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炉火法精炼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极炉火法精炼工艺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阳极炉火法精炼的工艺流程、原料质量要求、岗位操作规程、产品质量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主要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以粗铜为原料,通过氧化、还原、浇铸生产阳极板的工艺操作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ST006—1990 铜冶炼厂工业设计规范(试行)
3工艺流程
阳极炉火法精炼工艺流程见图1。

4基本原理
火法精炼主要包括两个过程: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利用杂质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对氧的亲和力,且杂质氧化物不溶于液态金属铜的原理,通过鼓入N2搅拌,利用粗铜自身含氧将杂质除去。

还原采用混合气(N2+LPG、N2+天燃气),通过氮气增加铜液的搅拌强度,利用LPG或天燃气裂解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将氧化亚铜还原为铜。

主要化学反应为:
氧化:
Cu2O(液)+Me(液)=MeO(液)+2Cu(液)
还原:
Cu2O(液)+H2(气)=2Cu(液)+H2O(气)
Cu2O(液)+CO(气)=2Cu(液)+CO2(气)
透气砖技术:通过在阳极炉炉底增设透气砖装置,氮气从炉体底部鼓入,以增强熔体搅动,进一步改善动力学条件,主要目点及效果:
a)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延长风口寿命。

b)降低重油及液化石油汽(LPG)消耗。

c)利于排渣操作,提高炉口寿命。

d)改善环保,进一步降低黑烟排放。

5原料质量要求
粗铜:Cu:%
S:
As:
Pb:
O2:
夹渣率:%
重油:
符合Q/TLYS-JLTY03J004-2008 重油
硫酸钡:BaSO4≥%
液化气:
表1 液化气主要成份
天燃气:
表2 天燃气主要成份
6岗位操作规程
详细岗位操作规程见《SOP》
阳极炉火法精炼关键控制点
6.2.1透气砖参数控制
a)氮气压力:总管,分支不小于,通常在Mpa。

b)事故用压缩空气压力:。

c)流量:根据铜火法精炼不同作业阶段以及各砖所处位置,设定不同的鼓入氮气流量,一般控制在20L/min~150L/min。

d)温度:砖内温度不超过1050℃,砖表温度不超过350℃,否则说明砖消耗过多,必需更换。

6.2.2铜水温度控制。

氧化终点铜液温度:1180℃~1200 ℃,还原终点铜液温度:1220℃~1240 ℃。

6.2.2.1燃烧系统保持完好,保证燃烧效果
a)保证重油枪畅通,熄火及堵塞时及时用蒸汽吹扫,吹扫后仍堵塞时,则要及时更换油枪。

b)保证入炉前油压大于Mpa,过滤器及时清理、疏通。

c)燃烧器冷铜及结垢及时清理。

d)雾化风随油量及时调整,保证良好的雾化效果。

6.2.2.2油量及燃烧风量随作业周期及时调整,避免铜温过高或过低
油量风量:保温:400 l/h~650 l/h 5000 Nm3/h~9000 Nm3/h
氧化:500 l/h~700 l/h 6000 Nm3/h~11000 Nm3/h
还原:0 l/h~650 l/h 4000 Nm3/h~8000 Nm3/h
6.2.2.3炉内负压随作业周期及时调整,防止冷空气从炉口进入炉内过多,浪费能源,铜温控制困难
负压:保温:-20 Pa~-50 Pa 氧化:-50 Pa 还原:-50 Pa~-150 Pa 6.2.2.4精炼渣控制好,精炼渣覆盖在铜水表面,传热性能差,热量不易传到铜水中,导致铜水温度过低
a)减少粗铜带渣,要求转炉粗铜终点判断准确,压好渣。

b)阳极炉及时排渣,严禁带渣还原作业。

6.2.3氧化、还原终点判断标准
a)氧化终点:氧化样品表面平整,且略向下凹,呈砖红色。

b)还原终点:还原样品表面平整,皱纹细而均匀,中心有油光色时。

6.2.4铜模模温、变形、开裂及模况控制
6.2.4.1模温控制,模温:120℃~200℃。

a)模温检测装置保持完好。

b)喷淋水装置完好,喷嘴堵塞及时疏通,损坏及时修复,以保证喷淋效果。

c)喷淋水入口水压大于Mpa
d)喷淋水开启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即第一圈至第三圈浇铸时,只开顶部少量冷却水,之后调节底部和侧面水量,确保阳极板及模温在正常情况下。

e)保证喷涂效果,要求喷涂均匀,喷涂液按规定配比:100L(H20):25kg(Bas04):1L(水玻璃)。

6.2.4.2铜模变形、开裂及模况控制
a)保证铸模质量,模面平整。

b)选择合适的铜模厚度,一般控制在280 mm左右。

c)铜模背面增加“驼背”,增强铜模抗变形能力。

d)铜模表面增加加强筋,有效缓解热应力过度集中,导致铜模开裂。

e)模面细小裂纹,及是用大锤打平。

f)尽量减少粘模及顶杆灌死。

g)出铜前铜模及时调平,坏模及时更换。

6.2.5 阳极板质量(物理规格)控制
a)控制好铜水温度。

b)保证浇铸设备完好,定时校验。

c)保证浇铸包、中间包砌筑质量及铜水装载量。

d)包嘴冷铜及时清理,不要在浇铸包正在浇铸时清理包嘴冷铜。

e)浇铸时浇铸包不得过量程。

f)及时开启冷却水,控制好冷却水量,控制阳极板离开铜模时温度约700℃,防止预顶起、顶起时,阳极板变形。

g)保证喷涂效果,防止粘模。

h)板面捣打料及时清理。

i)铜模及时调平、坏模及时更换。

j)铜模顶杆及时捶打或更换,防止漏铜及顶杆灌铜。

7产品质量要求
阳极板
7.1.1物理规格
a)阳极板重量不得超出或低于计划重量10Kg。

b)阳极板上任意一处的厚度不得超出或低于计划厚度5mm。

c)两耳长度方向的端头,相距在1300±10mm之内。

d)不得有高出阳极板表面10mm的飞边、毛刺和鼓包等。

e)阳极板板面弯曲不大于10mm。

f)阳极板表面歪斜不大于6mm。

g)阳极板表面不得有明显的耐火料和夹渣。

h)密集气孔的区域面积不大于阳极板单面面积的2%。

7.1.2化学成份
a)Cu:%
b)S:
c)As:
d)O2:1200~2000ppm
e)Pb:300~800 ppm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艺控制参数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a)处理粗铜量t
b)阳极板产量t
c)操作周期h
d)阳极板单重380 Kg
e)重油单耗16.0 Kg/t-阳极f)还原液化气单耗 2.8 Kg/t-阳极g)还原天然气单耗Nm3/t-阳极
h)阳极板合格率98 %
主要工艺控制参数
8.2.1氧化
空气压力320~410 Kpa
空气流量≮600 Nm3/h
重油流量500~700 l/h
燃烧风量6000~11000 Nm3/h
氮气流量≮600 Nm3/h
氮气压力320~410 Kpa
8.2.2还原
液化气压力320~410 Kpa
液化气流量250~400 Nm3/h
重油流量0~450 l/h
燃烧风量4000~8000 Nm3/h
氮气流量250~400 Nm3/h
天燃气流量500~700 Nm3/h
天燃气压力350~400 Kpa
8.2.3保温
重油流量450~650 l/h
燃烧风量6000~10000 Nm3/h
8.2.4阳极炉烟气出口温度1350~1450 ℃
8.2.5排烟风机入口温度300~350 ℃
8.2.6阳极炉炉口水套冷却水流量80~100 t/h
进口水温度25~35 ℃
出口水温度35~45 ℃
8.2.7氧化终点铜液温度1180~1200 ℃
8.2.8还原终点铜液温度1220~1240 ℃
8.2.9冷却塔进塔水温60 ℃
出塔水温38 ℃8.2.10油泵出口压力Mpa
8.2.11模温120~200 ℃,9主要设备
表3 主要设备
表3(续)
本标准归口部门:安环基础部
本标准起草人:马云清
本标准审核人:周俊、王习庆、蔡福如、梁洪流、刘树峰、盛放、江武本标准批准人:宋修明
本标准2008年9月30日实施。

图1 阳极炉火法精炼工艺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