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诗两首》课件

《散文诗两首》课件

《散文诗两首》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导入•散文诗的特点•《金色花》的内容和主题•《荷叶母亲》的内容和主题目•文章的写作特点•总结与反思录01导入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诗创作的成绩突出。

著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去国》,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樱花赞》等。

简介作者1背景介绍23《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的新诗。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感受冰心散文诗的独特魅力。

理解两首散文诗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散文诗的阅读技巧。

课程目标02散文诗的特点03散文诗强调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通过描述自然、人生、人性等主题来展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诗的定义01散文诗是一种以散文形式创作的文学作品,它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02散文诗通常表现出一种自然、自由和灵活的形式,不受严格的韵律和节奏限制,而是追求内在的旋律和和谐。

散文诗与诗歌在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诗歌通常具有严格的韵律和节奏,运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表现一种外在的美感和音乐性。

散文诗则更注重内在的情感表达和思想传递,通过自然平实的语言和灵活自由的句式来表现主题。

散文诗与诗歌的区别散文诗的形式和内容散文诗通常以片段式、跳跃式、流动性的形式表现主题,通过多个小段落和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诗的内容可以包括自然、人生、人性、社会等广泛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启示。

散文诗的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多样。

03《金色花》的内容和主题文中描述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寻找和发现。

文中还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回报。

本文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母亲一天中的生活片段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 散文诗简介 • 《荷塘月色》分析 • 《匆匆》分析 • 两首散文诗的比较 • 散文诗的未来发展
01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以诗的意境和形式 表现散文内容的新文体,既有诗 的凝练、音乐美和形象美,又有 散文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02
它融合了诗和散文的特点,既有 抒情、写意、叙事、议论等散文 的元素,又有押韵、节奏、分行 等诗歌的元素。
散文诗的特点
01
02
03
04
表达自由
散文诗的表达方式自由,不受 诗歌格律和韵脚的限制,可以
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发挥。
语言优美
散文诗的语言优美,常常运用 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深沉
散文诗的情感深沉,常常表达 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等方
面的感悟和思考。
意境深远
散文诗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 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创造出
03
《匆匆》分析
作者介绍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 战士,被誉为“现代散文之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 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之一。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江苏扬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 。
创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当时中国正 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独特的审美体验。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欧洲浪漫主 义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逐渐发展起来。
发展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出现散 文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8张PPT)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 与母亲相似?
荷叶为莲花遮蔽风雨,这与生活中 母亲为子女遮风挡雨,对孩子细心 呵护和关爱多么相似。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 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莲花会被风吹雨打,我也有 “心中的雨点”。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 挫折、磨难
作者是借助荷叶来歌颂 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触物生情 借物喻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运 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 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 拦天空下的荫蔽?”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 与磨难的人。反问句式,加强语气,把 歌颂母爱的情感推向高潮。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 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有哪些修辞手法?
思考
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文章三次写 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 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 怎样的?
第一次
环境 天浓阴
第二次
雷声作了,雨愈 下愈大
第三次
雨肆意地下着
第四次
雨势并不减 退
红莲 的状 态
开满了,亭 亭地立着
被雨点打得左右 攲斜
被大荷叶覆盖 不摇动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由景生
课堂小结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金色花》是一首__散__文__诗__(体 裁),作者把“我”想象成 ___金__色__花_________,与母亲___嬉__戏___ ,表现了 _家__庭__之__爱__和__人__类__天__性__的__美__好__与__圣__洁_。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初一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 》ppt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散文诗概述 •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 课程总结与思考题 •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 参考文献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作者介绍
介绍《散文诗两首》的作者,包 括其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及文学 风格等。
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背 景,为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打下 基础。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是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诗逐渐发 展壮大,成为世界文学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散文诗 的发展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时期。
代表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茅 盾、郁达夫等作家都曾创作过优
秀的散文诗作品。
03
《散文诗两首》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
分析《散文诗两首》的艺 术特色,如语言、修辞、 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02
散文诗概述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特 点的文学体裁,它以诗的意境和 散文的叙述方式相结合,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
02
散文诗不受诗歌韵律和格律的限 制,但在语言运用、形象表达和 情感抒发上仍具有诗歌的特质。
课程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散文诗两首》中的 生字、生词及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 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
课程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
《散文诗两首》由两篇独 立的散文构成,每篇散文 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荷叶)6(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荷叶)6(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14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15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
出发点。
4
zǐé
姊妹 菡萏
Yīn bì
荫蔽
páihuái
徘徊
bìng dì
并蒂
5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 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文中将“我” 比作风吹雨打的荷花,将母亲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 的荷叶,进而歌颂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重点描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 采用触景生情的手法
6
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在 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意她的停顿和语气、语调的 处理,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对 她进行评价。
7
一、课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 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请找出变化过程。
8
9
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见主旨,总结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
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有形的,而“心中的
雨点”涉及面及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
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11
“雨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用过慈怜的荷叶上 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 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共大荷 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1.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

《散文诗两首》ppt

《散文诗两首》ppt

创作手法及风格的异同
语言优美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以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散文诗的魅力,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 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真挚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崇敬和感激之 情,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风格差异
泰戈尔的《金色花》表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简约的风格,而冰心的《荷叶母亲》则更注 重情感表达和文字的雕琢,表现出一种浓郁、细腻、感人的风格。
对读者的启示和影响
启示读者深入思考
散文诗通过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启示读者去深入思考人生 、社会和自然。
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散文诗独特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为读者提供不同于小说的阅读体 验。
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
优秀的散文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能够提升读者的审美水平。
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与影响
反映时代背景
散文诗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想潮流和文化 氛围。
本文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切情感,通过拟 人化的金色花形象,展现了母爱的温暖、细腻和无私。
文中通过大量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描写,将母爱这一主题表现 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主题和意象分析
本文主题是母爱,通过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母爱的温暖 、细腻和无私。
金色花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代表着纯洁和高贵,同时也传 递出母爱的恒久和不变。
意象分析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爱,红莲象征着孩子,雨则代表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这些 意象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感染力。
创作风格及技巧
创作风格
冰心的《荷叶母亲》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 展现了散文诗的独特魅力。她的文字既充满情感又富有哲理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ppt课件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ppt课件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决定了“感悟“是培养学生 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决定了“感悟“ 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过:“辨于味而后可言诗”。 “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 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就是要品尝 语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说“披文、入情、 讨源、受用”与此相同。这些提法其实都可以说成是“感 悟”。 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 、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 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 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 、鲜明的音乐性, 4、散文诗还兼有散文自然、清新的特点。 、散文诗还兼有散文自然、清新的特点。
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① 虚实相生 ② 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 ☆中国古代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 ①触景生情(先景后情) ②寓情于景 ③缘情造景(先情后景) ④借景抒情
①触景生情,情由景生。②缘情造景,景由情生。 ③景语情语,情景交融。④景略情浓,直抒胸怀。
24、 24、散文诗两首
北京市八十悟散文诗的能力。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1、学会学习散文诗的一般方法。(培养吟诵诗歌的能 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 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 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 问题。) 2、使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诗文的比较。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借助音乐、图片, 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 美,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感悟来学习《荷叶 母亲》。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课件
示例: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 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 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 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 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 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 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21
质疑提升 :你还有什么问题?
(2)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 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示例:两朵莲花,一红一白, 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 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 的庇荫下的幸福
22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
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
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
生活的写照。
10
拓展延伸:
1. 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文竞赛。
2. 在这首诗中,你感悟到了 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谈。
11
作业:
• 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
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
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
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
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
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
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
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
长的感情。
17
合作探究:
1.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先练读,然后美美的读一读
读,细细地品一品,可以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PPT教学课件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 下,不动摇
中图版新课标系列课件
《高中地理》
选修二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美国地震地质学家迪茨提出,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
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 物质对流的结果。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 相互碰撞时,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 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形成海沟、 岛弧和海岸山脉。
(3)___并__蒂___: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4)___花__瑞___:花带来好预兆。 (5)攲斜:__倾__斜__,__歪__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慈__怜___:慈爱怜惜。 (7)__荫__蔽____:(树叶)遮蔽。 3.作家作品 (1)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 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 新 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2)冰心(1900-1999),原名__谢__婉__莹__,福建长乐人,现代 著名作家,代表作有《___繁__星___》、《___春__水___》、《 往 事 》、 《_寄__小__读__者_》等。
24 散文诗两首
1.字音字形
nì( 匿 )笑 嗅.( xiù) 并蒂.( dì)
qī( 攲 )斜
菡.萏.(hàn )( dàn)
dǎo( 祷 )告
荫.蔽( yìn )
罗摩.衍.那( mó)(yǎn )
2.词语积累
(1)匿笑:__偷__偷__地__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祷告:__向__神__祈__求__保__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课《散文诗两首》《纸船》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5ppt--初中语文

第24课《散文诗两首》《纸船》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 5ppt--初中语文
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 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 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 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 漏”,更不能随便给水。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 “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 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 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主人愧疚极了,操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 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 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 了,等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 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冰心(1900—
1999),现代散文家、 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家。原名谢婉莹。是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 家之一、著有小说《两 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等;散文有 《笑》 《往 事》等;诗集有《繁星》 《春雨》等。
背景介绍
1923年夏,冰心以优异的成绩毕 业于燕京大学,获得了金钥匙—— “斐托斐”名誉学位的奖赏,并接受 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学校——美国威尔 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赴美留学, 1923年8月17日,冰心离开融乐和美 的家庭,乘船赴美,离乡背井的生活 使冰心万分苦恼。《纸船——寄母亲》 是在太平洋舟中写成的。诗的构思是 将怀念母亲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复归的 天真行为之中,她叠成许多小小的纸 船,抛到海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散文诗两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散文诗两首-课件

qī 斜
荫蔽 bì
读“荷”,说印象
❖ 《荷叶 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 怎样的感情?
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 的心灵感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 空下的荫蔽?
“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为什么会深深 的受了感动,是我看到了什么?还是想到什么?
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 用“假如我变成了 要 写,说一说。
,我 ”的句式,写一
❖ ⑴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 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 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 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 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 烤。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有: 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超人》;散文集《往事》;诗集 《繁星》、《春水》;儿童文学作品 《寄小读者》。
读一读,记一记
姊 zǐ 妹
花瑞 ruì
梗 gěng
菡萏 hàndàn
徘徊 páihuái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朗读感悟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 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 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 书的妈妈。
走近泰戈尔:
泰戈尔
(1861——1941)

24散文诗两首(人教七上荷叶母亲)PPT课件

24散文诗两首(人教七上荷叶母亲)PPT课件

大荷叶慢慢地 雨势并不减退
倾侧了下来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聚了些水珠
(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白莲已经凋谢)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19
20
21
22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 风雨、坎坷、磨难。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 是红莲,心中 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 我在无遮盖天 空下的荫蔽?
23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
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 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 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 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15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dà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 ihuá 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1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2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 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写看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红莲:不动摇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 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 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
•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 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完成下表。
环 境 红 莲 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②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请说明。
3、延情—发挥你的想像,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
母亲的诗句。
• 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一写看红莲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心情:烦闷 红莲:开满 亭亭
泰戈尔(印 度)
泰戈尔:(1861~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 活动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 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 集》、《吉檀迦利》。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
匿(nì)笑 :偷偷地笑。
生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字 词 衍(yăn)
• • • •
读停读读 准顿出出 字恰重感 音当音情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 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 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 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 跳舞,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 你在哪里呀?”我暗 暗地在那里匿笑,却 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 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 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四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冰心
• <繁星><春水>三大主题:
• 母爱、童真、自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这里由风雨中勇敢、慈怜的 的荷叶对莲花的遮蔽来比喻 伟大的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护;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 恋和赞美。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 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寄小 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橘 灯》,诗集《繁星》、 《春水》等。她的诗文笔 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 派,被称为“冰心体”。
学法指要: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 ①作者三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 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 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
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妈妈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荷叶·母亲》
冰心
自主合作学习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1、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 色花?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 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1、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 朵金色花?
因为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 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 让妈妈知道?
因为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 使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同时 给妈妈带来快乐……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 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 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 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 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 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 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 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顽皮、天真、 但又体贴,关心母亲的孩子!
妈妈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 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话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 “我不告诉你,妈妈。”
答:孩子撒起了娇来了,为自己 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 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写一段话。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
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 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 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 亲(父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 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 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 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 容光焕发!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一、文学常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 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 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 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 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 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