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复习讲义:解放战争(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第4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含解析第17课解放战争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从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角度把握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影响。
2.从时空观念角度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突出对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的影响。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概况: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3)成果:签署“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4)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未能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3.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4.粉碎敌人的进攻(1)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成功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知识点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背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战役时间概况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首先攻占锦州,到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解放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需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阶级矛盾为主;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政权;(2)用法律维护和保障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解放区人民去支援解放战争,加快战争的胜利;对建国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解放战争时期。
据材料一“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解放战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2)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1946年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二、人民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过程3.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的士气。
(3)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人民解放战争研习解放战争的胜利史料一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报。
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蒋中正八月二十三日史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一时注意结合抗战胜利后的时代背景,理解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实质是“假和平、真内战”。
(2)解读史料二时注意“我军第二年作战”的时间限制,提取信息理解人民解放战争战略任务的转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_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贡献
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崛起时 期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三大 贡献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正确决定 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总方针,给混乱中的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共十年对 峙时期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 期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
视角延伸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中 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
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从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
解析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
合作的开始,故A项错;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 战,故B项错;国民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 签字,和谈破裂,故D项错。
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 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解放战争01知识讲解
解放战争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国内外要求;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___①___、真内战”的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2)表现:①重庆谈判目的:中共为争取和平。
时间:1945年8月底。
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_____②_____》。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不足: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全面内战的爆发(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③___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国民党军队被迫转为重点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①___,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后长春解放;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以___②___为中心展开。
人民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年1月发起总攻,歼灭杜聿明集团军三十多万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 ___③___和平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 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及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直击高考]本单元包含的章节为《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被列入高考的考点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③全面内战的爆发(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①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③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等从1945抗战胜利后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主要内容是人民解放战争。
这一时期又称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458月至19466月为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66月至19476月为战略防御阶段;19476月至194910月为战略反攻和决战胜利阶段。
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两条基本线索为:国民党假和平及发动内战失败的过程,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等重大事件,掌握国共两党政治斗争情况及结果。
从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二是归纳、整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不同阶段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战略方针。
并从国共两党自身方面的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是了解、掌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的两次转移与标志。
第一次是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井冈山。
第二次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标志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特别注意结合历史背景掌握转变的原因和结果。
[本卷概要]本套试题涉及的考点包含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系列重要知识点。
本套试题立足于课本章节基础知识,努力通过系统化习题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驾驭本单元知识的能力。
本套试题的特点:(1)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努力通过习题训练勾勒出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七届二中全会等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复习建议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查一般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二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突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从内容上看,注意探索史与思想史的结合,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与毛泽东思想的联系。
知识清单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1937-1945)解放战争的战争进程(1946-1949)考点聚焦考点一、抗日战争(1937-1945)(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须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国际上英美等国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等。
(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七七事变①时间:1937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③影响: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个战场的形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三)正面战场的会战和国统区状况1.正面战场的会战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同步高考模拟训练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1.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规定,中国领土向美国全部开放,美国船舶有驶往中国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等。
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C.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D.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答案:C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为内战所做的准备。
结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的背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是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发动内战,故A项错误,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国之一,故D项错误。
2.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答案 B 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内战。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
3. (2019广东六校三联)1947年苏联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
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这反映了( )A.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B.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C.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D.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答案 C 二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从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和美国分别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提供大量援助,这反映了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故选C项。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9·汕头模拟)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
这一做法()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解析:由材料“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说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1937年以后,故A项错误;由材料“根据日军侵华”可知不是红军战略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1931年后”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D3.(2019·广州模拟)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声明和公告。
这些声明和公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1933.1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进攻华北的决议》1933.5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1933.8 《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1933.11 《中共中央为“中日直接交涉”宣言》1934.1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1934.4 《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1934.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A.B.联合国内各阶级力量的努力C.进行战略转移的军事准备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部署解析:由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可知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2020版历史新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第三单元 课题十四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课题十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十四年抗战”(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31~1937年)1.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吞并了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为其殖民地。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中国共产党:1935年,面对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同时,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
(2)中国国民党:一方面,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妥协,对内积极“围剿”红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也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中国人民①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官兵开始自发地组织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并对抗日活动捐款捐物。
③爱国学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要求抗日,反对内战。
(二)卢沟桥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1941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最新考纲命题角度备考分析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2018·全国卷Ⅱ,30:从美国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描述考查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2017·全国卷Ⅰ,30: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抗日政策考查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2016·全国卷Ⅰ,30:从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考查国民党的专制独裁4.2015·全国卷Ⅱ,30:从日本侵略者发行“联银券”“军用票”考查日军对华经济侵略5.2015·全国卷Ⅰ,30:从国民政府要塞区的建设及防御工事考查国民政府的对日持久防御作战意图1.高频考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的抗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1.2018·全国卷Ⅰ,30:从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2.2017·全国卷Ⅱ,30:从群众组织及中共党员数量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3.2017·全国卷Ⅲ,30:从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反击考查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2.教材空白点: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失败的原因。
3.备考策略:(1)对于抗日战争的学习,应重视对全民族抗战的学习,体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注意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及境外战场的开辟,认识抗战的国际地位。
(3)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政策调整、斗争和合作。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化。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主要体现在: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建立成熟的领导集体、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土地政策的调整等。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则重点突出国共两党的合作。
九一八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淞沪会战平型关、台儿庄相持阶段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彭德怀中流砥柱滇缅公路假和平、真内战双十协定政协协议中原解放区全面进攻战略反攻辽沈战役国内和平协定社会主义。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20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20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2018河南八市联考)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川、黔两厂,并……不露形迹。
”这一指示在当时( )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警惕中国共产党的力量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旨在服务民族战争2.(2018山西孝义模拟)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集各省军政长官举行国防会议。
会后,除已在前线作战的地方部队外,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均奉命开赴抗日前线。
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党确立全面的抗战路线B.国民政府民族责任意识增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民党坚定了全国抗战的决心3.1940年,中国共产党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路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
”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是( )A.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C.组织徐州会战,阻止日军疯狂攻势D.发动百团大战,坚定抗战信心4.(2018湖南衡阳联考)国民党第14集团军在忻口战役后总结出14条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敌军战时待遇极优,不惯粗恶食用。
我应多配小分队深入敌后方扰袭,阻滞其输送,截夺其物品。
”这说明国民党( )A.游击战术取得一定战果B.试图尝试机动作战战术C.反思并否定阵地战威力D.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5.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
……此为在战略构想上最大之错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二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暴自卫声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宣称:七七事变,是日军对“中国屡次之挑战及不法行为”的“自卫行动”。
这说明了( )A.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B.日本政府尚未做好侵华的准备C.两国皆有各自的利益权衡D.中日矛盾存在和平解决的希望【解析】选C。
中日双方对战争的爆发原因各执一词,都是站在本国立场上,将挑起战争的责任归为对方,故C正确。
2.(2019·武汉模拟)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解析】选A。
这个纲领只是国民政府自身的“建国”纲领,并不涉及统一战线问题,但它明确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及具体的抗战纲领,因而起到了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的精神鼓舞作用。
3.《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
”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解析】选A。
淞沪会战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硬拼,战争节节败退,故A正确;太原会战中有平型关大捷,故B错误;徐州会战中有台儿庄大捷,故C错误;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下半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4.(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含解析)
课时作业17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国民党正规军进入上海前,首先到上海的是属于军统系统的忠义救国军。
接下去就是“鸡鹰满天飞,饿虎就地滚”,前者是指由重庆乘飞机前来的接收大员,后者是指原来潜伏上海而此时公开出面趁火打劫的“地下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痛心疾首地问道:“难道这就是天亮了吗?”材料所述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时期北伐部队进入上海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C.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进驻上海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逼近上海答案:C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坛政党纷起,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涌现的大小党派有105个之多。
与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相比,二者都() A.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B.以防止一党专政为宗旨C.推动政体发生根本变化D.以时局重大变动为背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
两次组党热潮分别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抗战胜利两次时局变化为背景,D项正确;辛亥革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广大民众的参政意识不高,A项错误;防止一党专政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愿望,B项错误;民国初年的组党热潮以专制政体结束为背景,而抗战胜利后的组党热潮并未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项错误。
故选D。
答案:D3.(2016·日照市一模)下图为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
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解放战争。
从各部出发地来看,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只有到抗战后期才发展到;从对各部的称呼上,这不可能发生在建国之后。
抗战胜利后,中共利用东北由苏军控制、国民党力量薄弱的机会,做出了夺取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的战略决策。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更明确地提出了争取东北的任务,强调指出,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1.高频考点:
(1)2016·全国Ⅰ卷,30:从国民党颁布《抗战期
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军民
间宣传名词正误表》考查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2015·全国Ⅰ卷,30:从国民政府要塞区的建
的抗战。 2.教材空白
设及防御工事考查国民政府的对日持久防御作 点:中国共产
战意图
党的土地政
(3)2014·全国Ⅱ卷,30:从顾维钧争取各国对华 策、中国人
①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
到底 ②国共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
民政府拒绝签字 ③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 南京 。统治
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④随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略气焰。
⑤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发展壮大。
(2)意义: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进程 (1)1942年, 世界反法西斯 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战场。 (2)中共“七大”召开 ①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 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②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 治和思想基础。 (3)联合对日作战 ①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 波茨坦公告 》,促令日本投降。
(2)过程
①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 九一八事变
②1937年7月7日,发动“ 七七事变
”,开始全面侵华。
”。
③1937年8月13日,发动“ 八一三事变 ”,侵占上海,继而进攻南京。 ④1938年10月,占领 广州 、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战争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解放战争。
上节课,我们共
同学习过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将介绍发表讲
话,表示出停止战争,和平协商。
但历史证明,战争并未
真正结束,国共掀起了内战,史称解放战争。
【重点难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所做的努力
解放战争的主要经过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8月—1946年6月)
1.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
人民权利。
二、三年战争(1946年6月-1949年10月)
(一)战略防御时期(1946年6月-1947年6月)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
势兵力,打歼灭战,国民党军队被迫转为重点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重点进
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时期(1947年6月-1948年6月)
开始: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
胜利的转折点。
(三)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948年11月)
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后长春解放;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人民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年1月发起总攻,歼灭杜聿明集团军三十多万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傅作义率军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4.意义:三大战役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乃至
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蒋介石“求和”与国共和谈
2.解放南京(1949 年4月23日)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
气。
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思维拓展】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一、图二和图三所示的解放战争中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什么重大意义?【课后检测】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B.进行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D.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国内战
2、重庆谈判国共两党未能达成一致协议的是
A.确定和平建国
B.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C.召开政协会议
D.保证人民民主权利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共 150多万人、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渡江战役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4、“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
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5、结束了 100 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参考答案:
【思维拓展】
(1)图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图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图三:解放军攻占南京。
(2)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解放军
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覆亡。
【课后检测】
1、A
2、B
3、A
4、D
解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