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合集下载

美学法则

美学法则
2016小型电子产品造型设计
设计美学
一、概述
设计美学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研
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 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 高度统一。
d.国家地理 地球表面的纬度范围是0—90°,对其进行黄金分割,则34.38°—55.62°正是地球的黄 金地带。无论从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方面都是具备适于人 类生活的最佳地区。说来也巧,这一地区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
二、形式美法则
4、比例与尺度 黄金分割
摄影 九宫构图顾名思义,将画面平均分为九分,四个 交叉点测试黄金点,拍摄时,将主体物放在四个 交叉点的任何一个位置上,而不是放在画面的中 心。四个点中,一般认为右上方的的点是最理想 的位置。
b.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是凌晨2时气温最高是在14时,它们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为9.4 ,上午9,10时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适宜的,这时人的头脑最清楚,办事效率最高
c.在人的生命程序DNA 分子中的每个双螺旋结构中都是由长 34个埃与宽21个埃之比 组成的,当然34和21是斐波那契系列中的数字,非常接近黄金分割的1.6180339。
可口可乐的经典造型,多年后一直有微调,但是 文字与曲线的黄金位置却未曾变化。
二、形式美法则
4、比例与尺度 黄金分割
百事可乐
百事的新Logo更简单、更有效、更具有空间 感。它看起来有趣而漂亮,红蓝之间的图形像 一个小笑脸。你知道Pepsi Logo最基本的框 架符合黄金分割率吗?它由几个交叉的圆组成 ,彼此之间遵循一定的比率,该比率是:黄金 分割率。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学
对称指物体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或 上下两侧均等。在现实世界中,对称的东 西随处可见,首先我们人自身的身体就是 左右对称的典型。昆虫的正常生命状态也 是对称的。
如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形状对称、颜色 对称、图案对称。对称给人带来平衡和稳 定的美感。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体,它表现为 对称双方等量而不等形。均衡与对称相 比,有一种静中有动的效果,在造型艺 术中,为了追求构图或形体的生动,常 常采用均衡的造型手法。
比例指一个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 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匀 称”就包含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什么样的 比例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呢?那就是毕达哥 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即宽与长的 比为a:b=(a+b):a。实际上大约五比三。一 般书籍、报纸都采用这种比例。突出的比 例失调,便会产生畸形。
(三)对称均衡
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要素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的要素包括色彩形体和声音这是外部世界的三种自然属性通过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往往与特定内容形成稳固的联系有较强的表情性象征性而具有审美意味
第二章 形式美
第一节 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概念
1、美的内容:指美的事物的具体形式中所显示出来的 人的本质力量。
2、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即 美的内容存在的方式。
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美 的内容只 有通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2 、美的形式也离不开美的内容,内容发展变化 了,形式也要随之发展变化。
3、美的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优劣 影响 以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5、色彩的表情作用。指色彩能够向 我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如:红色使人 想起火和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 蓝色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带有平和、 宁静的感觉;绿色使人产生生气盎然、欣 欣向荣的感受;白色使人想起雪,带有纯 洁、凉爽的意味。

形式美名词解释美学

形式美名词解释美学

形式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指事物的一些自然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对称、比例、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因而它是一种抽象形式的美,是具体对象的美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美的形式。

我们如果从具体对象中,将构成美的形式因素加以抽象,就会得到一种抽象的形式美。

比如圆形线条是公认的形式美,但它是从客观世界的众多事物中,如圆形的日、月、树干、水纹等抽象而成的。

这种线条的美,就是一种抽象美。

它虽然已脱离了具体的对象,但仍然与具体对象相联系。

当抽象的形式美体现为一个具体事物的外形时,抽象的形式美就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了。

形式有内形式和外形式之分。

内形式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外形式是指事物的外部表现形态和事物外观的装饰成分。

形式美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它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诉诸于视觉的颜色、线条、形体等等的美,如植物类的鲜花,装饰类的家具,动物类的熊猫等,令人赏心悦目,这些都属于视觉之类的形式美。

另一类诉诸于听觉的声音美,如动人的乐曲,优美的歌声,胜利的锣鼓等,悦耳动听,这属于听觉形式美的范围。

无论是诉之于视觉的形式美,还是诉之于听觉的形式美,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大量地直接感受到的。

医学美学形式美及法则

医学美学形式美及法则
第六讲
形式美及其法则
一、形式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一)形式美的基本含义
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的各种形式因素 (如色彩、质感、形体、线条、声音等)及其有规律 的组合所具有的美,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关于形 式规律的经验总结。
形式美是美的外形式演变而来的。人们在长期 的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这些美的形式,使其从事 物本身的内容脱离出来,且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色彩与线的关系: 黑色───水平线 白色───垂直线 红、黄、青───斜线 (对角线──红;任意 直线──黄、青)
康定斯基论色的线、角
色彩与角的关系: 黄───三角形锐角 红───正方形直角 蓝───圆的钝角
色彩艺术疗法
所谓“色彩艺术疗法”,就是利用色彩 艺术心理学原理,通过让病人眼观目睹各种 有关颜色,从而产生刺激,以促进疾病和身 心的康复,起到治疗的作用。

印度文化的图形象征

阴 阳 之 合 画方,天圆,基督三角
丢勒〈三位一体)
三 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1.整齐一律 2.对称与均衡 3.比例与和谐 4.节奏与韵律 5.主从结构
对称即以一条线 为中轴,左右两
对称
侧相等。对称是
世界中最常见的
现象:人体是对
称的,动物是对
称的,很多植物
是对称的,不少
建筑对称,书本
色彩疗法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对人的身体、心理进行调节, 从而达到美容、治疗效果。
色彩艺术疗法
《吕氏春秋·木生》指出了颜色对人性 有关利害的影响。《内经》进一步把不 同的颜色与脏腑功能联系起来,并具认 为相应的五色入五脏。19世纪30年代, 美国麻萨诸塞州的spitler发现,用蓝光 照在人的眼部可以减轻炎症的疼痛。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的形式与 形式美

美学概论第六章  美的形式与 形式美
窃曲纹盖鼎
❖“在各个不同的作品 中,线条、色彩、以 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 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 系,激起我们的审美 情感。这种线、色的 关系和组合,这些审 美地感人的形式,我 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 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 共同特征。”
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科斯林柱式
❖ 思考题
❖整齐(重复、一致):物体各个组成部分完全一样。条理、有秩 序,纯粹。
❖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事物运动 过程中表现出的均匀有规律的特性。自然界以及生命运动的基本性 质。
❖形式的组合规律:秩序
❖总体组合规律:多样统一 多样指整体中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 的区别和差异,统一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 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衬托的关系。
❖各部分之间的组合规律:对称、匀称、比例、均衡、反复、节奏 ❖对称:物体两边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 系。平衡、和谐、优美、庄重。
❖匀称:各部分搭配得都很合适。优美、和谐、安宁。
❖比例: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具有对比关系。黄金分割比。内在联系、 有机统一的意味。
❖均衡:物体两边各部分不一样,但能够保持平衡。和谐、优美。
美学概论
第六章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的事物万万千千,色相音声的刺激,人把握世界,不可能拥 有无限,却可总结抽象,从现象获得规律,获得理性的满足。美 的规律,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形式美是美的规律的表现。
❖ 一 美的内容与形式
❖ 1、黑格尔:“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 内容之转化为形式。” 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
亡……
月牙泉.
❖形 :点、线、面、体
❖点是集中、凝结,也是源泉、起始。 ❖画龙点睛”、“点如高山坠石”。

美学原理对美的认识

美学原理对美的认识

美学原理对美的认识美学原理是关于美的研究和认识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特征、美的判断标准等问题。

美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许多哲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的辛勤探索和思考。

通过对美学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并在审美活动中更加深入地鉴赏美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品德。

首先,美学原理认为美不仅仅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是与客观事物相关的。

美的存在是客观的,它存在于艺术作品、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品德中。

美学原理强调了审美客观性的重要性,认为美的判断应该基于客观事实和标准。

其次,美学原理指出美是多元的,多种多样的事物都可以被认为是美的。

美学原理提出了一些美的特征,例如对称、协调、和谐、统一等。

然而,每个时代、每个文化都有不同的审美偏好和标准,所以美学原理也认为美是多元和相对的。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对于美的认识应该具有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此外,美学原理探讨了美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作为美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形式、内容和意义来表达美。

美学原理认为,艺术家通过创作表达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艺术作品不仅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也是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美学原理认为,艺术的意义在于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美的本质。

美学原理还提出了美的判断标准,例如形式美、情感美和理念美。

形式美强调作品的外在形式和结构的优美和完整性。

情感美强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的深度和真实性。

理念美强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思想的独特性和深度。

美学原理还关注美的教育和培养。

美学原理认为美的认识和鉴赏应该是人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之一。

通过美的教育和培养,人们可以更好地审美和感受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最后,美学原理强调了审美的主体性。

美的认识和鉴赏是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会受到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学原理认为个体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也是认识美的重要途径。

形式美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 心得体会

形式美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 心得体会

形式美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心得体会美谁不喜欢?我们应该把天生的感受力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作为,自觉的按照美的尺度来建造我们美好的每一天,而不只是在美术馆才能感受到没美的现象,不只是在电影院、音乐厅才能知道美的存在,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美的尺度去生活,去感受。

美,无论在字体上还是在意境上,都是让人感到舒服的。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追求的一种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种修饰,男人的美是一种气质,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岁月的烙印;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体现,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

我也自认为是一个有一定的、朴素的美学感悟能力的人,所以,早在十多年前就计划要读一读美学方面的理论著述。

曾借阅了《美学原理》,记不确切作者是谁,应该是黑格尔一类的名人专著。

可惜只看了不到十页,便读不下去了。

确实读不懂!在中小学时学习过美术,我以为,美学跟美术一样,学过以后我才知道,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我了解到,美学与美术并不是同一概念。

现在终于有机会通过网院这个平台好好地学习美学,虽然很抽象,但确实是收获良多。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18世纪中叶的事情。

当然,审美活动、审美现象是自从有了人类生活以来就一直存在的。

那些原始人用来装饰身体的贝壳、石珠、兽牙,以及史前陶器上巧妙的线纹和图形、岩画和洞穴壁画的造型等,就充分表明,早在人类产生装饰和娱乐自己的最初意识之际,人便不仅同动物生存状态有了质的区别,而且其审美意识的最初萌芽也已诞生。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和人的活动存在,就有人对美的感受、追求、创造以及对美的问题的不断思考。

审美是一种人类精神活动,是一种给活动主体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并且还是一种通过这些主体的心理感受而获得其意义的活动。

形式美及形式美法则的名词解释

形式美及形式美法则的名词解释

形式美及形式美法则的名词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式美无处不在。

无论是艺术品、建筑设计还是日常用品,都可以体现出形式美的存在。

形式美是指对于事物外在形态的审美价值和感觉上的满足。

它与功能性无关,纯粹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形式美进行名词解释,包括其定义、特征和重要性。

接下来,将详细解释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包括其定义、不同类型和应用原则以及具体应用举例。

然后,将探讨形式美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特别聚焦于艺术、建筑和设计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强调形式美及其法则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形式美及其法则的概念,并展示其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和解释相关概念和示例,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形式美原则,提升自身审美水平,并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此外,本文还意在激发读者对形式美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欣赏和享受美学带来的乐趣。

2. 形式美的名词解释:2.1 定义:形式美是指事物外在形式及其构造所呈现出的美感或审美价值。

它强调事物的整体结构、比例、对称性和协调性等方面的表现,以及独特而吸引人的外观形态。

形式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和建筑等领域。

2.2 特征:形式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整体性:形式美强调整体结构和关系的完整性,通过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展现出来。

- 简洁性:形式美追求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剔除冗余和复杂度,使得事物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

- 对称性:对称是形式美中常见且重要的特征之一,对称线能够使对象具有平衡感和稳定感。

- 比例感:形式美侧重于事物各部分之间大小和长度比例的合理安排,使得整体呈现出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

- 独创性:形式美强调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突破传统模式和创新设计来吸引人的注意力。

2.3 重要性:形式美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形式美能够提高人们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增强感知质量和视觉享受。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第四章形式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第一节美的形式和形式美一、美的形式: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二、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

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韵律、富有变化等。

第二节形式美的要素一、形态及其分类:自然形态:生命力、运动感、力度感人为形态:抽象形态:几何形态:点、线、面、体直线: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优美、柔和曲面:温和、飘逸平面立体:严格、率真、坚硬曲面立体:柔和、富有弹性自由形态:自由曲线、曲面:自由、奔放流畅模仿形态: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模仿,美观实用飞机、潜水艇、轿车的流线、建筑物上述各形态分别展示画面。

二、色彩及其审美特征:色相图:分别根据该图说明色彩的分类、色相、明度、纯度以及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面(服装?建筑物?或者各种标记?)第三节形式美的规律一、整齐一律: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画面:阅兵仪仗队等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画面:故宫全景、艾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审美特征:庄重、稳定、可靠;但静止、生硬、单调、呆板。

均衡: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相等。

画面:盆景五针松审美特征:动中有静,单一与丰富并存。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标准设计的希腊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分析比例美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美学的基本理论

美学的基本理论

美的内容由社会性特点决定
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井冈山、延河水 中山装与西服 古典音乐与流行歌曲
第一节 美的内容、形式和基本范畴
(二)美的形式 ------指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
美的形式的种类 外在形式(人的衣着、体形、书的封面) 内在形式(人的内部结构)
第一节 美的内容、形式和基本范畴
知 他 摊 纸 挥 毫又继 续
时代性
普遍性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1、色 彩 -----红、橙、黄、绿、青、蓝、紫 1)具有视觉效果
2)情感效应 3)不同颜色使人们产生各具特色的联想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2、形 象----- 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

线
组成形象的四要素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3、 声音 (音响)---是事物的一种自然物质因素 诉诸人的听觉 声音作为形式美具有情感性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基本法则 对称和均衡 比例与均衡 节奏和韵律 整齐一律和多样统一
三、审美的基本范畴
审 美:
受艺术分类的影响而定 特 性
典型性 感染性 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四、科学美
美的一种高级形式 产生于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
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 交融、渗透的情况下 科学美分类
1、实践美 2、公式美 3、理论美
护理美学
新型护士的必修之课 现代护理的成功之路
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1、外在美---- 形体美、姿态美
行为美、语言美 2、心灵美---- 人精神世界的美,核心为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

形式美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

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

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的重大区别表现在:首先,它们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

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主要是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

色彩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人的视觉器官可感知的光是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电磁波。

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

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

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

如红色通常显得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蓝色显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

形状和线条作为构成事物空间形象的基本要素,也都具有极富特色的情感表现性。

如直线具有力量、稳定、生气、坚硬的意味;曲线具有柔和、流畅、轻婉、优美的意味;折线具有柔和、突然、转折的意味;正方形具有公正、大方、固执、刚劲等意味;三角形具有安定、平稳等意味;倒三角具有倾危、动荡、不安等意味;圆形具有柔和、完满、封闭等意味。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

《美学与美育》课程学习辅导4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美总是通过特定形式来显现的,而同时,形式美也是美的一种特殊形态。

人类创造美和欣赏美都要从形式美开始。

因此,形式美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形式美及其形成和发展一、形式美与形式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外部表现形态。

形式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一)形式美与美的形式。

形式美属于美的形式因素,但又不等于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具体的美的形式和抽象的形式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形式美总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共同法则;另一方面,形式美又总是渗透在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之中,通过它们体现出来。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二)美的形式的特性:第一,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

第二,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

第三,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

(三)形式美的特性: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

第一,抽象性。

指各种个别的美的形式中能够抽取出某种富有美感的共同形式特征。

这种特征以抽象的形式存在,审美意味朦胧,审美感受不确定,适应于表现各种事物的美。

第二,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具有不受内容制约的自由特性。

一是因为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和组合规律,本身就具有美的因素;二是形式美是从具体美中抽象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由美。

第三,装饰性。

装饰性是指形式美具有装点和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第四,符号性。

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按照美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美因素,不仅是结构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同时也是表达创造者内心情绪的情感符号,是体现美的事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

"形式美的普遍基础"与"形式美的社会历史根源"两部分内容可以认真阅读教材。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复色
颜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红与绿、 黄与紫、蓝与橙)相混合得复色,亦称第三次色。
复色中包含了 所有的原色成分, 只是各原色间的比 例不等,从而形成 了不同的红灰、黄 灰、绿灰等灰调色。
补色是指在色谱中一原 色和与其相对应的间色间所 形成的互为补色关系。如红 加黄为橙色,黄加蓝为绿色, 蓝加红为紫色,则红与绿、 橙与蓝、黄与紫就是互为补 色的关系。由于补色有强烈 的分离性,故在色彩的表现 中,在适当的位置恰当地运 用补色,不仅能加强色彩的 对比,拉开距离感,而且能 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 衡效果。
不相同。
明度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也即深浅差别。色彩的明度 差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某一色相的深浅变化,如粉红、 大红、深红,都是红,但一种比一种深。二是指不同色相 间存在的明度差别,如六标准色中黄最浅,紫最深,橙和 绿、红和蓝处于相近的明度之间。
三原色
与牛顿同时代的英国科学家布鲁斯特发现,利 用红、黄、青三种颜料,可以混合出橙、绿、蓝、 紫四种颜料,还可以混合出其它更多的颜料,布鲁 斯特指出红、黄、青是颜料三原色,即是别的颜料 混合不出来的颜料。
颜料三原色从理论上来讲可以 调配出其他任何色彩,但常用颜料 中除了色素外还含有其它化学成分, 所以两种以上的颜料相调和,纯度 就受影响,调和的色种越多就越不 纯,也越不鲜明,因此颜料三原色 相加只能得到一种黑浊色,而不是 纯黑色。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
中间色
由两个原色混合得间色。间色也只有三种:色光三间 为品红、黄、青(湖蓝),颜料三原色即橙、绿、紫,也 称第二次色。必须指出的是色光三间色恰好是颜料的三原 色。这种交错关系构成了色光、颜料与色彩视觉的复杂联 系,也构成了色彩原理与规律的丰富内容。

美学基本理论

美学基本理论

席里柯 《梅杜 萨之筏》
德 拉 克 洛 瓦 《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现实的审美活动
审美态度 审美注意的特点 审美感受的获得 审美体验的展开 审美超越的实现
第一节
审美态度
在人们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之前,有一个心理
上的准备阶,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态度的 形成。审美态度就是所说的“美感的态度”, 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
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

在审美感觉活动中,经常出现通感现象。所谓通感, 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的挪移、 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 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 又譬如“热闹’和‘冷静’那两个成语也表示‘热’和 ‘闹’、 ‘冷’和‘静’,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牢 牢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通感的心理现象,它实质上是基于 感觉神经兴奋的联系之赏地感觉联想,是日常感觉经验的发 掘。
从日常感知向审美心理方面的过渡审美态度的出现3实现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审美批评a审美欣赏的实现直觉领悟超越超越对象之被超越自我之被超越b审美创造的实现心象物象c审美批评的实现第三章现实的审美活动第一节审美态度第二节审美注意的特点第三节审美感受的获得第四节审美体验的展开第五节审美超越的实现在人们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之前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阶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态度的形成

所谓审美态度,是以摆脱日常功利意识产生审美注意为标
志的、充满着情感渴求和期望的、强烈地追求对象的感性形 式的态度。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审美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审美 活动的准备阶段的完成。
第三节
审美感受的获得
一、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 二、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 三、审美感知的过程 四、主体的审美感受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

美学概论(美的形态)

特例1: 郎才女貌” 特例 :“郎才女貌”分析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对 不同时代,社会美具有不同的内容, 不同时代 内在美的肯定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和 人的进步理想。 人的进步理想。 特例2: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特例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侧重于内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社会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容,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内容又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
二、优美、崇高、 优美、崇高、 悲剧、 悲剧、喜剧 (一)优美 1、审美特性: 、审美特性: 是处于矛盾的相 对统一和平衡状 态。 (1)形式上: )形式上: 柔媚、和谐、 柔媚、和谐、安 静、秀雅
(2)美感上:给人 )美感上: 以轻松、 以轻松、愉快和心旷 神怡的审美感受。 神怡的审美感受。 2、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量的角度:一 )量的角度: 般形态轻巧, 般形态轻巧,力量较 小。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以事件来反映社会美 举例2:毛泽东《七律 长征 长征》 举例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以人物活动来反映社会美
(2)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这种劳 )表现在劳动斗争及劳动产品中。 动是指已经改变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的劳动 产品和状态。 产品和状态。 举例1: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 :棉花的生长和改变。 举例2:长城、金字塔等。 举例 :长城、金字塔等。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智慧、力量。 体现人的创造 (3)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日常生活的美,也可以是社会美。

美学里的美的定义

美学里的美的定义

美学里的美的定义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概念、美的特征以及美的标准的探讨。

在美学中,美的定义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美的定义。

一、感性美的定义感性美是主观个人经验的美,是一种直接从感官感受中取得的美。

它在于单纯的感受,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大量知识。

所以,感性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化和情感化的美,不同人在面对同一美的物品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性美。

二、客观美的定义客观美一般指客观存在的美,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超越感性经验且不受主观影响的美。

这种美是没有个人感受的,只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漂亮的自然景色等。

客观美没有个人、文化、历史和地区的限制,所以这就是一种普遍性美,与感性美不同的是,它是不受主观感知的影响。

三、主观美的定义主观美是指美在人的主观感受中所产生的美,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人在欣赏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美,是主观自发性和自我意识性的体验。

在文化和情感背景、审美观等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主观感受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主观美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

四、客体美的定义客体美是指美所针对的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美,即物体本身就有一定的美。

比如一幅画、一件艺术品或者是一个人,它们本身就具有美丽感,无论是否被欣赏到,它们的美丽感都存在于自己之中。

因此,客体美不是被主观感受所主宰或者基于人的情感而存在的美,而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独立于主观的、一种抽象的特质。

五、功能美的定义功能美是指针对某个物体或者事物在具备某种功能的同时达到一定的美感,即实用和美感的双重结合。

这样的美是用来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的,而不是仅仅出于审美的兴趣来欣赏的美,是重要的美感来源之一。

比如,优美的车身线条不仅具备了美观的外貌,同时也具有抛物线造成空气阻力的特点,就算是美感的源泉之一。

六、形式美的定义形式美是美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艺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所形成的美。

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中,所有艺术作品为表现其内在精神、思想、情感而创造的形式都可以算是形式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色彩的表情作用。指色彩能够向 我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如:红色使人 想起火和血,因而带有热烈、兴奋的情绪; 蓝色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带有平和、 宁静的感觉;绿色使人产生生气盎然、欣 欣向荣的感受;白色使人想起雪,带有纯 洁、凉爽的意味。
6 、色彩的象征意义。由于时代相 传的习惯,某种色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 较为固定的联系,例如:红色是革命的 象征;黄色是帝王之色,象征皇权与高 贵;蓝色是幸福之色,也是绝望之色; 白色象征叛逆;黑色象征罪恶等,则是 世界普遍认同的。
二、构成形式美的物质要素
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的要素,包括色彩、形 体和声音,这是外部世界的三种自然属 性,通过 社会历史文化的不断积淀,往往与特定内容形成 稳固的联系,有较强的表情性、象征性而具有审 美意味。
(一)色彩: 色彩是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亮的 不同而出现的红、橙、黄、绿、青、蓝、 紫等颜色现象。它是形式美的重要构成因 素。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 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对称指物体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或 上下两侧均等。在现实世界中,对称的东 西随处可见,首先我们人自身的身体就是 左右对称的典型。昆虫的正常生命状态也 是对称的。
如蝴蝶左右两边的翅膀形状对称、颜色 对称、图案对称。对称给人带来平衡和稳 定的美感。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体,它表现为 对称双方等量而不等形。均衡与对称相 比,有一种静中有动的效果,在造型艺 术中,为了追求构图或形体的生动,常 常采用均衡的造型手法。
总之,形式美法则,规定着美的创 造。但这些法则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 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法则也在不 断发展变化。学习形式美法则主要是为 了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培养我们对形式 变化的敏感,善于在探索美的形式时, 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 美和艺术的表现力。
第二章 形式美
第一节 美的内容与形式
一、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概念
1、美的内容:指美的事物的具体形式中所显示出来的 人的本质力量。
2、美的形式:就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即 美的内容存在的方式。
二、美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美 的内容只 有通过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四)节奏韵律
节奏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 在艺术活动中,节奏表现得更为明显,节 奏是音乐、舞蹈和诗歌的共同具有的要素。 音乐的节奏表现为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 舞蹈的节奏表现为形体动作的变化,诗歌 的节奏表现为音韵的律动。节奏还表现在 自然事物中,譬如寒暑易接、四时代序是 时令的节奏;高山低谷,岭脉蜿蜒,这是 地壳的节奏。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情调的 色彩便形成韵律,韵律更能给人以情 趣,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韵律不仅存 在于诗歌与绘画中,也存在于音乐、 舞蹈、建筑中。
(五)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对比 是在差异中倾向于“异”,调和则是在差异 中趋向于“同”。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 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 奋、活跃。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红绿对比,加强了意境 中色彩效果;“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最寂静的环境,是由声音来烘托的;“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形状中方圆的对 比。
1 、色彩的冷暖感。 红、橙、黄三色 使人产生温暖、热烈的感受,称为暖色; 青、蓝、紫三色使人产生寒冷、沉静的感 觉,称为冷色;绿色给人以冷暖相宜的感 觉,是中性色。 2、色彩的轻重感。黑、红、橙给人重 的感觉;白、绿、蓝给人轻的感觉。
3、色彩的宽窄感。深色给人狭小的感 觉;浅色给人宽大的感觉。 4、色彩的味觉感。红色和黄色对人有 很强的食欲魅力。
2 、美的形式也离不开美的内容,内容发展变化 了,形式也要随之发展变化。
3、美的形式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形式的优劣 影响 以至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4、美的内容与形式可以互相转化。
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
一、形式美的概念
广义:指美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 审美特性,因而,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 形式。 狭义:指构成事物外在形式的物质材料(形、声、 色)有组合规律(整齐、 比例、对称、和 谐)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是客观事物外 在形式的美。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此 概念。它是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又具有 一定审美特征的形式的美
(二)形状:
1、不同线条具有不同审美特征
直线表示力量、稳重、刚强; 曲线(波浪线)表示优美、柔和、流畅,给人 以运动感,比任何线条“都能够创造美” ; 折线表示转折、突然、断续,给人以方向感; 斜线与迅速、搔乱、不稳定相联系;
2、不同平面图形有不同审美特性 金字塔式的三角形有稳定感; 倒置的三角形具有危机感; 正方形含有方正刚直的意味; 圆形则有自我满足,周而复始的意味。 这些平面形、立体形的一般审美特征, 在建筑、工艺、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 艺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调和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在一 起,使人感到协调、和谐,在变化中保持 一致。如北京天坛,深蓝色的琉璃瓦与浅 蓝色的天空以及四周的绿树配合在一起, 显得十分的调和美丽。
(六)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也叫和谐。 “多样”体现了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 “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这个法 则既要求多样,使事物的形式具有尽可能 丰富的变化,又要求这种多样和变化不能 杂乱和无序,而是在多样变化中又见出一 致与统一,杂乱中见整齐,不和谐中见和 谐。
(一)整齐一律
指同一形状、同一色彩、同一声 音的反复出现而无变化。这是最初级 的形式美构成规律。如蔚蓝的天空, 碧绿的湖面(色彩的整齐美);农民 插秧左右前后各成行(形状的整齐 美)。整齐一律,能体现事物井然有 序,并表示出一定的气势,给人规范 和庄重感,但因为缺少变化而显得单 调和呆板。
(二)比例匀称
《乐记· 乐本》说:“乐者,音之所由生 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植物的自然之声本无哀乐,而动物之声 和人为之声必有哀乐,表达一定的情绪。 但是,人还可以运用移情作用使外物之声 带上了感情。“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 间积雨声。”即是明显形式美的构成规律,即构成形式美的物 质材料的组合规律,也叫形式美法则。任何 形式美的物质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组合规 律组织起来,才会具有一定的审美特性,杂 乱无章,一般说来都是丑的。 形式美法则包括整齐一律、匀称比例、 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对比调和、多样统一 等。
(三)声音:
声音是物体运动产生的音响,它的物理 属性是振动。声音有乐音与噪音之分。嘈杂 而无序的噪音令人头昏,时间长了会影响人 的健康和寿命;和谐而有规律的乐音则使人 感到悦耳动听,有助于延年益寿。
声音,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类比功 能和象征功能,但是,最为突出的则是 它的表情功能。例如:高音显得亢奋激 昂,低音显得深沉凝重,强音显得振奋, 轻音显得柔和等等。
比例指一个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 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匀 称”就包含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什么样的 比例才能引起人的美感呢?那就是毕达哥 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即宽与长的 比为a:b=(a+b):a。实际上大约五比三。一 般书籍、报纸都采用这种比例。突出的比 例失调,便会产生畸形。
(三)对称均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