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种质资源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大豆产区孢囊线虫病 大发生,大豆生产濒临停滞,从中国引入北京 小黑豆育成了一批抗线虫品种。
•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紧凑型苹果品种威赛克 “芭蕾苹果”等的发现和育成,促进了苹果生 产向高度矮密化方向发展。
•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大 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
7.南 美 8.秘鲁一厄瓜多 尔一玻利维亚
8a.智利 8b.巴西一巴拉 圭
瓦维洛夫于20世纪20一30提出起源中心学说。认为植物物种及其变异多样性在全 球分布是不平衡的,具有多样性遗传类型和近亲的野生或栽培类型的地区,可能 为起源中心,而显性性状可以作为起源中心的标志,并将世界作物确定为8个起源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中心
种质资源的分布
起源中心
1.中国(或东亚) 2.印度 2a.印度一马来西亚
地域
中国中西部山岳毗邻的低地及日本、 朝鲜
主要起源的栽培植物
稻、黍、稷、粟、高梁、裸粒无芒大麦、荞麦、 大豆、茶、大麻、苎麻、白菜
缅甸和印度东部的阿萨姆
马来群岛,爪哇、婆罗州、苏门答腊 以及菲律宾和印度支那半岛
பைடு நூலகம்
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 胡椒、茄子、苦瓜、丝瓜、 薏苡、香蕉、柚、槟榔、红毛丹、面包果、硕竹、 豆蔻、依兰 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 豆、草棉、胡萝卜、芜菁、洋葱、蒜、菠菜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 无花果、苜蓿、莴 茴香、大蒜、洋葱、大黄、萝卜、白菜、甜菜、 荆豆、麝香草、薰衣草、油橄榄、月桂 西瓜、芝麻、秋葵、咖啡、油菊、小麦、大麦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生态系统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种内遗 传多样性三个不同的水平,其中生态系 统多样性是种间和种内多样性的前提。 现在三个水平上都面临严重危机。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 强,人口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资源 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对资源的不合理过 度开发利用,在过去的2亿年间,大约每27 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而现在的灭绝速度 是创记录的,相当于自然灭绝速度的l 000倍。 造成大约3.4万种植物变得很稀少,可能很快 消失,约占植物总数的12.0%。物种的灭绝 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 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
– 基因的多样性 – 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 起源中心又可命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 样化中心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3.中亚细亚 4.西亚 1.中国(或东亚) 5.地中海 2.印度 6.埃塞俄比亚 2a.印度一马来西亚
8a.智利
8b.巴西一巴拉圭
.智利
木薯、草莓、花生和风梨
花生、可可、橡胶树、金鸡纳树、 巴西一巴拉圭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番樱桃
• 哈伦(J.R.Harlan,1951)根据作物驯化扩散面 积的远近和大小,认为作物的起源与变异要从空 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论证,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
• 荷兰的齐文(A,C.Zeven,1970)和苏联的茹可 夫斯基(1975)对瓦维洛夫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包括中国一日本中 心、东南亚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中心、中 亚细亚中心、西亚细亚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 中心、欧洲一西伯利亚中心、南美中心、中美和 墨西哥中心、北美中心。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的搜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本章小结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 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 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 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 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 基因库。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作用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
自然财富。
是利用和改良生物的物质基础,是育种的原始
材料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19世纪中叶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从墨西 哥引入的抗病的野生种杂交育成抗病品种。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20世纪50年代,利用了矮脚南特、矮子粘等 水稻矮源,育一批矮秆、抗倒、高产的籼稻 良种,低脚乌尖的利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水 稻“绿色革命”。 • 20世纪70年代,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的 发现和从国外引入强恢复性种质资源,使我 国的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 • J.R.Harlan指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 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资源的能力”。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 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 或基因,可用于育种、 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 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 种质资源。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源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 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 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 古老的实生繁殖品种具有复杂的基因组成,是千万年 来经过无数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的适应 环境的复合体。 • 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隐藏着严重的生产危机。如果不 在种质资源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而生物学发展的基 础决定于遗传资源的掌握。农业科学的未 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 程度上保存植物种质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从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以来,人类的生存越来越依赖 于少数几种植物和畜禽,使它们成为自然史上空前的 优势物种。 • 现代植物育种使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狭窄。因 为新品种往往是通过少数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或配 合力高的品种相互杂交育成的。无性繁殖植物遗传基 础狭窄化的过程更为迅速。
3.中亚细亚
4.西部亚洲
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 乌兹别克斯坦及天山西部
西部亚洲
5.地中海
6.埃塞俄比亚 7.南美
8.秘鲁一厄瓜多尔一玻利维亚
地中海
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山区 安的列斯群岛 秘鲁一厄瓜多尔一玻利维亚
玉米、陆地棉、甘薯、菜豆、刀豆、凤梨、 辣椒、南瓜、仙人掌、龙舌兰、虎皮兰、番茄 块茎植物,包括马铃薯的特有栽 培种。
•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紧凑型苹果品种威赛克 “芭蕾苹果”等的发现和育成,促进了苹果生 产向高度矮密化方向发展。
•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大 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
7.南 美 8.秘鲁一厄瓜多 尔一玻利维亚
8a.智利 8b.巴西一巴拉 圭
瓦维洛夫于20世纪20一30提出起源中心学说。认为植物物种及其变异多样性在全 球分布是不平衡的,具有多样性遗传类型和近亲的野生或栽培类型的地区,可能 为起源中心,而显性性状可以作为起源中心的标志,并将世界作物确定为8个起源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中心
种质资源的分布
起源中心
1.中国(或东亚) 2.印度 2a.印度一马来西亚
地域
中国中西部山岳毗邻的低地及日本、 朝鲜
主要起源的栽培植物
稻、黍、稷、粟、高梁、裸粒无芒大麦、荞麦、 大豆、茶、大麻、苎麻、白菜
缅甸和印度东部的阿萨姆
马来群岛,爪哇、婆罗州、苏门答腊 以及菲律宾和印度支那半岛
பைடு நூலகம்
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 胡椒、茄子、苦瓜、丝瓜、 薏苡、香蕉、柚、槟榔、红毛丹、面包果、硕竹、 豆蔻、依兰 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 豆、草棉、胡萝卜、芜菁、洋葱、蒜、菠菜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 无花果、苜蓿、莴 茴香、大蒜、洋葱、大黄、萝卜、白菜、甜菜、 荆豆、麝香草、薰衣草、油橄榄、月桂 西瓜、芝麻、秋葵、咖啡、油菊、小麦、大麦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生态系统多样性、种间多样性和种内遗 传多样性三个不同的水平,其中生态系 统多样性是种间和种内多样性的前提。 现在三个水平上都面临严重危机。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 强,人口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对资源 的需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对资源的不合理过 度开发利用,在过去的2亿年间,大约每27 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而现在的灭绝速度 是创记录的,相当于自然灭绝速度的l 000倍。 造成大约3.4万种植物变得很稀少,可能很快 消失,约占植物总数的12.0%。物种的灭绝 反过来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 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
– 基因的多样性 – 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 起源中心又可命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 样化中心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3.中亚细亚 4.西亚 1.中国(或东亚) 5.地中海 2.印度 6.埃塞俄比亚 2a.印度一马来西亚
8a.智利
8b.巴西一巴拉圭
.智利
木薯、草莓、花生和风梨
花生、可可、橡胶树、金鸡纳树、 巴西一巴拉圭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番樱桃
• 哈伦(J.R.Harlan,1951)根据作物驯化扩散面 积的远近和大小,认为作物的起源与变异要从空 间和时间两方面来论证,把栽培植物分为5类:
• 荷兰的齐文(A,C.Zeven,1970)和苏联的茹可 夫斯基(1975)对瓦维洛夫的观点进行补充和修正。 12个起源中心为大基因中心,包括中国一日本中 心、东南亚中心、澳大利亚中心、印度中心、中 亚细亚中心、西亚细亚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 中心、欧洲一西伯利亚中心、南美中心、中美和 墨西哥中心、北美中心。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作物起源中心与作物起源 种质资源的类别 种质资源的搜集 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本章小结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 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库:是指以种为单 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 物质,它有许多个体的 不同基因所组成。又称 基因库。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作用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为宝贵的
自然财富。
是利用和改良生物的物质基础,是育种的原始
材料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材料。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19世纪中叶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从墨西 哥引入的抗病的野生种杂交育成抗病品种。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20世纪50年代,利用了矮脚南特、矮子粘等 水稻矮源,育一批矮秆、抗倒、高产的籼稻 良种,低脚乌尖的利用推动了全球范围的水 稻“绿色革命”。 • 20世纪70年代,野败型雄性不育籼稻种质的 发现和从国外引入强恢复性种质资源,使我 国的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有了突破性进展。 • J.R.Harlan指出,“人类的命运将取决于 人类理解和发掘植物资源的能力”。
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 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 或基因,可用于育种、 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 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 种质资源。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种质源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 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 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 古老的实生繁殖品种具有复杂的基因组成,是千万年 来经过无数世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的适应 环境的复合体。 • 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隐藏着严重的生产危机。如果不 在种质资源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而生物学发展的基 础决定于遗传资源的掌握。农业科学的未 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大 程度上保存植物种质多样性.
植物育种技术:种质资源
• 从人类开始驯化动植物以来,人类的生存越来越依赖 于少数几种植物和畜禽,使它们成为自然史上空前的 优势物种。 • 现代植物育种使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狭窄。因 为新品种往往是通过少数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强或配 合力高的品种相互杂交育成的。无性繁殖植物遗传基 础狭窄化的过程更为迅速。
3.中亚细亚
4.西部亚洲
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 乌兹别克斯坦及天山西部
西部亚洲
5.地中海
6.埃塞俄比亚 7.南美
8.秘鲁一厄瓜多尔一玻利维亚
地中海
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山区 安的列斯群岛 秘鲁一厄瓜多尔一玻利维亚
玉米、陆地棉、甘薯、菜豆、刀豆、凤梨、 辣椒、南瓜、仙人掌、龙舌兰、虎皮兰、番茄 块茎植物,包括马铃薯的特有栽 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