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模型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模型的运用

【摘要】介绍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型,说明模型的操作步骤,通过教学案例演示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模型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模型

高中地理教学中,阶段性的学习质量检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能检测教师教学的效益,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又能检测学生学得是否准确、到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利于师生阶段性的反思和提高。因此,试卷讲评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以上检测效能的达成与否。好的试卷讲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得失,调整思维方式,在归纳整理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讨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模型的运用。

一、高中地理试卷讲评课基本模型

本模型是基于某次具体的质量检测而提出的,因此必须围绕试题及其相关的内容和能力而展开。学生结合自己的得分情况去寻找和发现问题,教师根据批阅试卷和学生反馈的问题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一个适中的平台。教师的点评应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展开,注意把握好度,仅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应尽量让学生自我感悟、收获教训、总结经验、完善提升。在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起着创设情境、点评帮助和归纳提升的作用,将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

主体地位。

二、模型操作说明

(一)展示检测情况、发现问题。试卷讲评,离不开学生答题的状况,否则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纸上谈兵。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各题的得分状况,让学生通过得分的高低,分析某一试题究竟是自己个性的问题,还是班上同学共性的问题,从而决定自己探究的着手点;展示的内容还可以是学生答卷的扫描图片,可以让学生去发现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或者是答题中存在的闪光点,找到值得借鉴之处。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是学生自主地针对答案找到自己的不懂之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发现答题中存在的障碍;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批阅试卷的情况,可以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盲点和学生掌握知识时的疑难点,利于教师创设新的探究情境或调整讲授的思路,让学生以最轻松、易理解的途径去弥补该知识缺陷,从而为试卷讲评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奠定基础。

(二)创设新情境,供学生学习和探究。就题讲题虽然可以让学生搞懂试题命题的意图、解题的思路和原理,但是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也容易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原有的情境中去思维。创设新情境,让学生在领悟原有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将知识迁移到另一情境中加以运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广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创设新情境时,应注意与试题原有内容的相关性,运用的地理原理和

规律应相同或相似,否则就会变性为另一知识块的讲授。在新情境中设置问题还需要注意有适当的梯度,不能仅仅是原试题的翻版,应为原试题的理解作铺垫,或比原试题的难度略有提高,这样,学生才有内容可探究,否则学生一眼看穿全题,就会使探究成为一种形式,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三)展示交流、适度点评。在新的学习情境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流动观察或重点关注某些小组或者某个学生的作答情况,确定展示学习成果的对象,通过黑板上书写、口头表达或者实物展台展示等途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应允许同组同学进行补充。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展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不只是“挑刺”,还应发现同学答题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从而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担当的是引导者、观察员的角色,当学生评点不到位或发生错误时,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于需要学生重新思考的问题,应注重引导和启发,不能以学生知道答案为终结目标,可以通过板图、具体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课堂空间更多地留给学生。

(四)自我完善、归纳提升。为了巩固试卷讲评的效果,在这一模型流程的最后,教师应事先精选有代表性的练习,供学生进行演练,让学生活学活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教师的课堂小结,应站在比学生更高的高度,针对试卷讲评中涉及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技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的不仅是这道题怎么回答,更是遇到这类试题怎么去分析、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好课堂反思,对课堂涉及的知识原理和技能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延长学习遗忘的周期,也为今后的学习考试起到导向的作用。

三、教学案例

某人驾驶飞机自由地沿最短航线由甲地飞往乙地,图2所示为“飞机起飞时的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北京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据此回答:飞机起飞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120°E,23.5°S B.120°E,23.5°N

C.75°E,23.5°S D.75°E,23.5°N

本题中,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这一现象,顺利得知直射点纬度是23.5°N,解题的疑难点是直射点经度的确定。由于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和空间想象力相对欠缺,不少学生解答该题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直射的经线无法判断,二是如何确定图中经度。

针对学生解题中的困难,可通过侧视图的判读,创设一个比较简单的新情境,即太阳光照侧视图,如图3所示。在这一情境下,教师期待

和引导学生发现的内容是:(1)判断出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5°N;(2)AB是晨线,晨昏线能到达的最高纬度点是A、B两点,也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其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23.5°N)互余;(3)A 点的地方时为0:00,B点的地方时为12:00。

通过以上发现,再去审视原题,就不难发现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点,其对面的经线即为12:00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的经线;从“北京时间12点时甲地物影最短”这一信息推断甲所在经线即为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直射的经线在其西边45°,即75°E。这一推理过程,建立在学生从新情境中学到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从而加深对这一知识块的理解。

再通过预设好的小题进行训练,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图4所示为某日日期分布图。其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M 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点,且与经线OB相交,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MA是昏线B.M点的经度是180°C.太阳直射30°E D.太阳直射23.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