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漆画与日本漆器装饰手法之比较
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漆艺的风格与特点

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漆艺的风格与特点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的漆艺在风格和特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将从漆器制作技艺、装饰题材和用途等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的漆器制作技艺在一定程度上相似。
无论是中国的“江南漆器”还是日本的“渡边漆器”,制作过程都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如木材的选取、漆的采集和提炼、底漆的刷涂、彩绘和抛光等。
制作漆器所用的漆料主要是漆树分泌的漆,由于漆树分布广泛,所以两国的漆器制作技艺都比较成熟。
其次,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漆器的装饰题材也存在一些差异。
古代中国漆器的装饰主题多样化,既有抽象的纹样,又有具象的人物、山水、花鸟等。
中国漆器常常以浓墨重彩的手法绘制,色彩饱满,形象生动。
而古代日本漆器的装饰题材则更加注重细腻和精巧,常常以自然万物和传统文化为题材,如樱花、菊花、鸟云等,以及歌舞伎、浮世绘等。
日本漆器的装饰画风优雅,色彩柔和,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淡雅的感觉。
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漆器的用途也有所不同。
古代中国漆器的用途较为广泛,既有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如酒器、盘碗、器具等,又有作为礼器、祭器等的宗教用途。
在古代的贵族阶层中,漆器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而古代日本漆器主要作为精美的装饰品使用,如梳子、笔筒、烟盒等,其制作和使用都与茶道、演武等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在总体风格上,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的漆器都追求独特的审美特点。
中国漆器强调气韵生动,重视造型和色彩的张扬,注重表现主题的豪迈和雄伟。
而日本漆器则更注重“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维,通过细腻的质感和雅致的装饰,表达出一种自然的美和平和的情感。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和古代日本的漆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中国漆器注重气势恢宏和色彩的丰富,表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奢华和繁荣。
而日本漆器则更加注重精细和雅致,展现出日本古代文化的深沉和含蓄。
两者在漆器制作技艺、装饰题材和用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都反映了各自民族和文化的特点,为两种漆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比较

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比较作者:苏自兵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17期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日两国的漆艺金缮审美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思想中“和”、“实用为本”与“自然相生”,圆、乐、满、动与和、敬、清、寂;“大美” 、“大气”与“精致”、“纤细”审美特点。
通过比较使人们对中日漆艺金缮审美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漆艺;金缮;审美;比较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1中日漆艺金缮审美中的“和”“实用为本”与“自然相生”中国和日本的儒、道、佛和美学直接相通,深刻影响了中日两个国家对漆艺金缮的审美取向。
《礼记》中提到了“中和”思想,其表明了儒家审美取向,追求所有事物的协调及整合。
中国的漆艺金缮理念始终提倡:“礼乐共济”、“天地和我齐生,万物和我为一”这一“和合”思想。
并强调人、社会及自然三者间的相辅相成以及和谐齐生。
此亦是传统漆艺金缮的精神体现。
在飞鸟·奈良时期及镰仓时期,日本大规模吸取及改造了我国的文化,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传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文化思想。
此外,日本的诸多漆艺金缮装饰皆追求“和风”审美风格,“和歌意境”在室町时代就非常流行,此美学风格對日本漆艺金缮的审美思想造成了一定影响。
“日用即道”思想也深深影响中日漆艺金缮审美观念。
自古以来中国设计传统漆艺便贯穿了实用性和审美相互统一原则,追求实用及简约。
例如《髹饰录》当中的“二戒”,也就是戒掉“淫巧荡心”以及“行滥夺目”,它旨在重视器具的实用性,防止过于侧重装饰,且产品质量要有所保障,进而杜绝在市场中出现粗制滥造的器物。
如图1所示,从实用性观念来说,中国传统漆艺金缮的实用性种类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床、柜及屏风等家具类;杯碗瓢盘及盂壶盆瓶等餐饮器具类;笛盒、罐及箱等存器具类;笔筒、笔架、镇纸、盏托、砂砚以及手炉等文教用具类等等,其品类及样式皆相当丰富。
中日书画装潢之比较研究

中日书画装潢之比较研究引言中国和日本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其书画装潢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旨在对中日书画装潢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两国书画装潢艺术的异同点、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合作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日书画装潢进行比较研究。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网络等,收集关于中日书画装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情况等方面的资料;案例分析法则是选取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比较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书画装潢艺术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书画装潢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对中日书画装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书画装潢艺术的异同点,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日书画装潢进行比较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将从艺术特点、风格、材料等方面,对中日书画装潢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3、案例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中日书画装潢的异同点,我们选取了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书画家及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例如,中国的文征明和日本的柿本人麻吕,他们的书法作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呈现出一种飘逸、秀丽的特点,而柿本人麻吕的作品则展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势。
此外,两国在装潢技巧和材料运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4、结论与建议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中日书画装潢在艺术特点、风格和材料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和历史传统。
为了促进中日书画装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建议:(1)加强学术交流:中日两国可以定期举办书画装潢艺术展览、研讨会等活动,为两国艺术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2)推动材料技艺的互学互鉴:中日两国在书画装潢材料和技艺方面各有所长,可以通过互派学者、艺人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两国书画装潢艺术的水平。
中国和日本的美术文化和工艺艺术传统是否有异同?

中国和日本的美术文化和工艺艺术传统是否有异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其中,美术文化和工艺艺术传统是两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中国和日本的美术文化和工艺艺术传统是否有异同呢?一、美术文化传统方面1.1 国画和日本画的比较传统的中国国画以墨为主,善于表现自然界的广阔气势,用笔淡墨轻描,追求的是意象的理趣。
而日本画则注重渲染和色彩的表现,追求的是描绘对象的自然质感。
可以说,中国国画和日本画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1.2 彩陶和陶瓷的比较在彩陶方面,中国的彩陶主要突出了颜色和纹样的精美,加上工匠精湛的技艺,使得彩陶高雅精致,被誉为是东方陶器的典范;而日本的彩陶在保留传统的工艺技术的同时,对花鸟、山水等题材进行丰富的表现,强调感性的美感。
二、工艺艺术传统方面2.1 木雕和漆器的比较中国的木雕技艺源远流长,清代时期的木雕技术尤为精湛。
而日本的漆器制作则在细节和工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漆器的制作需要多道工序,涵盖了多种工艺手法,包括雕刻、描金、漆绘等方面。
2.2 剪纸和折纸的比较中国的剪纸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有着祈福、祭祀、艺术、工艺等多种用途。
而日本的折纸则主要以折纸艺术为主,强调对纸张的精细材质和创新性的发挥,使得折纸作品通常有着精美的造型和独特的主题。
3.总结研究中日两国的美术文化和工艺艺术传统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和日本在文化、历史和传统背景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艺术创作和风格表达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未来,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中,相互借鉴、学习和交流各自的优秀艺术传统,将有利于推动双方的文化繁荣发展。
中日现代漆器装饰比较

中日现代漆器装饰比较作者:于泳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8期摘要中国漆艺博大精深、不拘一格。
现代漆器的创作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又要能保持大漆的语言特点。
中国漆艺要学习日本漆艺发展的兼容并蓄,为中国现代漆艺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漆器装饰漆艺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Japanese Modern Lacquer DecorationYU Yong(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5)Abstract Chinese lacquer is profound, eclectic. the creation of modern lacquer is necessary to meet modern aesthetic with modern lifestyles, but also able to maintain a large paint language features. Chinese lacquer should learn Japanese lacquer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and explore new roa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acquer.Key words lacquerware; decoration; lacquer; comparison漆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多见,它主要生存发展在东亚文化圈中,以中国、日本、韩国最具代表性。
漆艺的开始便是作为一种实用器物出现并开枝散叶,在世界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漆艺历史。
以器为最初形态出现的漆艺,其首要的功用必然是使用功能。
从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反观中国漆器发展

从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反观中国漆器发展作者:赵飞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1期摘要:漆艺术是一门主要以漆为媒介的艺术门类,它包括漆器、漆画、漆塑三大部分。
本文以漆器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初步剖析,通过比较,探索性的找到导致其状态的原因以及中国漆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思考。
关键词:日本漆艺;漆器;漆工艺一、漆器在日本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现状中国漆艺在我国唐代,就传到日本,并深受日本人们的喜爱。
日本早期的漆器制品,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法工艺和纹样方面。
然而日本漆艺家们并没有局限在此,而是他们试图把本土文化通过不断吸收归纳,进而融入到漆器的制作中。
因此,在漆艺家们的不断探索中,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特质的漆器文明体系逐渐形成了。
曾有学者评论说在世界文明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如此热烈执着于本土文明的传统,又如此广泛摄取外来文明;如此曲折的反复,又如此艺术地调适和保持两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的文明特色”。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现代化生活水平相当高,但是他们如今却始终保持着一个传统习惯即是漆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而且非常重视传统器物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据调查显示,日本平均每个家庭中仅漆托盘就不少于10个,再加上碗、盘、杯子等成套的漆器,可见使用数量真是可观。
在日本的很多家庭中在享用美味的和食时都必须要用漆碗,漆筷才可以。
他们把年饭盛放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四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
在日本还有这么一个传统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用髹漆酒壶往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里倒满屠苏酒,一家人不分性别,根据年龄的大小,从最年幼者开始依次类推到最年长者,轮流喝上一口,这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还有茶道中多用到的茶筒、茶托和甜点碟子,摆满生鱼片用的台子、荞麦面的围盒,多以漆来髹之。
中日漆艺术

中日漆艺术内容摘要:作者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切身体会,对中国福州漆艺变涂技法和日本木曾漆艺变涂技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展开了探讨与研究。
发现了中、日两国关于漆艺变涂技法之不同及其变涂技法表现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变涂技法木曾变涂技法比较脉络一、引言作为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漆艺的这几年中,我亲身经历了日本漆艺教学与中国漆艺教学,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了两国在漆艺方面的一些传统技法,与其他工艺相比我对变涂工艺更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福州漆艺的变涂技法与木曾漆艺的变涂技法表现出的最后效果一样,但其中工序及用料却截然不同,此点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同时,变涂技法作为两地漆艺的常用传统技法,经常出现于特色漆艺品的装饰之中。
我作为中日漆艺交流方面的一名幸运儿,认为研究分析两国的变涂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变涂工艺的发展。
但是,前辈在中日漆艺相比较的文献中忽略了以上两个地区的变涂技法之比较,我希望本文可以在此方面做出一点小小的补充。
同时,前辈的文献与作品给了本文巨大的理论及实物研究依据,我可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对于本文来说,两国漆艺中变涂技法之异同是重中之重,而两国变涂技法的历程、脉络、现状等,又是辅助全文的重要支撑。
就文章结构而言,我分别从变涂的概述、两国变涂技法的发展脉络和结论阐述了福州漆艺变涂技法和木曾漆艺变涂技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希望可以对两地之间的漆艺交流起到一点细微的促进作用。
二、变涂的概述“变涂”是漆艺中的一项技法,在中、日、韩等很多国家的漆器和漆画当中都可以看到。
但是,由于漆艺的变涂技法比较复杂,各国的各个地区也都有其具有特色的传统技法,且技法名称各不相同,因此,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相关的文字资料也都不太一样。
这种差别有时还会误导一些初学漆艺的人。
那么变涂究竟是怎样一项技法呢?仔细对比中日两国的相关资料以及自身做的各种技法样板,我发现其中内容非常深奥。
在日语当中,“变涂”的写法有“変わり塗り”、“変り塗り”、“変わり塗”以及“変り塗”四种。
从中日漆器发展的比较谈传统工艺的现代化(一)

从中日漆器发展的比较谈传统工艺的现代化(一) OntheModernizationofChineseArtsandCraftsbyaComparisonBetweentheD evelopmentsofChineseandJapaneseLacquerwares.摘要]本文透过中、日漆器发展的比较,分析了中国漆器在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并对传统工艺的现代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漆器;发展;比较;传统工艺;现代化Abstract:Thearticleanalysesthedeficiencyi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ofC hineselacquerwares.itdiscussestherelationshipoftraditionandmodernizatio n..FurthermoreadvancessomesuggestionsformordernizingtheChinesetradit ionalartsandcrafts.Keywords:lacquerwares;development;comparison;traditionalarts&craft;m odenization取汁自天然漆树,加工后涂于器物上,其物称之为漆器。
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发现一只距今7000年前的木碗,上涂朱漆。
而西方世界在17世纪之前仍不曾见过漆器的踪影。
以漆器的工艺发展过程来看,商周时期的漆器已镶嵌金、银、玉石;战国时期漆器更是种类繁多,酒器、食器、武器、乐器,色彩绚丽,造型精巧;西汉时期,漆器的制作更加精美,仅西汉马王堆一号、三号汉墓就出土了五百余件精品漆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青瓷的价廉物美,逐渐取代漆器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地位,漆器的制作转向艺术品方面发展,各种技术峥嵘出现。
到了唐代,雕漆、平脱漆器十分盛行。
现代漆艺分析

现代漆艺分析现代漆艺是在历史悠久的传统漆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传统漆艺基本表现于日用器物的装饰和实用功能的陈设品制作上,而现代漆艺把漆艺的范畴扩展至平面形式的漆画和立体形式的漆造型(立体漆艺)。
1.日本、韩国漆艺发展现状和借鉴早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国的漆艺就开始流传到日本,1000多年以来,日本除了继承中国传统漆艺技术之外,还发展了具有本国特点的漆工艺,如沉金、莳绘等技术。
日本的现代漆器在设计定位上力求贴近市场和大众生活,并还在不断拓展漆器的运用领域。
据报道,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有所突破,已开发出具有杀菌、保温功能的漆器制品,日本的现代漆器,表现内容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有许多创新。
他们的漆器中既有能反映精致细腻的民族特点的元素,又有能反映时代特点的简洁、流畅、明快的与时代合拍的元素。
日本拥有大批从事漆艺创作的艺术家和制作漆器的工匠,艺术家和工匠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日本的漆器,高、中、低档并行,手工制作和机械化生产并存。
手工制作的漆器作为高级艺术品,为上层富裕者使用或供出口。
机械化生产的漆器产品由于生产效率高,所以售价低廉,能为普通家庭所承受。
在日本,有漆器专卖店,大商场里有漆器专柜,画廊里能看到漆艺家们的漆艺作品。
日本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漆器,在漆器的原料配方、工艺技巧和艺术造型等都获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就。
韩国漆艺在螺钿镶嵌技法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风格。
由于韩国政府和民间财团的支持,先进的现代材料加工技术凭借良好的社会漆器艺术土壤,使韩国漆器艺术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在韩国,多所大学内开设漆艺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漆艺设计、制作人才。
政府还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漆材料的改良和开发研制,不断提高和完善漆艺水平。
目前,韩国的漆艺作品,尤其是现代立体作品,非常突出,倍受世界同行关注。
当代韩国漆器艺术创作日益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风格迥异,流派纷呈。
韩国漆器艺术在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并显示出优势,同时与学术、市场形成良性互动,为韩国漆器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
中 日 韩近现代漆艺的发展与传承比较研究

其次,三国在漆艺的传承方式上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参 与较多,而在日本和韩国,更多的是依赖于非政府组织和私人企业的力量。在这 方面,三国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政府、企业和民间的多方合作对于保 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总的来说,中、日、韩近现代漆艺的发展与传承都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和挑战。然而,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似乎更为积极和主动。他们不仅努力保护 和传承传统的漆艺文化,还在不断地寻找和创新方式为这一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 力。相比之下,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似乎稍显不足。
五、结论
中国近现代美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对传统美术的继承 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和创新。在这个阶段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 艺术家和作品为中国美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传承与创 新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不 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和支持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为推动中国艺术的繁荣 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新中国成立后的美术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美术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设立了各种艺术机构,培养 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国 的优秀艺术成果。在这个时期,中国美术在创作手法、题材和风格上都得到了极 大的丰富和发展。
三、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
1、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 家。他的作品以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著称。他的代表作《奔马 图》以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头、颈、胸、腹和四肢,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 天成,展现出强烈的动感。
然而,尽管中国的漆艺在传统上有着深厚的底蕴,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将 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新发展,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日现代木版画比较研究

交流平台:建立中日现代木版画交流平台,促进两国艺术家、学者、收藏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推广:在中日两国开展现代木版画教育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木版画的认识和兴趣 数字化保护: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扫描、虚拟现实等,对中日现代木版画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中日现代木版画比较 研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目 录
文
本
肆
画中 的日
文现
化代
内木
涵版
目录
贰
画中 的日
历现
史代
背木
景版
伍
与画中 前的日
景市现
场代
现木
状版
叁
画中 的日
艺现
术代
特木
色版
陆
承画中 的日
保现
护代
与木
传版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日现代木版画的历 史背景
中国现代木版画的发展历程
起源:20世纪初,中国现代木版画开始兴起 发展: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并推动中国现代木版画的发展 繁荣: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木版画达到鼎盛时期 创新: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木版画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第三章
中日现代木版画的艺 术特色
中国现代木版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线条简洁:中国现代木版画线条简 洁,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和美感。
主题鲜明:中国现代木版画主题鲜 明,注重主题的深刻性和表现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色彩鲜明:中国现代木版画色彩鲜 明,注重色彩的对比和搭配。
形式多样:中国现代木版画形式多 样,包括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 印木刻等。
中国古代漆器与现代立体漆艺在造型上的差异

一
狭 隘 与封 闭 , 致 经历 了“ 大 实用 一 用 与观 赏 并存 一 实 观 赏 ” 个 阶段 的发 展 。 伸 了传 统漆器 的概念 。 三 延
( ) 二 特征
各 门艺 术 的基 本 特征 是 在 相互 对 比中显 现 出
来的 , 工艺 性 , 料 性 是漆 器 与立 体 漆 艺 的共 同显 材
汉 代 . 器工 艺 发展 较 快 。 用 范 围也 变 得 十分 广 漆 应
泛。 秦汉 是漆艺 发展 的鼎盛 时期 。 在魏晋 南北 朝 , 漆
“ 立体漆 艺 ” 是对 漆器 概念 外延 的扩 展 . 以漆 为
主要加 工手段 的立体 造 型都可 以归纳 其 中。 其涵 盖
的范 围更 加宽 泛 。 括非实 用 的以装饰 为 主的漆 立 包
的人类 最早 的漆器 。漆器 在 中国历经 几 千年发 展 ,
形 成 了 自己独特 的 艺术 风 格 , 今 天 , 艺 术 重新 到 漆
回归并 活跃起 来 。 其立 体造 型较 以往 也有 了很 多发
展 与改变 , 有很 强 的时代 特色 。 国内资 料 中对古 具
代 漆器 造 型研 究较 多 , 对传 统 手 工 艺 与 “ 后现 代 工
收 稿 日期 :0 0 0 — 5 2 1 — 1 0
作 者简 介: 爱 美 ( 9 9 , , 东 高唐 人 , 西 科技 师 范 学 院 艺术 设 计 专 业教 师 , 姚 1 7 一) 女 山 江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艺及 装 饰 艺术 设 计 专 业。 漆
18 1
江 西科 技 师 范 学 院学 报
艺 术发 展史 证 明 .每一 种 艺 术形 式 都 会 受到 外 来 的 , 他艺 术 的影 响 , 在这 样 的 一个 过 程 中 , 一 其 “ 它 方 面产生 了艺 术创 作新 的复 合 的手 段 , 扩大 了艺 术 的创 造性 能 力 . 一 方 面也 导 致 了新 的 , 合 性 的 另 综 艺术样 式 的产生 。 以及每 种样 式 内在 的品种 区分 ” 。
中日漆器对比,你更喜欢哪种风格?

中日漆器对比,你更喜欢哪种风格?漆艺是一部优雅的诗集漆艺,是一部优雅的诗集,蕴含着中国数千年的韵,是华夏关于美最早的认知,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就已见漆器的踪迹。
最初的漆被用来为器物防腐防蠹,延长寿命。
之后才慢慢延伸至美学层面,用来增加器物美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天然漆分朱红与纯黑两色,简单的组合,却有着最高贵的美。
从商周到明清,随着器物美学的提升,漆艺也变得越发多样,点螺描金、敷彩设色,无一不是秀美典雅,端庄大方。
中式美学崇尚简洁,越简洁,越雅致。
不同于水墨的留白,漆器上涂满亮丽,却无一分多余的艳色,每一处都恰到好处,触目合宜。
花鸟工笔、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在漆器光洁的表面,凝结成中国最古老的美,让中国更中国。
日本漆器漆器是采用漆树的汁液(漆液)涂抹于器物胎体上的工艺品。
胎体可以是木胎、竹胎、皮胎、陶胎等。
以木胎为最多。
漆液在器物表面干硬就成了一层薄膜,不易剥离,能耐酸碱。
经过多次的髹饰后,器物表面闪现出亮丽的色泽。
津轻涂工匠在制作轮岛涂莳绘屠苏器日本各地漆器:“越前漆器”。
产于福井县鲭江市,是日本最有名的漆器。
在日本,宾馆、饭店所使用的高档漆器中,有80%产自越前。
“木曾漆器”。
产于长野县木曾地区,可以案几、屏风、折叠屏风等大件。
木曾漆器最大的特点是多层涂漆、用不同色漆画图。
“轮岛涂”。
漆器的漆料里使用了轮岛出产的优质硅藻土(轮岛底粉),因而制成的底胎有着坚固耐用的特点。
加之在漆器表面绘出纤密精美的纹样图案时,所采用的“沈金”、“莳绘”等高超装饰技法的开发与研究,“轮岛涂”漆器的工艺在日本漆器工艺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镰仓彫”。
产于神奈川县镰仓市。
是一种在桂树或者银杏树的木料上雕刻花纹图样,然后涂以漆料的漆雕工艺。
几个世纪以来,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一直使用设计精美、做工精制的漆器。
漆器也深深根植于日本人的生活中,真正融入了日本传统美的理念,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更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从中日漆艺的比较论中国大漆髹饰工艺的保护与发展——中国漆艺代表团访日所见所思所感

20 年 1 08 1月 8E至 1 日 ,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学 l 8 由
素 的制造 。他 的髹 饰 技术 极 其 精 深 , 故 意 把 技术 却 化得 了无 痕迹 。胎 上 素 髹 一 色 , 少 装 饰 。如 他将 很 方形 木块 一劈 为二 , 中间车旋 为圆形 , 其余 任 木理 不 平 , 材劈 纹 的毛糙 与 车旋 的 光 滑 生 出对 比美 。他 木 不 但 以纸 为胎 , 在漆 胎上糊 纸为“ 还 纸衣 ” 将纸 的毛 ,
国传 统 的大 漆髹 饰 工 艺”、 全 面 传 承 源 自传 统 之 根 的 新 创 大 漆 髹 饰 工 艺 ” “ “ 、 回归 ‘ 色 漆 艺 ” 绿 ’
的保 护发 展 构想 。 Nhomakorabea[ 关键 词 ]漆器 ; 漆 髹饰 工 艺 ; 物 质 文化 遗 产 大 非 [ 中图 分类 号 ]J 2 [ 5 7 文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 ] 7 — ¨ x( 0 9 0 - 0 2 0 1 15 6 2 0 )30 7 -6
色 呼应 , 十分 含 蓄 耐看 。增 村 纪 一 郎 不求 奇 巧 眩 目 而 求质 朴 自然 的作 品 个性 , 深得 为 现 代 工业 产 品所 苦 的现 代人 喜爱 。
美术 以及 以 日本 为窗 口的世界美 术进 行 了全 方位 的 考察 。乔 十光先生 因身体 原 因 , 未能 全程参 加活动 。
20 0 9年 5月
东南大 学学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Junlo o t atU i ri P is pya dS c l c ne o r fS uh s n esy( hl o h n o i i c ) a e v t o aS e
M a 2 09 v 0
中日漆艺探源暨工艺技法比较

作者: 汪天亮
作者机构: 闽江学院艺术系
出版物刊名: 美术
页码: 87-87页
主题词: 工艺品 漆艺技法 中国 文化内容 机制创新
摘要:中国的漆艺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文化内容.与中华文明历史一样久远。
日本、韩国及越南的有关学者经过考证,认为本民族的漆器艺术在西汉时期就受到中国很深的影响,日本现代漆艺家室濑和美在《日本漆艺术》一文中亦肯定:“目前日本使用的漆艺技法有莳绘、螺钿、平文、漆绘、密陀绘、箔绘、沉金、酱、存星、雕漆、雕木彩漆等.几乎全是从中国大陆传播到日本的”,“中国制造漆器工艺品的方法.在唐代亦即日本的天平时代几乎全部传播到日本”。
211093467_中日漆器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日漆器艺术的比较研究*韩嘉成(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摘要自唐朝起,中日之间的文化艺术就一直在互相影响,这一特点在传统工艺的演变中表现得更为突出㊂日本文化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伴随其文化与漆艺的发展,日本漆艺开始逆向传播,对中国的漆艺产生了一些启示和影响㊂与过去中国传统漆艺对日的传播对比而言,现在中日之间的漆器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它的传播,几乎贯穿了中日两国的传统漆艺文化交流,因而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和发展㊂关键词中日交流漆器艺术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04-0045-03唐朝时,中国优秀的髹漆技艺被引进日本,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漆艺的发展㊂日本漆匠在积极地接受㊁学习中国传统漆艺技艺的同时,并不满足于一味地模仿,而是将中国传统漆艺技艺,如螺钿镶嵌㊁金银平脱㊁雕漆等,纳入到自己的审美观念中,并不断发展㊁创新㊂从中国引进的诸多漆艺技艺中, 泥金画 更能迎合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受到上层人士的青睐,受到高度重视,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 府绘 漆工艺,具有日本特有的艺术风格㊂在传统漆艺的保护和传承上,日本近年来采取了各种措施,使其得以继续发展㊂20世纪30年代,日本漆艺院建立,它汇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漆艺大师,他们也获得了 人间国宝 的殊荣,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尊敬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把漆器和漆器的制造技术列为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对其进行了认证和保护㊂漆艺的诞生,最初是作为一种实用的工具,人们出于对审美本能的追求,使其在世界上留下了灿烂而辉煌的漆艺发展史㊂笔者就中日当代漆艺的发展情况,从漆器装饰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求取长补短,寻求一条适合中国漆艺发展的道路㊂1中日漆艺的起源概述1.1中国漆器中国是第一个发明和使用漆的民族㊂油漆的应用,从纯粹的自然油漆,到后来的调色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㊂早在舜尧时代,人们就把漆器当作食具,到了禹,已经有了内髹朱漆的器皿㊂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考古发掘,使中国漆艺历史的开始大大缩短㊂浙江河姆渡遗址三文化层所发现的朱漆木碗及朱漆筒的实物,基本上可以断定中国的漆器使用年代为7000年左右㊂其后,经过夏㊁商㊁周㊁秦三代,漆器已有一定的规模,并发展出 髹涂 ㊁ 雕镌 ㊁ 戗嵌 ㊁ 彰髹 等漆艺,构成了中国传统漆艺的丰富多彩㊂早在7000年以前,河姆渡时代,人类的先民们就已经对 漆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研究㊂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使用漆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生产漆器的国家㊂1978年,考古学家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发掘出一只朱红色的松漆木胎盘,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历史记录的漆器㊂1.2日本漆器日本的漆器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绳纹的年代㊂其基本根据是在绳纹墓中发现了大量的漆器碎片,包括碗㊁壶㊁钵㊁杯㊁首饰㊁梳子等;木弓㊁木刀等,应有尽有㊂除了木质之外,漆胎也开始使用竹子和陶器㊂它的漆色多为黑色和红色,与中国早期的黑色相同㊂其后的弥生时期,也留下了大量的漆器,技术上也突破了早期单一的单色髹漆和二色彩绘的限制,出现了透雕㊁镶嵌㊁夹贮等更丰富㊁更复杂的新工艺㊂到了古墓时代,由于中日两国的不断交流,日本的漆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皮甲胄㊁盾牌㊁马鞍的制作技术,与朝鲜㊁中国的生产技术相媲美㊂20世纪30年代朝鲜乐浪县出土的汉代漆器,为中国古代漆器的东传提供了考古㊃54㊃(陶瓷研究)2023年04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韩嘉成(1995-),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㊂依据㊂根据乐浪县出土的漆器铭文,可以判断出该时期为西汉到东汉,而制造的地点都在中国四川㊂乐朗是朝鲜历史上最具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的中心,也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㊂其西部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并与日本的经济文化联系在一起㊂中国漆器已运至乐朗,相信它不会止步于它的东进,它将与其它中国物件一同传入日本,对日本漆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㊂日本古墓时期就有了 包经漆棺 ,而 包经 在中国盛行于汉朝,这也许说明中国漆器的制作方法已被引入了日本㊂2中日传统漆器的融合盛唐王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气候宽松的时代㊂由于与诸国的关系,大唐的艺术文化风格具有开放的特点㊂因此,在这种文化的作用下,海螺漆器也成为了唐代特有的样式㊂中国的螺纹漆在此期间表现出了装饰题材丰富化㊁装饰色彩多样化㊁装饰纹样夸张化等特征㊂因为日本的货币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只有唐朝的水平,因此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学习唐朝文化的热潮㊂因为日本的螺钿漆艺在这个阶段随着佛教的传播而逐步流行,所以其作品的题材和题材多与佛教有关,失去了日本传统手工业的风格特色,形成了 一边倒 的唐风格局㊂唐风 一边倒 的形势,在日本于894年正式宣布废除中国遣唐使后,出现了一些变化㊂遣唐使的废止,极大地削弱了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合作,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力急剧减弱㊂日本的螺钿漆器,也从单纯的模仿唐文化,变成了对中国螺蛳漆艺术积极吸收和改造,并逐渐发展成日本特有的艺术风格㊂日本的螺纹漆在这个时期一改往日的华美繁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㊁典雅的艺术风格㊂这种具有特色的日式螺钿漆器,也随著贸易而流入中国,其精美的工艺和典雅的装潢,立即在中国漆艺界掀起一股热潮,使中国漆匠开始仿效日本的螺纹漆㊂到明朝,日本螺钿漆器的形制和装饰风格对中国的螺钿漆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㊂中国很多优秀的漆匠在造型上都会模仿日本茶几㊁盒子,并把它们叫做 倭几 ㊁ 倭匣 ;在装潢上,他们能把日本描金堆上的颜料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乐意学习日式漆器的螺钿和莳纹的装饰法,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螺钿漆器的艺术风格对我国的巨大影响㊂3中日漆器的比较3.1中国漆器的特征中国近代漆器的装饰可以从工艺倾向和艺术倾向两个角度进行探讨㊂现代工艺倾向的漆器重视传统的制法和髹饰技术,器型和装饰图案也多是以传统制式为主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漆器的造型和制作方法都受到了当代美术设计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影响,但是总体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观念㊂在中国,这种漆器的制作大都是由工艺美术家们自己制作的,也有少数是由几个漆匠合力制作的㊂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漆器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工艺技术㊂把这种技术应用到漆器的制造中,就形成了它特有的装饰性㊂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多为民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他们的创作风格比较单一,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漆器艺术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㊂在漆器上或以传统吉祥图案为装饰,以示吉祥;或以松㊁柏㊁梅㊁竹㊁菊㊁水仙为主题;莲花㊁奇石等都是以其为代表的,以物咏志㊂当代漆器的艺术取向,使其创作更注重当代人类的生活,注重实用与美学的结合;注重主观情感,把现代审美的观念和个人的独特的设计风格与漆料㊁雕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一种诗意的表达,遵循中国传统的比喻和象征思维,作品多采用 只能意会而无法言说 的暗示式的语言模式㊂3.2日本漆器的装饰特征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个文明比日本文明更执着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更能吸收其他文明㊂这种迂回的变化,在艺术上的调和与维持,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系统,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㊂日本漆器在吸取和传承古代中国漆艺工艺和接受近代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消化㊁吸收㊁本土化的过程,并脱离了绝对的偏激㊂人们一想起日本漆器的装饰特征,就会立刻浮现出充满艺术气息的图案,以及线条㊁线条㊁格子的造型㊂日本漆器的艺术表现出了很强的现代装饰意识和东方文化的内涵,同时作品也很有吸引力,作品设计得很有设计感,色彩浓郁,充满了微妙的趣味,个性多变㊂日本近代漆艺艺术可以划分为 日展派 ㊁ 生活派 ㊁ 传统派 等3大画展,均具有一定的历史,为日本近代漆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㊂传统工艺展览强调工艺技术㊁图案和造型在古典美学㊃64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研究)2023年04月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而日展则提倡 创作性 ㊂日展工艺既保留了器物的特性,又创造了现代的形态㊁图案和颜色㊂在追求个人自由的同时,创作者也注意到了材料的特征,并在创作中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扩展;日本生活手工艺品展览,以生活为主题,其主旨是源自日本民间的质朴与现代设计,传统的古典工艺在上面,显得有些孤单,遥不可及;而纯粹的 创作性 ,则是一种高雅的形而上学,很难真正变成每天需要的东西㊂柳宗悦 民艺论 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支持㊂总之,日本近代漆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精巧的趋势㊁对胎质的成形㊁髹涂方法㊁装饰手法的不断探索,促使其具有新的构思创新㊂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对当地地域技术的新思考,在漆器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㊂比如黑田辰秋巧妙地将鲍鱼贝壳的色彩和色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大场松鱼以新的手法重现了平文,寺井直次对蛋壳的研究和熟练,田口善国则以莳画为艺术,将传统的漆艺技巧与现代的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赏心悦目㊂4中日漆器的发展比较中国的传统漆艺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古代漆艺在日本㊁韩国等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近代以来中国漆艺的传承出现了一定的断层,再加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撑中国漆器的消费㊂在此过程中,从事漆艺行业的个体经营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从而造成了漆器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低下,作品缺乏新意,形制和装饰依然沿袭传统制式,缺乏设计感,不能与时俱进的状况㊂当代漆艺工作者在现代漆器创作过程中,既要适应现代审美和现代生活,又要保留漆艺的特性㊂保留油漆的现代感不等于否认了传统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的影响,当代漆器的造型㊁装饰方式并非最大的问题㊂对传统的漆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其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精华传承和发扬,对于中国当代漆艺的复兴和发展都是有益的㊂日本当代漆器中,古色古香的漆器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㊂日本增村㊁益城增村纪一郎㊁大西长利等漆艺名家,在艺术上吸收了宋素的精华,创造了许多具有现代感的漆器㊂我国著名的雕塑家文乾刚以现代的构图手法,将他的精妙剔红技艺和传统的装饰图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㊂而目前国内的漆艺设计和日本相比,有很大的落差㊂从日本当代的漆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几乎将漆艺的髹饰技术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这既与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作态度的精益求精有关,也对漆艺产业化的完善与发展㊁国家社会的重视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㊂这使漆艺技艺精湛的漆匠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保护,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尊敬㊂然而目前在我国国内很多从事漆艺的艺人,因其所属的漆业发展状况整体不佳,专业技术人员缺少资金支持,逐渐转行㊁退休㊂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技术的传承缺失,更不用说发展与传播我国漆艺了㊂在这一行业低迷的背景下,即使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在传统漆艺方面,依然很少有学生选择,从而缺少新生力量,导致漆器继承青黄不接㊂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传统和艺术的保护条例“已经颁布,开始对传统手工业进行立法保护,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㊂虽然目前的漆艺发展仍然不尽人意,但我国还是有很多坚持不懈㊁技艺精湛的漆艺艺人,他们努力创造出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漆艺,学习日本漆艺的发展,以求开拓中国当代漆艺的新途径㊂漆艺以其丰富的表达方式,曾为中国灿烂的漆文化提供了条件,而中国当代漆艺也必将以其独特的形态站在当代世界艺术的巅峰㊂5结语中国是亚洲文明的发祥地,它对周围地区尤其是日本的文化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日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从中国人的艺术和文化精神中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㊂但在近代,中国漆艺却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落后于日本㊂日本漆艺在吸取中国漆艺精华后,也在 反哺 中国漆艺㊂1907年,日本原田教授受邀到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讲授漆艺,1924年,福建漆艺大师李芝卿先生到日本进修漆艺,并于原田执教的长崎艺术技术学院,对莳绘㊁变涂等漆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㊂1936年,沈福文先生东渡日本,到松田画院进修漆艺,后回到四川省立艺专科学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漆艺系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各类中外漆艺展览会层出不穷,为中日等国的漆艺界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舞台㊂随着漆艺术的国际化,中日两国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交流㊁互相学习,从而使当代漆艺相互促进㊁共同发展㊁共同繁荣㊂㊃74㊃(陶瓷研究)2023年04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中国漆器与日本漆器:大气蓬勃或是精致明快

中国漆器与日本漆器:大气蓬勃或是精致明快
中国漆器
讲究大气磅礴
而且又讲究藏而不露
点击视频,欣赏一枚神秘宝物的诞生
日本漆器
则讲究色彩明亮
极尽富贵华彩之能色
到了现代以后
日本的漆器
更有了长足的发展
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现在日本漆器
有了许多轻快明亮的色彩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国宝八桥莳绘螺钿砚箱日本最早的漆器
可追溯至绳文时代
至今在日本发现
最早的漆器
是6000年前的朱漆栉
以江户时代的出品最为精美
漆器:描绘黑江椀漆器制作的浮世绘版画
Mr木工。
漆器之美厚重显珍贵,脱胎化羽方成蝶!这货怎么样

漆器之美厚重显珍贵,脱胎化羽方成蝶!这货怎么样漆器,是采用自然生长漆树的汁液涂抹于器物胎体上的工艺品。
分有胎与无胎,一般日本漆器木胎的多,而中国漆器擅做无胎器。
漆液在器物表面干硬就成了一层薄膜,不易剥离,耐腐蚀。
久盘有包浆,质地轻盈,经过多次的髹饰后,器物表面闪现出亮丽的色泽。
中式or日式漆器,在中国虽有着丰厚的底蕴,现却已鲜见。
而在东渡的日本,漆器,在和食、茶道、佛具诸方被广泛地使用着,贴近并实用于生活。
大漆于艺大漆是漆树上割下来的。
有一种说法: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人用时间和汗水,在大山里穿梭,换来漆器的温润光泽。
大漆,从七千年前至今,一直是器物最生死不离的印证。
割漆采漆工用锋利的弯刀在漆树上划开口子,将贝壳固定在刀口下方,接住慢慢流出的新鲜漆汁。
每棵树呈环绕状,割出多个子口。
每棵漆树一年大约产250克,正常产量能维持5年,越到后面越低。
所以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
涂漆工序这是最基本的一色漆工艺流程,其他漆器的工艺基本上是这个工序的改良与创新,演变出堆漆、剔红、螺钿、莳绘、戗金等不同技法。
中式漆器中式漆器会在造型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强调立体的装饰技法,常用剔红,螺钿,款彩工艺。
简单粗暴的可以归纳为:京派的剔红雕漆、扬州的螺钿漆器、闽派的脱胎大漆、山西的平遥推光漆器。
雕漆剔红1、剔红雕漆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因漆的色彩以红为主,所以有叫“剔红”。
螺钿漆器2、螺钿镶嵌漆器,是精选和蚌、鲍鱼贝、夜光螺等优质贝壳作原料,经磨制成后,做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图案,拼贴、镶嵌于漆胚上,再经髹漆、抛光而成。
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苏州的螺钿工艺作品常常作为国礼,赠送异邦。
闽派脱胎3、脱胎漆器,是一种特种工艺漆器,即先用米、绳或石膏等轻型材料制作成各种模型做为原胎,然后用漆将苎麻布或素绸层层裱在原胎上,待干后脱去原胎做为漆器的底胚,在经过烷灰磨、髹漆、装饰等20多道工序,成为脱胎漆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 由此可见作为新兴 画种 的中国现代漆 画 , 饱含 着独特 的民族精神 。当然在 艺术百花争鸣的今 日, 其他 国家也有对漆 独特 的表现形
式。以 日本为例 , 在漆 艺传入 日本 之后 , 日本 在研 究 中国传 统漆 艺的基础上发展 了独具 本国特 色的漆工 艺。 日本把漆 工艺更 多地 引
艺术 的进 步源于艺术家 的不断追求 , 在 改革开放之后 , 漆艺 在 中国政治和 经济 改革 良好 的土壤之 中孕 育 了新 的生命 , 伴 随
着 艺术表达和 审美 的多元化 发展 , 漆 画成为 中国 当代美 术 的重
要组成部 分 。虽然漆 画确立 了在 画坛 的独立位 置 , 但是还 有诸 多 问题需要解 决, 如 漆画的工艺性 与绘 画性的关系 , 漆画如何 由
和雕 漆漆器 。发 展 至明清 时期 , 中国漆 艺谱写 了艺术史 上辉煌
的乐章。
受中国漆艺 中金银平脱 的启发 演变 出来 的, 以金 、 银粉末加入漆
液 中, 干后推光处理 , 显 示出金银 色泽。莳绘 的表现技法和绘 画
的手 法十分接近 , 所 以在 形式上具有非 常浓郁 的绘 画性。 目前, 此技 法是 日本传 统髹 漆工 艺中最经典 的技 法。其 二 , 沉金。俗 称戗 金 , 指用 刀具 在漆器 上精雕细戗 沉金 的装 饰。其 三, 螺钿 。
参考文献:
[ 1 ] ( 西 汉) 桓 宽. 盐铁 论 ・ 散 不足 . [ 2 ] 安志 敏 . 江 南 文 化和 古 代 的 日本 . 考古, 1 9 9 0 ( 4 ) . [ 3 ] ( 日) 梅原末 治 , ( 中) 刘 厚 滋. 汉代漆器纪年 铭文集录. 考古 , 1 9 3 7
美 术时 空
ART F - D UC A T l oN R E SE A R C H
中国现 代漆画 与 日本漆器装饰手 法之 比较
口刘
摘
玮
要: 改进漆 的使 用技 艺。传 统的漆 艺发展 至今 , 逐 渐演 变成今 日的漆
一
螺钿漆器是用经过研磨、 裁切 的贝 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 的漆器 。
2 . 色 彩 语 言
个小 画种在今 天 艺术多元发 展 的大格 局下被 更 多的人接 受、
日本 漆器在髹 漆加工 中最 常见的是黑 漆 , 黑漆除 了具 有特 有 的沉静 、 温和 的属 性外, 还具有端庄 、 典雅 的特 点, 是制作漆器
( 1 ) .
现 代 漆 画把 漆 作 为 主 要 媒 介 材 料 来 表 现 不 同 的风 格 形 式 。
漆 画的装饰技 法千 变万化 , 主要 有 : 其一, 镶嵌 。镶嵌装饰 主要 采用 螺钿 、 金、 银、 锡、 铝、 铜 等金属 线或薄片 蛋壳 以及 经选择 的
玉石作为材料 , 用漆粘贴 在画面所 需要 的位 置 , 经 过髹漆研磨之
后, 产 生不 同质感 、 纹 理 的效果 。其 二 , 罩明。 即用透 明的漆罩 于不 同的漆地 上 , 因底 漆色相不 同, 又有“ 罩黄” “ 罩朱” 等。罩 明
[ 4 ] ( 日) 本 宫泰彦. 日中文化交流史. 胡锡年, 译. 商务 印书馆 , 1 9 8 0 .
中国漆艺有悠 久 的发 展历 史 , 由于漆 艺在生 活 中的运 用 比
较广 泛 , 漆艺发展较 快, 在秦 汉时期达到 了巅峰 。到 了魏晋南北
朝 时期 , 在 当时绘 画技 法的影响 下, 漆 艺也有所 突破 , 打破 了传
统平涂 风格 , 出 现 了晕 色 画 法 。唐 宋 两代 出现 了金 银 平 脱 漆 器
、
中国 现代 漆画
涂。其五 , 堆漆 。用 漆或 漆灰 等材料堆高 , 待 漆干后会有起皱 的
自然 纹理 , 或如 浮雕 明 显的高低 起伏 , 这也 就是人们 常说 的“ 漆 画人 画一半 , 天 画一半” , 堆漆分为高堆和平堆。 日本现代 漆器 的装饰技法主要有 : 其一 , 莳绘。莳绘是 日本 传统 工艺的一大标志 , 也是 日本漆艺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此技法是
向普通 民众生活 , 使更广 泛的群体 能够接 触并发展漆 艺。笔者主要 从 中国现代漆画装饰层 面的技法 、 色彩 、 形式等方面 同日本漆 器的 装饰手 法进行 比较研 究 , 希望借此对 日后的漆画创作有所帮助 。
关键 词 : 中国现代漆 画 日本漆 器 装饰技法 色彩语言 表现形式
一
材, 于是 有 了螺 钿镶 嵌 、 金银平 脱、 蛋壳镶嵌 、 骨 石镶 嵌等技 法, 因而漆器 或绮丽 , 或 高贵 , 或朴雅 。 中国现代 漆画和 日本漆器在
色彩语言 的运用上都是 以红色和黑色为主。
高的 艺术水平 。从秦汉 时期到唐代 , 漆艺在 日本发展迅速 , 日本 在 中国传 统髹 漆工 艺技术 的基 础上 , 发展 了独具 特色 的漆工 艺 与沉金 、 莳绘等技 法。近代 , 日本漆器发展仍 然保 持着独特 的风 格, 并且 不断开拓 其他领域 , 如人们居 家生 活 中的摆设 小物件 、
的首 选材料 , 能带给人美 的享受 。漆器 色彩 以黑、 红 两色为 主, 为 了达 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 还可利用漆 的黏 性, 粘贴 自然界 的美
喜爱 , 等等 。
二、 日本 漆器
中国的漆 艺在 秦汉 时期就 已经 流传 于 日本 。 自我 国唐代 以
后, 各 种工艺美术都迎 来 了一个光辉灿 烂的时期 , 达到 了一个很
家具 、 礼品甚 至餐具 等。
中国现代漆 画散发 出越来越 多的 艺术 气息 , 当今 的漆 画创
作领 域涌现 出一个年 轻 的群体 , 他 们一方 面受过专业 的美术教 育, 一方面 学习有经验的漆艺艺人 的传统髹 漆技 法, 并将现代人
三、 装饰 手法 比较
1 . 装 饰 技 法
的审美取 向 同髹漆技 法有机 结合 , 运用 自己独特 的创 作风格进 行创作 , 更进一步地促进 了现代 漆画形 式语言 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