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药理药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七的药理药效
【摘要】三七用于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本草纲目》以前的《医门秘旨》、《跌损妙方》已有记载,历代本草中多有收载,是我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三七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别名参三七、三漆、田七、血参、金不换。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关键词】三七;药理;药效
《本草纲目》载有:“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的记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研究三七的化学成分,发现其含有三七皂苷、黄酮苷、三七素、挥发油及氨基酸等化合物,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炎、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药理药效作用。现将三七对血液系统的药理药效作用综述如下:
1止血作用
三七为血证要药,民间称之为“止血金不换”、“止血神药”之称,止血而不留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治疗。《本草新编》上说:“三七根,止血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止血又活血,止血不留淤”这是古典药方中对三七止血作用特点的精确描述。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含达马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的活性成份,主要为人参皂
苷rb1、rb2、rg1、rg2…及三七皂苷r1、r2、r3…,尚含氨基酸、黄酮类(槲皮素)等,水溶性部分止血有效成分为田七氨酸。有报道,三七注射液能使血小板产生伪足、聚集、变形等粘性变形运动,使血小板胞膜破损、部分溶解,出现脱颗粒反应,推断出三七能诱导血小板释放花生四烯酸、adp、血小板因子iii和ca2+等止血活性物质,达到促凝血作用。
2 补血作用
补血是三七的传统功效之一。“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为中药之最珍贵者”,这是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对人参和三七的评价。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三七能促进骨髓粒细胞系统、血红蛋白及各类红细胞升高和增殖,因此,具有明显的造血功能。郑茵红[1]等发现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rg1、rb1、re+r1)对造血祖细胞有增殖作用,三七总皂苷可诱导造血细胞多个转录因子,如gata簇(gata-1)、gata-2、ap簇、c-fos、c-jun、核因子-kb(nf-kb)和nfe-2等,这些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对基因的转录调控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三七总皂苷能阻断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增强一氧化氮的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环,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3活血作用
《本草纲目》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本草从新》说:“三七甘苦微温,散血定痛,
治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为金疮杖疮要药。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味微甘颇似人参,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三七可以通过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抑制白细胞黏附、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通路,提高血小板camp含量,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而抑制血栓形成。刘川等[2]临床研究发现三七三醇皂苷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rg1能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进而起到抗血栓作用,其研究显示,通过比较三七三醇皂苷与丹参治疗脑梗塞的疗效,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5),同时观察到三七三醇皂苷组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影响变化与丹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4溶血与抗溶血作用
孙红祥等[3]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皂苷对小鼠细胞膜的溶血百分率,用mtt法检测cona、pwm和ph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ova抗体效价,研究发现ova加三七皂苷免疫组小鼠的cona、pwm和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ova对照组(p<0.01)。
由此可见,三七作为传统止血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特别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三七的广泛药理药效作用越来越使其成为预防、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
参考文献
[1]郑茵红,高瑞兰,朱大元,等.三七总皂苷及其单体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3):135-137.
[2]刘川,王淳,刘平,等.三七三醇皂苷治疗脑梗塞116例疗效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1):6-7.
[3]孙红祥,潘杭君,潘远江.三七皂苷的溶血性及免疫佐剂作用中国药理学报(英版)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