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补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与李白诗集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与李白诗集 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六月,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石室洞开 , 封存其中近 千年的 5 万余件古代写本、 刻本文书重见天日。
这些文书的时代以唐五代至宋初 者居多, 仅就汉文写本而言 , 除了为数最多的以佛藏道书为主的宗教典籍外 , 还包括官私文书、寺院文书、四部典籍, 以及大量杂文 书。
在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 集部文献有很大的比重, 其中除了仅存于敦煌 遗书的以变文为代表的讲唱作品外, 传统体裁的诗、 词、 文、 赋, 皆众体皆备, 是 中国古代文学 文献中难得的原始材料。
敦煌出现的唐人抄本诗选残卷伯希和氏 2 567 号, 共存唐诗 73 首, 其中李白 的诗有 43 首, 另斯坦因氏 2 049 号亦抄录《将进酒 》 一首。
这是现存李白诗的最早抄本, 其校勘学、 版本学和文献学价值极高。
有关敦煌写本李白诗, 20 世纪以来, 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如罗振玉 《鸣 沙石室佚书》有李白诗残卷之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之《唐人选唐诗十种》 有该残卷之影印。
而对于此卷写本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者 , 要推黄永武 《敦煌的唐诗》[1]、张锡厚《敦煌本李白诗集残卷探微》[2]、徐俊《敦煌写本 唐人歌诗存佚互见综考》[3]等。
相较而言, 敦煌写本李白诗歌 的校录, 以徐俊的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 [4]最为精审;而异文的考订, 则以 黄永武《敦煌的唐诗》最为全面。
今以《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为底本, 以黄永武 的《敦煌的唐诗》为基点, 结合宋本《李太白全集》[5] (简称宋本) , 《文苑 英华》[6]本 (简称英本) 进行对勘比证, 并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对敦煌写本李白 诗歌的进行释例性质的考证, 集中分析异文产生的原因, 对比异文的正误优劣, 拟通过这一个案以探讨写本时代文集编纂和诗歌流传的文本变化特点 , 并以异 文考订为契机推定诗作产生的年代和真伪情况。
1/52/53/54/55/5。
唐诗中的玉门关意象
第37卷第5期2018年9月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nan Institii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37 No.5Sep. 2018文章编号:1006 -2920(2018)05 -0093 -08doi:10.13892/41 - 1093/i.2018.05.018唐诗中的玉门关意象石云涛摘要:唐诗中咏及玉门关者多达一百多首,玉门关已成为文学意象。
在唐诗中玉门关成为常见的丝绸之路和边塞意象,成为划分中原地区与异域的界限。
唐诗中的玉门关寄托着唐人复杂的情感,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乐观与痛苦,既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立功异域的志向,也有对统治者开边政策的谴责。
唐后期河西走肩i陷于吐蕃,玉门 关在诗人笔下又成为失地的象征。
玉门关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永恒意象。
关键词:唐诗;玉门关;丝绸之路;边塞;意象作者简介:石云涛,历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诗见证的丝绸之路变迁”(17FZS001)。
从敦煌西行,出玉门关、阳关便进人西域。
对于中原地区来说,玉门关、阳关就是通向西域的两个 门户,对于西域来说则是起点。
两关由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对外交往的重 要性,很早就成为诗歌意象。
玉门关比阳关更受诗人关注,唐代诗词中写到玉门关的诗多达117首。
①这些诗大多与丝绸之路、边塞战争、边地生活、域外风情以及中外交流等内容密切相关。
唐人继承了前 代的传统,又赋予玉门关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唐诗中的玉门关有些是实写,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将 其作为丝路和边塞意象来吟咏的,寄托着唐人复杂的情感。
唐诗研究者早就关注诗词中的玉门关意 象,但尚缺乏深人研究和分析。
本文对此试作探讨,求教于方家。
敦煌写本诗歌续考_徐俊
为 Dx14568 ( 右 ) + Dx110740 ( 4 - 3, 中 ) + Dx110740( 4- 3, 右) + Dx. 10740( 4 - 3, 左) + Dx110740( 4- 2, 左) + Dx. 10740( 4- 2, 右) 。
四 白侍郎门下学仕郎董延长 抄诗 4 首补录
月
桂生三五夕, 5南仲( 中) 记6 曰: / 南州有 桂树生月中。0 开二八时。5瑞应图6 曰: / 尧
时萁荚生庭, 从朔至十五日, 日生一叶; 从十六日,
日落一叶 也。0 分晖度鹊镜, 5 神异记6 曰: / 昔
有夫妇别, 将镜口破, 人执一片以为其信。其 妻与 人通, 镜化为[ 鹊] 飞至, 夫乃知之。后人镜鹊 安背
三 韦庄5秦妇吟6第 10 个写本
5辑考6列举已知的5秦妇吟6( 232 页) 写本 10 种, 其中据潘重规先生5敦煌写本 秦妇吟新 书6列俄 藏 Dx. 10740 残 卷一 种[ 2] , 未 能参校。 按: 俄藏此卷刊于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5 册, 共 4 拍, 其中 Dx. 10740( 4- 1) 和 Dx. 10740( 4- 4) 非5秦妇吟6, 此处暂置不论。Dx. 10740( 4- 2) 存两残片, Dx. 10740( 4- 3) 存 3 残片, 为同 一 5秦妇吟6写本的残裂。经比定缀接, 从/ 长安寂 寂今何有0句起至/ 妾闻此父伤心语0句之/ 妾闻 此03 字止( 5辑考6236 页 13 行至 236 页 2 行) , 文字稍有残缺, 但基本完整。与已校各卷略有 异文, 不 具列。 潘重 规先生 谓所 见残 本仅 10 行, 当即 Dx110740( 4- 2, 右) 残片。又5 辑考6 252 页附记曾指出5俄藏敦煌文献6 第 11 册 Dx. 4568( 右) 残片, 也是5秦妇吟6 残文, 存/ 独向绿 杨阴下歇0以下 6 句, 与俄藏 Dx. 10740 书法略 近, 疑 为同卷, 因 此笔者 将 Dx. 4568( 右) 定 为 / 已知的第 11 个5秦妇吟6写本0的说法应予纠 正。缀接后的俄藏5秦妇吟6写本, 卷号顺序应
敦煌诗集残卷讹别字释例
一
标洼 《 敦煌诗 集残 卷辑考 》的 “ 页码/ 次 ” ; 行 《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 》的校记 ,简称 “ 徐校”。
“ ”增一竖而讹为 “ ”;例 ( ) “ 上 止 2 木”增 横而讹为 “ ”。 未
2 省 笔 .
一
、
收 稿 日期 : 0 21 0—0 — 2 4 9
( ) “ ”减少 一横而 讹为 “ 1 坯 坏” ;例 ( ) 2
“ 主”减少一点而讹为 “ ”。 王 ( )因书写字体相似而讹 三
作者简 介 : 观术 ( 9 3 )男 , 段 1 5 一 , 湖南茶 陵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古 汉语和 古籍整 理研究 。
第6 期
段 观 宋 等 :敦 煌 诗 集残 卷 讹 别 字释 例
3 9
因敦 煌 遗 书 都 是 民 间 手 抄 ,故 而 少 楷 书 而
多 行 草 、少 正 字 而 多 俗 体 ,甚 至 有 的还 是 古 体
4 因异体 相 似 而 讹 .
( )涌—— 渴 1 2 57 3 / :万 马 雷 声从 地 涌 。
而讹 为 “ ” ; “ ” 的行 草 体 与 “ ”相 似而 与 看 者
讹为 “ ”。 者 ( )没——渴 3
二 、因读 音相 同而讹
所谓读音相 同,是指声 、韵 、调都相同。 我 们 习 惯 上 把 两 字 因读 音 相 同而讹 称 作 “ 讹”。 音
( )支—— 友 1
2 7 :蒲 津主帅能戢兵。 3/ 9 徐校 :主 ,甲卷作王。 以上 二 例 ,都 因 减 少 部 分 笔 画 而讹 :例
2 51 :身首支离在俄 顷。 3 /5 徐校 :支 ,乙卷 、庚卷作友 。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质量评估(十三)(专题十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哈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解析】选D。
“(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以“其学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学说变革社会。
据此可知,各家学派都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题干虽然表明各家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仅此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
2.(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西周以前的国家行为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再到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的不断下移提高了图书流通的速度,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繁荣,故D正确。
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具体反映”的说法有误,故B错误;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故C错误。
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自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
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选D。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材料的表象,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
敦煌诗校录析分失当举例
敦煌诗校录析分失当举例作者:赵庶洋来源:《敦煌研究》2021年第05期內容摘要:敦煌诗中有为数不少的诗作,在校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错误地析分成两首甚至更多,阻碍了对这些诗作的正确理解。
本文举出六个析分失当的实例,分析这一类型错误出现的大致原由,为敦煌诗的整理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敦煌诗;校录;析分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5-0107-07On a Few Examples of Wrongly Spliting One Poem fromDunhuang Documents into Two or MoreZHAO Shuyang(Institute of Classic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Abstract:A fewDunhuang poems have been wrongly splited into two or more poems for various reasons over the period of transcription and proofreading, and this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se poems. This paper exemplifies why such mistakes have been made with six example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ilation and research of Dunhuang poems.Keywords:poetries of Dunhuang; proofreading; split敦煌藏经洞所出唐五代写卷中存有数量丰富的唐五代诗,自公布于世后就备受学者关注。
傅璇琮: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序
傅璇琮: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序徐俊同志在马上达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时,就嘱我为此书写一序言。
昨年九月初,我应台湾清华大学之邀,赴该校中文系讲学,我本想将已排出的校样带去,于教课之馀阅看并即撰序。
但当时校样未能出齐,徐俊又有一种执着过细的天性,还想在校样中再作改正,就说等回来再看吧。
我于今年二月初返京,徐俊就给我厚厚一叠已经排好但还有他许多变动笔迹的校样,我接过来,就仿佛接过一副重任。
说实在话,我对撰写此序,是感觉很犯难的。
由于我固然研究唐朝文学已有二十馀年,但对敦煌遗书文件,包含诗歌辑录,虽有所接触,但不曾多阅细看,没有下过时间。
我有一个习惯,为友人作序,固然可是一二千、二三千字,但总要翻阅全书,有时不只看一遍。
接过本书的校样,正当春节刚过,我用了整整一礼拜的时间,不做其他,数万字的序言细读了两次,近一千页的正文逐页翻了一遍,刚才经历了半年教课,仿佛一下子又从讲堂进入了专题研究的书斋,眼界顿开,顺手即有所获。
如我这几年较留意于唐朝翰林院与翰林学士,想从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观察下手对这一部分知识分子作些商讨,此中就波及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初入长安为翰林供奉事。
对于李白任翰林供奉,唐朝的人就有各种说法,有的把李白即说成翰林学士,有的说他直接参加政事,制作诏书。
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切实的。
此次我在此书上编法藏部分中,看到 P.2567、P.2552所录唐诗丛钞,有李白《宫中三章》,即其《宫中行乐词八首》从前三首,原卷题下所署作者为“皇帝侍文李白” ,这对我忽似一大发现。
据考此卷传钞时间为天宝十二载( 753)此后,顺宗李诵即位( 805)从前。
可见这一距李白时间很近的钞录者,确把李白不过视为“皇帝侍文” ,这是最为吻合李白当时身份的。
又仿佛卷页 78 录李白一诗题作《从驾温泉宫醉后赠杨隐士》,据徐俊校考,宋本《李翰林集》卷 8、清编《全唐诗》卷 168,均题作《驾去温泉后赠杨隐士》。
我认为从诗中所写,及李白当时的身份,应是李白作为一个“皇帝侍文”,跟从玄宗游骊山,酒后作诗赠一友人。
唐诗
3、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 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 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梦 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 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 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 格。
唐 诗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 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 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
一、唐诗兴盛的原因 1、束缚少,政治和经济变革有很大进步, 由“门阀仕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基本结束, 百姓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 “诗歌创作” 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 泉”。
4、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 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 诗歌十分爱好。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 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 弗预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 唐诗 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白居 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 或持之以交酒茗”(《白氏长庆集序》),说 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 诗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 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5、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 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 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有利于人们开阔眼 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 形成。同时,唐朝基本上没有“文字狱”, 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文人及诗歌体裁宽 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 6、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在经济、文化上交 流很多,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 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 好的艺术熏陶。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校证
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校证
徐真真
【期刊名称】《敦煌研究》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P.2833及S.8521<文选音>残卷为一个写卷的两个部分,但内容并不相连.对于残卷内容的校理、研究极少,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本文将残卷与李善注<文选>及<六臣注文选>对校,并以<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史记>、<汉书>及类书中所引相关文字与有关内容参校,凡得32条.
【总页数】7页(P51-57)
【作者】徐真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1
【相关文献】
1.敦煌本《文选音》残卷研究 [J], 徐真真
2.《啸赋》残卷校证 [J], 金少华
3.敦煌本《伤寒论》校证 [J], 王杏林
4.英藏敦煌文献S.85《春秋经传集解》(残卷)校证 [J], 李索
5.敦煌遗书《刘子》残卷校证补 [J], 许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敦煌写本《王绩集》残卷校补
作者: 张锡厚
出版物刊名: 甘肃社会科学
页码: 85-92页
主题词: 敦煌写本;王绩;残卷;校补;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图书馆藏;整理工作
摘要:敦煌写本《王绩集》残卷的原编号为伯二八一九,该卷首尾俱残,仅存110行,每行约19—22字,计有2200字左右。
这个写本的原卷被劫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目前在国内只能看到北京图书馆藏的复制缩微片和王重民先生于三十年代从巴黎拍回的照片。
由于《王绩集》的内容系抄写在该卷的背面,虽然经过拍摄、复制,仍显得模糊不清,给整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伯3702号敦煌文书补校及定名
伯3702号敦煌文书补校及定名
刘传启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1)006
【摘要】由于法藏敦煌文书3702号文书残缺不全,加之书法较草,历来在文书的校读及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前人校录的基础上又重新对此文书校注之后,并从形式、内容等诸方面厘定该文书为"儿郎伟"驱傩文.
【总页数】4页(P181-184)
【作者】刘传启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敦煌文书S.529v写卷之定名、校释及其他
2.关于敦煌文书S.5514之定名
3.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书第58号残卷定名
4.敦煌文书S.10264的定性与定名——一份《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残卷
5.敦煌文书P.3942定名刍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