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05
CATALOGUE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意义与影响
对患者的影响
提高疾病认知
帮助患者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方法,提高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规范治疗流程
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和建议,减少治疗不当或延误治 疗的风险。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提供专业、权威的疾病信息和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 心和依从性。
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慢性肝炎。
流行病学
01
02
03
传染源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 型肝炎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 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均 易感。
临床表现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 不振、恶心、厌油、腹胀 等。
体征
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 ,表面光滑,边缘钝而不 整齐,呈中等硬度,有轻 度压痛。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实质回声,发 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及门静脉高压表现 。
CT和MRI检查
进一步明确肝脏形态及占位性病变, 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
病理学检查
肝组织活检
通过肝脏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肝组织免疫组化
用于鉴别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评估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
03
CATALOGUE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HBV DNA检测
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e抗 原、抗体等,用于确定是否感染乙肝 病毒。
定量检测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评估病 毒传染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一、前言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为了提高乙型肝炎的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本指南对乙型肝炎的病例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二、乙型肝炎病例诊断1. 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诊断标准;(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3)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2. 病例排除标准:(1)急性普通型肝炎病例;(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3)药物性肝损伤;(4)酒精性肝损伤;(5)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肝脏疾病。

三、乙型肝炎病例管理1. 病历资料收集:(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2)流行病学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3)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实验室检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

2. 病例分类:(1)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HBeAg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低;(3)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病程较短;(4)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肝功能衰竭,需进行肝移植等治疗。

3. 治疗方案:(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监测病毒载量、定期体检、预防感染等;(3)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4)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肝移植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诊断与评估
01
儿童与青少年
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状
况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同时,应关注疫苗接种情况和家庭聚集性感
染风险。
02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
孕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加强孕期监测和管理,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哺乳期妇女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应暂停哺乳,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婴安
心理干预与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干 预和辅导服务,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和信心。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共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合理饮食
01
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度油腻和刺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年版)》解读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录
• 指南背景与意义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目标与策略 • 药物选择与使用 • 患者管理与随访 • 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指南背景与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现状及危害
流行情况
全球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疾病,特别是在亚洲和 非洲地区。在中国,CHB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 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等综合判断。具体包括:持续或反复 的肝功能异常,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害。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后再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 性,且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即可确诊。

乙肝指南解读(参考)

乙肝指南解读(参考)

待解决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流行病学
2015 年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 HBV,其中2.4亿人为 慢性HBV 感染者,每 年约有65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功 衰竭、肝硬化和HCC
2010 年版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 HBV,其中3.5亿人为 慢性HBV 感染者,每 年约有100万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功 衰竭、肝硬化和HCC
2010年版
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 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 于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 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 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 HCV或HIV感染等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HCC年发生率 为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 生率3%-6%。发生HCC、肝硬化的 危险因素相似。对于HBeAg阴性、 HBV DNA低水平(<2000IU/ml), 高水平HBsAg(>1000IU/ml)与HCC 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实验室检查
2010年版
HBV血清学检查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 HBs、HBeAg、抗HBe、抗HBc 和抗HBc-IgM
2015年版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 HBe、抗HBc和抗HBc-IgM。HBeAg阳性CHB患者 中,基线抗-HBc定量对Peg-IFN和NAs治疗疗效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用 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 株检测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球 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γ-谷 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借助其动态观 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总胆 汁酸、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 拮抗剂-Ⅱ诱导蛋白(诊断HCC的另一个重要指 标,可与AFP互为补充)

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遵循医嘱,定 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等指标。
0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建议
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
01
02
03
定期检查
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 能、HBV DNA定量、甲 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等检查 ,以评估病情。
动态监测
对于肝硬化和肝癌高风险 人群,建议进行动态监测 ,包括肝纤维化扫描、CT 或MRI等检查。
合并糖尿病患者
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肝脏负担;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降糖 药物。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
关注心血管事件风险,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 检查。
合并肾脏疾病患者
根据肾功能调整抗病毒药物剂量;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肾毒性 药物使用。
05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及时机选择
新生儿
所有新生儿均应在出生后24小时 内接种第一剂乙型肝炎疫苗,并 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完
成全程接种。
高危人群
包括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 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应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其他人群
对于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乙型肝 炎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
未免疫人群,应进行补种。
提高接种率和覆盖率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认知度
制作宣传材料
01
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等,向公众普及乙
型肝炎防治知识。
开展宣传活动
02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如健康讲座、咨询义诊
等,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度。
建立合作机制
03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乙型肝炎防治宣传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射器等人群。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乙 肝病毒检测,以及早发现乙肝病 毒感染。
监测建议
对于已经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建 议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如抗体水平 不足,及时进行补种。
乙肝的预防教育与干预
预防教育
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 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干预措施
对于乙肝患者,应积极采取治 疗措施,控制病情,减少病毒
优化治疗方案
研究和推广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如 更合理的药物组合和更精细的药物 治疗策略。
社会心理支持
关注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援助,帮助他们更好地 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乙肝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组织和学术交流,共 享乙肝防治技术和经验,推动
全球乙肝防治水平的提升。
信息共享
乙肝的临床表现
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黄疸 、肝肿大、肝区疼痛等肝脏受损表现。
乙肝的诊断
乙肝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检测等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
02
乙肝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乙肝疫苗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疫苗和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 原酵母疫苗,两种疫苗均具有
个体健康威胁
乙肝病毒是一种肝炎病毒,可导致肝脏炎症、肝功能减退、 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对个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 危害。
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等, 因此乙肝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可能引起群体性的传 播和感染。
乙肝的医疗保障与政策支持
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国家已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实施免费接种,对于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乙肝发病率起到了 积极作用。

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2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根据病毒学应答调整方案
如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根据 HBV DNA下降幅度和速度调整治疗 方案。
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肝中应用前景
免疫调节剂种类与特点
介绍如PD-1抑制剂、细胞因子等免疫调节剂在慢性乙肝治疗中作 用机制及优势。
适用人群与疗效预测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分析免疫调节剂适用人群及可能带来的临床获 益。
国内外指南发展动态及对比
国际指南发展动态
国际社会对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不断更新和完善,强调早期筛查、规范治 疗、长期随访等重要性。
国内外指南对比
国内外指南在乙型肝炎防治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如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等。 本次修订旨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乙型肝 炎防治指南。
鉴别诊断方法新增及意义
新增方法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 瞬时弹性成像等技术。
意义
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误治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03
治疗策略优化与新进展
抗病毒药物选择及调整建议
首选高耐药屏障药物
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降低耐药 风险。
定期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 标,确保用药安全。
健康教育与讲座
组织专业讲座与培训,提高公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知与自我保健 意识。
05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进展
全国性监测网络覆盖范围扩展情况
监测点数量增加
全国范围内增设更多监测 点,提高监测覆盖面。
监测人群扩展
将更多人群纳入监测范围 ,包括高风险人群、重点 地区人群等。
监测项目丰富
增加监测项目,覆盖乙型 肝炎病毒学、流行病学、 临床学等多个方面。
乙型肝炎流行现状

EASL乙肝诊疗指南解读中文

EASL乙肝诊疗指南解读中文

2023-11-05•指南背景和目的•指南核心内容解读•指南亮点与特色•指南实践与经验分享•指南的局限性与不足目•总结与展望录01指南背景和目的•Easy-L乙肝诊疗指南是在中国制定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建议,提高CHB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该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专家共识,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后得出的。

指南的背景和制定目的•本指南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以及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等。

指南的目标受众是临床医生,包括内科、感染科、肝病科、消化科等领域的医生,以及从事肝病治疗和研究的相关人员。

指南的适用范围和目标受众02指南核心内容解读乙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临床特征包括乏力、纳差、腹胀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和HBV血清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可帮助判断肝脏形态及结构。

诊断标准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初步诊断,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认。

对于确诊的乙肝患者,还应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病毒载量等检测,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诊断流程乙肝诊断标准及流程治疗方案根据指南,乙肝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对症治疗。

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损伤,改善肝功能。

用药原则抗病毒药物应尽早使用,并遵循口服给药、按疗程治疗的原则。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基因分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乙肝治疗方案及用药原则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影像学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乙肝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03指南亮点与特色Easy-L乙肝分类系统经过优化和更新,更加科学、实用和符合现代医学标准。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解读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解读

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解读引言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乙肝的诊疗方案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国内外专家组织发布了乙肝诊疗方案指南,以提供给医生和患者参考和应用。

本文将对乙肝诊疗方案指南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指南,提高乙肝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1. 乙肝诊断标准乙肝诊疗方案指南对乙肝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根据指南,乙肝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血清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血清HBV-DNA检测阳性,或HBsAg阳性持续时间少于6个月时,HBsAg/anti-HBc IgM阳性;•对于急性乙肝,患者临床表现和血清指标符合急性乙肝的诊断标准。

同时,指南还对乙肝的临床分类进行了介绍,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相关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等。

2. 乙肝治疗原则乙肝诊疗方案指南明确了乙肝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原则•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指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急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原则•急性乙肝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展;•对于需要治疗的急性乙肝患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调整。

3. 抗病毒治疗乙肝诊疗方案指南对抗病毒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哪些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何时开始治疗、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等。

3.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根据指南的规定,下列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持续超过一定的阈值;•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或存在肝脏病变;•慢性乙肝患者,合并有肝硬化或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22年版)解读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23
新版指南倡导更积极地筛查,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 主要更新包括:
(1)流行病学:更新数据,将WHO 2030目标写入; (2)预防:扩大筛查,母婴阻断; (3)自然史:优化分期,加入“不确定期”; (4)实验室检测:高灵敏HBV DNA,新型标志物; (5)适应证:扩大抗病毒治疗,包括家族史、年龄、疾病 进展风险; (6)治疗:优势人群临床治愈,新药的新进展;(7)特 殊人群:新增低病毒血症,加入靶向治疗人群,强调对儿 童特别是儿童免疫耐受期的患者进行治疗。
推荐意见7:意外暴露于HBV者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1)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排出伤口中的血液,再对伤口用等渗盐水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处理(A1)。 (2)应立即检测 HBsAg、HBV DNA,3~6 个月后复查(A1)。 (3)如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并有应答者,且已知抗-HBs阳性(抗-HBs≥10 mIU/ml)者,可不再注射HBIG或乙型 肝炎疫苗。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 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 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剂乙型肝炎疫苗(20 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剂和第3剂乙型肝炎疫苗(20 μg) (A1)。
一、流行病学
推荐意见5: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应≥28 d,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 d (A1)。
推荐意见6:对3剂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剂60 μg或3剂20 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序后 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剂6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2024年解读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2024年解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广泛传播和高致病性的特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4亿人慢性感染HBV,其中我国约占1/3、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程缓慢的病情,但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规范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指南提出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指导意见:1.全民免疫接种:指南强调了乙肝疫苗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出生儿童和易感人群。

全国范围内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也逐年提高,目前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标准。

2.临床干预:指南鼓励医疗机构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水平,特别是在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

同时,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肝炎病毒相关标志物等指标,以及进行肝脏超声检查等。

3.药物治疗: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状态,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肝保护治疗等不同方案。

这些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等。

4.并发症的防治:指南详细介绍了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包括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

对于有肝癌高风险的患者,还提出了定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的建议。

5.健康教育和宣传:指南强调了慢性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防范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知识。

提倡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文件,它提供了规范和系统的指导,对于我国乙肝疫情的控制和在患者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疫苗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期待未来的指南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地指导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慢性轻度、中度和重 度。根据病毒复制情况可分为HBeAg 阳性和阴性两类。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肝功能、乙肝五项、HBV DNA定量等。肝功能异常是慢性乙肝的常见表 现,乙肝五项和HBV DNA定量可用于评估病毒复制情况和传染性。
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CT和MRI等。B超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观察肝脏形态、大小 和回声等,有助于发现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CT和MRI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 结构和病变信息。
心理支持
关注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健康,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 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管理策略
孕前咨询
对计划怀孕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进行孕前咨询,评估病情,制定
合适的怀孕计划。
孕期监测
对已经怀孕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进行定期孕期监测,包括肝功能 、病毒载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
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与 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医疗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疗挑战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耐 药性问题以及患者依从性等。
指南制定目的和原则
制定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 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 面的最新推荐意见,以改善患者 预后和生活质量。
处理可能的问题。
抗病毒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孕期情况,选择 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以降低
母婴传播风险。
老年人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管理策略
综合评估
对老年人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 括病情、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的治疗与管理
0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权衡抗病毒治疗与母婴传播的风险,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孕期和哺乳期的监测和管理。
02
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根据年龄、生长发育等特点制定个性
化治疗方案。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03
老年人
特殊人群的诊断与评估
孕妇
01
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评估需考虑母婴传播风险,加强病
毒载量和肝功能监测。
儿童
02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评估需关注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
03
老年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评估应注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
情况,以及药物使用对肝脏的影响。
04 治疗与管理
治疗目标和原则
非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合理饮食,忌酒,减少肝 脏负担;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心理支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易产生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中医中药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可结合中医 中药治疗,以调理身体、改善症状 。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肝功能评估
根据肝功能检查结果,评估肝脏受损 程度,如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异常 程度。
病毒载量评估
肝脏影像学评估
利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手 段,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和结构变化 ,评估肝脏病变程度和并发症情况。
通过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评估患 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和传染性。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极强的特点,是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加强对乙肝的防治工作,中国卫生部曾发布《乙型肝炎防治技术指南(2010年版)》。

本文将就防治指南进行详细的解读,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乙肝。

什么是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炎,属于肝炎病毒性感染,具有惯性传播、难治性和慢性化的特点。

中国是乙肝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约有1/3的人口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既有急性感染的患者,也有慢性感染的患者。

慢性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后果,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如何预防乙肝?接种乙肝疫苗目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防治指南,对于以下人群应该优先接种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的母亲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对于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亲属和接触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注射器具传播途径是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在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应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例如手术刀片、针头、床单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患有乙肝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采用无菌操作和个人防护措施,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

避免高危行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以下行为是高危行为,应尽量避免:•性行为无保护措施,包括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关系、不使用安全套等。

•与病毒感染者共享注射器、洗漱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

•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注射穿刺操作。

如何治疗乙肝?急性乙肝治疗急性乙肝的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4周自行康复。

然而,少数患者病情可能恶化,出现肝功能损害等问题。

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合理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例如注射干扰素、肝脏保护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离子-牛磺胆酸-协同转运蛋白(NTCP)是HBV感染所需的细胞膜受 体
• cccDNA:HBsAg消失后,仍可在肝脏检测到
实验室诊断和临 • 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3%-5% 床诊断
• 失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14-35%
• 基线抗HBc抗体定量预测治疗疗效
• 血清HBsAg定量预测疾病进展、疗效及预后
待解决问题 特别强调解决中国实际临床问题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流行病学
2015 年版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 HBV,其中2.4亿人为慢 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 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 所致的肝功衰竭、肝硬 化和HCC
2014年中国CDC报告, 1-4岁、5-14和15-29岁 人群HBsAg检出率分别 为0.32%、0.94%和 4.38%
预防推荐意见
乙型肝炎疫苗
1.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出生后12h)注 射HBIG,剂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乙肝疫苗, 在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 婴传播的效果(A1) 2. 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μg重 组酵母或20μgCHO重组乙肝疫苗(A1) 3. 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 母亲的哺乳(B1) 4. 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 和针次;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酵 母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 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A1)
生物化学检查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 血清ALT和AS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球
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γ-谷
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 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借助其动态观
酶、甲胎蛋白、
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总胆
汁酸、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维生素K缺乏或
• FIB-4指数:可用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
2
• FIB4=(年龄×AST)/(血小板×ALT的平方根)
• 瞬时弹性成像(TE):识别轻度肝纤维化和进展性肝纤
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测定成功率受肥胖、肋间隙大小以
2010 年版
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 HBV,其中3.5亿人为慢 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 有100万人死于HBV感 染所致的肝功衰竭、肝 硬化和HCC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 5岁以下儿童的HBsAg 携带率仅0.96%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 HBe、抗HBc和抗HBc-IgM。HBeAg阳性CHB患者 中,基线抗-HBc定量对Peg-IFN和NAs治疗疗效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清HBsAg定量检测可用 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 株检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自然史
2015年版
2010年版
CHB患者肝硬化年发生率2%-10%, 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大龄、男性、
HBeAg血清学转换时>40岁、ALT持 续升高)、病毒(HBV
DNA>2000IU/ml)、HBeAg持续阳性、 C基因型、合并HCV、HDV或HIV感染
主要内容
实验室检查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
实验室检查
HBV血清学检查
HBV DNA、基因型和 变异检查
2010年版
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抗 HBs、HBeAg、抗HBe、抗HBc 和抗HBc-IgM
HBV DNA定量检测和HBV 基 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株检测
2015年版
• 无创诊断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015年版中国乙肝防治指南主要 更新和推荐意见
主要更新
治疗原则、适应证
临床治愈概念(特定人群)
治疗药物和方案选 明确一线治疗干扰素(普通和长效)、恩替卡韦和
择以及检测
替诺福韦(推荐意见5-11)
特殊人群管理 植根临床、服务临床、针对热点问题篇幅大幅度增 加、如母婴传播和小儿治疗(推荐意见12-22)
低水平(<2000IU/ml),高水平 HBsAg(>1000IU/ml)与HCC的发生
风险呈正相关
非肝硬化患者较少发生HCC。肝硬 化患者中HCC年发生率为3%-6%。 HBeAg阳性和HBV DNA>2000IU/ml是 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以及环境(酒精和肥胖)
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
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 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 化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危
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HCV或 HIV感染等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HCC年发生率为 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生率 3%-6%。发生HCC、肝硬化的危险因 素相似。对于HBeAg阴性、HBV DNA
拮抗剂-Ⅱ诱导蛋白(诊断HCC的另一个重要指
标,可与AFP互为补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年第3卷第1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 APRI评分: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小板(PLT)比
率指数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成人APRI评分>2分,预示
1

患者已发生肝硬化。计算公式AST(ULN)×100/PLT(109/L)
默沙东
默沙东
2019/8/21
1
2015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2015年版中国乙肝防治指南主要更 新和推荐意见
主要更新
术语
标准化 国际化
病原学、流行病 学和预防
自然史、病理和 发病机制
HBeAg阴性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2014年中国CDC报告,1-4岁、 5-14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推荐 意见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