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经济思想的演变 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近代经济思想经历了前所未 有的变化,商业思想从“重农轻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 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4.商品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 近代商品市场是在开埠通商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市场商品种类大 增,形成了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 品并重的商品结构,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3)革命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 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 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 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 有真正实行
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 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 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 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 趋势
主干排查
-19-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 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 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4)大众传媒的发展: 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 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 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主干排查
-14-
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 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 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5.商人主体的多元化 鸦片战争前,市场上的商人以官商、私商为主。鸦片战争以后, 洋行、买办商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产生与发展,并逐渐成为 市场上的主导力量。 除了上述方面发展变化以外,与近代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 关的金融市场、商业城市、交通运输、价格结构、商业资本构成、 商业经营方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 反映了中国近代市场的发轫与发展、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 变。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 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 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
晚清时期
主干排查
-11-
阶段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政治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 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 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 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
2.市场观念和意识的变化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国人市场观念也逐步深化。 (1)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的“自 强、求富”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 亥革命时期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 (2)在此意识的影响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逐 步出现,初步实现了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通领域的现代化;对外 贸易呈转好趋势,“商战”初具成效。近代市场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中 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深化拓展
中国“近代市场”的形成 1.经济形态的转变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也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解 体,同时又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束缚之下,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又很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特别是在广大的内地城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文化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 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 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中国人民的抗争: 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②义和团运动: 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干排查
-17-
(2)中国人民的抗争: 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②义和团运动: 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
(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 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 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 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 趋势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联 真题 1.(2019课标全国Ⅲ,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 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
政治
(1)沉重的民族危机: 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 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主干排查
-15-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 袍马褂与西装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 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 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社会生活
(1)物质生活的变化: 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 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 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 (4)大众传媒的发展: 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 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 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主干排查
-12-
(3)革命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 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 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 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 有真正实行
主干排查
-13-
晚清时期
中华文明的阵痛与转型
知识梳理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
政治
(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 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 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 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 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
主干排查
-18-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 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 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等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文化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
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 政治
(1)沉重的民族危机: 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 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2019课标全国Ⅰ,28)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 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