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的感想
工商11-1张玉万201105002002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它不仅是历代军事家用于指导战争实践的必读之书,而且对于当今多数中国人来说也并不陌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实击虚”等,这些古老的军事格言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智慧而广为流传过。作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古代兵书,其中多数作战方式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战争,但是作为思想,其基本原则已渗透到现代军事,乃至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在现在商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有一套好的管理方法,一套正确的管理方法,甚至是一套读一无二的管理方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要想常打胜仗,就要有高智慧,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忠心耿耿的士兵······这些是打胜仗的基础条件。“将”本身包涵很多意义,如孙子解释“将”的时候提出的“智、信、仁、勇”就是从人性的立场来着眼,换言之,要谈领导不能只从物性来看,要从人性来看,要从人性与物性的配合来看。“智、信、仁、勇”就是从人的共信、共识、共知来建立领导,如此才可以立为大法,成为制度,变成战略,付诸实行,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掌握人心,孙中山先生说“顺乎天应乎人”,也是易经上革卦与兑卦所说的,顺利天就是顺乎世界潮流,应乎人就是适合人群需要,是革命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道”。以这个“道”来结合时空中的相关因素,统合为一个领导组织来加以推行,这就是“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从管理哲学,人性发展或历史教训来看,都是一个不变的道理。
孙子兵法首先强调的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说法,因为战略是要实现政策,达到目标,如果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果,即是最好的方式。这显了中国人非常的智慧。要达到目标,并能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定,一定要先站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无死地”,这是战争的最高原则。什么是“立于不败之地”和“无死地”呢?一位美国学者写了一本叫做《新世界的管理观念》的书,其中提到“超稳定性”的观念。他说美国很多的工业是应运而生,背运而减,时间一过就无法生存,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曾举出40几个工业,到今天已经完全落伍了,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超稳定性”。“超稳定性”就是基于深厚的思考,所产生的一种长程计划,足以应变,也就是足以适应任何风暴和转变而不会受到根基上的影响,一般系统如果没有“超稳定性”,会因环境的变化或内部的变迁而受到损失,所以必须建立“超稳定性”的观念。“超稳定性”观念,结合易经来说就是不“不变”。宇宙间“变”是一定的现象,如何以“不变”来结合“变”,容纳“变”,整合“变”,是易经的主要原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应是要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该想到,而不是临时去应,换言之,就是整体系统要有相当大的伸缩性与变通性,这样才能以不变来承受变易,如果不仅有应变的能力,并且能有“未来管理”能力,来控制和预测管理及控制未来(即具有所谓“前知”的能力),那就是更高明的层次了。
另外一个管理原则是简单,基本原则要把握“简”和“易”的要求,如果系统太复杂,过程太分散,就很难收到统驭控制的效果。所以如何以一驭万,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易经对变化的认识,就是从一个简单的组合,到一个稳定的系统,以应付时代或内部的变迁。从这一思想来看,“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立于“超稳定性”的整体系统,在中国来说就是“道”,只有“道”才有这样的力量,“道”是中国的一个理想的境界,同时也是实际体验到的境界,因为整个变化之机,其主动性、整体性、自然性就是“道”的特性,都可以从事实上的体验到,而不是虚无飘渺的
管理者也就是决策者,打什么样的仗,怎么打仗,怎么样的防御与部署······这些战略思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孙子兵法所强调的第二点是“知”的重要,人如果不知,
就很难对事物下判断。有时知道并不一定能够作判断,但是不知道则根本无法作判断。知识是判断是非的基础,同时知识具有启发性,可以使人产生判断的能力,科技知识也是如此,因为科技知识基本上是假设性的,必须受过客观的实际验证才能得到,我曾在一篇《管理哲学》的文章中提到,知识决策化,决策知识化,也就是决策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要以决策为目的,如果知不能用,则知是抽象的,所以如何把知用于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
孙子兵法中谈到“知”的地方很多,大体说来强调要知三样东西:第一是要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分别,也就是全偏的关系,孙子所说的“道”就是整体,“九变”就是部分;第二是要知道“反正”,也就是“奇正”、“经权”的运用;第三是要知道“彼此”,如孙子上所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总括来说,是由主体来知对象,以能知和所知的是一种一分为二的活动,而用的时候则要把所知和能知,主体和对象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二合为一的活动,所以“知”基本上仍然是辩证法的运用,仍然是易经中的基本思考。
第三点是如何因时、因事、因地、因敌而行,也就是应用的问题,当我们了“知”,有了“立于不败”的道理,要怎样去用它呢?这就需要应变、应通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易经上的可以找到根据。知道原则,知道敌我关系是战略层次,而如何把它推行到事物方面,达到成功的目标,则属于战术范围,孙子上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整个宇宙是变化的,所以孙子说:“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而对这种情况,就要能通变、应变,不过通变还是要基于一个整体的知识系统来通变。
第四点是从主体自我加以升华、加以把握,以加强整体中主体的深度,其表现是在于治心、治气、治力、治变等的上面,也就是如何去撑握“道”,“道”要透过主体,也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一个战略家不断的努力,去用心的掌握,才能达到百战百胜的目标。要掌握“道”首须治心,中国哲学谈“心性”,有心因为有性,有性因为有天,心与道有贯通的一面,治心要透过自我反省,认识外界的宇宙,中庸说:“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能合内外之道,才能把心充实起来,治心之后,形之于色,形之于形,化为一种实际的形态就是气,气是一种实际的身体状态与行为状态,气表现为力,然后达到治变、致用。依这样的次序来达到变化莫测的境地。所以主体的升华,是基于对客观事物的了解与配合,来做的个人的修养,这也是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所特别强调的。
我们作为一个学习管理者,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必须学会借鉴前人的经验,管理其实是作为一种思想在传播,那么要把握好这股思想的正确性和时代性,需要我们更多的接触大量的哲学类,心理学类的知识。高度的观察能力、情绪的自控能力、意志能力、判断能力和直觉能力,《孙子兵法》十三篇都贯穿着对将帅的最高要求,孙子非常慎重地提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他认为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的周密,国家就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要衰弱。另外《孙子兵法·作战篇》还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可见孙武非常重视将帅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对将帅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孙子兵法》的许多论述中都涉及到领导心理学的内容。其中五事之一的“将”就是专门阐述将帅本身素质和领导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就是人的整个精神面貌表现为稳定性、倾向性、独特性和整体性。特定的性格特征决定了领导的决策是否果断、坚定孙武认为勇敢果断是将帅必备的性格特征。但是《孙子兵法·九地篇》说“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意思是将帅要处事沉着老练,解决矛盾要公平不带感情色彩喜怒不形于色。这就是指领导者不仅要勇敢果断而且应具备沉着冷静、稳健的性格和公正严明的、雷厉风行的个性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