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试论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试论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

试论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尽管审美对象纷繁复杂、变化万千,但总是具体的、感性的。无论是杏花微雨的江南,还是大漠孤烟的塞北;无论是癫狂素的书法线条,还是信息时代的媒体视觉形象;它可以表现为怪石嶙峋、飞流直下的山水,也可以是草芽萌发、春意盎然的,还可以是金黄色的麦浪。但它们却都是审美对象在展示自身的丰富多彩的感性形式。万事万物以其灿烂感性的形象和形式在召唤着诗人艺术家的灵感,也刺激着我们普通人的审美情趣。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探讨美的形式与形式美这个重要课题了。

我们都知道,美的形式和形式美,在美学理论中都属于与美的容相对应的畴,人们也常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然而,美的形式和形式美在美学研究中的地位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由于美的形式不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因而也很少走位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人们在讨论美的形式时往往要涉及美的容,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而形式美,由于它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因而也常常被美学家们当做一个独立的课题加以研究。

下面,我就来谈谈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与联系吧!

(一)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区别

1、它们的涵不同

美的形式是指美的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外在的、感性的、能够为人的审美感官所直接把握到的客观存在,它体现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即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而

形式美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作为形式美,其形式胜于容,与容的联系不明显,其形式具有独立性,往往可以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供人们欣赏。比如,花样游泳中的蝶泳主要是一种形式美。而且,一些侧重表现身体旋动的舞蹈也是如此,人们欣赏时不会领会其中的容,而是欣赏它所表现的姿态美、力度美,也即形式美。

2、它们所体现的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所以,美的形式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形式美则不然,它的形式本身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存在的。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因此,形式美是在不直接显示具体容的同时而又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的形式。例如,文学艺术作为容和形式的统一,离开了作为容的题材、主题、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单纯作为形式方面的体裁、语言、结构、手法就不是人们的单独欣赏对象了。清照的词很美,是美的容和形式的统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形式上的叠字之妙、之美,与容上的惨景愁情和谐一致,二者不可割裂。而形式美就不一样了,如果说也有容的话,其容往往是深藏不露,人们在欣赏时对容是忽略不计的。那些富于装饰性

的花边、图案、线条,人们只是欣赏它形式上的对称、变化,并不追问其容上的意义。而且,艺术性的杂技、踩钢丝、叠椅、飞车,人们也主要是欣赏其高超的技术、优美的造型,即主要在于欣赏它的形式与外在形态。

3、它们的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4、它们的构成因素不同

基本上,美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形式,它指创作者所想表现的真、善的容;而另一种是外在形式,它与容不直接相联系,指在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如材质、线条、色彩、气味、形状等等)。而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其中,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高音激昂高亢,低音凝重深沉,强音振奋进取,轻音柔和亲切等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组合规律,也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齐一与参差、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黄金分割律、主从与重点、过渡与照应、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渗透与层次、质感与肌理、调和与对比、多样与统一等。这些规律是人类在创造美的活动中不断地

熟悉和掌握各种感性质料因素的特性,并对形式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

5、它们的特性不同

形式美是一种纯粹的美,具有相对独立性、抽象性、意象性、和含蓄性等特点。它具有一种朦胧的审美意味,往往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而美的形式却往往具有依附性。

6、形式美与美的外在形式也有不同

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而美的外在形式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包含的意义、意味,总是概括的普泛的,而美的外在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意味,总是与特定的容相联系的。具体来说,形式美是单纯就形式本身来看,而美的外在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容来看的。(二)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下,美的形式可以演变为形式美。当社会实践的历史积淀使形式所涵盖的社会生活容渐渐凝结在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及其组合规律上时,事物的形式或美的形式就演变为独立存在的形式美。而失去了具体社会容制约的形式美,比其他形态的美更富于表现性、装饰性、抽象性、单纯性和象征性。在人类的历史上,在社会、自然、艺术、科学的各种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美;虽然它们的表现形态,状貌、特征都不相同,但是,美的本质却是同一的。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由此可见,形式美是从诸多具体的美的形式中绎出来的“共同的美”。换句话说,形式美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

审美特性。那么,形式美誉美的形式之间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没有美的形式就不存在形式美。同时,从形式美的来源来看,形式美是人类从诸多美的形式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符号性,符合人类的审美心理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它体现出人类审美情感的普遍有效性。而从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有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具有客观性。可以说,形式美本身就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别与普遍性的统一。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形式美的法则在美的创造中的意义有: 1、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我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2、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我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应注意: 3、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4、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端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那么,它的意义何在呢?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视觉形象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都有各自的规律。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历史发展中的总结,也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在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的建筑体形与立面。建筑的形式美原则主要有: (一)统一与变化 (二)均衡和稳定 (三)对比与微差 (四)韵律 (五)比例与尺寸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它是一种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广泛适用于建筑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艺术,具有广泛的规律性 和概括性。任何建筑,无论它的 内部空间还是外观形象,都存在 着若干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如学 校建筑的教师、办公室、卫生间, 旅馆建筑的客房、餐厅、休息厅 等,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形成空 间大小、形状、结构处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反映到建筑外观形象上,这就是建筑形式变化的一面。同时,这些不同之中又有某些内在的联系,如使用性质不同的房间,在门窗处理、层高开间及装修方面可采取一致的处理方式,这些反映到建筑外观形态上,就是建筑形式统一的一面。因此,建筑中的统一应是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以及使用功

能的统一,变化则是在统一的基础 上,又使建筑形象不至于单调、呆 板。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 要求,常包括有部分及附属部分。 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都竟相突出 自己,或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不分主次,就会削弱建筑整体的统 一,使建筑显得平淡、松散,缺乏 表现力。因此,要强调主次分明的 统一。在建筑体形设计中常可运用 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形变化等 手法来突出主体,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 (二)均衡和稳定 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形的 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 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 觉。均衡必须强调均衡中心,均衡中心 往往是人们视线停留的地方,因此建筑 物的均衡中心位置必须要进行重点处理。 根据均衡中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对称 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对称的均衡,以中 轴线为中心,并加以重点强调两侧对称, 易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给人以庄严肃 穆的感觉。不对称均衡将均衡中心偏于 建筑的一侧,利用不同体量、材料、色

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论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摘要: 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功能美能给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形式美能给人带来美的 精神享受。功能和形式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美的设计产品应是功能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为人造物; 功能美; 形式美; 配比维度 产品设计是寓美于有用性的 为人造物! 活动, 为人义! 理论的某些真理性因素, 产品设计必然与使用相联系, 造物! 这一理念决定了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 但却是造物的首要目的, 为了人。设计的是物, 用物的对象是人。产品设计具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某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艺术性, 但又与有用性不可分离! ?。产品的功能美与形式美必然是合二为一的, 没有功能、华而不实的产品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缺少形式功能美是产品的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 是人们审美的物质基础, 也是产品设计的核心。 如果说艺术品是按照人的精神上内在美的需要而创作 美的产品则是粗糙的物品, 也可以说是一种视觉垃圾。因出来的, 与功利性无关, 而产品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的特 此, 我们既要反对华而不实的产品设计, 同样也要反对虽实用却粗糙简陋的产品设计。产品的功能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如何把握产品设计的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关系, 使其在产品中得到最佳的合理的体现是设计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功能美第一性设计原则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特定的功效和性能, 由产品这种有用性功效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 我们称之为功能美。首先, 我们必须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美的第一性原则。性: 一是产品本身的功能; 二是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功 能即其使用的价值, 是产品之所以作为有用物而存在的最 根本的属性, 没有功效的产品是废品, 有用性即功能是第 一位的! 。由于实用价值( 即物的功能价值) 能满足人生 命存在的需要, 合乎人的目的性, 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的 愉悦, 进而体验到一种美, 即功效之美! # 。在产品的设计 与生产过程中, 功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 是产品设计的 一种本质性的存在。产品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产品, 合 目的功能的有效性是判断产品价值的重要标准。 从古至今, 物的功能都是设计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国古代青铜器因不同的需要产生了众多的品类, 它们产 产品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的。从石器生的依据主要是各自的功能。如青铜簋, 大多数簋都有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造物, 为生命的生存为生活而一个与簋身相连的器座, 从现在的眼光看, 这个器座是没 # 功能主有必要的, 但当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 收稿日期: 2006 01 18 169 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 。我们不能怀疑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廷福佐彝玫凑体共窝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现代建筑师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图1[利用几何关系制约性求得统 一]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

平面。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为命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他认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 处理,如图2[主从分明(圆厅别墅)]是设计的圆厅别墅(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图3[重点突出(美国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

关于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30T09:24:41.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张娅 [导读]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形成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已不再是一个以功能为核心的实体,尤其是当代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美观,这就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如何将这两者都充分体现到建筑中,是当代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身份证号码:13220119851005XXXX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形成和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已不再是一个以功能为核心的实体,尤其是当代建筑,必须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美观,这就涉及到建筑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如何将这两者都充分体现到建筑中,是当代建筑设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当代建筑设计;建筑功能美;建筑形式美 引言 建筑设计师应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契合人们体现民族又快速发展的建筑审美需要,并与当地自然环境与气候充分结合,创造具有现代特色,而不失民族意义的建筑,实现对功能美与形式美的高度融合与应用。 1、建筑功能美 产品功能具有的美并不体现在功能本身,而是体现于合乎规律与目的上,所以凡是经过人工设计与加工的产品,其功能都要满足完善,甚至是完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与满足物质精神需求,最终充分体现出产品具有的功能美。对建筑师而言,功能一般是最为重视的方面,虽然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美可以吸引目光,但人们对形式美的欣赏只是一时的,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而然的将目光放到功能上。建筑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提出的居住要求,与纯艺术品有很大的不同,建筑需要具有完备的功能。纵观现代建筑,基本上没有毫无价值和作用的建筑存在。虽然有一些建筑更加重视精神意义,但都隐伏有某种或多种实用功能。另外,对于建筑功能,它并不局限于实用上,还包括审美与认识等方面的功能,而实用则是功能最重要和基本的。对功能的表现实际上是对良好的人、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直接体现。从设计角度讲,人们之所以对建筑进行设计,是为了它更好的满足人们需要,尤其是物质上的需要。人是建筑功能核心因素,若没有考虑人的需要,将使建筑失去存在价值。建筑因为人的生存才会存在,不论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均为人的生命和生存。建筑在建成后一般无法移动,所以它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处就成为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建筑可以成为使环境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且自然环境也会对建筑风貌造成影响。好的建筑都依托于它的环境,需要能被建筑良好适应,变成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建筑都要依靠特殊环境才可以形成独特个性或形象。因此,建筑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的融合,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如果现有的已经形成了独特个性的建筑换了一个环境,将使其艺术价值被严重削弱。由此可见,建筑和环境之间的适应,除了会对建筑个体造成影响,还决定了环境整体。 2、建筑形式分析 随着SHL,KPF,UNstudio之类的设计事务所涌入中国市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传统设计法则,也在发生变化以注入更多精神的美学的内涵。对于建筑形式的个性化追求,逐渐开始兴起。建筑形式设计,无论是对于建筑内部空间或是外部体形的形式设计,越来越注意将风格、风貌与各种流派的美学主旨相结合,将建筑整体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的精密结合成一体,在满足建筑功能前提的同时给予人们流畅的感官表达。新颖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形体与空间、场地与环境、材料与构造等几个部分的创新,对于不同的建筑来说,三组要素在形式构成中的作用不同,需要结合建筑环境以及人居环境来共同确定。 3、功能美和形式美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满足人们活动需要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社会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注重人文社会建设的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其中,在建筑行业当中也同样要做到以人的活动为建筑核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到以人为本,旨在为人服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建筑过程中,始终注重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在建筑的使用要求方面,不仅充分考虑到基本的“使用”,同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健康”“心理”“可持续运营”,考虑设计的本质要求及设计的优化条件。建筑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原则,就要结合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分析以及其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来综合考虑,充分借助当前的先进设计理念以及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共同打造出既满足人和人际活动要求,又具备功能好与形式美的建筑。 3.2彰显本地民族特色,促进优秀文化传承 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功能美与形式美的传承,且需要将多元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丰富整体建筑设计的文化底蕴。我国由于受到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在积极学习优秀建筑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也需要不断提升建筑涉及到舒适度,功能性价值。将当地文化特色、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相互融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予以设计,构建形式美与功能美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建筑结构。以上海“新天地”建筑为例,则在保存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关注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建筑功能的设计。建筑设计将原有的砖、原有的瓦作为建材,为了重现石库门弄堂昔日的风光韵味,设计及工程以保留房子原貌为原则,工程人员按照当年的图纸进行修建,彰显出上海的传统居民住宅特色。不但营造出了浓厚的上海风味,成功将新天地打造为著名旅游景点,彰显出其美观度。在内部功能设计方面,内设中央空调、自动电梯、宽频互联网等,打造具有全新理念的消费场所。石库门为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上建筑设计大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在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下,彰显出建设的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将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等相互融合,彰显出当代建筑设计的特色,也能够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风格。 3.3注重生态建筑设计,建立建筑有机联系 当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注重建筑设计美观度、功能美的基础上,也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环境的特征,对建筑设计作出持续优化。当代建筑设计需要做好节能环保和持续发展的分析,注重生态平衡的构建。比如可以结合自然元素,以生态、技能等方式,达到优化建筑使用环境的作用,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形式美发展。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大楼为例,则融入了诸多生态理念,例如热缓冲边亭、条形天窗、南向遮阳板、西向防晒墙及无害材料等,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形式设计美学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所谓规律就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知道原则,是放之四海而咸宜动。它具有哲学意义,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设计 哲学。对所有应用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当然产业设计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哲学的辨证唯物主义熟悉论以为:对立的同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它同 样适用于形式设计。但是形式设计不能原封不动的套用这个规律它具有自身的个性和特点。从形式美学角度出 发,相当于一般哲学而言,它的范围是有限的,没有一般哲学那样的广阔领域,同时它的研究对象的形态是静 止的,不比一般哲学那样无所不在和丰富多彩。因此它主要任务是研究静态形式下的各造型形式要素间的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的相互关系上面。即形式的对立表现在形式要素间的区别之中;而形式间的同一则表 现在形式间的联系之中。进一步说 , 即形式间的对立表现在形式间的相异关系中;形式间的同一则表现在形式 间的相同或相似的关系中。同时,在这个关系中,形式中的相异是尽对的,无条件的,(由于客观上形式诸 要素就是多样和相异的),而形式诸要素之间的同一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因此,如何使形式中诸要素成为 同一关系,就成为研究形式设计的主要题目了。 综上所述,概括地讲,形式设计的基本规律就是:形式诸要素间有机的异同整合。所谓有机,即要求形式设 计的构成必须有明晰的体系;同时要具有各构成要素间的异同关系。再进一步说 , 形式设计整合各形式要素间 的异同关系 . 可以说 , 构成完美形式设计的过程和手段就是靠这个办法实现的 .( 参看图例分析 ) 形式设计有哪些原则 ? 形式设计规律是指导总体设计的纲领 , 而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过程的具体要领,他们之间是“纲目关系” , “纲举目张“这个“目”就是形式设计中必须遵守的三原则。 一、整体构想原则 当选定构成形式主题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宏观形式构成结构,且不可掉进对部分和细部的爱好和偏爱中往, 时时处处都必须念念不忘整体的设计观念。忽视整构想的主要倾向是设计的盲目性。往往是对某些局部感爱 好,以至越陷越深,喧宾夺主。另一中倾向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对有些局部设计的“靓点”与整体关系相背离 也舍不得割爱,这种习惯是最不应该要的。可以这样讲,任何设计只要整体把握好了,基本上就可以打70 分了,相反地,尽管你的局部乃至细部做的都很好,但与整体相对立这个设计最多能打 50 分。因此说整体构想原则是形式设计中必须牢记的重中之重。(图 1) 图 1 整体、局部、细部、关系简图 二、相反相成的原则 以往在说到形式美法则时,常称之为“同一而有变化”实在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所谓变化并未反映哲 学上的对立同一中的对立概念,由于变化只是个量的概念,并未反映变化到什么程度,即没有反映质的转化。

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又称黄金率、中外比,即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使其中长线段的比(即a+b)等于短线段b对长线段a的比,列式即为a:(a+b)=b:a,其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又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长方形的本身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黄金分割的长方形组成,可以将这两个基本形状进行无限的分割。由于它自身的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他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因此,使人感到悦目。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 在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不同程度地借鉴并融汇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黄金分割也因此成为摄影构图中最神圣的观念。应用在美学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黄金分割率0.618排列出数列2、3、5、8、13、21……并由此可得出2:3、3:5、5:8、8:13、13:21等无数组数的比,这些数的比值均为0.618的近似值,这些比值主要适用于:画面长宽比的确定(如135相机的底片幅面24mmX36mm就是由黄金比得来的)、地平线位置的选择、光影色调的分配、画面空间的分割以及画面视觉中心的确立。摄影构图通常运用的三分法(又称井字形分割法)就是黄金分割的演变,把上方形画面的长、宽各分成三等分,整个画面承井字形分割,井字形分割的交叉点便是画面主体(视觉中心)的最佳位置,是最容易诱导人们视觉兴趣的视觉美点。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

要空间(图4)。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何谓功能美

何谓功能美?何谓形式美? 设计形态美与功能美 一、功能美的实用价值 现代的设计活动存在着强烈的目的性。从人能通过有目的的制造开始,艺术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而来。精神的愉悦和思考常常戴着艺术的面纱出现,而这些都同人在与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才能让人有所领悟并获得精神的升华。因此,现代设计是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艺术的元素,而且审美的规律,欣赏的心理思维规律都部分地作用在设计的作品中。有一些美学著作中认为:本来以实用性为目的的产品若是能够在发挥功能的同时体现一定秩序和规律,就完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可见,物品在本质上是非美的,其根本目的是有用,而非审美,但是,实际上美的范畴已经扩大了,它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概念,它涉及到存在的客体和受众以及发生审美的心理和过程。 现代的高技术功能要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使用功能是产品的特定用途,这些用途是要通过具体的设计来体现;另一种就是心理功能,包括产品样式、造型质感、色彩等,也就是功能美,体现为豪华感、现代感、视觉美感等。功能美是与有用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成的。“水晶宫”和艾菲尔铁塔在建筑史和设计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当时传统的建筑式样,还因为其裸露的钢架的严谨的力学结构,这些都反映了有效的秩序和有韵律感的结构。这些要素符合美的规律而转化成一种“功能美”,表现在合理性和构成的质感。构成主义早期的作品,正是在裸露的结构中寻找动势空间的美,主张一种非量感而重动势的艺术观。功能美并不是与艺术美的标准完全重合的,它常常与纯功能性的愉悦相关。这里,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已经融入到对“美”感的综合体验当中去了,只有当功能的目的实现以后,作为支撑某种功能实现的结构和系统才可能成为功能美存在的基础。 二、功能与形态的和谐美 人造物的形式不是与功能相脱离的,没有相应的合理而有效的形式是不能很好地满足表达内容的要求的。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包括产品、包装、书籍装帧、建筑物等,其对形式的多样及完美的应用有着很高的要求。好的产品设计和包装首先在形式上先征服了受众的心,然后人们通过使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加了解形式在发挥功用的层面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好的形式不论是对人的感知或人们对产品综合的判断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人们就是这样通过对形式的认知来判断产品的优良。这里,功能与形式起着共同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设计的语汇便大多来自于形式的元素了。对于人造物而言,形式指的是视、听、触的感觉实体,是内容存在的方式。而人造物的内容,一般指的是有用性即“功能”,所以形式就是以实现有用性为前提的结构形式。“功能决定形式”或“形式追随功能”就反映了功能的目的性和形式的依赖性。然而形式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并不以内容为绝对依赖的。 产品的艺术设计重视人的感觉,使功能和形式自然地和谐,由此产生的美感会使功能更加突出。艺术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唤醒人们这种想象意识的媒介,具有能够与观者情感共鸣的媒介。“艺术就是想象生活的主要方式,想象生活通过艺术在我们内心产生动力并得到控制。”艺术的形式便是通过更清晰的感觉和更纯粹自由的感情来虏获受众的心的。因此,在识别一个新的物体前,形式如何抓住人们的视线是非常有趣且值得研究的课题。市场调查的数据表明,哪怕是多吸引百分之一的目光,都意味着产品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三、功能和形态美的设计理念 在功能美中,支持功能的结构和秩序都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的效用是通过形式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论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

论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 摘要:设计具有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双重属性。因此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功能与形式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不可以只强调设计产品的功能美而忽略其形式美,也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美而不考虑功能美的要求。功能美与形式美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设计;功能;功能美;形式;形式美 引言 关于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是一个热门问题,现如今虽然对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的问题不如以前那么关注了。但是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依旧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究竟是形式依随功能,还是功能依随形式以及两者的关系最终要如何处理,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论证。 一、功能与功能美 设计是通过设想、运筹、计划与运算等方法,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通过行为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和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设计做为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创造适合人类使用的工具,改造人类生活的环境,其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我们人类本身。既然设计出来的物是服务于人类的,那么这个设计物就必然要有它的功能,并且在设计之初功能性应该是设计的第一原则。这里的功能是指物的功效与性能。“从石器开始, 人类就一直不断地在造物, 为生命的生存为生活而制造一切所需要的工具和物品”[1]例如中国从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漆器、秦汉时期的铜器、之后六朝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到现如今具有各种功能,材质的产品。每件物品都是在满足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之上才进一步的去追求形式美。 那么,何为设计产品的功能美?功能美展显的是物质生产中美与善的关系,这就说明对于产品的审美创造总是围绕着社会的目的性进行,从而使产品的形式成为产品功能目的性的体现和人的需要层面及发展水准的表征。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的长信宫灯。它的外貌为一个温顺的宫女跪坐捧灯的形象,其左手执灯盘,右臂上扬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心可以插蜡烛,灯盘周围安装可以开合的孤形屏板,可以调节灯光照明的方向和幅度,宫女体内中空,烟炱可以通过右袖收入体内,以保持住室环境的清洁。灯盘及宫女的头部等部件皆可拆卸,以方便擦拭清除灯内的烟尘。此灯原系汉宫之物,通体鎏金,显得分外华贵,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可见古代工匠在设计制做这个灯之前已经对设计成熟于心,因为汉代审美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巧妙使用的基础上将造型做成此状,为了吸油烟仕女的右手衣袖做成虹管。因些这件工艺品便具备了“善”,它的灯罩可以很好的控制灯光的照明方向及光的明暗度,汉代生产力水平提高,对金属工艺品制作工艺的掌握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灯完全解决了灯照明使用的基本功能,更成功的是它做到了“美善相乐”。 李泽厚先生在谈到实用工艺品时指出:“注意功能美便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认为物品的功能就是工艺的美,这是错误的;但不顾物品或远离物品的功能来追求工艺美,也是错误的。现代健康的倾向是,注意尽量服从、适应和利用物品本身的功能、结构来作形式上的审美处理,重视物质材料本身的质料美、结构美、尽量避免作出不必要的雕饰、造作。”[2]这就说明了功能美一定要体现产品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形式美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和谐 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大到日月运行、星球活动,小到原子结构的组成和运动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比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与统一 对比又称对照,把反差很大的两个视觉要素成功地配列于一起,虽然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视觉形象色调的明暗、冷暖,色彩的饱和与不饱和,色相的迥异,形状的大小凹凸、宽窄、厚薄,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排列的疏密,位置的上下、左右、高低、远近,形态的虚实软硬、干湿等多方面的对立因素来达到的。它体现了哲学上矛盾统一的世界观。对比法则广泛应用在现代设计当中 对称 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鸟类的羽翼、花木的叶子等。所以,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朴素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平面构图中的对称可分为点对称和轴对称。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直线两部分的形状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图形,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假定针对某一图形,存在一个中心点的图形,即称为点对称。点对称又有向心的“求心对称”,离心的“发射对称”,旋转式的“旋转对称”,逆向组合的扩大的“同心圆对称”等等。在平面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发表时间:2019-05-15T10:32:57.3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杨浩坤魏春丽 [导读] 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概述,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具体应用。 东明县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 2745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筑设计包含着许多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将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结合在一起,赋予建筑新的内涵,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概述,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形式;功能;建筑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建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在各种新潮建筑思想的影响下,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筑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成为了当代人们追求的对象[1]。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没有将建筑的形式美与功能美结合起来,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保证建筑设计功能美的同时还应及注重形式美,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满足使用者的综合追求。 一、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概念 (一)建筑功能分析 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首先要满足的是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具有功能美,立足于建筑功能进行设计,满足后续建筑使用的各种功能以及建筑的作用,体现建筑的使用价值,进行建筑形式的精细设计。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建筑的作用,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同时建筑设计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建筑的后续使用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使用功能,能够根据后续的要求灵活的进行运用,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是建筑形式的前提条件,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之,有了建筑功能作为铺垫,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建筑形式设计,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形式分析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型建筑理念不断涌现,让当代的建筑设计行业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其设计法则普遍为形式追随功能,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让这一法则逐渐发生了改变,建筑设计更加愿意以注入更多精神的美学的内涵,来体现更加独特化的建筑形式。当代建筑设计越来越个性化,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形式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风貌与各种流派的美学主旨结合在一起,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一面,建筑的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设计的更为灵巧,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建筑设计在满足了建筑功能之后,对建筑形式进行了巧妙的控制,给予人们流畅的感官表达,在建筑形式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例如材料与构造、形体与空间、场地与环境等方面,建筑设计大环境为根据建筑环境以及人居环境进行的创新,不断丰富了建筑形式,体现了当代建筑的形式美[2]。 (三)二者之间关系分析 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建筑功能是建筑必须具备的一个基础条件,确保建筑发挥其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形式的设计,对建筑功能的各个部分进行协调,让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更为融合,减少建筑的审美冲突,保证建筑的整体协调美观,在发挥建筑作用的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打造满足时代发展的建筑,展现时代特色[3]。 二、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一)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建筑环境不断变化,建筑设计的大空间与大环境不断变化,应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还应体现建筑的形式美,体现建筑设计的时代特征,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打造优秀的建筑。建筑物处于城市环境中,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与改变,让建筑物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建筑物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不断对建筑的整体形势与功能进行调整,使得能共同良好发展,尽可能的减少建筑队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相处[1]。这就对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设计师应具备时代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对建筑周围地形、环境进行详细的调研,从整体上把握建筑设计的内容,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矛盾,满足建筑自然的美和建筑形式的美,注重可持续发展要求,让建筑与环境建立有机的联系。 (二)注重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社会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目标,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应注重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4]。在建筑设计中,应以人的活动为建筑核心,一切考虑人的使用需求与美观需求,旨在为人服务,保证建筑设计的使用安全,将使用者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活动需求与人文需求,在发挥建筑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时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建筑后续的可持续运营,根据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生理特征不断的对建筑设计进行调整,体现先进设计理念,符合人们物质上的满足与人际活动的要求[5]。 (三)继承统一本地文化,体现多元文化 建筑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应具备不同的特征,符合当地的特点,实现本地文化的继承统一,发挥传播展示文化的作用,在具备使用价值的同时还应具备文化价值,注重功能性与形式美,提高文化传播效率,丰富建筑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现本次文化特色与时代特色[5]。全国各地的建筑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设计师应意识到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汲取优秀的建筑经验,对当地的生活习惯、地域环境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让现代建筑实现地域化,丰富建筑的功能,让地区建筑更加现代化,发挥出建筑设计的巨大作用。 (四)注重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制约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节能减排。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基础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6]。为了解决能源危机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形式美的六大法则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与均衡、齐一与参差、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视觉形态的平衡关系,可以分为以静感和以动感为主导的平衡形式两种。对称是以形象和色彩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来求得统一。均衡是图案在不同位置上量与力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求得内在的统一。对称(绝对的统一)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上,位置上的统一平衡。均衡(变化的统一)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稳定力学上的不平衡。均奇与平衡是图案形象的外貌状态,一般以固定的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的等形等量或者等量不等形的表现。所谓固定的中心就是依据中轴线出现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视觉上保持平衡,产生安定的效果。均奇与对称是同义词,均奇是等量等形,对称有时等量不等形。 齐一与参差 人类对形式美的认识和创造、运用,是逐步从简单发展到复杂的。参差与齐一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参差齐一”是指按“一生一”的结构构

成的形式规律。“参差”是指在形式中有较明显的异和对立的因素,如差异色调等。“齐一”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即形式是以特定形式因素组成一个单元,按照一个统一规律反复重复组成的。按照“参差齐一”法则构成的形式能够给人以次序感受、条理感。 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含有两个以上不同造型因素才能显示出来,是求得变化的最好方法,须依整体需要,可轻微,可显着,可简可繁。调和是构成美的对象在内部关系中无论质和量都相辅相成,互为需要,其矛盾形成秩序的动态,是一种变化的美。在图案中是指形与形之间和色与色之间的关系趋于一致,和谐,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相互联系着,密切结合的统一体。称为调和。调和出现趋于一致的关系,呈现出平静,稳当,单纯的感觉,其缺乏灵巧活泼感,故对比应运用变化的原理,用形象的差异性加以处理,使调和的形象有变化,形成对比调和,但对比不能过分脱离统一调和的原则,否则会使画面过于刺激,而失去统一。 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美的比例与尺度是平面构图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2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构成设计上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