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地4名低学历官兵岗位成才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基地4名低学历官兵岗位成才的故事

英雄不问出处。不论你是出生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偏远的小山村;不论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从乡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学生……但只要你跨入军营,你就是一名肩负着保家卫国神圣使命的解放军战士!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在这个直线加方块的绿色军营里,只要你勇于吃苦、敢于奉献,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勇于挑战,你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锻造成为时代英雄和楷模!

第二炮兵某基地4名官兵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们始终牢记军人的使命和职责,把军营当作历练人生、实现梦想的舞台,个个爱军精武、敢于拼搏、奋发有为、争创一流,自觉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本职岗位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成长为享誉军内外的砺剑尖兵。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在常年驻扎在大山深处的第二炮兵某战略导弹基地探访了这4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战士。

他初中毕业后跨入了二炮工程部队的行列。四年后因部队改编,他从一名钻山洞的工程兵变成了“导弹兵”。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他靠着刻苦与勤奋,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请看——

“爱军习武标兵”——曾蛟

26年前一个初春,已在深山老林打了4年山洞的工程兵曾蛟怎么也没有想到,已超期服役一年的自己竟然会成为战略导弹部队的一名“新兵”,他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将会发生巨大转变。对于只有初中学历,习惯了抱风钻、打山洞的导弹操作号手,那些深奥难懂的导弹原理和密密麻麻的电路图,无疑就是一部“天书”。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是放手一搏,还是复员回乡?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曾蛟选择了前者,他抱着要干就干出个样子的信念,靠着当工兵时的那股闯劲、韧劲和拼劲,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与专业相关的10多本教材背得滚瓜烂熟,系统掌握了控制专业8种专业25个号位的操作技能,那1万多个接点标号、4000多个技术参数和300多项操作规程的电路图就像他手中的一把风钻,用起来轻车熟路。那年底,首次参加全旅导弹专业技术比武的曾蛟一鸣惊人,力压群雄夺得冠军,并创破了默背10张电路图用时最短、背讲最全的两项历史纪录,荣立二等功。“门外汉”从此成为了“导弹通”,曾蛟也稳坐全旅首席导弹操纵员“交椅”。

没有更好,只有最好。成绩面前,曾蛟没有骄傲,他深知控制系统是整个导弹系统的“神经中枢”,一个称职的操纵手就必须能够掌控全局。为练好眼、耳、手三功,他经常是盯着天上的星星练定力,在各种嘈杂声音中辨别不同指令,蒙着双眼在模拟控制台上反复练习默记按钮开关。为登上控制系统电路图默画这座“珠峰”,曾蛟以战士冲锋的姿态誓言要拿下这场“战斗”。在连队8平方米的仓库里,墙壁上挂的、地板上铺的全部是被分割成的块块电路图,他把自己当作闭关修炼的“道士”,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分昼夜地默画背记……3个月后,瘦了整整一圈的曾蛟,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近万张草稿纸和数百支铅笔头走出了那间小屋。最终,那一组组技术参数、一条条电路走向、一个个开关按钮,就像经过精心编制的电脑程序从曾蛟口中完完整整地背讲出来,开创了二炮部队历史上的新奇迹。在建国42周年全军军事训练成果展上,时任排长的曾蛟作为二炮部队的唯一代表,进京为江泽民等中央军委首长作汇报表演,他那背讲电路图“绝活”受到了军委首长充分肯定,并荣立一等功。1994年7月曾蛟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军习武标兵”荣誉称号,1995年3月曾蛟爱军习武的先进事迹被写进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建军以来我军士兵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第一人;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前不久,在《解放军报》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评选中,他作为30名代表之一,再次高票当选……短短十余载,曾蛟这个曾经的“无名小卒”,靠着尚武精武、永争上游的拼搏进取意志,一跃成为享誉军内外的风云人物。

一腔碧血,一颗丹心,忠于使命,谋求打赢。如今已走上师职领导工作岗位的曾蛟,并没有因岗位职务的变迁而停下攀登的步伐,他主动钻研高科技知识,创新训法战法,带领部队紧紧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砺练精兵斗志,苦练打赢本领,先后10余次圆满完成实弹发射、战役演习等大项任务,20余次在上级组织的军事技术竞赛中摘得桂冠,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只要你知道梦想在那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曾蛟的岗位成才故事值得我们思索,他的轨迹更值得我们去追随。

一个仅有中专学历的热血青年,面对并不完美的事业开局,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最终成为了为天公把脉搏、为导弹发射拔云雾的“神医”。请看——

“气象专家”黄衍洪

某导弹基地气象站是一个编制只有100多名官兵的营级保障分队。然而,就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潜藏着一批知天侯、能拍板的“重量级气象专家”,他们是导弹成功发射的幕后英雄。高级工程师黄衍洪就是这个英雄群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在这个平凡的技术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的黄衍洪,在气象仪器计量检定、装备维修技术保障、气象自动化、气象装备软硬件技术

开发等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全军和二炮评为“气象科技先进个人”,连续两届被中国航空航天部评为“优秀气象工作者”,被总参气象水文局和中国气象协会联合授予“军事气象优秀科技工作者”,是第二炮兵保障工程专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1987年,黄衍洪从南京空军气象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二炮兵某基地气象站工作。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在导弹部队施展才华理想的时候,现实却击碎了他的梦想。原本应成为军官的他却因部队精简整编被按军士长安置,在军校学习的仪器维修专业却被分配到了与专业极不对口的气象观测岗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黄衍洪一度产生迷茫和困惑。双重打击之下的黄衍洪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半年后他递交了转业申请。但领导的信任和战友的关心,使黄衍洪很快校正了自己的理想偏差,他最终下定决心从最基层的气象预报员干起。对毫无专业基础的黄衍洪来说,不懂标记符号、不懂基本原理、不懂操作规则,那变幻莫测的气象云图让他力不从心。但这一次他选择了坚强,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身边专业骨干、技术专家请教学习,常常通宵达旦背教材、记参数、练操作。一年后,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恒心,黄衍洪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气象云图的观测、绘制,还学完了《军事气象学》、《天气动力学》等20余本专业书籍,并有3篇论文在《军事气象》等杂志上刊登,一跃成为第二炮兵气象行业优秀的气象预报员,也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坚实的第一步。不久,这个求知欲望极强的中专生,引起了站领导和技术组几名高级工程师的注意,他们被黄衍洪顽强的意志所打动,从此黄衍洪开始不时受到大家特殊“照顾”。在专家的指点帮带下,黄衍洪进步飞快,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编程和气象装备软硬件技术开发,并被破格抽调到技术组参与重大军事、科研任务。几个月后,气象室受领研制第二炮兵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第二炮兵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系统》,黄衍洪被破例任命为某一重点项目负责人,然而,科研项目开始不到3个月,科研组长和一名重要骨干因故调离,他临危受命,挑起了科研攻关的重担。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科研项目将会夭折,可是一年后这套系统却在黄衍洪手里宣告成功,并填补了气象观测自动化领域的空白,这项科研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军列装应用。之后,黄衍洪在科研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先后又有3项科研成果荣获部队科技进步奖。因科研成绩突出,黄衍洪也由军士长直接提拔为干部,并担任气象室技术组组长。在巨大的成就面前,黄衍洪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紧接着他带领大伙瞄准打赢目标不断开拓创新,技术组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由他负责研制的《温度、湿度、气压自动计量检定系统》、《大气电场信息综合分析和预测系统》、《短期天气预报保障平台》等17项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成为了全军军事气象领域的一支奇葩。

一次,部队执行某型号实弹发射试验任务,就在导弹装备已进入了临发射状态时,驻地三区四县有多半地域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发射场上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就要来临。同时执行气象保障任务的实验基地气象专家组认为大雨将会持续,不能实施发射。黄衍洪在经过分析预测后,给出了答案:发射前30分钟雷暴雨完全停止,天空将会是晴天无云,导弹可以准时发射。果然,当天8时29分钟刚过,天气情况完全如黄衍洪所料。殊不知,在执行发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