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件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9张PPT).ppt

《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9张PPT).ppt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 甚解”的两层含义。
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 点,而要了解大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 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 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 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 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 课堂小结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书籍是我们成 长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但古 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 也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希 望同学们在学了这篇文章后能反思自己的读书 态度和方法,在借鉴别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 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 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 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 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 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 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课件3.ppt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参考课件3.ppt

铱(yī)
潮汐(xī)
硅(guī)
追溯(sù)
褶皱(zhě zhòu)
劫难(jié)
鸟臀目(tún)
蟾蜍(chán chú) 衍射(yăn)
携带(xié)
2
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7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发现问题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找出答案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 8
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9
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
恐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地质学
11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
23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26张ppt).ppt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 你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 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 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 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 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有一天,庄子去见魏王。他穿着补丁 摞补丁的破衣裳,鞋子也没有系带, 随便拿根草绳绑者,一副邋遢相。
魏王说:先生,你怎么这么困顿啊? 庄子回答说: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
啊。读书人有道理理想而不能实现, 这才是困顿啊。
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 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 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 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 不得安枕,“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 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若说地点荒凉,则 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 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1、学生自读,标出难读的字词。 2、听范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读出其韵。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打开导学案:P66
再读课文圈出文中你不理 解的字词和句子。提交全班讨 论。看哪组提的问题数量多而 质量高!
文言知识:

16.《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6张PPT)

16.《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共36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6.《短文 两篇》 教学课 件(共 36张PPT)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莲花的描写
找出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主人交往之人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描写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 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 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 好莲花的问题。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6.《短文 两篇》 教学课 件(共 36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6.《短文 两篇》 教学课 件(共 36张PPT)
新课导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 子|云:何陋|之有?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ppt

17 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ppt
课件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 大多喜欢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rǎn ,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
我则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qīng ,亭tíng亭

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
第三部分
课文赏析 语文
七/年/级/语/文/课/件
爱 莲 说 语文
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
课前导读 语文
课件
一 课 前 导 读
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 学,世称“濂溪先生”。
一 课 前 导 读
咏物
《爱莲说》 莲花
水陆草木 花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菊,花 隐逸者也
菊 爱,陶后鲜有闻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3、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
具体描述
文章从白鹭的飞翔、站立、觅食等日 常活动入手,展现了白鹭的优雅、自 由和生命力,强调了和谐、自然之美 。
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白鹭》的语言优美、细腻,富有诗意。
具体描述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
《白鹭》采用了寓言式的写作手法。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07
作业与延伸阅读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作业一
熟读并背诵《短文两篇》中的 《陋室铭》和《爱莲说》。
作业二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三
搜集有关刘禹锡和周敦颐的资 料,了解他们的生平和作品风
格。
作业四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 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理解
和感悟。
延伸阅读推荐
《刘禹锡诗文选注》
《周敦颐集》
此书收录了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包括诗、 文、赋等,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刘禹锡的 文学成就。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此书收 录了他的代表作品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深 入了解其思想和文学风格。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古文观止》
此书收录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散文,有助 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分组讨论
总结词
提高学生参与度
VS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对短文 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可以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分享与交流
总结词
增强学生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短文的看法和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表 达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共5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彰显主题。
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志趣。本文以“有 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灵” 的性质,自然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接下来作者 分别从居室的环境、主人的交往情况及日常生活,鲜明地展 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足以看出“惟吾德馨”, 又足以表明“陋室”不陋。最后作者又用诸葛庐、子云亭类 比“陋室”,再次展现“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 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古:大,渊博。
今:样子,形状。 今:鸿雁,书信。
(2)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词类活用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 ③惟吾德馨(名词用作形容词,能散步很远的香气, 这里指德行美好) ④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 扰乱) ⑤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 劳累)
3.“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 经”可换为“五经”吗?
“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 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 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 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居住环境优雅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宾语“何陋”前置到动
词“有”之前,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2.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 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 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 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 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 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PPT课件(2024版)

了解张怀民
展示自学成果
遂 寝 藻 荇
qǐn
zăo
suì
xìng
掌握字音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生感悟。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读懂文章内容
1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读懂文章内容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留有《陶隐居集》。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21002
课堂小结
《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 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 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21002
拓展延伸
学了这两篇文章,你对读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 你应该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
21002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
批驳的观点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1002
合作探究
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引出处 以“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 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 今意:多谓学习活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预习检测
狂妄自大( wànɡ ) 王粲( càn ) 死抠( kōu )
21002
预习检测——词语解释
预习检测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 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
21002
内容解析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
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ppt课件

体会说明语言
本文是科普作品,语言表达也富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准确严谨上, 请读一读下列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 九都在南极覆盖。(说说“大冰箱”的表达效果) “大冰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南极洲比作大冰箱,生动形象地表 现了南极洲之冷。这里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还表现了语言的风趣幽默。
恐龙无处不在
—— 阿西莫夫
初读课文,探究推理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这篇课文,边读边勾画中心句,并根据提示 补全下面的推理过程。
现象:1986年1月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恐龙无处不有。
疑问:可是,
,那么,
假设:

推理:2.25亿年前,

大约在两亿年前,
; 到6500万年以
前,

结论:

初读课文,探究推理
根系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 例说明。
说明方法——打比方
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 在》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 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小结
恐龙无处不在
生物学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佐证
初读课文,探究推理
参照《恐龙无处不有》的推理过程说一说《被压扁的沙子》的推理过程。
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年代的岩层中,检测到了在斯石英
1989年3月1日, 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初读课文,探究推理
思考这两篇文章的推理过程一样吗?能否删减某个环节。
验证这两种理论: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17《短文两篇》课件(共61张PPT).ppt
人——儒雅
文本探究
正面,实写 写了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反面,虚写 写了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事——高雅
文本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室不陋?
景——环境清幽 人——人物不俗 事——情趣高雅
文本探究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 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他们都是历史上名声显赫 的人物,一个在政治上建立奇功,一个在文学上很有造诣。 他们都是古代名贤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话语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作 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引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有力表现陋室主 人甘居陋室而不以为陋的品质。
写法探究
全文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作者的志向,却又处处可以 读出他的远大抱负,请问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物言志
1.定义: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等 2.作用: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引出主旨
文本探究
“上”,“入”,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也将外 景引入室内,为下文写室中人、室中事做好了铺垫。
对偶,景——幽雅
一绿,一青,色彩鲜明,彰显“苔”“草” 的色泽,也映衬出陋室环境的幽雅。
文本探究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既然谈笑的、 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 主人的德才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铭文的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
作者简介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 诗豪 诗鬼:李贺 诗圣:杜甫
诗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字:梦得
“刘柳”:柳宗元 组合
“刘白”:白居易
背景介绍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 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 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 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识。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论》《随笔》等。
知 识 链 接 — — 《随笔》
《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主要收录了一些议论性短 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艺术、教育,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 活,语言精辟,启人深思。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 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 指南》的推荐书目。
原意: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意: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 含贬义。
整体感知 速读文章,明确以下问题: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反对不求甚解。) 作者的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能获得。
第一层论证方法
➢ (第5句)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 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第6句)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 比喻论证,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用“修剪移接”比喻 读书学习对天生才干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读书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的观点。
第三层论证思路梳理
➢ 首先从总体上指出读书的价值在于使人拥有知识、内心充实。 ➢ 接着通过举例,阐述不同的书籍具有不同的价值,并进行总结,读书
能塑造人的性格。 ➢ 然后运用类比,将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与借助相宜的运动解
除相应疾病作比,指出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 最后举例具体指出何种书可医治何种滞碍,再次强调读书对人精神的
我更支持“求甚解”。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求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如此循序渐进, 才能学有所成。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疏通课文
助词,的、以来
交相辉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
归纳拓展
主旨 本文以清丽、凝练的文辞,描绘了秀美的山 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 川 之 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于 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 意之情!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今义: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思 与 其奇者。
疏通课文
【 译 文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 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 一年四季都 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 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丽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一 昏
动景
思考问题: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文章以感慨发端,以“美”点明中心, 说明有高雅情趣的人皆爱美、谈美。
赏析课文
请简要赏析“沉鳞竞跃”中的“竞”字。
“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鱼 儿的多和活泼,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 幅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画面,写出了傍晚 热闹欢快的气氛。
赏析课文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短文两篇
18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短文两篇
19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 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 标注出来。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是
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
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
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
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
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
短文两篇
10
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 样的人?
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
短文两篇
11
文本探究
1.文章开头写“山”“水”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这里运用起兴,以虚衬实。用
“山”“水”的成名或灵异来引出“陋室”不
陋的原因在于“德馨”。“仙”“龙”暗喻品
德高尚的人,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
短文两篇
20
◆字词学习
甚蕃( fán ) 清涟( lián ) 噫( yī ) 隐逸( yì )
淤泥( yū )
蔓( mà ) 颐( nyí )
濯(zhuó) 亵玩( xiè) 鲜有闻( xiǎn)
短文两篇
21
整体感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 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
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
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
短文两篇
1

室Hale Waihona Puke 铭刘 禹 锡短文两篇
2
走进作者
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
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
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短文两篇
7
课文解读
陋室铭
出名,著名。
灵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短文两篇
8
调弄
使……受到扰乱。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使……劳累。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说。 宾语前置的标 志,无义。
短文两篇
9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 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 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 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 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 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 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短文两篇
4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 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 句标注出来。
短文两篇
5
◆字词学习
德馨( xīn ) 苔痕( tái ) 鸿儒(rú ) 案牍( dú ) 西蜀( shǔ )
短文两篇
6
整体感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短文两篇
22
课文解读
爱莲说
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沾染(污秽)。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靠近玩弄。亵,
竖立。
亲近而不庄重。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短文两篇
23
认为。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 的花争奇斗艳。
客。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
自《全唐文》。
短文两篇
刘禹锡
(772—842)
3
背景链接
《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 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 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 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但是,和州 策知县是个势力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 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 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
指品德高尚
的人。
少。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短文两篇
24
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 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 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 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 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 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 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物的类比。
短文两篇
12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话有什么 作用?
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 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短文两篇
13
3.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 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以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 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 作结,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突出了 中心。
短文两篇
14
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短文两篇
15
主旨探究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 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 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短文两篇
16
爱莲说
短文两篇
17
背景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