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最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海底光缆系统的最新进展
近期,业界曾使用差分相移键控 (DPSK: Differ) 调制, 进行了 40 Gbit/s WDM 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中继系统传输试验, 其试验结果由表 4 给出[4]。 另据 2011 年 OFC 会议报道[5], 采用大芯径光纤 (150μm2 ) 偏 振 复 用 RZ- QPSK (Return to Zero) 调制 / 相 干 接 收 技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没有进行色散补偿, 术, 只用单级 EDFA 中继放大, 进行了 40 Gbit/s 横跨太平洋距离 (>10 000 km ) 的高 频谱效率的实验室传输研究, 实验结果如表 5 所示。 又据 2011 年 OFC 会议报道[6], 近期还采用偏振 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 、 QPSK 复用 (PDM: 调制、 相干接收技术和大芯径光纤 (155μm2 ) 、 23 % 开销的 FEC, 只用 C 波段的 EDFA 中继放大, 没有 100 Gbit/s 进行色散补偿,进行了 96 个 WDM 信道、 速率、 11 680 km 距离的高频谱效率 (2.7 bit/s/Hz ) 的 实验室演示。 下面介绍几个无中继传输系统的进展情况。 3.1 100×10 Gbit/s WDM 无中继传输系统 比较早期的是阿尔卡特 - 朗讯公司 2000 年进
[2]
wk.baidu.com
——中 资建设的第一条通向世界的大容量海底光缆— 日海底光缆系统正式开通。这个系统从上海南汇到 日本宫崎, 全长 1 252 km, 传输速率为 560 Mbit/s。 有 两对光纤, 可提供 7 560 条电路, 相当于原中日海底 电缆的 15 倍, 显著提高了我国的国际通信能力。 自 1993 年至 2008 年的 10 年间, 我国国际海底 (见表 1 ) 。另外还有 光缆总数已达到 17 条 8 个系统 几条在香港登陆的国际海底光缆, 如 1990 年 7 月开 通的香港 - 日本 - 韩国海缆系统 (H- J- K ) , 1993 年 7 月开通的亚太海缆系统 (APC ) , 1995 年开通的泰 - 越 - 港海缆系统 (T- V- H ) , 1997 年 1 月开通的亚 ) 等。这些系统通达世界 30 多个 太海缆网络 (APCN 国家和地区的海底光缆登陆站,形成覆盖全球的高 速数字光通信网络。海底光缆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 使构成一个全球通信网络的梦想变为可能。 海底光缆通信容量大 、 可靠性高 、 传输质量好, 承载着世界 80 %以上的长途通信业务, 在世界通信 我国海岸线长、 岛 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屿多,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传输业务不断增长的需 要, 大力开发兴建我国沿海地区海底光缆通信系统, 进而改善我国的通信设施,这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 巩固国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随着 济信息化进程、 全球通信业务需求量的不断扩大,海底光缆通信发 展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由于海底光缆通信质量优于微波和卫星,施工 难度又小于陆上光缆,所以全球海底光缆系统得到 了大量的敷设 (见图 1 ) , 国际长途通话费用迅速降 低, 从而使海底光缆传输的话务量急骤增长。
图 1 世界海底光缆网络拓扑结构和传输容量
如 1993 年 12 月, 我国与日本、 美国三方共同投
表 1 我国主要的海底光缆系统
摘要:回顾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介 绍了海底光缆系统技术的最新进展, 特别讨论了 偏振复用相干接收无中继传输试验系统和偏振 复用副载 波 调 制 光 正 交 频 分 复 用 (SCM -CO OFDM ) 相干检测 WDM 系统的构成和实现原理。 关键词: 海底光缆, 波分复用, 偏振复用, 共掺铒 和掺镱光纤放大器, 光频交错, 副载波调制相干 光正交频分复用, 相干检测 Abstra 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course for undersea fiber cable systems in recent years, and introduc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its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briefed specially introduc- tion of system configur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s for unrepeatered transmission systems us- ing polarization multiplexing with coherent detec- tion, and WDM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coher- ent-detection -based work on PDM -SCM -CO OFDM. Key Words: undersea fiber cable, WDM, PDM, EYDFA, IL, SCM-CO-OFDM, Coherent Detection
2 0 1 2 年 2 月第 1 - 2 期 现代电信科技
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技术广角 ·
e c h n o lo g y P a n o r a m a
结构更简单。在这么宽的范围内已实现了密集波分 ) 信号 7 400 km 无电中继传输, 该系统 复用 (DWDM 使用 240 个波长, 波长间距 37.5 GHz, 每个波长携带 12 Gbit/s 的信号。 据报道, 在已铺设的横跨大西洋海底光缆 6 550 进行了 64×40 Gbit/s WDM 系统的现场 km 线路上, 对所有测量的信道, 试验, 频谱效率为 0.8 bits/s/Hz, 前向纠错 (FEC ) 余量还有 3.3 dB 。
上海、 汕头、 日本、 韩国、 香港、 马 4 来西亚 、 新加坡 、 菲律宾 、 台湾 、 1 .9×1 0 北美洲 上海 、 日本 、 韩国 、 中国台湾 、 东 南亚 中国台湾、 韩国、 美国 中国、
10
环形网
4
环形网 环形网 2008
66
MSTT January/February 20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2 海底光缆系统技术进展情况
光纤、 色散管理和补偿技术 用 +/- 色散值光纤相间配置进行色散管理, 采用大芯径面积的单模光纤或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N ZD SF ) ; 在相干系统中, 发射机对非线性进行预补偿, 接收机用 D SP 算法对非线性进行补偿 分布式反馈 (D FB ) 激光器发射机输出功率 +3 dBm; PD ) 接收机灵敏度 - 42 dBm (622 M bi t /s ) , - 34 dBm (2.5 G bi t /s ) ; 雪崩光电二极管 (A 偏振复用 (PM D ) 归零码 (RZ ) 二进制相移键控 (PD M - RZ- BPSK ) 发射机和相干接收机 · 直接调制 D FB 激光器, 500 km(622 M bi t /s); · D FB LD + 电吸收调制器, 500 km(2.5 G bi t /s); · 双波长拉曼放大 + 远泵 +FEC, 350 km(1 00×1 0 G bi t /s); · 3 级拉曼级联泵浦, 525 km(4 ×1 0 G bi t /s); · RZ- D PSK调制 + 双向三级拉曼泵浦 + 超强 FEC 技术, 601 km(1 0 G bi t /s), 574 km(4 ×1 0 G bi t /s ) ; · 超低损耗大芯径纯硅芯光纤 +N RZ- D PSK +FEC 技术 + 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三级拉曼泵浦 + 线路中间远端 FA , 485 km (4 ×43 G bi t /s ) ; 泵浦 ED · 偏振复用 (PM D ) 归零码 (RZ ) 二进制相移键控 (PD M - RZ- BPSK ) 发射机和相干接收机, 线路中间使用远泵 ED FA , 在 接收端使用双向三级拉曼泵浦技术和超强 FEC 技术, 440 km (64 ×43 G bi t /s ) 提高接收机灵敏度约 5- 8 dB 可作为接收机前置放大器、 LD功率放大器、 在线中继放大器以及远泵前放和功放; ED FA具有增益自调整能力, 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双向 3 级拉曼放大模块, 该模块由拉曼光纤激光器、 两段光纤布拉格光栅组成, 接收端 铒光纤和拉曼分布式放大共提供 39 dB 的增益
环球海缆 (FLA G ) 上海、 亚洲、 中东和欧洲 亚欧海缆 (SEA -M E- W E- 3) 中美海缆 (CH IN A -U S) 亚太 2 号海缆 (CPCN 2 ) C2C 国际海缆 太平洋海缆 (TPECN ) 上海、 汕头、 亚洲、 中东、 欧洲 上海、 汕头、 日本、 韩国、 台湾、 北 美洲
1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采用光纤技术的海底光缆 (Undersea fiber cable ) 系 统自使用至今虽然才 20 多年,但是与以前的模拟同轴 电缆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相比, 在传输容量 、 可靠性和 质量方面, 已使全球通信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进入 21 世纪, 随着光通信技术, 如先进的光调制技 术、 色散补偿技术、 前向纠错技术、 平面集成波导等技术 的不断进步,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速率也在不断提高, 5 Gbit/s 已提高到 10 Gbit/s、 40 Gbit/s[1]。 甚 从 2.5 Gbit/s、 至有人在 2009 年已进行了 26 个信道、 100 Gbit/s 速率、 401 km 无中继传输试验。 这种基于波分复用 + 掺铒光纤 放大器 + 同步数字序列 (WDM+EDFA+SDH ) 技术的海底 光缆系统, 称为第三代海底光缆系统。 在 C 波段, EDFA 增益带宽通常只有 20- 30 nm。采 用 C+L 波段 66 nm 增益带宽的 EDFA 中继器, 已实现了 采用传输光纤受 海底光缆无电中继器 6 850 km 的传输。 激拉曼散射 (SRS: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 放大, 在 1 430- 1 502 nm 波 长 范 围 内 , 采 用 4 种 泵 浦 源 , 在 1 536.4- 1 610.4 nm 波长范围内, 信号增益带宽可以达到 74 nm,这种系统比 C+L 波段的 EDFA 放大中继系统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现代电信科技
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最新进展
原 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CETC ) 第三十四研究所研究员
M 现代电信科技
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
2 海底光缆系统技术
海底光缆系统技术有中继 / 无中继技术、光调 制技术、 前向纠错技术 、 色散补偿和管理技术 、 光纤 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 光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和偏振复 用 / 相干接收技术等,表 2 给出海底光缆系统技术 的进展情况。 成熟的光放大技术已为开发中的长距离、大容 量全光传输系统铺平了道路。无中继海底光缆系统 与中继系统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特别是可靠性高、 升 级容易、 成本低、 维修简单以及与现有的系统兼容 。 因此, 这些系统已得到很大发展, 正在与其他传输系 统, 如本地陆上网络 、 地区无线网 、 卫星线路以及海 底中继线路相竟争。无中继海底光缆传输技术已获 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 3 给出阿尔卡特 - 朗讯无 中继传输系统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和进 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CETC ) 第三十四研究 所, 在接收端和发送端综合使用了远泵前置放大、 本 地功率放大和远泵功率放大 EDFA,并使用传输光 纤作分布式拉曼光放大,加上 FEC 技术,建立了 400 km 无中继传输海底光缆 WDM 通信系统 。
名称 中韩海缆 连接地区 (或城市 ) 青岛和韩国 全长 (km ) 549 3.9×1 04 3.9×1 04 2.6×1 04 传输速率 (G bi t /s ) 0.565 5 2.5 8 波长 (可扩容至 1 6 波长 ) 2.5×8 波长 1 0×64 波长 (4 纤复用段共享保护 ) 1 0×96×8 波长 5.1 2 Tbi t /s W D M 12 39 9 登陆站数 拓扑结构 点对点 分支形 分支形 环形网 光纤对数 2 2 2 4 开通时间 1 996 1 997 1 999 北线 1 999 南线 2001 2001 年 1 60 G bi t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