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俗风情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民俗风情

扬州民俗风情

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朴纯雅,令人陶醉。游人至扬州,如果适逢其时,不妨入乡随俗。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维扬灯会一年一度的灯节,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称元宵佳节。传统的维扬灯会就在这时举行。《望江南百词》中说:“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扬州扎彩灯,集彩扎、裱糊、书画、诗文、剪纸、刺绣、编结等技艺于一体。灯的式样很多,有简单普及的兔子灯、西瓜灯、元宝灯、荷花灯、蛤蟆灯……有工艺复杂的龙灯、船灯、麒麟灯、寿星灯……还有扬州特产琉璃灯。维扬灯会还和猜谜结合起来,称为灯谜。扬州时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圆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二月二,龙抬头到了二月,春意萌动,天气渐暖,春耕大忙即将开始。

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

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也称花朝。扬州时俗,花朝日用红布条系在花枝上,谓之挂红,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清明节清明时节,春光烂漫,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扬州人多喜在这时出城踏青放风筝。《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扬州风筝也享有盛誉,可以扎成八角、金鱼、蝴蝶、蜈蚣、寿星和孙悟空等形象。有的还配以藤弓,风吹发出嗡嗡之响。夜间还有装上小灯的。放风筝时,有人故意将线弄断,让风筝随风飘走,称作“放晦气”。旧时清明,妇女还喜在头上戴花插柳,谚云:“清明不戴花,死了变老鸦;清明不戴

柳,死了变黄狗。”清明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上坟扫墓,点烛敬香,烧纸叩头。叩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即敬神叩三个头,敬鬼叩四个头。

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传统的踏青挑荠之日。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踏青挑荠,采回荠菜,或包饺子,或做圆子,滋味特别鲜美。此外,三月三还是江都仙女庙逢集的日子。立夏尝新立夏之时,早种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盘。扬州人立夏所尝之“新”,有樱桃、新笋、青蚕豆、扬花萝卜,鲥鱼或咸鸭蛋。此外,扬州人还有立夏称体重,吃绿豆糕、茶叶蛋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茶叶蛋,夏天可以不中暑。

端午节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扬州人口语称“五月节”。五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鲜芦叶(俗称粽络)包裹糯米制成,有的还掺红豆、蚕豆瓣、红枣、咸肉、鲜肉、火腿、香肠等,味更鲜美。这天,扬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饭喝雄黄酒和吃“十二红”的习俗,还有插蒲艾以驱邪和用艾草烟熏室内的习俗,也有划龙船的习俗。

六月六晒伏扬州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衣物。此俗现在已不限于六月初六,只要进入伏天都可以晒衣物,故又称“晒伏”。六月六,扬州还有吃饺子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饺子不会疰夏。六月十九观音会相传阴历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生日,扬州信佛的男女都要到观音山烧香,人如潮涌,热闹非常。四乡八镇的人,也都纷纷赶来。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别虔诚的信徒,在膝盖上绑了纸,走三步就叩一个头。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开始有人烧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后,才算完了香事。

乞巧节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扬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云和月下穿针应“巧”的习俗。旧时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中秋节到

了中秋节,除了应市的各式月饼,扬州人还要家家包烧饼。旧时,还有用月饼、菱、藕等敬月亮的习俗。煮腊八粥相传阴历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之日。这天,佛教徒用米粮和果菜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后来吃粥之风传及民间,这天,扬州家家都吃腊八粥。旧时扬州各大寺院除向佛祖供粥外,还向群众施粥,谓吃了此粥可以得佛祖保祜。民间煮腊八粥,讲究的要用桂元肉、蜜枣、花生米、莲子、银耳、白果、栗子等掺合在糯米中煮成。

送灶老爷升天扬州人称管灶的神为“灶老爷”。传说,灶老爷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晚,要到天宫去禀报人间之事。所以,这天晚上,家家在灶龛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在灶前供上灶糖(宝塔形的饴糖)和灶饭(糖米饭),说些恭维话,让灶老爷吃甜了嘴,粘住了牙,在天帝面前多说好话,赐福全家。送过灶,全家坐下来吃糯米饭,喜吃的不喜吃的,都要吃一点。家里有人在外未归,也要替他放一双筷子,盛一碗饭,表示全家大团圆。有的新婚夫妇想生儿子,也多放一双筷子,多盛一碗饭,讨个吉兆。扬州送灶的日期,还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即官家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民间在腊月二十四送灶。送灶这天,还是传统的大扫除日期,俗称“掸尘”,所谓“有钱没钱,干净过年”。

过年扬州人称过春节为“过年”。除夕晚上家家吃团圆饭,喝守岁酒。桌上鱼肉珍馐之外,少不了还要摆几样象征吉祥如意的菜。如豌豆苗(扬州称安豆头)象征平平安安,水芹菜象征勤勤快快和路路通,煮鲢鱼象征年年有余,当天不动筷,留到正月十五才吃。初一早晨,先放鞭炮,表示开门大吉。早餐先吃糖茶或莲子红枣汤,表示家庭和睦,生活甜蜜,然后吃糯米粉包的圆子(亦称大元宝),象征一年圆圆满满。此后,穿戴一新,到各家拜年。一般先拜至亲,舅

舅,姑父等要在初二拜年。出嫁妇女要在初二回娘家拜年,初二不去,丈人丈母就不高兴了。对长辈拜年要上午去,下午去就算不敬。对好友拜年,则“寒夏不迟”。招待拜年的客人,用花生、瓜子、糖果、柿饼、云片糕、枣子、橘子。长辈还要给小辈“压岁钱”。

扬剧的年龄有多大?有人说它是初出茅庐的村姑,有人说它是饱经忧患的长者。

扬剧的故乡在何方?有人说它在二分明月的扬州,有人说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

扬剧的履历该怎样写?有人说至多从他的父亲那一辈写起,因为耳听为虚,眼见是实,三代以前,皆无可考;有人并不多说,只是上下求索,周咨博访,不但访问今人,而且请教古人--因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面对种种互相抵牾的说法,我们迷惘,我们沉思,我们寻觅,我们领悟。扬剧自有自己的身世,人们缺少的只是发现。要寻找它的踪迹,只有披荆斩棘地去走一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然而在扬州这个舞台上,汉之百戏、唐之戏弄、宋之戏文、元之杂剧、明之传奇,都距离我们太远。扬剧无论如何必不至于从那么遥远的时代走来。清代距离我们较近,而清代又是一个地方戏曲兴起和盛行的时代,我们完全应该先对清代的扬州剧坛作一番考察。

清初的扬州真是热闹极了!这里地处扬子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舟楫便利,人文荟萃,凡事皆能得天下风气之先。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一掷千金,时代的风尚教他们想方设法地附庸风雅,以掩盖身上的铜臭。庞大的扬州市民阶层在丰衣足食之后,也渴望享受更多的文化娱乐,来轻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与疲惫的筋骨。于是,一班班代表着全国各地艺术精华的梨园弟子纷纷赶来了,从江南、从河北、从陕西,从山东……,他们带来了昆胜、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这些操着南腔北调的艺术家们,一个个身怀绝技,在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