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江苏省东海县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化严密的科学论证为幽默诙谐的类比说明,表现了
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同学们
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总结课文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 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 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 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 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 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 方有独到的发现。
(4)这一句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 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 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 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贵重了。 作者随 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总结: 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
导学四: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一)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 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 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 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 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 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 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 杂质。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名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 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 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 列、《钢窟》系列等。这两篇短文选自 作者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来自百度文库
导学一:比较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1.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 和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 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 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 石的发现来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 的原因。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 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改题好:
两篇短文都是以恐龙的灭绝为话题,前一篇以 《恐龙无处不有》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恐龙曾经生 活在地球的每一块陆地上,后来随着大陆板块的漂 移,一部分恐龙随之被携带到南极,说明了“板块 构'造理论的成立。后一篇主要讲恐龙灭绝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用《恐龙无路可逃》为题,可以很 自然地引出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探究,还可以与前 一篇的标题《恐龙无处不有》呼应。如果用《被压 扁的沙子》为题,会让没看文章的读者不知所云。
致密 [zhìmì] 陨石 [yǔn shí]
天衣无缝 [tiān yī wú fèng]
硅 [ɡuī]
铱 [yī]
2.解释下列词语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灾祸。 致密: 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
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020年是阿西莫夫诞辰100周年
1.读准字音
臀 [tún] 流逝 [liúshì] 两栖 [liǎng qī] 劫难 [jiénàn] 追溯 [zhuī sù] 衍射 [yǎn shè]
骨骼 [gǔ gé]
漂移 [piāo yí]
褶皱 [zhě zhòu] 携带 [xiédài]
彗星 [huì xīng] 潮汐 [cháo xī]
5.预期结果 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斯石英。
6.得出结论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问题思考:
两篇文章都是与“恐龙的灭绝”有关,但题目完全不 同。有人说,把《被压扁的沙子》改为《恐龙无路可逃》 更好,你觉得呢?
(一)原题好:
两篇文章都谈到恐龙的灭绝,但所说明的主要问题 各不相同。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说 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用《恐龙无 处不有》为题,强调了这是板块理论的重要证据。而在第 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是 重要证据,科学家用它来说明是陨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 的灭绝。所以两篇文章命题的角度是一样的:都是用说明 对象的重要证据作标题。另外,“被压扁的沙子”还用了拟 人的手法,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1.客观事实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 2.提出问题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恐龙是怎么到南极去的?
3.作出假设 不是恐龙在迁移,是大陆在漂移。
4.推理验证
↓ 汇聚(泛大陆)
→ ↓ 板块在运动
分裂(板块) 汇聚(泛大陆)
↓分裂(四大洲)→七大洲)
5.预期结果 大陆漂移使恐龙出现在南极。
6.得出结论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2.这两篇短文选自地球科学《新疆域》的 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 系?
(1)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2)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 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论断。
导学二:事理说明文以讲“理”为主,(一)列出 《恐龙无处不有》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导学三:补充说明的作用
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 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 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 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二)列出《被压扁的沙子》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1.客观事实 65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铱(撞击地球的陨石中含有铱
2.提出问题 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否是“撞击”?
3.作出假设 撞击说 火山说
沙子在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 ← 65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斯石英。
4.推理验证
↓
↑
斯石英在高温下会变为沙子→ 火山爆发携带的斯石英会变为沙子
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同学们
应在今后的说明文写作中学习、借鉴。
总结课文
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 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 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 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 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 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 方有独到的发现。
(4)这一句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 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 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 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贵重了。 作者随 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总结: 这些补充说明的文字化高深的科学概念为平易的
导学四: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一)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
(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 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 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这一句看起来有调侃的意味,但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 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 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 即沙子的学名,易被人理解接受;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 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 杂质。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名片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 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 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 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 列、《钢窟》系列等。这两篇短文选自 作者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来自百度文库
导学一:比较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1.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 和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 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 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 石的发现来说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龙的灭绝” 的原因。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 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二)改题好:
两篇短文都是以恐龙的灭绝为话题,前一篇以 《恐龙无处不有》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恐龙曾经生 活在地球的每一块陆地上,后来随着大陆板块的漂 移,一部分恐龙随之被携带到南极,说明了“板块 构'造理论的成立。后一篇主要讲恐龙灭绝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用《恐龙无路可逃》为题,可以很 自然地引出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探究,还可以与前 一篇的标题《恐龙无处不有》呼应。如果用《被压 扁的沙子》为题,会让没看文章的读者不知所云。
致密 [zhìmì] 陨石 [yǔn shí]
天衣无缝 [tiān yī wú fèng]
硅 [ɡuī]
铱 [yī]
2.解释下列词语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 灾难、灾祸。 致密: 细致精密。 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
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020年是阿西莫夫诞辰100周年
1.读准字音
臀 [tún] 流逝 [liúshì] 两栖 [liǎng qī] 劫难 [jiénàn] 追溯 [zhuī sù] 衍射 [yǎn shè]
骨骼 [gǔ gé]
漂移 [piāo yí]
褶皱 [zhě zhòu] 携带 [xiédài]
彗星 [huì xīng] 潮汐 [cháo xī]
5.预期结果 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形成了斯石英。
6.得出结论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问题思考:
两篇文章都是与“恐龙的灭绝”有关,但题目完全不 同。有人说,把《被压扁的沙子》改为《恐龙无路可逃》 更好,你觉得呢?
(一)原题好:
两篇文章都谈到恐龙的灭绝,但所说明的主要问题 各不相同。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说 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用《恐龙无 处不有》为题,强调了这是板块理论的重要证据。而在第 二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是 重要证据,科学家用它来说明是陨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 的灭绝。所以两篇文章命题的角度是一样的:都是用说明 对象的重要证据作标题。另外,“被压扁的沙子”还用了拟 人的手法,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1.客观事实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 2.提出问题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恐龙是怎么到南极去的?
3.作出假设 不是恐龙在迁移,是大陆在漂移。
4.推理验证
↓ 汇聚(泛大陆)
→ ↓ 板块在运动
分裂(板块) 汇聚(泛大陆)
↓分裂(四大洲)→七大洲)
5.预期结果 大陆漂移使恐龙出现在南极。
6.得出结论 地壳在进行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2.这两篇短文选自地球科学《新疆域》的 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 系?
(1)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2)都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 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论断。
导学二:事理说明文以讲“理”为主,(一)列出 《恐龙无处不有》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导学三:补充说明的作用
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 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 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 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二)列出《被压扁的沙子》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1.客观事实 65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铱(撞击地球的陨石中含有铱
2.提出问题 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否是“撞击”?
3.作出假设 撞击说 火山说
沙子在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 ← 65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斯石英。
4.推理验证
↓
↑
斯石英在高温下会变为沙子→ 火山爆发携带的斯石英会变为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