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的重要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度重视,而且赋予了大学新的责任和使命。大学应勇敢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和使命,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把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结合起来
当前,大学已经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促进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文化传承创新包括传承、创新、交流等方面。传承、创新、交流,三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大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更要推动文化创新、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只有通过长期的沉淀、凝聚和发展才能形成。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推动文化发展,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特别是蕴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的民本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革故鼎新、因时而变的创新精神,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气节等。这些重要特点和优秀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需要深入发掘和弘扬。大学只有不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获得丰厚的精神资源,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离开了创新,文化就难以延续传承,更谈不上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是大学的崇高使命。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大学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大力倡导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营造敢为人先、敢于超越、敢于求异、敢于竞争的思想氛围。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培育大学师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塑造大学师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媚世俗、不惧权威的精神和品格,努力创造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离不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对话,离不开对各国有益文化成果的吸收和借鉴。这就要求大学牢固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广泛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妥善处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
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具体而言,应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增进对国外文化了解的同时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积极学习国际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改革自身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大力引进世界优秀人才和国外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现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坚持自主培养与联合培养相结合,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化的文化创新人才。
坚持以育人为重要抓手
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工作。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最终要体现在育人上,即培养大批能有效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发展的价值观念、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树立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大学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流和碰撞集中的地方。在各种文化思潮中,既有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甚至有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特别要适应当前校园文化多元多样发展的趋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丰富多彩、多元共生理念,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
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与人民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能力
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