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在 哲学上指人们 在同客观事物 直接接触的过 程中通过感觉 器官获得的关 于客观事物的 现象和外部联 系的认识。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要是指 在“经历数学知识生长过程” 中所获得的经验。
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
二、总目标
基本活动经验
• 数学核心的内容有: • 从现实到数学的抽象、概括; • 数学内部问题解决中的等价转化、归纳类比、 尝试猜测; • 问题解决后的拓展延伸、变式发展,数学知识 系统的建构,数学知识的主动运用等. • 相应地,重要的数学活动经验有: • 1、抽象概括 • 2、解题活动经验 (转化归结、尝试猜测、归 纳类比等) • 3、变式发展 • 4、系统建构
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讲,教师要搞好课 堂教学,就应该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 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 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 课堂教学中。
2011版课标的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
念、课程设计思路
总目标、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 基本素养。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 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
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五部分 附录
二、关于课程目标
3.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 在目标的结构上仍按:
总体目标 具体表述 第一学段 知 识 技 能 数 学 思 考 问 题 解 决 情 感 态 度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学段目标
二、总目标
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
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 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 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
学习新课标 落实新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交流
2012年11月17日
交流要点
• 一、为什么要学习课标 • 二、关于“课程目标” • 三、关于“课程基本理念”
一、为什么要学习课标
• • • • • 理想的课程 制定的课程 教师的课程 实施的课程 获得的课程 逐 步 变 异 衰 减
二、总目标
基本活动经验
经历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 认识。 体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 过 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程 性 目 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 标 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 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 认识。
目标点三:为什么要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
• 在数学中,发现结论常常比证明结论更重 要 • 创新性的成果往往始于问题,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 传统教学在这方面重视不够 • 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发现、提出、分析、 解决问题的过程
目标点三:为什么要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
我们需要问题驱动、分析探究的课堂
注意教材中蕴含的 数学基本思想 • 在课程内容和教材中,数学基本思想 随处可见,只是这些思想常常处于潜 形态,教师要做有心人,使数学思想 从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
如何使 数学思 想从潜 形态转 变为显 形态呢? ※分类 ※化归 ※归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 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 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 特征的经验。
★数学基本思想
• 数学基本思想是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 概念和数学结构以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 识。
•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 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 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 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 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四性”
• 数学活动经验反映的是学习者在特定的学 习环境中或某一学习阶段对学习对象的一 种经验性认识,这种经验性认识更多的时 候是内隐的,原生的或直接感受的、非严 格理性的,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可变的。 —发展性
• 即使是外部条件看来相同,但是对同 一对象,每一个学生仍然可能具有不 同的经验。 —多样性
基本活动经验
• 要为每一个学生进行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 问题情境 • 要为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 • 有效的数学活动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本质 • 有效的数学活动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交流 • 数学建模活动就是值得提倡的具有上述要求的活动 • 总之,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对数 学课堂教学来说,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核心 是要提供一个好的活动。同时,要重视过程性 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不要使过程性目标成为 可有可无的软目标 。
什么是课程的基本理念?
• 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 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 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 程的指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分内 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同时,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 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 评价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 的教学实践活动。
• 研究始于问题,同样,教学也应该始于问题 •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思想、没有生命力的 课堂
思想是课堂的生命!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
目标点四:数学的思维方式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 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 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 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 演绎推理是从已 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 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 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证明结 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 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 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二、总目标
基本活动经验“四性”
• 数学活动经验是基于学习主体的,它 带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因此也就具 有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它属于特定的 学习者自己。 —主体性 •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活动 过程中所获得的,离开了活动过程这 一实践是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经验的 。 —实践(过程)性
二、总目标
目标点五: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 学习习惯” • 《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目标中 具体指明了其含义: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什么是学习习惯? 为什么要提出培养学习习惯?
• 学习习惯指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较稳固 的学习行为、倾向和习性。 • 之所以提出数学学习习惯,一是因为在长达九年 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一个人在学习上的习惯总 是处于不断的养成过程中,它是与学习行为相伴 而行的,客观存在的。二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具有很强的心理内驱力和学习目标达成的惯性力, 它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正向迁移, 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帮助 学生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 学生在终身学习上受益。
“四基”与数学素养
• • • •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基”是客观性知识与主观性体验的结合 是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活动的结合
★增强数学的联系
• 这里说到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 •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综合性) •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相关性、工 具性) •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性)
发展纲要、课程标准 教材
课堂教学、学生习得
要实现国家意志,需要学习课标
一、为什么要学习课标
• 能否实现课标理念向教师行为的转化,是 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从理念到实践有 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 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 • 教师首先要理解、接受课程理念,然后才 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理论,在转化中感 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教学带来的 甘甜,才能逐渐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是教 学的主要依据。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 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 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 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 学质量和水平。
一、为什么要学习课标
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一、数学的定义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 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 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新课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 科学
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二、数学的价值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 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设
计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展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说明 问题。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统计活动经验,加深理解 统计思想与方法。
二、总目标
(431 442)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 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 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 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 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目标点五: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刻意 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长 时间的磨练,使学生在“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 疑”等方面习以为常。
二、总目标
基本活动经验
经历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 认识。 体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 过 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程 性 目 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 标 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 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 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 认识。
• 例如,分类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 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 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 学活动中,要使学生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 何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 如何认识对象的性质,如何区别不同对象的不同 性质。通过多次反复的思考和长时间的积累,使 学生逐步感悟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学会分类, 可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分析和解 决新的数学问题。
• “基本思想”最主要的是演绎和归纳,这应当
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演绎和 归纳不是矛盾的, 通过归纳来预测结果,然后通过 演绎来验证结果.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到数学 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 想,但最上位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之所以用 “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与换 元法、递归法、配方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区别. 每一个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只是个 案,不具有一般性.作为一种思想来掌握是不必要 的,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可能就忘却了.这里所说 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 生受益的那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1)目标上有哪些变化?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1)目标上有哪些变化
★数学基本思想
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冯. 劳厄: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 掉时所剩下的东西” 闵山国藏(日本)指出,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久, 数学知识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 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 的精神、思维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如果培 养了这种素质的话),在随时发生作用,使他们 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