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

合集下载

福建南音的传承[权威资料]

福建南音的传承[权威资料]

福建南音的传承[权威资料]福建南音的传承阐述了福建南音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该乐种的主要传承形式;探讨了南音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福建南音乐种传承福建南音流传于福建南部及其所属地区,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华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但是南音并非我们博物馆里陈设的古董,它伴随着闽南人的一生。

在各种宗教仪式、生老病死、婚丧喜庆、岁时节气、祭祀礼仪等方面,都留有南音的足迹。

福建南音在发展上,与闽南地方至今尤存的古老民俗、生活风尚,以及闽南人的审美情趣、情感意识密不可分,南音渗透了闽南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改革开放给闽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人的富裕使经济生活的丰富发展成为可能。

同时,闽南在近现代已经成为华侨之乡,海外华侨遍及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它们将南音带到了新的地方,使南音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

作为民俗音乐文化的南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也势必会成为闽南海外游子回归故乡、重温乡情的纽带。

这些游子对南音的热情及在经济上的大力资助,为南音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福建南音的主要传承形式南音主要的传承形式有:一是“馆社模式”的传承,二是现代型的学堂式传承。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一样,南音以民间艺人个体、家庭、馆社中的亲缘、地缘关系为主要的传承渠道,它使这一地方乐种在“地方性”的氛围中成活、繁衍。

所谓“馆社模式”,即以南音馆社中的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授。

这种传承方式以师傅为核心,父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子、子又传孙。

这类传承的好处在于师徒之间在传承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对一的关系,徒弟得到师辈们的“真传”,保持着传统的纯正性。

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的差异,必然呈现风格流派的不同,使南音这一古老乐种,保持着它应有的旺盛生命力。

这种馆社中的师徒间的“口传心授”的传承形式,在南音的发展历程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音精英。

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着传播速度慢、人数少、范围窄的局限性。

泉州南音的故事

泉州南音的故事

泉州南音的故事
泉州南音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起源于明代。

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吸引了广泛的受众,成为了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南音的演奏器乐包括笙、箫、板、鼓、钹等乐器,而演唱则以女高音为主,男低音为辅。

南音的曲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古典传统的宫廷乐曲,也有流行曲目和当代新曲,涵盖了人生百态、社会风俗、历史传说等各个方面。

泉州南音的表演形式也十分丰富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合唱、说唱等方式。

南音演员们在表演时不仅要掌握音乐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湛的口才,以刻画出曲目所描绘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泉州南音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困难和挑战,但是得益于泉州市政府和广大南音爱好者的支持,南音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展壮大。

如今,泉州南音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泉州南音的故事,就是一部传统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泉州文化的发展史。

让我们一起珍惜、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让泉州南音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1 -。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摘要】福建南音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着种种困境。

乡村人口外流导致传承困难,城市化进程影响南音表演场所,年轻一代对南音传统失去兴趣,现代传媒边缘化南音,南音传承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综合作用下,南音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保护和传承南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来推广南音,加强南音教育和培训,让更多人认识并热爱这一传统文化。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南音传承才能在当代社会中得以延续,为后人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福建南音、困境、传承、乡村人口外流、城市化、年轻一代、传统失去兴趣、现代传媒、边缘化、老龄化、保护、传承、现代科技、传播手段、教育、培训。

1. 引言1.1 社会演变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演变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遭遇严峻挑战。

许多原本传统文化传承的乡村地区因为人口外流而导致传承困难,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影响到了南音这样传统表演形式的传播和接受。

年轻一代对南音传统的失去兴趣,导致传统艺术形式逐渐被边缘化。

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南音等传统文化形式在媒体上的曝光度不断减少,传承困难。

南音传承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是一个严重挑战,年轻一代缺乏传承人才,导致南音艺术的世代传承受到威胁。

以上种种困难和挑战,呼唤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1.2 现代化进程对文化传承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南音表演场所逐渐减少。

许多传统南音表演场所被改造成商业建筑或者停止使用,导致南音表演空间的减少。

这使得南音表演的机会变少,传统的南音艺人难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也难以传承给下一代。

年轻一代对南音传统的失去兴趣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流行文化,而对于传统的南音演出缺乏兴趣。

这使得南音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传统技艺很可能会失传。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福建南音,是中国南方独特的古老音乐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本文将就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一、传承困难福建南音传承困难是当前福建南音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淡薄,导致福建南音的传承面临较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娱乐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更大的困难。

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现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效率和便利性,这使得福建南音的传承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很多福建南音传承人都是老年人,年轻一代的参与度不高,这对福建南音传承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二、市场需求不足随着现代音乐的崛起,福建南音在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低。

传统的福建南音表演形式和曲艺形态在当下的市场上已经不再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而年长观众的数量也逐渐减少。

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福建南音的表演机会也相应减少,导致福建南音艺人的生计问题逐渐凸显。

许多优秀的福建南音艺人因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发挥的空间而选择转行,这也加大了福建南音传统的衰退。

市场需求不足是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重要困境之一,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缺乏传承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南音的传承人才面临着严重的不足问题。

由于传承的困难和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年轻一代不愿意投身到福建南音传承的工作中。

福建南音的传承人才日渐减少,这对福建南音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缺乏传承人才意味着福建南音的未来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亟需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缺乏政策支持在当代社会中,福建南音并未得到应有的政策支持。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文化在政策上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福建南音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并未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使得福建南音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困境。

福建南音的基本资料

福建南音的基本资料

福建南音一.起源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

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

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

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

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曲在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

清代以来在泉州、厦门和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

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

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二.組成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

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X(尺字的俗写)、工、六、土、-”。

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

采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

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南戏的体制名词解释

南戏的体制名词解释

南戏的体制名词解释南戏,又称福建南音、闽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中国福建省。

南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南方戏曲的瑰宝。

本文将从体制、名词两个方面探讨南戏的特点和内涵。

一、南戏的体制南戏的体制与其他剧种不尽相同,主要包括传承、演出方式、行当划分等方面。

1. 传承体制:南戏以家族传艺为主要方式,通过世袭和师徒相传来保持南戏的纯正传统。

家族成员从小就开始接触南戏,先学唱腔,再学表演,从而形成独特的南戏传承模式。

这种传承方式使南戏得以保存并得以传承至今。

2. 演出方式:南戏的演出方式主要有单工班和全工班两种。

单工班由一人扮演多个角色,需要较高的演技和变脸技巧;全工班由多人组成,每个演员扮演一个角色,形成合作演出。

这两种演出方式在南戏中互相补充,使得南戏的演出更加精彩和多样化。

3. 行当划分:南戏的行当划分主要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小生、老生、青衣、丑角和花旦。

这五个行当在南戏中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每个行当都有独特的表演方式和形象特点,为南戏注入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二、南戏的名词解释南戏作为一门独特的戏曲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名词术语。

以下是一些南戏中常用且有代表性的词汇解释。

1. 音调:南戏的音调有多个,常见的有泥编、漳州等。

不同的音调代表不同的地域和风格,也为南戏增添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2. 唱腔:南戏的唱腔是南戏的核心,分为诞生腔、凤腔等。

每个唱腔都有其独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得南戏角色更加生动和真实。

3. 旦角:南戏中的花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的行当,通常是年轻女子。

花旦着装精美,婀娜多姿,是南戏中最具代表性的行当之一。

4. 丑角:南戏中的丑角是扮演喜剧角色的行当,常常担当着让观众发笑的重任。

他们善于夸张表演,通过滑稽搞笑的动作和台词让观众欢笑不已。

5. 行当变脸:南戏的行当变脸是指演员在舞台上快速改变脸谱,通常通过瞬间脸部动作完成。

这种技巧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眼观手动的准确度,给观众带来震撼和惊喜。

非遗文化之南音PPT

非遗文化之南音PPT
6 南音与唐代及唐以前的音乐有一定关系。
南音中保留了与唐以前同名曲牌,有【子夜歌】【清平乐】【后庭花】【汉宫秋】【阳关曲】等。南音与唐代 大曲的同名曲牌有【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 宋代,随着宗室南移,泉州作为陪都,商业经济繁荣,同时文化艺术也得到了交流和发展。 据记载,当时泉州的乐户人册人数有千余家,每家三五人不等,盛况可见一斑。宋元以来,在浙江、福建流行 的南戏对南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南音中保留了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等 剧目。
曲目
1. 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代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 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内容。
2. 其中,“大谱”里的三套《金钱经》中的“番家语”“喝哒句”,“指谱”中的“兜勒 声”“普庵咒”,以及那些悠长缓慢的大撩曲(七撩拍)等,一直延续着汉唐以来中国音乐 的血脉,并珍存着古代西域音乐文化的某些信息。
2. 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等,也都因袭古乐器遗制。 3. 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两千余首,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
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内容。 4. 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
韵收音。 5. 南曲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
集安堂等。
清代的文人学士对南音进行了整理,林祥玉先生的《南乐指谱》 四卷,收三十六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四套外谱。 林霁秋的《泉南指谱重编》和《南音精选》。 9 《泉南指谱重编》收四十五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共六册;《南 音精选》共十三集,散曲十集三百四十阙,套曲二集九阙,过曲 一集四十八阙。
民国二十六年(1937),纪经亩、吴深根、洪金水、许启章、林添丁、陈春盛等成立了“南乐研 10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概述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概述
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
• 一、什么是南音 • 二、南音的历史 • 三、南音的进展传承 • 四、演奏使用的乐器 • 五、南音名曲 • 六、现代南音演奏Biblioteka 名目一、什么是南音
•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史 上的活化石”,被称为“晋唐遗音”。两汉、晋、唐、两 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 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 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 管、郎君乐、郎君唱等,各地名称不一。
六、现代南音演奏
感谢欣赏!
二、南音的历史
• 据专家争论考证,从南音的曲牌名称、风格意味和所用乐器的制造特点、演奏 姿式等方面看,都足以说明南音与唐宋大曲、法曲、宋词、元散曲有着亲密关系, “是一部立体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它保存着唐宋古典曲牌,有深厚的中原古乐遗 风,间或融入某种异域情调。南乐的五声音阶“工六×乙士”,与古代的“宫商角 征羽”一样,而其工乂谱正产生地隋唐。南音工乂谱独特的记谱方式,反映了2400 多年前曾侯乙编钟铭文所记载的乐学理论。而用闽南话演唱南曲,其中就有很多中 原古语的词汇和音韵完好地保存至今。
三、南音的进展传承
• 南音经受了清朝、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三个阶段,由于领导政权的不同 而使南音有不同的进展进程。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至解放前,南音进展得比前代更加标准化、体系化了。 • 解放后至八十年月初,南音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各地纷纷组织南 乐社和争论团体。 • 八十年月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南音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它开头和国际接轨。
主要传承人
• 王大浩,福建省泉州市人,泉州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苏诗咏,泉州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传承人,擅长琵琶弹奏、南 音演唱,曾任教福建省艺校南音班。 • 黄淑英,国家二级演员。师承林文淑、吴敬水、吴萍水、苏来好等南音名 老艺人,把握传统曲目约300首、南音的滚门108个。 • 张福禄,福建省泉州人,泉州 南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介绍南音的作文

介绍南音的作文

介绍南音的作文你知道南音吗?这可绝对是个超级酷的东西,就像是从古老时光里走来的一位优雅老者,带着一身的故事和绝世的才艺。

南音起源于福建泉州,那可是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它就像一颗深埋在闽南大地的艺术明珠,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打磨,不仅没蒙尘,反而越发熠熠生辉。

南音啊,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这可不是我瞎吹的,它那悠久的历史,估计比很多国家的历史都长呢!先说说南音的乐器吧。

琵琶、洞箫、二弦、三弦,这几个家伙凑在一起,就像一个超级有默契的乐队组合。

南音琵琶和咱们平常看到的琵琶可有点不一样哦,它的外形更古朴,声音呢,就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智者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洞箫就更绝了,修长的身姿,吹出来的声音呜呜咽咽的,那声音仿佛能直接钻进你的心里,让你一下子就安静下来,感觉像是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和大自然来了一场亲密对话。

二弦和三弦也不示弱,它们就像两个忠诚的伙伴,配合着琵琶和洞箫,弹奏出那种富有韵律、婉转悠扬的曲调。

南音的演唱也是很有特色的。

那些演唱者啊,一开腔就像是把你带到了古代的闽南庭院里。

他们的唱腔婉转细腻,每个音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艺术品。

而且他们唱的歌词,很多都是古汉语,那韵味就像是从诗词歌赋里走出来的一样。

虽然有些词咱们可能得琢磨琢磨才能懂,但这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美感。

你听着听着,就仿佛看到了古代闽南人的生活画卷在你眼前徐徐展开,有街头巷尾的热闹集市,有海边渔民的辛勤劳作,还有文人雅士在庭院里吟诗弄曲的悠闲场景。

不过呢,南音可不像现在那些流行音乐那么容易让人一下子就跟着哼唱起来。

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香茗,初尝可能觉得有点淡,但是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韵味。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你有时候能看到一些南音社团在表演。

那些老艺人就坐在那里,一脸的专注,周围围坐着一些听众,有老人带着小孙子的,也有年轻人好奇来围观的。

小孩子们可能一开始还坐不住,但是听着听着,也会被那独特的音乐所吸引,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福建南音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困境之一是传承不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所下降,对于福建南音这样传统戏曲形式的了解和接触面也越来越窄。

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流行文化和现代娱乐活动,对于传统戏曲形式的兴趣日益淡薄,这导致了福建南音传承的不易。

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关注是福建南音传承的关键,然而如何吸引年轻人对福建南音产生兴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困境之二是市场需求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娱乐产业也面临着市场需求的转变。

传统戏曲形式在现代娱乐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弱,观众对于福建南音这样的传统戏曲表演的需求逐渐下降。

现代社会的兴起和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使得福建南音这样的传统文化形式难以融入当代市场需求,从而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

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困境之三是保护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戏曲形式需要在当代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以免在现代社会中渐行渐远,最终失去传承的机会。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传统戏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但是在现实中保护的难度不容小觑。

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困境之四是创新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福建南音这样的传统戏曲形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由于传统戏曲形式的固有特点和传承文化要求,创新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进行创新,是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的一大挑战。

福建南音在当代面临着传承不易、市场需求不足、保护困难和创新不足等困境。

这些困境的存在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通过政府、社会团体和传统戏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寻找合适的发展和传承模式,保护和传承福建南音这样的传统戏曲形式。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福建南音,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艺形式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特色,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当代社会中,受到电子媒体和其他文化形式的冲击,福建南音在保持和传承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福建南音在当代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福建南音在当代社会中遭遇到的困境之一就是传承困难。

随着现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年轻人对于古老文化的兴趣大大减少,他们更倾向于接触和欣赏现代流行文化,比如电影、电视剧和网络视频等。

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许多年长的福建南音艺人并没有合适的传承人,导致该艺术形式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可,特别是要加强对年轻人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能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福建南音,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其次是要建立健全的传承机制,为福建南音的传承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发挥所长,同时也要倡导更多的人投身到福建南音的传承工作中来,为这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南音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市场发展不足。

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传统的演艺市场逐渐式微,传统曲艺表演的受众范围越来越窄。

一些传统剧团和演出团体由于缺乏资金和市场需求,经常面临着生存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加强对传统曲艺的传播和宣传,也要积极投入到市场开发和经营中来。

可以考虑与现代文化形式相结合,比如在音乐节、艺术展览等现代文化活动中加入福建南音表演,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触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也可以加大对福建南音表演团体的补贴和支持力度,让他们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改革,开发出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曲艺表演形式。

福建南音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的困境还包括宣传推广不足。

传统曲艺是一个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但是由于受众的减少和市场的萎缩,很多人对福建南音并不了解,甚至有些人对它产生了误解和偏见。

福建南音名词解释

福建南音名词解释

福建南音名词解释
福建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有着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典型的方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与普通话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仅用语音、语调、句型、俚语等多种方面表现出福建当地文化特色,而且是普通话演变的典型范例,是南方方言系统里的珍贵资源。

福建南音以唱诗歌状语言为基础,继承了北福建古老的文化传统,以“腔”、“韵”、“调”为主要特征。

比如“腔”,它以唱诗歌为基础,通过不同音调、音色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反映出福建的文化理念和语言习惯;“韵”则是指朗诵诗歌时共同存在的音调变化;“调”则是指朗诵诗歌时使用的音调,也标志着风格的转折。

此外,福建南音还有一些独特的句法特点:词汇丰富、句子层次清楚,同时语速快,大多数句子采用主谓宾结构,而且结构比普通话复杂;动词常采用位置前置;大多数句子采用表语量词结构,同时仍保留了北方语言的元音调节特征,使句子更加简洁有力;也有一些地方特有的俗语和口头语,使句子更具有浓重的地域特色。

在福建,人们用它来表达情感,描述现实,表露心声,给予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气息,从而展现福建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色彩。

福建南音不仅传播了福建文化和社会价值观,而且它更是福建人自豪的国际文化宝藏。

福建南音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资源,同时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宝藏。

它丰富了社会文化,提供了福建的地域特色,使文化更加多
元化。

因此,应当加强对福建南音的研究,尊重它的独特性,积极弘扬和保护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南音社会实践报告

南音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南音,又称泉州南音、南曲,是我国福建省泉州市独特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南音的魅力,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南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学习等形式,我们对南音的历史、艺术特点、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

二、南音的历史与艺术特点1. 南音的历史南音起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南音最初是泉州一带的民间音乐,后来逐渐传入闽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音在历史上曾受到皇室的青睐,成为宫廷音乐之一。

2. 南音的艺术特点(1)音乐风格:南音音乐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其旋律婉转、悠扬,节奏舒缓,充满诗意。

(2)演奏乐器:南音主要使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民族乐器,其中琵琶最为重要,被誉为“南音之魂”。

(3)唱腔:南音的唱腔独特,分为“软唱”和“硬唱”两种。

软唱以细腻、柔美著称,硬唱则刚劲有力。

(4)歌词内容:南音歌词多为古诗词,内容丰富,涉及历史、爱情、生活等方面。

三、南音的传承现状1. 传统传承方式南音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相授、家族传承和民间传唱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南音的传承方式逐渐多样化,如成立南音培训班、开展南音进校园活动等。

2. 传承现状尽管南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近年来,南音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冲击,许多年轻人对南音的兴趣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传统传承方式受到限制,南音人才流失严重。

四、南音社会实践调查活动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前往泉州市南音传承基地,参观了南音博物馆,了解了南音的历史、乐器和演奏技艺。

同时,我们还观看了南音演出,亲身感受南音的魅力。

2. 访谈我们团队对南音传承人、学者和爱好者进行了访谈,了解南音的传承现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

3. 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团队学习了南音的基本演奏技巧,如琵琶、洞箫等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南音的唱腔特点。

泉州南音简介

泉州南音简介

泉州南音简介
泉州南音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不可或缺的音乐元素之一。

泉州南音起源于明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特色,被誉为“福建第一音乐”。

泉州南音的演唱方式独特,以单声、对唱、领唱和合唱等形式为主,音调高亢有力,情感表达丰富。

其曲调灵活多变,包括慢板、快板、花鼓、青衫等多种曲目,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评弹》、《二黄》、《二黄》、《三黄》等。

泉州南音在表演形式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鸟语、蝉鸣、雨声等声音模仿,以及跳脚、拍掌、击节等身体表现方式,使得演出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泉州南音作为福建地区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东南亚地区也备受欢迎。

目前,泉州南音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 1 -。

福建南音音乐结构的特点

福建南音音乐结构的特点

9期。

3.邵义强钢琴与钢琴音乐[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82年。

4.Brauchli,Bernard(1998),The Clavichor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0-521-63067-3注释:[1].Edwin M.Ripin."Clavichord".In L.Root,Deane. Grove Music Online.Oxford Music Onli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subscription required)[2].Jeans,Susi(1951),The Pedal Clavichord and Other Practice Instruments of Organist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77th Sess.,1950-1951,Oxford University Press,JSTOR766144[3].Brinsmead,Edgar.History of the Pianoforte,London, 1879.pp.90-91.[4].Riemenschneider,Albert(1950),Preface and transla-tions of forewords by Friedrich Griepenkerl to Organ works of J. S.Bach2067,C.F.Peters.[5].Speerstra,Joel(2004),Bach and the Pedal Clavichord: an Organist's Guide,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ISBN1-58046-135-2[6].Williams,Peter(2003),The Organ Music of J.S.Bach (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4-6,ISBN0-521-89115-9.福建南音位于我国东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于宋,它是中原音乐文化与闽南当地民间音乐融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叙事特性的音乐体裁。

南音传承情况汇报

南音传承情况汇报

南音传承情况汇报南音,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一种,起源于福建省南部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音以其独特的音调、婉转的旋律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于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南音的传承情况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就南音传承的现状进行汇报,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南音传承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南音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失去了观众和表演者。

许多年轻人对南音缺乏兴趣,导致传承的断层和衰落。

许多老一辈的南音艺人年事已高,他们的离世使得南音的传承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南音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练习,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化倾向使得年轻人很难有耐心和毅力去学习这门艺术。

因此,南音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南音传承仍然有着一些积极的因素。

首先,一些文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始重视南音的传承工作,他们举办南音表演、比赛和讲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其次,一些南音艺人也积极参与传承工作,他们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和推广南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

此外,一些学校也开始将南音纳入课程,让学生在校园中接触和学习南音,为南音传承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这些积极的因素为南音传承带来了一线希望。

为了更好地推动南音传承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南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南音,从而增加南音的观众和表演者。

其次,应该加大对南音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南音传承基金、举办南音文化节等,为南音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后,应该加强南音传承的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南音人才,为南音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的来说,南音传承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有着一些积极的因素和希望。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南音传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让这门传统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

• 大陆方面
• 2006年5月20日,泉州的南音被列进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的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陆有2个公营的福建南音乐团:泉州南音乐 团和厦门市南乐团。
• 台湾方面
• 2009年5月11日,台湾台中县文化局依据“文化资 产保存法第59条暨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 定及废止办法”将福建南音列为“国家文化资产” 传统艺术类。
乐曲
• 福建南音的乐曲,依内 容可分为指、曲、谱。 指又称指套,曲又称散 曲,谱则和指套一样由 数个乐章组成,但却是 三者中唯一没有歌词的 纯器乐曲,内容多为写 景叙物,有十六套,其 中的四大名谱为四时景、 梅花操、八骏马、百鸟 归巢。

谱式 命名 内容 曲式 有歌词但通常不 唱 以起首歌词命名 多取材于历史故 事 数个乐章组成
响锣
四块
记谱法
福建南音使用的工尺 谱,仅仅记下乐曲的骨 架音,演奏者有很自由 的空间作情绪的抒发, 这在乐曲的谱上看不出 来,却是乐曲的主要内 容,所以不同的演奏者 或是不同的心境下,都 可以让曲子有千变万化 的样貌。而福建南音的 最高境界,就是把所有 的曲子都内化成心里的 一部分,然后抒发情绪 似地。
乐器:福建南音乐器分作上四管、下四管
• 上四管
• 洞箫:以竹子制成,前五孔、后一 孔,以其绵长乐音来补琵琶断续之 不足。 • 二弦:拉弦乐器,演奏时有严格规 定,内弦只能拉弓、外弦空弦只能 推弓。 • 三弦:柄长腹圆,音箱两面以蟒皮 包覆,音色较低沉,恰与琵琶成互 补。 • 琵琶:福建南音代表乐器,四弦、四 相、九品,属凤尾横抱式,声音清脆。 • 另有歌者手執「拍板」指揮樂隊。
• 历史:《中国音乐词典》载
“南音”条目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福建南音的基本资料

福建南音的基本资料

一•起源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

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一般认为南曲起源于唐,形成于宋:(1)据文献记载:唐僖宗光启元年(885 ),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他们带去了唐代“大曲”传播于民间。

大曲与当地民间音乐的相互影响和吸收,从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乐器琵琶的演奏姿势是斜抱着弹奏。

所用筒箫严格规定为一尺八寸。

这两件乐器的演奏姿势与形制与唐旧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称有不少与唐代大曲、法曲的曲牌名称相同。

如《摩诃兜勒》《子夜歌》、《清平乐》、《梁州曲》、《婆罗门》等。

(4)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南曲在民间流传,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

清代以来在泉州、厦门和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

建国以来,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南音研究会。

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組成南曲音乐包括“指、谱、曲”三类:“指”是有词有谱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

“谱”是无词而有琵琶指法的器乐演奏谱。

原有十三大套,后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谱”,以“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四套最为著名曲”即散曲(亦称草曲),在南曲音乐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下于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谐与众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谱式,以“ X (尺字的俗写)、工、六、土、一”。

这五字依次代表“宫、商、角、徵、羽”。

采用固定唱名法。

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两种①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两种不同组合:洞管一一洞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五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陆方面
• 2006年5月20日,泉州的南音被列进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的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大陆有2个公营的福建南音乐团:泉州南音乐 团和厦门市南乐团。
• 台湾方面
• 2009年5月11日,台湾台中县文化局依据“文化资 产保存法第59条暨传统艺术民俗及有关文物登录指 定及废止办法”将福建南音列为“国家文化资产” 传统艺术类。
响锣
四块
记谱法
福建南音使用的工尺 谱,仅仅记下乐曲的骨 架音,演奏者有很自由 的空间作情绪的抒发, 这在乐曲的谱上看不出 来,却是乐曲的主要内 容,所以不同的演奏者 或是不同的心境下,都 可以让曲子有千变万化 的样貌。而福建南音的 最高境界,就是把所有 的曲子都内化成心里的 一部分,然后抒发情绪 似地。
乐器:福建南音乐器分作上四管、下四管
• 上四管
• 洞箫:以竹子制成,前五孔、后一 孔,以其绵长乐音来补琵琶断续之 不足。 • 二弦:拉弦乐器,演奏时有严格规 定,内弦只能拉弓、外弦空弦只能 推弓。 • 三弦:柄长腹圆,音箱两面以蟒皮 包覆,音色较低沉,恰与琵琶成互 补。 • 琵琶:福建南音代表乐器,四弦、四 相、九品,属凤尾横抱式,声音清脆。 • 另有歌者手執「拍板」指揮樂隊。
福建南音——中
国古典音乐的“活 化石”
乐曲
• 福建南音的乐曲,依内 容可分为指、曲、谱。 指又称指套,曲又称散 曲,谱则和指套一样由 数个乐章组成,但却是 三者中唯一没有歌词的 纯器乐曲,内容多为写 景叙物,有十六套,其 中的四大名谱为四时景、 梅花操、八骏马、百鸟 归巢。
பைடு நூலகம்

谱式 命名 内容 曲式 有歌词但通常不 唱 以起首歌词命名 多取材于历史故 事 数个乐章组成
• 历史:《中国音乐词典》载
“南音”条目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 ①周代的南方音乐,简称 “南”。 • ②先秦已视作古乐的“南 音”。 • ③即“福建南曲”。 • ④曲艺的一种,用广州方 言演唱。南音的源流研究资料不
少,主要有以下一些论点: ○1。南 音肇始于秦汉的“相和歌”,如 “趋”、“乱”、“艳曲”都带有 南音的影子; ○2。南音起源于 唐“大曲”、“雅乐”; ○3。南音 源自元明的“曲”; ○4。南音 形成于明清,北曲南迁形成。
下四管:为四种富有特色的敲击乐器:
• 响盏:为一小锣,随福建南音琵琶指法敲击,遇 拍位则不敲。 • 双钟:随福建南音谱中的撩位固定敲击,遇拍位 则不敲。 • 叫锣:俗称狗鲛,编制为一小锣及木鱼,随福建 南音谱中的拍位敲击木鱼,随琵琶指法后半拍敲 锣。 • 四块:为四块竹片或木片组成,随福建南音谱中 的拍位双手向外夹击,其余与琵琶指法同步。敲 击时会有清脆的声音。 • 在十音合奏時,歌者手持「拍板」加上上下四管 樂器,以及噯仔(小嗩吶)或笛子等,合稱「十音」
名曲 :
• 《鱼沉雁杳》《梅花操》 《八骏马》等。其中《鱼 沉雁杳》是带有演唱的歌 词的,类似于流行歌曲。 它属于南音中的“曲”。 《梅花操》是器乐,表达 的情趣与瑶琴曲《梅花三 弄》差不多。
文化遗产保护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厦门、泉州多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南音 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9年9月 30日,南音被列进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
• 简介:福建南音,别
称南音、弦管、南曲、南 乐、郎君唱、郎君乐,从 古代发展而来的一个音乐 种类,源头在中国福建泉 州,所以又叫做泉州南音。 是因为采用的演奏风格或 曲调古朴特殊,与使用较 北方乐器或现今官话的北 管音乐成为对比。此外还 有比如在香港至今流行的 地水南音,虽然同名,却 是不相同的。
演出形式
• 传统的福建南音演出形制 称为排场,分为上四管合 奏与上下四管合奏两种。 演奏者的位置以马蹄形呈 列开来,歌唱者居于中央, 手执拍板歌唱,琵琶和三 弦居于歌唱者左侧,洞箫 和二弦则居于右侧。加入 下四管时,则往两旁顺势 而列。 • 排场的程序分为“奏指”、 “唱曲”、“宿谱”。奏 指以上下四管合奏,作为 热闹的前导,继之的唱曲 是排场的重头戏,最后用 宿谱作为结束。

无歌词的纯器乐曲 依内容命名 多描写大自然情景 数个乐章组成

有歌词的唱曲 以起首歌词命名 抒情写景或叙事 独立乐曲
数量
四十八套
十六套
数千多首
长度
别称
约15至50分钟
指套
约10至20分钟
约4至25分钟
散曲
信奉对象
• 在台湾早期,一般戏曲界各音乐团体, 福建南音祀奉“孟府郎君”、北管西 皮派奉祀“田都元帅”,北管福禄派 奉祀“西秦王爷”,每当较劲演出或 发生争斗,则各奉其神出巡示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