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陈垣史源学杂文》有感

“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言,人实诳汝”。古代史家引用他人成果往往不注明详细出处,而一旦有讹误、传抄错误之处,便难以发现,这就导致做学问的不严谨、不负责。面对这样的问题,陈垣先生创立史源学,要求学生查处古籍引文的来源,这个工作看上去似乎枯燥无味,实际上却能尽快熟悉相关文献、锻炼治史的本领、培养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

“空言不能举例”,作为史源学的开创者,根寻史源是陈垣先生史学考证的一贯作风。基于中国古代优秀史家的优良传统,陈老特别注重对史源的考究,他常说“读史必须观其语之所自出”,明确提出了在运用资料时必须考查其来源,对于史书中的记载,“非逐一根寻其出处,不易知其用功之密,亦无由知其致误之源。”《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的前言中,讲到陈先生史源学课程的一句导言:“择近代史学名著一二种,一一追寻其史源,考正其讹误,以练习读史之能力,警惕著论之轻心。”即史源实习主要有三步:首先要选定材料;其次抄录、点句;最后考释,“将文中人名、故事出处考出:晦者释之,误者正之。”在《陈垣史源学杂文》一书中,主要收录陈老对《廿二史札记》、《日知录》、《鲒埼亭集》三部史籍的考释研究,这是陈老史源学的精髓体现。

依据史料的性质与来源,可划分为原始史料和撰述史料。原始史料往往是未经加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面貌,比如政府文件档案、碑铭、谱牒、契约等。而撰述史料则是依照原始史料综合整理而成,而正是因为其改造了作为“源”的原始史料,故而为“流”。并且鉴于作者编撰的时代背景、原始史料本身损毁等不可抗力因素,包括个人情感影响等,所撰述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是存在一定疑问的,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考寻史料之源,对其作出真伪评判。此外,陈垣先生还指出搜集史料问题上提出的,要“竭泽而渔”,当史料不全的时候,我们做出的结论就难免偏颇之局限。

史源学的价值对于史学研究来说可谓不言而喻。历史研究需要准确可信的史料,这就需要对征引文献进行鉴别,不考史源,就难免以讹传讹。而史源学的功用便在于鉴定史料真伪、纠正前人著述中的谬误之处,同时,也利于我们正确地剪裁取舍史料,拒绝断章取义。

阅读此书,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扎实的历史知识是基础,以及要善于运用检索工具书。读书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怎样能够曲径通幽,发现独到的问题,而非受制于大多数人所习惯的问题模式?丰厚的知识储备、广泛的阅读量是为学之本源,也

是拓展思维的重要方式。

陈老在读《十七史商榷》后云:“李汧公者李勉,大历中封汧国公,见两唐书一三一本传。唐时李姓无封沂国公者。《商榷》之误,此其一。”又云“李勉百衲琴事,出唐人李绰撰《尚书故实》,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亦载之。今《学海类编》本《刘宾客嘉话》作李汧公勉取桐丝之精者杂缀为琴。桐丝当作桐孙,草书相似而讹也,《宝颜堂秘笼》本《尚书故实》正作桐孙。桐孙者桐之幼枝,《太平御览》九五六引《风俗通》云:…梧桐生于峰山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庾子山集》五《咏树》诗,…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以孙对子,是也。《商榷》之误,此其二。”

在上段文字中中,不难发现陈老所引书目之多,考察之详尽。故而考订多部史书文献离不开扎实的历史学功底。事实上,不论是哪一门学科,广博的知识储备皆是为学的基石,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在阅读文献时就难以察觉存疑之处,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终生为之努力的。在书中看到陈老对各种材料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让人在钦佩之余也不免会感叹自己差距太大。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功能日益强大,但是,只有我们先有“底”,能够运用文献目录学书,对各种常用文献有一定的熟悉程度,这样再结合现如今的计算机检索技术的辅助,方有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些。

其次,要具备怀疑精神与问题意识。穷本探源的追问精神难能可贵,“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一语正是此意。每一次的检索史源,每一次发现错误,都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何以对同一件事史料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当这些问题激荡着我们的时候,用检索史源所学到的搜集解读困惑的相关材料,或许就能够发现新的问题。人人都可能会出错,包括我们惯常景仰的书本和权威,也都是一样。没有这样深切的意识,在学术上就难以有所进步。陈垣先生考释三部史籍的结果是“错误以《札记》最多,《鲒埼》次之,《日知》较少。”他讲道,“学者以找得错处为有意思,然于找错处之外能得其精神,则莫若《鲒埼》也。”而这种精神,便是为学者可贵的怀疑求真精神。

最后,为学需秉持反复求证、严谨求实的态度。在陈垣先生引导我们仔细做学问的背后,正是他作为史学家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踏实求稳的史学良心。史源学杂文所讲的内容多是具体而微的,可以概括为注重史料的细节、注意表述的规范、重视考证的严谨。陈垣先生告诫学生,成果一旦发表出去,就要经得起学术界的检验。“学问以公布为主,未发表得不到批评。既公布之,则其错误为人所攻矣。”而要减少学问的讹误,这首先就离不开严谨的学风所驱使的仔细考寻史料来源和反复求证其真实可靠性。

言而总之,空言无益,考寻史源需付出实践。在发现问题之后,即要多方面查找史源。在这样一个从小处着手探究史源的过程中,将会有诸多收获。通过仔细阅读史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史料并学会如何利用多种史料来论证问题。而在了解相关书籍的同时,也能够比较真切地认识到这些古籍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对于专门的知识和工具书的使用,比如职官、年代、语言的惯用法等等,也是在考寻史源的过程中获得的珍贵宝藏。史源学实习作为这样综合而有效的训练,一定会激发有志于史学者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