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收益概念,明确资本保持与收益计量、收益与现金流量的

关系,掌握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

标准与计量。

•技能目标:掌握我国的利润与国外盈利、综合收益以及净收益在构成内容上的

异同,并能准确计算。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关收益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对收益确认与计

量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主要内容

6.1 收益的概念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6.4 收益与现金流量

6.1 收益的概念

6.1.1资本与收益

1)资本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资本,一方面因其所站的立场不同,形成的资本定义也不同;另一方面,

就资本的本质来讲,既有其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

资本的内涵包括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各种生产要素,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会计学中的资本,通常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其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资本账户成为联系企业与投资者的核心。

从经济学和会计学对资本概念的分歧可以看出: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2)收益

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其他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

经济收益概念的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即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在理论上,它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现的。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

(6)适当运用稳健原则。

因此,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确定的收益额比较客观、可核查,有利于反映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比较严重,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的财务报表

越来越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扩展会计收益概念”被提了出来。

扩展会计收益概念仍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但允许有适当的灵活性,它既考虑了经济收益概念所强调的“真实”收益,又注意到了收益项目在计量方面的可操作性,因而容易被接受。

虽然会计收益概念和经济收益概念完全走向统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未来的会计收益概念将会进一步适应动态经济环境的需求却是令人信服的,这也是会计收益概念发展的大势所趋。

6.1.2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盈利、净收益、综合收益与利润

盈利与净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会计原则变动对以前年度的累计影响”项目的处理不同。

净收益与综合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业主交往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项目的的处理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6.1.3 收益与资本的关系

资本和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经济理论上讲,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某一特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

在资本和收益关系的许多方面,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界定资本和收益的原则、范围不同,所持的资本保全概念也不同,因而对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2.1 收益与资本保全

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时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1)财务资本保全

财务资本保全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是传统会计所主张的观念,主张以名义货币表示的资本的保全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

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亦称一般购买力资本保全,主张在不改变会计计量标准但改变会计计量单位的前提下来确定收益。

3)实物资本保全

实物资本保全亦称在生产能力资本保全,主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原有的实物资产或原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根据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可以提出多种评价资产和资本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又会得出许多不同的收益计量模型。

6.2.2 收益的确认

在会计上,收益的确认不仅受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影响,而且也受不同的收益观影响。

1)本期经营收益观

本期经营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应只反映本期的经营(活动的)收益,而非常项目的收益则不包括在内。

按本期经营收益观确认收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区分。正确区分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目的是使损益表中的收益数额能恰当地计量企业业绩。

(2)本期与非本期收益的区分。列入经营收益的收益应与本期业绩相联系,这样使不同会

计期间的收益可以更好的比较,以对不同时期的业绩作出评价。

2)全面收益观

全面收益观亦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持这种收益观计量收益的理由是: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界限很难划分清楚,而且也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利润表,由于较少掺杂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而使会计报表更具客观性。

(3)全面收益观可将年内收益变动的性质予以提示,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独立的分类,得出恰当的收益量度。

综上所述,本期经营收益观与全面收益观的主要区别是:两者报告收益的目标不同。

因此,会计理论界一般赞同全面收益观,要求将企业的全部收益列入企业的损益表。

传统会计对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收益实现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基础之上的。

1)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亦即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其重心在于明确最恰当的收入(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