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疾病知识、 分期和分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发现的肾癌。
• 向内侵入肾盂 • 向外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和筋膜,蔓延到邻近组织如结肠、肾上腺、
肝、脾及横膈等
淋巴转移:据统计15%~30%的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
• 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 • 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血运转移: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
• 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 • 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 • 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 细胞癌
肾髓样癌
未分类肾细胞癌
粘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 癌
3
肾癌的病理特点
透明细胞癌特点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75%以上, 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 肾脏恶性肿瘤 50% VHL基因突变10%~20%VHL基因甲基 化而灭活 预后与分期及分级均有关,颗粒样结构 <50%,预后好 局部病变手术预后可,出现转移后,预 后较差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 细胞因子 有效率在15-20%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流行病学特点:
• 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 • 男女比例约为2∶1; • 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两者最高相差43倍 • 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流行病学趋势:
• 无症状肾癌发现率逐年上升
病因学:病因未明
• 发病相关因素: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等有关(证据水平Ⅱa) • 预防:不吸烟以及避免肥胖是预防发生肾癌的重要方法(推荐分级B)
推荐采用将肾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 分级标准。
将Fuhrman分级中的I、II级合并为一级即高分化、III级为中分 化、IV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瘤栓分级
源自文库
0级 瘤栓局限在肾静脉内
I级
瘤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
II级 瘤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 BBBB口处>2cm
肾癌的转移途径
远处转移常见侵犯部位:
•肺
75%
•软组织
36%
•骨
20%
•肝
18%
•皮下
8%
•中枢神经系统 8%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病理分型 病理分级 瘤栓分级
病理诊断
RCC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学因素:
• 肿瘤大小 • 淋巴结受侵情况 • 肿瘤组织内有无出血坏死灶 • 病理分型 •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 瘤栓分级
发病机制
A 大部分散发透明细胞癌 B VHL综合症中的透明细胞癌 C 少部分散发乳头状肾细胞癌 D 遗传性乳头肾细胞癌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临床表现 转移途径
临床表现
无症状肾癌逐年增多:
• 既往经典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出现率不到10%; • 国内无症状肾癌发现率平均33%,同期国外报道约50%
肾癌的病理分型
1997 WHO 肾癌病理分型
透明细胞癌 易染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性细胞瘤 集合管癌 未分类肾细胞癌
75-85% 15% 5% 2-4% 1% 2-3%
2004 WHO 肾癌病理分型
肾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Bellini集合管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Xp11易位性肾癌
6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1级 癌细胞具有小而圆的深染核,染色质模糊,无核仁。 2级 癌细胞稍大,染色质较清楚,高倍镜下一些细胞内可
见核仁,但不显著。 3级 癌细胞更大 以核仁明显为特征。 4级 类似3级,但核呈多形性,多分叶及巨大核仁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以往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
4
肾癌的病理特点
乳头状细胞癌特点
第二常见的病理类型,占15%,常 多灶或双肾起病 一种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 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主要与C-met癌基因突变有关 病变局限时,手术切除预后好 5年总生存率为49%~84%
5
肾癌的病理特点
嫌色细胞癌特点
平均发病年龄60多岁(27-86岁)男女 发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大的肿块 ,无坏死和钙化。 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非常清楚 死亡率不到10% 基因学改变以多个染色体丢失和单倍 体为特征 较透明和乳头状预后好,5年总生存 率高达90%。
肾癌疾病知识
Medical affairs Guo ziheng
目录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 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 肾癌。
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 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 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3 临床表现 4 病理学 5 诊断 6 治疗 7 预后因素
部分患者会出现副瘤综合征(10-40%)
• 肾细胞癌可产生多种内分泌激素 • 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
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 症、凝血机制异常等
以转移灶症状就诊(30%)
• 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
肾癌的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肾癌逐渐长大,穿破肿瘤包膜朝四周扩散
肾脏的解剖
1 肾上腺 2 肾小盏 3 肾大盏 4 肾皮质 5 肾柱 6 肾髓质 7 肾窦内的肾周脂肪 8 纤维囊 9 输尿管 10 肾盂
2 3
4 5 6 7 8
1 10
9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III级 瘤栓生长达肝静脉内下腔静脉水平 ,膈肌以下水平
IV级 瘤栓侵入膈肌以上下腔静脉内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诊断方法 临床分期 分期更新
重要概念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
• 向内侵入肾盂 • 向外突破肾包膜侵及肾周脂肪和筋膜,蔓延到邻近组织如结肠、肾上腺、
肝、脾及横膈等
淋巴转移:据统计15%~30%的肾癌可经淋巴途径转移。
• 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外侧淋巴结; • 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血运转移:是肾癌重要的转移途径
• 癌细胞侵犯静脉,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 • 在静脉内形成瘤栓,可进一步伸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 • 向肺、骨髂和其他脏器,引起广泛的血运转移。
神经母细胞瘤相关性肾 细胞癌
肾髓样癌
未分类肾细胞癌
粘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 癌
3
肾癌的病理特点
透明细胞癌特点
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75%以上, 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 肾脏恶性肿瘤 50% VHL基因突变10%~20%VHL基因甲基 化而灭活 预后与分期及分级均有关,颗粒样结构 <50%,预后好 局部病变手术预后可,出现转移后,预 后较差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 细胞因子 有效率在15-20%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流行病学特点:
• 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 • 男女比例约为2∶1; • 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两者最高相差43倍 • 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流行病学趋势:
• 无症状肾癌发现率逐年上升
病因学:病因未明
• 发病相关因素: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等有关(证据水平Ⅱa) • 预防:不吸烟以及避免肥胖是预防发生肾癌的重要方法(推荐分级B)
推荐采用将肾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 分级标准。
将Fuhrman分级中的I、II级合并为一级即高分化、III级为中分 化、IV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瘤栓分级
源自文库
0级 瘤栓局限在肾静脉内
I级
瘤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
II级 瘤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 BBBB口处>2cm
肾癌的转移途径
远处转移常见侵犯部位:
•肺
75%
•软组织
36%
•骨
20%
•肝
18%
•皮下
8%
•中枢神经系统 8%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病理分型 病理分级 瘤栓分级
病理诊断
RCC与预后相关的病理学因素:
• 肿瘤大小 • 淋巴结受侵情况 • 肿瘤组织内有无出血坏死灶 • 病理分型 •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 瘤栓分级
发病机制
A 大部分散发透明细胞癌 B VHL综合症中的透明细胞癌 C 少部分散发乳头状肾细胞癌 D 遗传性乳头肾细胞癌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临床表现 转移途径
临床表现
无症状肾癌逐年增多:
• 既往经典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征”临床出现率不到10%; • 国内无症状肾癌发现率平均33%,同期国外报道约50%
肾癌的病理分型
1997 WHO 肾癌病理分型
透明细胞癌 易染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 嫌色细胞癌 肾嗜酸性细胞瘤 集合管癌 未分类肾细胞癌
75-85% 15% 5% 2-4% 1% 2-3%
2004 WHO 肾癌病理分型
肾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Bellini集合管癌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Xp11易位性肾癌
6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1级 癌细胞具有小而圆的深染核,染色质模糊,无核仁。 2级 癌细胞稍大,染色质较清楚,高倍镜下一些细胞内可
见核仁,但不显著。 3级 癌细胞更大 以核仁明显为特征。 4级 类似3级,但核呈多形性,多分叶及巨大核仁
病理学分级( Fuhrman 分级 )
以往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
4
肾癌的病理特点
乳头状细胞癌特点
第二常见的病理类型,占15%,常 多灶或双肾起病 一种具有乳头状或小管乳头状结构 的肾实质恶性肿瘤 主要与C-met癌基因突变有关 病变局限时,手术切除预后好 5年总生存率为49%~84%
5
肾癌的病理特点
嫌色细胞癌特点
平均发病年龄60多岁(27-86岁)男女 发病率大致相等,无特殊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大的肿块 ,无坏死和钙化。 癌细胞大而浅染,细胞膜非常清楚 死亡率不到10% 基因学改变以多个染色体丢失和单倍 体为特征 较透明和乳头状预后好,5年总生存 率高达90%。
肾癌疾病知识
Medical affairs Guo ziheng
目录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 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 肾癌。
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 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 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3 临床表现 4 病理学 5 诊断 6 治疗 7 预后因素
部分患者会出现副瘤综合征(10-40%)
• 肾细胞癌可产生多种内分泌激素 • 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
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 症、凝血机制异常等
以转移灶症状就诊(30%)
• 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
肾癌的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肾癌逐渐长大,穿破肿瘤包膜朝四周扩散
肾脏的解剖
1 肾上腺 2 肾小盏 3 肾大盏 4 肾皮质 5 肾柱 6 肾髓质 7 肾窦内的肾周脂肪 8 纤维囊 9 输尿管 10 肾盂
2 3
4 5 6 7 8
1 10
9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III级 瘤栓生长达肝静脉内下腔静脉水平 ,膈肌以下水平
IV级 瘤栓侵入膈肌以上下腔静脉内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2 临床表现 3 病理学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因素
诊断方法 临床分期 分期更新
重要概念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s):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