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季的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季度,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良好。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11元,同比增长12%。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粮油播面基本稳定。因种植结构调整,全市粮食
播面略有下降,油菜籽播面略有上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减少万亩,同比下降%,其中小麦播种面积万亩,同比下降%;油菜籽播种面积万亩,同比增加万亩,增长%。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市大宗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预计实现肉类总产量27万吨,增长%;禽蛋总产量万吨,增长%;奶产量万吨,增长%;生猪出栏280万头,增长%;小家禽出栏亿只,增长%。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
——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有涨有跌。粮食和面粉价格略有上涨,分别环比上涨%和%;蔬菜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其中大白菜、黄瓜等蔬菜平均环比上涨18%,而蒜苔、青笋等蔬菜平均环比下跌19%;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3月份出栏生猪价格跌至元/公斤,跌幅为%,猪肉平均零售价为元/公斤,跌幅为3%;尿素、钾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对稳定,有利于农民进行春耕生产。
——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更加坚实,全市新建渠道防渗公里,整治病险水库29座,新增和恢复节水灌面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农民居住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竣工新型社区164万平方米,小区雨污管网、电力通讯、天然气、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目前已有3万农民入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推进,一季度新解决饮水安全万人。
——农业重大项目开局顺利。中央扩内需项目加速推进,四批次项目计划投资亿元,截止3月底,已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任务的71%。市级重点农业项目推动有力,29个项目规划总投资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任务的%。农业灾后重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全市已基本完成农田、提灌站、机耕道、沼气和蔬菜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复任务;粮油、畜禽、蔬菜等农业基地也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农业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农业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今年全市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8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一季度到位资金亿元,特别是总投资100亿元的中粮集团(四川)综合产业园新津项目已正式签约。区域合作全面启动,成都与眉山、资阳等地签订了农业区域合作协议,并组织开展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业节会等工作。农业对上争取取得重大成效,与农业部、四川省签署了《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备忘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起点和宝贵机遇。
二、主要问题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一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喜人成绩,实现了开门红,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降雨量不均,西南地区出现持续旱灾,我市有旱但未成灾,且旱情主要集中在龙泉山脉的丘陵区,这一方面彰显了近年来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扎实,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弱质属性,说明深入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已十分必要;二是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近来生猪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部分养猪户(场)出现了养殖亏损,农民收入因此受到负面影响,这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为抓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推动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启动实施农村用水提升工程
要把农村用水提升工程作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重要方向,强化资金的集成使用、工程的系统建设和效益的综合发挥:一是建立稳定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集成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政策性投资公司资金和社会资金,形成全社会办水利事业的大格局;二是根据灌区特点分类推进重点工程,在都江堰等4个非独立灌区实施干支渠整治工程,在九龙滩等12个独立灌区实施水源点建设工程,在山丘区实施抗旱提升工程,在规划区实施人口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实现城乡人饮“同网同质同价”;三是通过农村用水提升工程的实施,努力做到“散水集用、丰水枯用和小水大用”,切实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农民生活
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要把示范片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规划编制、项目推动和统筹建设:一是以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为载体,抓好与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带项目的结合,通过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示范;二是统筹编制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产业发展、村落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规划;三是依据规划,按照“五新一好”的目标,重点抓好新产业发展、新民居建设、新风貌塑造、新机制创建、新农民培育和村班子搭建等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做到建成一片,示范一带,辐射全局,进而带动整个农村地区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化措施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要把农民稳定增收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一是认真执行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中央支农政策,切实兑现我市耕保基金、生态效益补偿等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土地流转、房屋出租等合法收益,促进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加大对生猪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强生猪市场价格监测,启动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做好生猪收储的前期准备工作,未雨绸缪,防止猪贱伤农,确保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是加大农民就业和技能培训,完善农民信贷和融资办法,营造有利于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环境,推动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
——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要把现代农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监测评价、目标考核和成果发布:一是尽快建立指标数据模型和软件系统,并在全市启动抽样布点、业务培训和指标监测工作;二是将现代农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建立市领导亲自抓、部门具体抓和责任区(市)县主动抓的工作机制,实行数据动态收集、指标动态监测、工作动态考核,年底坚持奖惩逗硬;三是定期发布《成都现代农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年度报告》,在督促区(市)县政府抓好本区域农业发展的同时,将监测与评价成果作为我市农业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广泛吸引社会资本。
——突出抓好农业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要把农业开放合作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强化部省共建、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一是推动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尽快争取和落实配套项目资金,真正促进《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备忘录》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二是实施农业“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着力抓好农业招商选资引智,有针对性地引进农业企业、项目资金和技术人才,弥补“短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高端;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签约项目的建设,拓宽合作渠道和领域,促进和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农业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