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祠传承厚重历史文化的精神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昊氏宗祠
传承片巫历史文化的粘神家园
Wu's Ancestral Temple
Inheriting a Spiritual Homeland with a Strong History and Culture
文/摄吴渭明
68
宗祠,是族人后裔祭奠、朝拜圣坛,是告 慰先祖、振兴姓氏、鼓舞后人的地方,它是大 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
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衢州有着1800 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目前,仍留 存有宗祠近千座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物 质和文化遗产,尽管有些宗祠因年久失修,或 只剩下断墙残垣.或已成遗址,但都不失其气
度,在后人心目中的印象总是庄严而亲切。被 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衢江区车塘乡 车塘村的吴氏宗祠,虽历尽沧桑,却依然生生
不息,熠熠生辉,成为吴氏儿女永远向往的地
方。车塘村名的由来和吴氏宗祠的建造
相传,车踞村的吴氏祖先——吴椿,于宋
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春随父过西安县(今 衢江)时,因爱这里“山川秀丽,泉甘土肥”,
在离车塘村正西一公里一个叫卢田的地方躅跚
不前,便择居卢田。到了元代至正年间,第五 世祖吴世贤从卢田迁居车塘。
吴世贤为何迁居车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
战乱,另一说是吴氏人家在卢田养的鸡从不在
家呆,也不知跑到哪儿去.只是经常看到它们 带着一群群的小鸡回到村里。有一天,村人悄 悄跟在母鸡后,才发现这些母鸡都喜欢在一个
水塘边觅食下蛋,觉得这里风水更好,特别是 这一口池塘蕴含宝气,便决定迁居于此。
刚开始,没有村名,传说,村里人从村边 那口水塘里挖泥烧制砖头,越挖越大,形成一
个占地40多亩的水塘,可灌溉几百亩农田,
一遇干旱年月,塘边四周有许多脚踏水车,日
夜车水。天元顺帝浙江南调经此,闻水车声至
塘边,见声势雄伟,抚掌而立,口而曰;车塘, 车塘因此成为村名。吴氏先祖迁居车塘后,精 耕细作,兴家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成
■al ]延陵世家|
69
了“业则肥腴壤接,居则高栋云连”的衢州望族。
明嘉靖十二年(1532)吴氏家族动工建设家族
词堂.用作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宗祠曾在
明嘉靖庚寅腊月十七日被大火烧毁,由裔孙吴
廷善率族人于嘉靖壬辰年重建.1998年重修:
历经沧桑的宗祠承载着一段段厚雨的家族史。
最具明朝特征的典型宗祠
在车塘村的西边,有一长方形的水塘终年波光粼粼.这就是吴氏先人因此而迁居的乍塘,
在塘的东边矗立着一座砖砌牌坊.牌坊上书“旌
表吴荣隆尚义之门”,左书:“景泰四年(1453
年)春,恩敕敬立”。据《吴氏重新居弟记》
载:“吴氏世居车塘.为满望族”,历史上曾
出过不少的显赫商贾、朝廷命官、雅客名士。
第七世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积贺巨万,应
诏输粟二千斛以济通州之欠,并输片金170两
于京,景泰帝恩赐七品散官以荣之,并于景泰
四年(1453)恩旨立“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
坊旌表,同时建造宗祠,又名“光裕堂”。这
座由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建于明朝中期的
吴氏宗祠,占地面积达810平方米,五门三进
式的斗拱建筑群,面临池塘背依村落,平面布
局为四面厅的形状,后厅的梁袱背呈扁月形、
棱形柱.宗祠的主体建筑耗时达一年左右,其
全国重盍文物保护单俨
吴氏宗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Q2牟3,月公布
浙江省人铉政府殳石料采于黄坛之麓.木材取之于铜山之源,建筑工匠来自福建、婺源等,宗祠有匾额30多幅。这是一座建筑整体风格独特、衢州最具明朝特征的典型宗祠。
宗祠坐东朝西,祠堂的大门是用精细砖雕和磨砖对缝而成,是典型的江南清水砖墙门。当初大门最上方有纵向排立的砖雕文字—
—“圣旨”。古时朝庭命官经过的时候,便都要下马叩拜,现稍留意仍能在门楣上墙灰缺损处模糊的看到这两字。进入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氏祖先吴赈荣、吴赈隆的画像,尔后往后右拐就是戏台和天井。衢州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虚谷曾多次来此,说起吴氏宗祠如数家珍;“宗祠于明嘉靖十二年1532年动工建设,前后经历二代人,第一代建成前厅戏台,第二代建成正厅,第三代建成后厅。整座宗祠有落地屋柱158根,选材非常讲究,以苦储为多,此木料强度高,木质坚硬而不裂缝从选材看,建造正厅时吴家的经济实力已不如第一代宗祠的天井也别具一格.一般的天井屋檐都是平的,而这座屋的天井东西两边向下延伸,这座宗祠还有一个特点是正厅两边都有一个很大的厢房。该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梁柱卷杀、扁作月梁,磧形柱础,下垫覆盆.地砖壇地。雕饰题材与技法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像吴氏宗祠建造年代这样早,规模大,而且完整地保存着当时的建筑风格.在整个浙江省内较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金衢地区的明代宗祠建筑颇价值”。
看到祠堂中厅硕大的屋柱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洞.笔者便向村里负责看管宗祠的吴双强老人问个究竟;“我们的祖辈到宗祠看戏手中都要提着灯笼,是一种照明灯,它由竹幾编制而成,然后糊上一层油纸,提竿上有个小铁钩,到祠堂以后,大家都把灯笼钉在屋柱上.几百年下来,屋柱从地面到两米多高处形成累累伤痕”。吴双强老人介绍说。
吴氏宗祠的正厅又称“光裕堂”,堂前从左至右分别贴着三幅横批:“仗义府君”、“延陵世家”、“忠贞爱国”。据说,前两幅原先是御赐的横匾,站在吴氏宗祠的正厅抬头仰望,
70
所有的擦梁椽柱因嗽啜了岁月的尘埃而变成了黑褐色,左右两个边厅略显灰暗,厅内祖像(左、右、兴、隆四代10多幅祖宗画像)高挂三面,供裔孙参拜。据吴双强介绍.原先的祖宗画像在一个春节的夜里被人盗走,全村人懊恼不已,后听说本村一位在上海的乡贤曾拍下这些祖宗画像,后专程赶到上海,请人对照着照片画,才保存了这些太公画像。正厅往里,是宗祠的后厅,后厅的左侧是祠里的膳房。
宗祠成为传承文化
和美好村风家风的良好场所
有人说,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真的,车塘人都视祠堂为家宝,有空都爱往那里去。在外工作的回村也都要去看看祖宗像,扶摸一下硕大的屋柱,仰望前厅里的大戏台。说起这个戏台,有专家说,这是我国长江以南极为罕见的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戏台。戏台呈正方形.宽、深皆7米,台高1.22米,台面木板厚约3.5公分,戏台后部有屏风一架。根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吴氏先祖吴荣隆的生辰,吴太公喜好听戏.所以每到这一天,吴氏族人必会邀请四邻八乡的戏班子来祠堂演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十番锣鼓也在这时候应运而来。十番锣鼓是以娱神、娱乐为内容,以节庆、演出、婚嫁、丧娶为载体,还包涵有舞蹈、音乐、戏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因素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番”即“遍”的意思,“十番”有三层含义;参加伴奏的乐器有十种,它的曲目脚本刚好十本,共有十人参加演奏。表演者统一着装,身穿黄色马褂。十番锣鼓一直以家族世袭传承为主,现每年农历十五,车塘村的村民们仍会延袭这一传统。
吴氏祖先一直遵循“善是为人之本”的理念,倡导“孝”文化、“善”文化,如今,吴氏宗祠的墙上依然挂着吴氏家训,还有《道德经》。吴氏后人一直遵循古家训,做人以孝为先、以善为本,孝和善一直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一代代的车塘后人心中传承着,影响着一代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吴氏后人。吴氏宗祠不仅延
续了车塘村的历史文脉,传承了车塘村美好的
村风家风,其实它已成为车塘村村民的精神家
园如今的宗祠在保持原风貌的基础上,按照
“一场所”、“四廊”的标准建设,变成文化
礼堂,设有阅览室、会议室、义工家园。文化
礼堂每天都不寂寞,学生在此阅读书籍,年轻
人过来打乒乓球,老人们坐下聊聊天、看看电
视:这里还建有党员学习室,祠堂又变成了“农
民讲习所”,百年老祠堂焕发出新活力,真正
是车塘村村民的精神家园。■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