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油藏注水开发理论基础答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油田开发技术注水开发课件

油田开发技术注水开发课件

站内注水泵
出口阀
单流阀
洗井池
站内注水工艺流程
2024/1/2
2
二、注水工艺
(二)站外注水
通过单井水平注水增压泵将联合站喂水泵提供的水,增压后,通 过井口采油树注入井底。
联合站出口阀
喂水泵
来水阀
水平注水泵
出口阀
单流阀
站外注水工艺流程图
2024/1/2
3
(三)井下管柱
井下管柱如右图所示: 下封隔器的注水井: DH1-4-5、 DH1-8-6
注水的作用: 补充地层能量 提高驱油效率 稳定油井生产能力
2024/1/2
一、注水的作用
污水处理 污水 油水分离
原油
注水站

装置
油管 套管 储层
注水井
采油井
1
二、注水工艺
(一)站内注水
联合站高压注水泵来水经过井场注水井采油树注入地下补充能量, 当需要卸压进行操作时,通过采油树及地面管线将液排放至洗井。
Hg
Pa P1
g
u12 2g
H
f
01
2024/1/2
45
2、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HS ' Pa p1 / g
——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定义式
注意:HS’ 单位是压强的单位,通常以m液柱来表示。在
水泵的性能表里一般把它的单位写成m(实际上应为mH2O)
。将
HS '
Pa
p1 /
g
代入
Hg
Pa P1
为了使启动前泵内充满液体,在吸入管道底部装一止逆 阀。此外,在离心泵的出口管路上也装一调节阀,用于开 停车和调节流量。
2024/1/2

油田注水工艺及管理教材(PPT 70页)

油田注水工艺及管理教材(PPT 70页)

37,27,21,16
8.1,9.6,13.5,17.3,21.0 15.9,22.4,28.8,35.9
35,38,45,51,57
35,38,45,51,57
127
127
Φ 114 ×4
Φ 114 ×4
Φ 60.3 ×11
Φ 88.9 ×12
110
185
380
380
1480 3650 ×2100 ×1765
第一部分 油田注水地面工艺流程
3、注水井井口工艺流程图
注水井是注入水从地面进入地层的通道,它的主要作用是:悬挂井内管柱;密
封油、套环形空间;控制注水和洗井方式,如正注、反注、合注、正洗、反洗和进行
井下作业。除井口装置外,注水井内还根据注水要求(分注、合注、洗井)下有相应
的注水管柱。

注水井口流程图
柱塞泵主要由动力端和液力端两大 部分构成,并附有皮带、止回阀、安全 阀、稳压器、润滑系统等构成。
动力端:由曲轴、连杆、十字头、 浮动套、机座构成。
液力端:由泵头、密封函、柱塞、 进液阀和出液阀构成。
三缸单作用电动柱塞泵
18
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
第二部分 油田注水地面主要设备及管理
19
长庆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
①、边缘注水;边外注水(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内含油边界以内
边内注水等方式。
②、边内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较小单元,分每一
个独立的开发单元进行开发和调整。
③、面积注水:面积注水方式是将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的密
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可分五点法注水,七点法注水,歪七点法
注水,四点法注水及九点法注水等。
p真——泵进口的压力值,Pa; γ——液体的重度,N/m3;

《注水与油水井措施》ppt课件

《注水与油水井措施》ppt课件

油水井措施的应用
应用范围
油水井措施广泛应用于各个油田 ,是提高油田采收率和产能的重
要手段。
应用效果
通过合理的油水井措施应用,可以 有效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产能,为 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应用建议
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和需求,应选 择合适的油水井措施,制定科学的 实施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
油水井措施对注水方案的影响
油水井的增产措施可能改变地层的渗透性和压力分布,从而影响注水方案的实施 效果。
油水井措施对注水设备的要求
为了满足油水井增产措施的需求,可能需要改进或升级注水设备,以提高注水的 效率和稳定性。
注水与油水井措施的协同作用
协同设计
在制定油水井措施时,应充分考 虑注水方案的需求和限制,实现 注水和油水井措施的协同设计。
目的
通过油水井措施,可以改善油藏 的流动条件,提高油水井的产能 和采收率,延长油水井的生产寿 命,提高油田的整体效益。
油水井措施的分类
增产措施
包括压裂、酸化、堵水等 ,目的是提高油井的产能 。
维护措施
包括清蜡、防砂、热洗等 ,目的是维护油水井的正 常生产和延长生产寿命。
管理措施
包括合理配产、间歇抽油 等,目的是优化生产管理 ,提高油田整体效益。
协同实施
在实施油水井措施和注水方案时 ,应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项 措施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充分发
挥。
协同优化
应根据油水井措施和注水方案的 实际效果,及时进行优化调整, 提高油水井的开发效果和采收率

04
注水与油水井措施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油田的注水技术应用
总结词:成功应用
详细描述:某油田通过采用先进的注水技术,有效提高了采收率,降低了生产成 本,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 石油工程油藏课件

第四节  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 石油工程油藏课件

0.0000 2.8736 2.9666 2.2194 1.6181 1.0647 0.6488 0.4409 0.2632 0.1416 0.0589 0.0000
以上的注水面积开发指标计算只是简单的估算,在数 值模拟技术没有应用之前,是主要的计算动态的方法。 现在计算油藏的动态,一般采用的是数值模拟计算。
含水100%时的注水 量
i 0.1178 KKrw (Sor )hP
w (log
a rw
0.682
d a
0.798)
交错排状注水系统 五点井网 反七点井网
反九点井网
角井 边井
i 0.1178 KKro (Swc )hP
o (log
a rw
0.682
d a
0.798)
i 0.1178KKro (Swc )hP
Sw
Kro
Krw
Fw
Fw'
0.2 0.4 0.44 0.48 0.52 0.56 0.6 0.64 0.68 0.72 0.76 0.8
0.3600 0.1600 0.1296 0.1024 0.0784 0.0576 0.0400 0.0256 0.0144 0.0064 0.0016 0.0000
Kro (Swc ) ln rf ln d 1 ln
Krw (Swm ) rw
rf m
d
2(m
1)rw
油水前沿的移动计算:
qo
qL m
rfSwc p
qLdt 2 rf hdrf Sw Swc
qLdt
Sw Swc o
KKro (S wc )P
t
E
rf 2 2
[( A B)(ln
rf

油田注水基础知识 PPT

油田注水基础知识 PPT

二、净化处理
目的:去除水中固体悬浮物和铁质,使水质澄清,达到合格 标准。
1、的液体通过合格的 介质,达到有效地除去液体悬浮物质的过程。
原理:机械阻挡作用。
三、真空脱氧
四、杀菌技术
1、氯气 2、季铵盐
五、阻垢和缓蚀技术
结垢的原因:一是两种水相混(污水与地层水相混; 不同水源水相混;注入水与地层水相混) 二是注入水物理条件发生变化,主要是温度和 压力的条件变化引起结垢问题。
可以不必进行排液。但一定要排污。
2、冲洗地面管线和完全洗井
新井投注井和转注井,先要做好地面注水管线的 投产冲洗。
彻底洗井:要交替正诱导洗井----反洗----正平衡 洗井,彻底清洗油管、油套环形空间、射孔井 段及井底杂物,诱导洗井时达到油层微吐,严 防漏失,连续平稳大排量一次将井洗合格。
3、挤注活性水
水质评价
一、对注入水质的基本要求
必须达到总目标是:不腐蚀注水流程,不堵 塞油层(不腐不堵)。
水质的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注入水中悬浮固体(机械杂 质)的浓度和粒经。
2、严格控制注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3、严格控制注入水中二氧化碳、硫化氢
的含量。
4、有效的抑制细菌的活动。 5、注入水要与油层岩石地层水相配伍。
二、新井投注
经过排液----冲洗地面管线----洗井-----试注 1、排液 目的:在于清除油层近井地带的堵塞物,在井底附
近造成适当的低压带,在含油带还能够采出部 分油量,减少注水井附近油层的储量损失。
1)关于吸水能力比较差的低渗油田,均须排液; 2)对于排不出液注水井可进行压裂处理,排液; 3)对于多油层混注的井,还要进行分层排液; 4)老井采 油井转注,不必进行排液。 5)对于渗透率较大的油层,因吸水能力较好,

第四章中国地质大学油藏工程ppt课件

第四章中国地质大学油藏工程ppt课件

这种油藏具有广泛分布的边底水,原始 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油藏开采过程中, 驱油动力是边、底水的弹性膨胀力,以及油 藏的弹性膨胀力。
根据这种类型油藏的特征,知道其满足 以下条件
Pi Pb
Gi Wi o
mo
Rp Rs Rsi
BoBo i BoC iop
因物质平衡方程式的通式为:
N
N
N pB o

N pB o
B oC io pB o iC w 1 S w S w iC if p B o iC oC w 1 S w S w iC if p
N N p Bo
Ct
BoiCt p
2.未饱和油藏的天然弹性水压驱动
第四章 物质平衡法
把一个实际的油气藏简化为封闭的或不封闭的( 具天然水侵)储存油气的地下容器。
在该容器内,随着油气藏的开采,油气水的体 积变化服从质量守恒原理,依此原理所建立的方程 式称为物质平衡方程式。
由于物质平衡方程式本身并不考虑油气渗流的空 间变化,故又将它称为两相或三相的零维模型。
物质平衡法的主要功能
时,叫做饱和油藏.
在确定油藏饱和类型的前提下,根据油藏的原始边外 条件,即有无边、底水和气顶的存在,将油藏的天然 驱动类型划分如表4-1所示。
封闭型未饱和油藏——封闭型弹性驱动
未饱和油藏
不封闭型未饱和油藏——弹性水压驱动
无气顶、无边底水活动饱和油藏——溶解气驱动
饱和油藏
无气顶、有边底水活动饱和油藏——溶解气驱和天 然水驱综合驱动
=+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在综合驱动条件下, 地层油的原始体积与原始气顶自由气体积之和 等于开发到某一时刻时剩余油体积与气顶气体 积和水的增加体积之和。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

油藏工程基础ppt课件contents •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地质基础•油藏流体性质与渗流规律•油藏开发方式与开采特征•油藏动态监测与资料分析•油藏评价与开发方案设计目录01油藏工程概述油藏工程定义与任务定义油藏工程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以及相应的工程调整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任务油藏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和水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过程中的动态特征,确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油田开发计划,进行油田动态监测,提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措施,预测油田开发趋势等。

油藏工程发展历程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试井和油田动态分析为主要内容。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渗流力学和油层物理为基础,形成了系统的油藏工程理论和方法。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油藏工程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综合的转变。

油藏工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油藏描述、渗流力学、试井分析、油田动态监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与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井、试油试采等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采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

同时,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科学、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

02油藏地质基础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风成等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每种环境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物来源、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和保存条件。

沉积相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或岩石特征的综合,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等。

常见的沉积相有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海滩相等。

沉积相与油气藏的关系不同沉积相带发育不同类型的储集层,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河流相砂体常发育在古河床和河漫滩,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储层特征与类型储层特征01包括物性特征(如孔隙度、渗透率)、岩石学特征(如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储集空间类型(如孔隙、裂缝)等。

油藏工程课件 第四章 2水驱特征分析方法

油藏工程课件  第四章 2水驱特征分析方法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追溯起来,注水起源于19世纪下页美国宾西法尼亚西部地区的 Pithole城(费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 最初出现的注水是偶然的。水从活动封隔器附近的浅含水层渗 入一口油井,使这口井不能再出油,但却引起了周围井产量的 增加。John F. Carll在188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第2次地质调查 报告中,提出注水能够提高原油最终采收率这一看法。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第24讲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提纲
• 一、注水开发简述 • 二、水驱特征曲线定义 • 三、水驱特征曲线特征分析 • 四、实例分析 • 五、水驱特征曲线类型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4-2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一、注水开发简述
• 石油开采中的一次采油是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即利用流体和岩 石的弹性能、溶解气膨胀能、气顶驱、重力驱以及有边、底水 的侵入。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很低,一般在20%以下。
• 我国主要油田原油属于石蜡基原油,粘度普遍较高,高含水期 是注水开发油田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特高含水期仍有较多储量 可供开采。研究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油田的开发特征具有重要的 意义。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含水率 fw (f)
1 0.8 0.6 0.4 0.2
0 0
5
10
15
20
25
采出程度 R (%)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 结合北海(North Sea)油田的开发经验,BP研究中心的 Mitchell(1982)也曾对油田注水开发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但 比起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来要逊色得多。
水驱曲线特征分析
• 一般来说,天然能量充足的油藏占2-3%,97%的需要注水 来补充地层的能量,中国90%以上的油田需要注水开发, 这与具体的沉积环境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vt vo vw,vo vt vw 代入①式得:
( w
Kw
o
Ko
)vw
o
Ko
vt
Pc x
g sin
上式两边同除以vt,并整理得:
o (Pc g sin ) 1
fw
vw vt
Ko
x
w o
vt
Kw Ko
或:
1 (Pc g sin ) Ko 1
fw
x
1 w Ko
o vt
o Kw
为什么会 出现多值
现象?
swc
xo x x f
x
♂第三步:计算t时刻,任一含水饱和度所在的位置,从而
绘出两相区含水饱和度分布曲线。
3.前缘含水饱和度及前缘位置的确定方法
在 [t,t t] 时间内,纯流
入微元体的水量为:
sw
1
Qt fw (swf ) t
1 sor
在 [t,t t] 时间内,微元 体中水量的增加量为:
fw(sw) 1
1
w
Kro
o Krw
Krw
Kro
Kro
Krw
f w (sw )
fw(sw) 1
1
w
Kro
o Krw
fw(sw )
f w (sw )
fw(sw ) fw(sw )
0 swc
1 sor 1sw sw
1 sor
swf
x xo
fw (sw )
A
t
0 Qtdt
0 swc
1 sor 1sw
也可写为:
fw fw(sw)
其中:
fw(sw) 1
1
w
Ko
o Kw
考虑重力和毛管力影 响的分相流量方程
1
1
w
Ko
( Pc x
g sin ) Ko o
1 vt
o Kw
⊙可用来计算储层中水饱和度已知的过流断面含水率。
⊙ 含油率fo 1 fw
2.分流量方程的讨论
1 (Pc g sin ) Ko 1
作用减小含水率;
② 2时,sin 0, 重
力作用增大含水率;
1 (Pc g sin ) Ko 1
fw
x
1 w Ko
o vt
o Kw
*毛管力的影响:
由于 Pc dPc sw , dPc 0,sw 0,
x dsw x dsw
x
Pc
sw
油 v 水
水驱油方向
毛管力曲线 sw
x
饱和度分布曲线
所以 Pc 总为正值,毛管力的存在倾向于增大含水率。 x
第四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二、两相渗流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表明:两相区含水饱和
供 给
水 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边 界
水 油
swc — 束缚水饱和度;
Pe 0 xo
+
排 液
油道 PBi
x f xe x
swf
— 油水前缘含水饱和度;sw
1
dx dt
Qt
A
fw (sw )
所以:
x
dx
xo
t Qt
0 A
fw(sw )dt
x xo
fw (sw )
A
t
0 Qtdt
为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公 式,描述了某一时刻, 任一含水饱和度所在位
置。
⊙含水饱和度分布曲线绘制步骤:
↓第一步:计算t时刻总的注入量
t 0
Qt
dt

↓第二步:计算任一含水饱和度对应的含水率的导数 fw(sw):
v
Qw1
Qw2
A
dx
x
单向流微元体
即:
sw Qt dfw sw ① t A dsw x
又对某一含水饱和度取全微分:
dsw
sw t
dt
sw x
dx
0
等饱和度面移动
则有 dx sw
dt t
sw ,代入①
x
式得:
方程或贝克莱-列
dx dt
Qt
A
fw (sw )
维尔特方程
2.两相渗流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对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分离变量积分:
②对于某一地层(相对渗透率曲线一定),过流断面上含
水率的大小取决于油水粘度比 r o
,粘度比越大,含水
w
率越高,所以提高水的粘度(注稠化水)或降低油的粘度可以
改善开发效果。
第四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fw
图4-1 不同油水粘度比下含水与饱和度的关系
*重力对含水率的影响:
① 0 时,sin 0,重力
*忽略毛管力和重力影响的 fw 分流方程:
x
1 w Ko
o vt
o Kw
fw
f
w
(sw
)
1
1
w
Ko
1
1
w
Kro
o Kw
o Krw
①如果水驱油在等温下进行,那么油和水的粘度具有固定
的值,含水率的变化主要受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而相对渗透率
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所以,含水率是通过相对渗透率联系的
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即:fw fw(sw)。
单向非活塞式水驱油
sor — 残余油饱和度;
1 sor
1 sor swmax
sw swf
— 两相区最大含水饱和度。 swc
0 xo x
x f xe x
含水饱和度分布曲线
⊙两相区含水饱和度分布特点:
①在两相区前缘处,含水饱
供 给
和度曲线突然降落,含水饱和度 边

曲线的这种变化称为“跃变”; ②随着水进一步渗入油区,
第四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饱和度分布 平面一维流动的产量公式 面积波及系数、层纵向非均质性、 体积波及系数 各种井网的注水量
第四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活塞式驱油:
非活塞式驱油:
第四章 水驱油理论基础
1、分流量方程(任一过流断面上的含水率方程)
◆地层中任一过流断面上的含水率定义为:
fw
Qw Qt
t1 t2 t3
排 液 道
PBi
xe x
xo
xe x
r3 r2 r1 r1 r2 r3
xo
xe x
三、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
恒速注水条件下:
1、等饱和度面移动方程(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
而:
(Qw1 Qw1
Qw2 ) Qw
2
dt
Adx
Qt
f w x
sw t dx
dt
所以有: sw Qt fw t A x
两相区逐步扩大,两相区任一过
Pe sw
0
1
流断面上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加;
③两相区前缘含水饱和度不 sswwf 随时间而变,基本保持为定值; swc
④对同一岩层,油水粘度比 sw0
越大,油水前缘含水饱和度越小 1
,在进入油区的累积水量一定的
条件下,油水粘度比越大,形成
两相区的范围越大。 0
xo t3 t2 t1
Kw
w
( Pw x
wg
sin
)
●将油水相运动方程变形为:
o
Ko
vo
( Po x
o g sin
)
w
Kw
vw
( Pw x
wg
sin
)
两式相减得:
w
Kw
vw
o
Ko
vo
[(Pw x
Po )
(w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g
sin
]
即:
w
Kw
vw
o
Ko
vo
[ Pc x
g sin ]

其中: 毛管力Pc Po Pw, w o
vw vw vo
●考虑重力和毛管力,单
向流时的油相运动方程为:
vo
Ko
o
Por x
供给边界
Pe
排液道
PBi
h
Le 单向渗流模型
B
A Bh x
而:
Por Po o gz
z
所以:
vo
Ko
o
( Po x
og
dz ) dx
即:
vo
Ko
o
( Po x
og
sin
)
同理得水相的运动方程为:
x
v
z
O
O
v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