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宝鸡教材第二课《古韵瑰宝万古存》陈仓石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朝的一些青铜器上,铸有文字。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因鼎上铸有“司母戊”三字而 28 得名。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铭文、钟鼎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 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 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29
4.小篆和隶书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 画和结构得到定型, 奠定了汉字方块形 的基础。图为秦丞 相李斯书写的《峄 (yì)山刻石》
返回
17
18
19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位于宝鸡中华石鼓园内,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 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惟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 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包含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在内的1500多 件青铜器珍品免费与游人见面。展厅分为“青铜器之乡”“周礼之 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1500多件各时期在宝 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从不同角度诠释宝鸡灿烂的历史和青铜 器文化。 •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市内文物古迹众多,而尤以出土 数量众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最为著名,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 晚清四大国宝的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 于宝鸡。 • 青铜器博物院的落成,使陕西形成“东有兵马俑,西有青铜器” 的旅游新格局 。
11
三、陈仓石鼓的历史文化价值
12
石鼓见证了秦人早期在今宝鸡一代立国创业、发奋 图强的一段重要历史 石鼓文化是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秦文化的精 华。不仅为研究我国文字学、文学、史学、金石书画艺 术等保存了难得的实物,而且为研究秦当时的政治、经 济、文、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石鼓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为璀璨的瑰宝,是中华 古代文学与艺术创造的一个巅峰。尽管历史的风蚀与战 乱的破败,让我们对石鼓文化的探究只能停留在现存文 字的内容上,但石鼓依然是国之瑰宝、历史之传奇,被 尊为文化大圣。
是我国遗存至今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的先秦刻 石文字。 • 它是介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大篆,比金文更规 范,但也更多地保留了金文的特征。 • 它是中国文字演进史上缺失的一环,是文字统 一前的过渡性文字,在文字演变发展史上起着 承前启后的作用。 • 石鼓文被誉为“书法之祖”,问世以来,吸引 了大量的书法名家为之瞩目,并产生了巨大的 美学影响,比历代书法家视为“书法第一法 则”。
9. 镇国之玉器 《渎山大玉海》
返回
21
1.汉字形成
(1)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商代鼎盛,殷墟发现) (2)为何称为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没有纸) (3)甲骨文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主要用于占卜
22
汉字的发展
时 代 原始社会 商朝 出现或常用字体
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甲骨文 、金文 金 文
唐肃宗
雍城城南 当地官吏发现并挖掘 韩愈上书朝廷未采纳创作《石鼓歌》 荒野移至孔庙 郑余庆 蚀迹斑斑、字迹残缺不全,一面莫名丢失 无数名家学者为之概叹 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中重新遁迹于草莽江湖 无意发现,9面伪面,1052年终得团圆 甚是喜爱,研究,倍受保护重要国宝 更加痴迷,送太学之内保管,随后搬至
5.90多年后(李唐坍塌) 孔庙焚毁,9面全部被盗
13
四、拓展知识
14
1.中华石鼓园 2.青铜器博物馆 3.中国九大镇国之宝
4. 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5.韩愈《石鼓歌》赏析
15
16
简介
• 中华石鼓园 • 坐落在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石鼓 出土地的宝鸡市石鼓山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 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是融“遗 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展示、园林 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 公园,中华石鼓园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A级 旅游景区。
5.草书、楷书和行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 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 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yóu)
34
古代的中国 人还创造出 了两种可以 快速书写的 字体:草书 和行书。
草书分: 章草、今草、狂草3种
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35
今草是东 汉(25-220)人张 芝所创。 图为张芝 写的草书。
王献之楷书 《洛神赋》
25
1.甲骨文
鼠 龙 猴
牛 蛇 鸡
虎
兔
马 狗
羊
猪
十 二 生 肖
26
2.金文
司 母 戊 鼎 文 字 拓 片
商代金文中的文字
27
商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商朝 后期。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食具或 祭祀时放祭品的礼器。 1939年在河南省 安阳市侯家庄武官村 出土。 鼎重832.84公斤, 高1.33米,口长1.1米, 口宽0.79米,壁厚0.06米。腹内壁有“司母 戊”铭文,故名。鼎外壁铸有云雷纹、虎 纹、人头纹、夔纹等,并组成精美整体图 案。 司母戊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 重和最大的一件青铜器。该鼎现藏中国国 家博物馆。
36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 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图为《张旭狂草图》
3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张旭的《古诗四帖》
38
楷书笔画平直,字 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 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图为钟繇作品 《宣示表》
39
行书是一种实用 与审美价值兼具 的书体,魏晋 (220-420年)时 开始流行。图为 最擅长写行书的 晋代大书法家王 羲之。
40
《兰亭序》是王羲 之于东晋永和九 年(公元353年)三 月三日和一些文 人举行“修契” 宴会上,共二十 八行,三百二十 四字,章法、结 构、笔法都很完 美,因此,历代 书家都推《兰亭》 为“行书第一行 书”。
41
石鼓歌
唐 韩愈 • • • • • • • • • • • • • • •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42
• • • • • • • • • • • • • • • • •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国家最高文化学术机构)
御史大夫王楫于 元仁宗
与石鼓同根同源 尊崇华夏文化
8.
明、清
共在北京国子监安放了600年 不断迁徙,在南京短暂 停留后运至重庆
乾隆皇帝
珍爱有加,复制了一套 故宫 国宝
9. 上世纪30年代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10.
抗战胜利
从重庆运回南京 北京故宫博物院
途中经历两次翻车事故,险遭劫难 蒋介石 因飞机严重超载,终得保全
第二课
• 古韵瑰宝万古存
1
简介
• 石鼓,又称陈仓石鼓、陈仓石碣、岐阳石鼓。 •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 627年发现于陈仓境内的陈仓山(石鼓山)。石鼓 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 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 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凿刻“石鼓 文”,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 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 不知的历史。韩愈著有《石鼓歌》。其现藏于北 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而石鼓发现地宝鸡现有中 华石鼓园、石鼓阁。
2
一、命运多舛的陈仓石鼓
3
陈仓石鼓颠肺流离的命运
•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牧羊老人
态 度
文人墨客慕名而至,视为无价之宝; 拓下文字,遍寻名家研究,不得解 惊为神物 祭祀膜拜。。。。。。 与文武百官赏玩,几个月后匆忙掩埋
1.唐贞观年间(627) 陕西凤翔府陈仓山 • • 2.100年后(安史之乱) 迁至雍城城南 3.掩埋两年后(806年) 4.公元814年
9
3.拓本
• 石鼓文拓本一度创下中国文物史上的奇迹— 一字抵万金。 • 石鼓上的文字,使石鼓身价倍增,被当时得文 人墨客大为赞颂。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 等都十分推崇石鼓,并亲自临摹做拓。传世墨 拓善本有元代赵孟等藏本。许多当时的文学家, 如杜甫、苏轼、韩愈等,都为石鼓作诗。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民国最盛,吴昌硕、 王福庵、邓散木等书画大师终生临摹石鼓文。
11.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陈仓石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困难史!
5
乍原石鼓
6
二、石鼓文的文学价值
7
1.石鼓文的内容
以籀(zhòu )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其字已多有磨灭,其 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大意如下: • • • • •
•
“千沔鼓”:描写的是千河的美丽景色。(miǎn ) “车工鼓”:记述了秦公出猎的情景 。 “田车鼓”: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 “銮车鼓”:记述秦公游猎经虢城,銮车上悬挂彤弓、彤 矢,从人齐聚,进献猎物,这时人群如障,非常热闹。
10
• 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宋 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日本东 京河井荃(quán)庐氏。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 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 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 然原拓己失,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日本收 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安国所藏的宋拓本《先 锋》本,旧商务印书馆、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收在郭沫若所著《石鼓文研究》一书中。上海艺 苑真赏社、日本鳹(qí n)堂有《中权》本影印本。中 华书局、日本二玄社出版的《书迹名品丛刊》中, 有《后劲》本影印本。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 1984年第三期,也刊有石鼓文的宋拓影印本。
6.北宋
运至京城 宋仁宗、司马池
向传师1052 京 城 宋徽宗
保和殿朝夕相伴 填注黄金。
4
1127年(靖康之变)
攻入汴梁
随徽钦二帝掠至燕京
北部女真族(金)
不了解中原文化
未发现其价值 剔去黄金弃至荒野 (第三次因战祸而遗失)
7. 元朝1234年南宋、 蒙古联军攻破燕京
废墟中搬至孔庙保存 安放于国子监
lí ng
• • • • • •
“酃雨鼓”:记述秦公及随从涉千河时,从低处看到的情景。 “作原鼓”:记述在山上整修原地的场景。 “吴人鼓”:记述虞人为秦公献祭而奔忙。 “吾水鼓”:叙述秦国水清道平的美好河山。 “而师鼓”:记述秦公的述志诗。 “马荐鼓”:记述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
8
2.《石鼓文》的书学价值
周朝
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
甲骨文 金 文
小 篆、隶书 草书、楷书、行书 草书、楷书、行书走向成熟
小 篆
隶 书
草书
楷书
23 行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24
甲骨文
甲骨文
金 文
大 篆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草 书 楷 书 行 书
《十七帖》 草书
隶书 熹平石经
大 篆 《石鼓文》
《泰山刻石》 小篆
《兰亭序》 行书
返回
20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
1.镇国之金银器 太阳神鸟金饰
2.镇国之青铜器 《武王伐纣亲历记》
3.镇国之石刻壁画
《 秦石鼓文》 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4.镇国之文献书简 西汉《兵法》竹简 为孙武、孙膑正名
5.镇国之书法 《平复帖》 见证汉字流变
6.镇国之绘画《五牛图》 重金购回的神妙绝品。
7.镇国之工艺品 《真珠舍利宝幢》 北宋苏州工艺集锦 8.镇国之陶瓷 《定窑孩儿枕 》
30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31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 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 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 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 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 出土的秦隶竹简。
32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 206-220年)得到了很 大发展,变无规则的 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 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 结构的基础。图为汉 隶。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