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草案公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淇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草案公示
一、编制目的
为落实国家、河南省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鹤淇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淇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科学指导淇县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三、规划范围
(一)县域:淇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约567平方公里。

其中,2014年划为鹤壁市直管区的淇河南岸片区,为规划协调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

(二)规划区:北至鹤壁市直管区南边界、西至小滹沱村西边界、南至西裴屯村南边界、东至淇河,总面积约为102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北至思徳河、西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西裴屯村南边界、东至京珠高速,总面积约为51平方公里。

四、城市性质
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与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衔接的县级节点,鹤壁市城市副中心,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绿色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宜居的文化旅游城市。

五、城市职能
承载中原地域文化记忆的历史文化名城
豫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服务基地
豫北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鹤壁市城市副中心,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六、总体发展目标
协调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把淇县建成以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为支撑的,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城乡社会服务完善、公共生活丰富、全域文化休闲旅游蓬勃开展的,具有明确形象特色的、高品质的生态健康环境友好示范县。

七、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17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

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为21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6平方米。

八、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一)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3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

规划2030年,县域总人口为3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5%。

(二)县域空间结构
规划淇县县域空间结构为:“一轴两翼,四区七节点”。

“一轴”:指县域中部沿区域交通走廊集约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主轴。

“两翼”:指西翼山地丘陵风貌片区和东翼淇河农耕风貌片区。

“四区”:指县域内四个功能目标和景观特征各异的城乡融合发展区,分别为产城融合型发展区、太行山前工贸旅游混合型发展区、西部山地特色旅游发展区、淇河特色旅游与高效农业发展区。

“七节点”指县域内七个主要功能集聚节点,即中心城区和北阳镇、庙口镇、西岗镇、灵山街道办、黄洞乡和高村镇。

(三)县域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顺应并引导县域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的发展态势,在城镇等级规模的安排上体现为乡镇规模的缩减和中心城区的强化。

淇县县域村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五个等级。

(1)中心城区:即淇县县城,为县域中心城市,包括朝歌、桥盟、卫都三个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行政区域,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

(2)中心镇:北阳镇、庙口镇、西岗镇,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别为1.8万人、
1.5万人、1.2万人。

(3)一般乡镇:灵山街道办事处、高村镇(不含市直管区)、黄洞乡,规划至2030年人口规模为别为0.6万人、0.9万人、0.6万人。

(4)中心村。

(5)一般村。

(四)县域村镇职能结构
规划县域村镇职能分为五个类型:综合型、工业型、旅游型、旅游林业型、农贸型。

表1:县域村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五)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重点强化淇县县城与鹤壁市中心城区、鹤淇产业集聚区的快速联络,构建合理的县城对外交通通道;强化县城与各乡镇的交通联络,完善各乡镇之间的连接道路;结合旅游发展要求,建设具有特色的游览道路系统。

(1)铁路
强化与京广高铁鹤壁东站的交通接驳,提高京广高铁客运线路对淇县的服务水平。

建议改扩建京广铁路淇县站场,提升货运能力,并寻求在南北通道上建立城际轨道线路
和站点的机会。

(2)高速公路
淇县县域高速公路结构为“一横两纵”。

“一横”为范辉高速,“两纵”为京港澳高速和安新高速(京港澳高速复线)。

(3)国道和省道
规划国道为“一纵一横”,“一纵”为G107,规划G107改线东迁;“一横”为G342日凤线(原S305浚南线提升为国道)。

规划建设S305濮淇线(原S222大海线并入),建设S225安平线(农村公路改建升级)。

(4)主要县乡公路
规划建设庙西线(庙口镇至西岗镇)、黄灵线(黄洞乡至灵山小镇)、北西线(北阳镇至西岗镇)、西外环线。

(5)县域一般公路与游览专项通道
实施农村公路乡村通畅工程,完善城际、城区、城镇(乡)、镇村四级交通路网。

重点新修和完善县城至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公路,形成支撑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网络体系的游览专项通道。

(6)公路站场规划
中心城区设1个二级公路客运站和2个三级公路客运站;各乡镇设置1个公路客运站,达到五级公路客运站标准。

(六)县域重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设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需求变化,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将各级乡镇作为县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的关键节点,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乡镇三级配置。

至规划期末,县域各级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关键设施指标取上限值,各类指标全面位于河南省前列水平。

(七)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淇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4项。

淇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记271项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本次规划建议全部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对淇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城区和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及中山街南段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

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保持传统的街道肌理和空间尺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历史环境,提出严格的建设控制要求和修缮措施。

(3)传统村落保护
淇县现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处,分别是纣王殿村,石老公村、温坡村、赵庄村;有省级传统村落6处,分别是东掌村、西掌村、鱼泉村、凉水泉村、油城村、大石岩村。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淇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14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2处,市级非遗项目8处,县级非遗104处(含重复项)。

(八)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构建“一带、一区、一网、一城、一街区”的县域旅游框架体系,即淇河自然风光和文化旅游休闲带、太行山低山丘陵文化景观休闲区、县域文化旅游交通网络、历史城区和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

九、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一)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北部是实现鹤淇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淇县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两片,功能聚合;多轴互嵌,四区协同”。

(1)一心两片,功能聚合
“一心”指聚合城市中心绿地与城市中心功能区形成的特色活力中心,“两片”指新城区以特色商业区为主导的现代特色活力片区和老城区以中山街历史街区为主导的历史文化活力片区。

规划以“活力中心”黏合两个“活力片区”相向生长,作为淇县城市形态组织和城市形象塑造的主体空间,具体体现淇县对于地域生态、历史、未来三者平衡追求的发展设计。

(2)多轴互嵌,四区协同
“多轴互嵌”指以鹤淇大道和云梦大道十字功能轴主导的,多条生态绿轴和特色街巷共构形成的,促成“慢行化”城市公共生活开展的,特色公共空间网络结构。

“四区”指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老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区、铁西产业优化区,规划通过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和公共设施布局,实现“四区”的协同发展。

(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构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路网体系,形成“五横七纵”的主干路结构。

“五横”为纬四路、纬二路、泰山路、云梦大道、桃园路;“七纵”为朝阳路、中华路、朝歌路、淇园路、淇河路、卫都路、高铁西路。

规划至2030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公交线路网密度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达到100%。

中心城区设立公共和配建两种类型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共计19处,各类公建及居住区内的建设应严格执行配建停车场指标。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历史城区范围为:北到红旗路、西到摘星路、南到桃园路、东到淇河路以内的城区,总面积约为1.83平方公里。

(五)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指标
规划三大指标标准:人均公园绿地≥10m2/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

(2)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为“一带两环,多廊多点”。

一带指贯通城市中央的赵家渠水系生态绿化带。

两环一为南水北调干渠生态林带、思徳河生态林带和折胫河生态林带围合形成的环城自然生态绿环;二为历史城区生态滨水景观绿环。

多廊指包括京港澳高速防护带、京广铁路防护带在内的多条道路绿带形成的、网络化的城区生态绿化廊道。

多点指城区内匀质分布的多处休闲公园绿化节点。

(六)城市设计
(1)总体形象定位
以园林为主导的复合功能区为中心,以绿色网络为框架,现代与历史相互映照,具有丰富街区生活的,各片区有机连续的历史文化名城。

(2)城市设计结构
淇县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结构为“一带三湾、两纵四横、三心多点、五区协同、生态网络”。

一带三湾:指城市滨水空间骨架,一带是赵家渠滨水景观带,三湾指城市活力湾、护城河古湾和人居生态湾三个水湾滨水绿化空间。

两纵四横:以南北向道路淇河路、淇园路以及东西向道路泰山路、云梦大道、人民
路、红旗路构建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

三心多点:三心指以特色商业区为主导的新城商贸活动中心、以中山街历史街区为主导的老城生活文化中心、以赵家渠滨水空间及其周边公共设施为核心内容的城市新型公共中心;多点指片区级公共服务节点。

五区协同:五区即历史城区风貌协调片区、新城商业文化生活片区、城市中心片区、铁西片区、周边生态农田片区。

生态网络:以河流及两侧生态绿地、铁路、公路及城市交通型干道两侧绿地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网。

(3)街道系统设计
对淇县县城中心城区的路网进行适当的加密,在整个城市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窄断面、功能混合”的街巷格局,营造诱发人气的城市环境。

(4)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设计
规划形成城市级、组团级、社区级、街巷级四个等级的完整的公共开放空间层级系统,保障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连续性。

(5)城市景观节点控制
控制历史城区风貌协调片区、新城商业文化生活片区、城市中心片区、铁西片区共5个公共景观节点。

(6)重要景观视廊控制
规划重点控制两条视觉廊道,即:①赵家渠——太行山景观视廊;②中心阁——摘星台景观视廊。

(7)建筑高度、色彩与形式控制
在中心城区共形成四类高度控制区,包括:①刚性控制范围、②限高60m建筑适宜建设区;③限高36m建筑适宜建设区;④限高24m建筑适宜建设区。

城市色彩倾向应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并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色彩相协调;全城的各片区各建筑类型的色彩构成应相互联系、相互统一,避免杂乱;全城的场所、街道家具、小品色彩要统一控制。

历史城区内建筑的建筑形式应按照古城整体风貌的要求严格控制,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历史城区以外建筑的建筑形式,应结合城市的历史特色并顺应现代化城市的建设需要。

图纸:
1.县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2.县域城乡等级结构规划图
3.县域城乡职能结构规划图
4.县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图
5.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图
6.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8.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9.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10.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图
11.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