH, NH以及C=O等重要官能团在该区域有吸收,它们的振动受分子 中剩余部分的影响小。
赛默飞世尔IS-1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FTIR
教学要求
要求 1、掌握本实验室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及构造,掌握本次讲述的6种附件的 使用范围及测量方法 2、了解红外光谱区域的划分及红外光谱吸收 产生的条件。 3、掌握简单红外谱图的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概述
发展历程
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谢尔发现红外线 1936年世界第一台棱镜分光单光束红外光谱仪制成 1946年制成双光束红外光谱仪 60年代制成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第二代红外光谱仪 70年代制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扫描速度大大 提高 70年代末,出现了激光红外光谱仪,共聚焦显微红外 光谱仪等
红外光谱特点
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的波 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 结构 分析速度快 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样品用量少 红外光谱主要用于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新型纤维的FTIR-ATR快速定性分析

新型纤维的FTIR-ATR快速定性分析吴佩云【摘要】介绍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简称FTIR-AT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对几种新型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测试,建立了各种新型纤维的红外光谱图谱库,分析了不同种类新型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并结合纤维特征谱带及其特征频率与常用纤维进行了分析比较.测试结果表明:FTIR-ATR光谱技术从分子结构上科学地定性分析不同种类的新型纤维或同一纤维所用原料、加入单体不同等所引起的差异,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测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等独特优点.【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0(038)002【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红外光谱;新型纤维;特征谱带;定性分析【作者】吴佩云【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5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以下简称FTIR-ATR)是一种高效、快速的现代分析技术,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化学计量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纺织行业开始得到应用。
目前纺织纤维定性分析依据的FZ/T 01057.8—1999标准中,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采用的制样方法有溴化钾制片法、薄膜法,不同的制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纺织纤维,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纤维难以研碎,采用溴化钾压片时极易受潮,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而FTI R-ATR光谱分析技术无需制样,可直接进行测试,适用于测试各种纤维、纱线、织物面料且不损坏样品,具有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快速,测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等独特优点。
本文应用FTIR-ATR技术对几种新型再生纤维进行了测试分析,为准确、快速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竹浆纤维,圣麻纤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等。
Nicolet iS1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iTR附件(水平ATR附件,反射晶体板为硒化锌ZnSe),采集数据时,先采集背景,后采集样品,扫描次数32,分辨率4,波数范围4 000~650 cm-1,动镜移动速度为0.632 9 cm/s,选择自动增益,切趾函数为N-B强。
3-FTIR

绝大多数化合物红外吸收峰数远小 于理论计算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无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吸收简并;
•吸收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以外;
•仪器分辨率低,谱峰重叠等。
1.4 影响红外吸收峰位置和强度的因素
•吸收峰的位置 •吸收峰的相对强度 •吸收峰的形状
1.4.1 影响红外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1) 诱导效应
2. 振动能级跃迁几率大小
(1)样品浓度增加,跃迁几率增大,吸收峰增强。 (2)基频峰的跃迁几率大于倍频峰的跃迁几率。
1.4.3 红外吸收光谱的峰形
宽峰
尖峰
肩峰
双峰
•形成氢键或离子化基团为宽峰。 •酸酐的羰基基团会出现分裂的双峰。 •缔合羟基峰宽、圆滑而钝。 •缔合伯胺基吸收峰有一个小小的分叉。 •炔氢则显示尖锐的峰形。
第三章 红外光谱分析
第一部分
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1 红外光
波段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l, mm) 0.75~2.5 2.5~25 25~1000
波数(n, cm-1) 13,333~4,000 4000~400 400~10
1.2 红外光谱的产生
当波数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 时,会有什么现象呢? 结果发现有些波数的红外光穿过样品后强度 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另外有些波数的红外光穿过 样品后强度明显减弱。
•是什么原因导致红外光被吸收? •为什么有些波数的红外光被吸收,而其它 波数的红外光不被吸收? •红外吸收光谱与样品分子结构有何关系?
分子内部的能级
分子运动的能量由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和电子能 四部分组成: E=E平+ E转+ E振+ E电
E平不是量子化的, E转、E振和 E电都是量子化的。
红外定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识别和鉴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4. 学习红外光谱数据的解析和解释。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的物理分析方法。
当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时,分子中的化学键会发生振动或转动,从而产生特征的红外吸收光谱。
不同分子由于其化学结构和组成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红外吸收特征,因此红外光谱可以用来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样品池- 标准样品- 比色皿试剂:- 待测样品- 红外透明窗片- 干燥剂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与干燥剂混合均匀,然后将其填充到样品池中。
2. 光谱采集:将样品池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如扫描范围、分辨率、扫描次数等),进行光谱采集。
3. 光谱解析:将采集到的光谱与标准样品的光谱进行比较,或者利用红外光谱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4. 结果记录: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光谱图、主要吸收峰位置、归属和解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谱图:(此处插入实验得到的红外光谱图)2. 主要吸收峰解析:- 波数 2920-2850 cm-1:该区域为饱和烃的C-H伸缩振动峰,表明样品中存在饱和烃基团。
- 波数 1720 cm-1:该峰为C=O伸缩振动峰,表明样品中可能存在羰基化合物。
- 波数 1640 cm-1:该峰为C=C伸缩振动峰,表明样品中可能存在双键。
- 波数 1000-1200 cm-1:该区域为芳环骨架振动峰,表明样品中可能存在芳香族化合物。
3. 结论:根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具体如下:- 样品中存在饱和烃基团。
- 样品中可能存在羰基化合物和双键。
- 样品中可能存在芳香族化合物。
六、讨论与心得1. 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物质鉴定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优点。
FTIR

苯环二取代的红外(a. 邻位 b. 间位 c. 对位)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C-H CC C=C
O-H O-H(氢键)
C=O C-C,C-N,C-O
S-H P-H N-O N-N C-F C-X
N-H
CN C=N
3500 3000 2500 2000 特征区
C-H,N-H,O-H
1500
1000 500 指纹区
红外光谱的八个重要区段
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peaks
化学键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内部结构 和外部因素影响。相同基团吸收并不总在一个固定频率。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
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E振=(V+1/2)h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V :振动量子数。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h h k 2
1 1 k 1307 k
2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μ和k,即取决于 分子的结构特征。
?1计算不饱和度时二价元素不参加?2元素化合价应按其在化合物中实际提供成价电子数计算?3一个化合物中当有多个同一元素原子且它们提供成键电子不同时则应分别按各自实际提供成价电子数计算
FTI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一、概述
introduction
分子中电子总处在某一种运动状态中,每种状态都 具一定能量,属一定能级。
FTIR定量分析聚乙二醇聚乙烯共混物组成

=
a c PEG
-
( 8)
由于拟合过程中, 理论峰强度和实际谱 带的强度存 在差
异, 引入校正因子 C, 则:
A 1 369 A 1 149
=
c PE c PEG
+
C=
a c PEG
+
b
( 9)
图 3 表明 1 369 和 1 149 cm- 1 处峰 面积比 与聚 乙二醇 浓
度的关系, 其具 体分 析 结果 如表 1 所示。由 表中 数据 可见, 相对误差较大, 拟合系数 的误 差在 5% 以 上, 高于 红外光 谱
第2 6卷 , 第1 期 20 06年1 月
光谱学 与光 谱分 析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Vol 2 6 , No 1 , pp 7 0 7 4 January, 2006
FTIR 定量分析聚乙二醇 聚乙烯共混物组成
吴 宏, 林志勇, 钱 浩*
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S( CH3) , 无定形) 、1 369 cm- 1 ( PE: ( CH2 ) ( 旁 式、反 式) , 结晶、无定形) 、1 358 cm- 1 ( PEG : CH2 , CC, 无 定形) 、1 353 cm- 1 ( PE: ( CH2 ) ( 旁 式) , 无定 形) 、1 342 cm- 1 ( PEG:
较。( 2) 选取峰强度相适宜的特征峰进行比较, 特征峰的强度
不仅仅和特征基团的浓度有关, 而且和 其吸收系 数有关, 所
以当 2 个特征峰的强度差别很大时, 其特 征基团浓 度的变化
往往会被其特征峰的吸收系数的差异所掩盖, 导致 定量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FTIR测定分子结构(定性分析)实验一. 实验目的1、理解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方法的原理;2、掌握FTIR-7600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3、掌握红外光谱仪测试不同样品的制备方法,学会固体粉末压片法制备FTIR样品;4、学会用FTIR测试薄膜样品、粉末样品的红外光谱,学会对所测红外光谱图的解析,掌握FTIR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二. 实验仪器FTIR-76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薄膜样品(聚苯乙烯薄膜);KBr固体样品,研钵,压片机,红外烧烤箱;学生自备:手机贴膜,透明塑料块(制备成方块状,较薄)三. 实验原理当用红外光(IR)照射测试样品时,样品结构中的质点会吸收一部分红外光的能量,引起质点振动能量的跃迁,从而使红外光透过物质时被吸收,而产生所谓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它吸收的红外光的能量,去推导物质中质点的振动情况,从而推导样品中的分子振动情况、分子振动能级、物质结构等相关性质;也可简单理解为:连续的红外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时,若样品中分子的某一振动频率恰与红外光波段的某一频率相等就引起该波段的共振吸收,使光的透射强度减弱,这就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原理;红外光谱是分子振动光谱,通过谱图解析可以获取分子结构的信息。
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均可进行红外光谱测定,这是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难以做到的。
由于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能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因此红外光谱法是物质结构解析(尤其是有机物结构解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红外光谱仪,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扫描速度快,可以在1s 内测得多张红外谱图;二是光通量大,可以检测透射较低的样品,可以检测气体、固体、液体、薄膜和金属镀层等不样品;三是分辨率高,便于观察气态分子的精细结构;四是测定光谱范围宽,只要改变光源、分束器和检测器的配置,就可以得到整个红外区的光谱。
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催化、石油、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主要是依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进行测定。
(1) 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分子振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分子中原子心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做周期性的振动。
这种振动的模型可以用经典的方法来模拟。
如图1所示,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小球的质量,即两个原子的质量,弹簧的长度就是化学键的长度。
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取决于弹簧的强度,即化学键的强度和小球的质量。
其振动是在连接两个小球的键轴方向发生的。
图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用经典力学的方法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μπνk 21=或 μπνk c 21= 可简化为: μνk 1304≈ 式中,ν是频率,Hz ;ν是波数,cm -1;k 是化学键的力常数,g/s 2;c 是光速(3×1010cm/s);μ是原子的折合质量(μ=m1m2/(m1+m2)。
一般来说,单键的k=4×105~6×105g/s2;双键的k=8×105~12×105g/s2;叁键的k=12×105~20×105 g/s2。
(2)多原子分子的吸收频率双原子分子振动只能发生在联接两个原子的直线上,并且只有一种振动方式,而多原子分子振动则有多种振动方式。
假设由n个原子组成,每一个原子在空间都有3个自由度,则分子有3n个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的转动有3个自由度,线性分子则只有2个转动自由度,因此非线性分子有3n-6种基本振动,而线性分子有3n-5种基本振动。
以H2O分子为例,其各种振动如图所示,水分子由3个原子组成并且不在一条直线上,其振动方式应有3×3-6=3个,分别是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O-H键长度改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键角小于HOH改变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通常键长的改变比键角的改变需要更大的能量,因此伸缩振动出现在高波数区,弯曲振动出现在低波数区。
(3)红外光谱及其表示方法红外光谱所研究的是分子中原子的相对振动,也可归结为化学键的振动。
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其振动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因此要吸收不同的红外光。
物理吸收不同的红外光,将在不同波长上出现吸收峰。
红外光谱就是这样形成的。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典型的红外光谱。
横坐标为波数(cm-1,最常见)或波长(m),纵坐标为透光率或吸光度。
红外波段通常分为近红外(13300~4000cm-1)、中红外(4000~400cm-1)和远红外(400~10cm-1)。
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中红外区。
(4)红外谱带的强度红外吸收峰的强度与偶级矩变化的大小有关,吸收峰的强弱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永久偶极矩变化大的,振动时偶极矩变化也较大,如C=O(或C-O)的强度比C=C(或C-C)要大得多,若偶极矩变为零,则无红外活性,即无红外吸收峰。
4、实验仪器与样品制备方法介绍本实验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为FTIR-76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天津港东),实验仪器和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的工作原理图固定平面镜、分光器和可调凹面镜组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迈克尔干涉仪。
由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过固定平面镜反射镜后,由分光器分为两束:50%的光透射到可调凹面镜,另外50%的光反射到固定平面镜。
可调凹面镜移动至两束光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这两束光发生相长干涉,干涉图由红外检测器获得,经过计算机傅立叶变换处理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如图2所示为FTIR-7600红外光谱仪的光路图。
图2. FTIR-7600红外光谱仪的光路图上述红外光谱仪是在海拔从0到2000米(或6500英尺)的室内使用的,它们的可靠工作温度在16℃到25℃(60℉到78℉)之间。
另外,FTIR红外光谱仪器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工作,因为分束器、检测器以及其它组成部分可能会被湿气所腐蚀。
请维持范围在20%到60%的空气湿度。
因此,红外系列光谱仪都要将其密封和保持室内空气干燥。
以下为FTIR-7600的相关技术参数:波数范围4000cm-1—400cm-1分辨率 1.5cm-1透过率重复性±0.5%信噪比15000:1 (1分钟,2100cm-1处)100%线4000cm-1—500cm-1 范围99%—101%(CO2除外)光源空冷陶瓷光源分束器多层镀膜溴化钾监测器高灵敏度DTGS样品制备方法:常见固体样品包括高聚物,部分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矿物等。
要想得到高质量的红外光谱图,应根据样品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及测试。
对于固体样品来说(薄膜样品可直接进行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卤化物压片法、调糊法、溶液铸膜法、热压成膜法、裂解涂膜法、ATR法等。
固体样品常用压片法(重点介绍),它也是固体样品红外测定的标准方法。
将固体样品与溴化钾碎晶放到研钵里一起粉碎,用压片机压成薄片薄片应透明均匀。
组装压模时,将其中一个压舌光洁面朝上放在底座上,并装上压片套圈,加入研磨后的样品,再将另一压舌光洁面朝下压在样品下,轻轻转动以保证样品面平整,最后顺序放在压片套筒、弹簧和压杆,通过液压器加压力至10t,保持3min。
压片模具及压片机因生产厂家不同而异。
采用压相片法时的注意事项:①样品及溴化钾烘干②样品及溴化钾研磨均匀(操作应在红外灯下进行)。
③压片成型后减压要匀速④用完模具应用干净的软纸或软布擦拭干净后保存以防生锈。
液体样品,一般直接注入封闭的液体池里,液层厚长一般为0.01-1mm,两端一般为红外透明的盐窗片(KBr或KCl等),图3所示为液体池结构。
对气体样品,常将气体充于气体槽中进行测量,气体槽是一直径约为40mm,长度100mm的玻璃筒,两端也放置红外透明的盐窗片(KBr或KCl等),图4所示为气体池结构。
图3(左)和图4(右):FTIR测试用液体池和气体池5、实验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与构造;学习红外光谱法测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学习并掌握制备FTIR样品的方法,尤其是压片法;通过测定已知和未知样品的红外光谱,初步掌握获得谱图的一般操作程序与技术;了解影响分析测定的重要因素,学会优化分析条件;学习谱图的解析方法。
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温湿度计,观察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温度为16°C~25°C,相对湿度为20%~50%。
2.检查湿度指示卡是否为淡蓝色,否则应立即更换干燥剂。
(干燥剂应用110°C烘烤至少3小时,冷却后才可以使用)确认仪器的开关处于关闭档,连接好电源线和USB线。
将样品仓内的干燥剂和防尘罩取出。
3.开机,预热15分钟以上。
4.根据样品本身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制样方法。
制备KBr薄片样品,注意制备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将制好的样品用夹具夹好,放入仪器内的固定支架上准备进行测定。
5.打开操作软件,进行参数设置。
6.点击“采样品”,软件会自动采集背景,背景采集完后跳出对话框按提示放入样品,此时将样品放入样品仓点击“确定”,软件自动采集样品,采集结束后得到样品谱图。
7.对上述所测谱图进行所需的数据处理、谱图解析和检索,记录下所获得图谱的大致图形,对其中的每个振动峰进行分析解谱,并作好相应记录;保存谱图,取出样品。
8.重复上述步骤测试其它样品,如有机材料(手机贴膜、透明塑料方块),聚苯乙烯等;对各个测试所获得的红外光谱仍然进行分析、解谱并作详细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9.测试完成后清洗各附件(用无水乙醇将研钵,压片器具洗干净,烘干后,存放于干燥器中),关闭仪器、电脑,关好水、电、门、窗。
数据记录:图谱:表1.FTIR测**薄膜样品的红外光谱解析6、思考题或作业(1) 用压片法制样时,为什么要求研磨到颗粒度在2μm左右?研磨时不在红外灯下操作,谱图上会出现什么情况?(2) 所获得的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存大什么不同,请分析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3) 对于小的高聚物材料,很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采用什么制样方法比较好?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