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扩张(上)

道 相差 比较 大 的原 因 。
D jn 根据 扩 张 段 血 管 直 径 将 C E 分 成 三 aai A 型 , 张 段 的 冠 状 动 脉 直 径 <5 mT 为 小 型 , 扩 l l 5~8 11 为 中型 , m 为大 型 。 11 1. 3 >8m A e 等 根 据 扩 张 动 脉 的几 何 形 态 将 扩 张 动 ql
冠 状 动 脉 的任 何 部 位 都 可 发 生 扩 张 性 改 变 。 Wiim 等 … la s l 报道 的 3 2例 7 2处冠 状 动脉 扩 张病 例
中, 降支 占 3% , 前 2 回旋 支 占 2 % 、 冠 状 动 脉 占 1 右 1 % 。S sk 1 报道 7 8 uu i2 j 4例 1 1 冠 脉 扩 张病 例 中, 7 处
[ 中图分类号 ] 5 3 3 R 4 .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6445 (0 0 0 -190 17 -0 5 2 1 )30 8 -3
早在 2个 世 纪前 , 病 理 学 及 心 脏 病 学 者 就 在 有 尸 检 时发现 了冠 状动 脉 扩 张 ( oo ayatr et i, c rnr r y ca a e s C E 的现 象 。M ran 在 1 6 A ) og gi 7 1年首 次对 C E进 A 行 了描述 。在 当时 , 由于该病 比较 罕见 , 上 当时 检 加
脉横径 大 于纵 向长 度 的称 为 囊 性 扩 张 , 而将 纵 向长 右冠 状 动脉 占 7 % , 3 回旋 支 占 1% , 降支 占 1 % , 3 前 0 度大于横 径 的称 为梭 型扩 张 。 左 主干 占 4 。谢 荣 苗 ¨ % 的荟萃 分 析 报道 右冠 状 动 G a ngo 根据 扩 张 动 脉血 管壁 的完 整 性 将 脉扩张的发 生率 4 % ~ 0 , 降支 2 % ~ 9 , i ol n u等 0 5% 前 5 2% 回旋 C E分 成真 性 动脉瘤 及假 性 动脉 瘤 。 A 支 2% ~ 4 , 主干 0 1 ~ % 。R m p a等 荟 萃 2 2% 左 .% 7 a ap Maks 根 据 扩 张 动 脉 的 分 布 将 C E分 成 4 ri A 了 B fl 等学 者共 9 1例 冠 脉扩 张病 例 中 , 主 干 e e er 4 左 型 : : 3支冠 状 动 脉 弥 漫性 扩 张 ; 1型 2~ 2型 : 1支 冠 扩张 发 生 率 为 3 4 , 降 支 为 3 .% , 旋 支 为 .% 前 05 回 状动 脉弥 漫性 扩 张 , 1支 冠 状 动 脉 节 段 性 扩 张 ; 另 3 3 .% , 4 2 右冠 状 动脉 为 5 . % 。 目前 多 数 资 料显 示 99 型 : 支 冠状 动脉 弥漫 性扩 张 ; 1 4型 : 限性 或节 段 性 局 冠 脉扩 张好 发部 位依 次 为 : 冠 状 动 脉 、 右 回旋 支 、 前 冠状 动脉 扩张 。 降 支 、 主干 左 A aii 根 据 C E 形 态 将 病 变 分 为 5 型 :I pr c A 型: 梭形扩张 ;型 : Ⅱ 囊样扩 张 ; : 扩张 ; 型 : m型 球形 1 v 弥 3 C E的 病 因 A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康复

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康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PTCA)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
然而,手术后的康复期对冠心病患者至关重要,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术后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恰当的康复护理。
这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动态监测心电图、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及保持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
同时,还需进行对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二、恢复期运动指导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训练。
运动对于改善心脏的供血和供氧有着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的选择。
通常,刚进行球囊扩张手术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运动强度较低,如散步、缓慢的骑自行车等。
随着康复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如快走、慢跑等。
三、生活方式调整冠心病患者在康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生活方式调整,以降低冠脉再狭窄的风险。
首先是饮食上的调整,患者应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其次是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心脏造成的负担。
此外,戒烟和避免暴饮暴食也是重要的调整方向。
四、心理支持冠心病患者在康复期往往伴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因此,给予患者恰当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抱怨和疑虑,给予鼓励和帮助。
同时,教育患者学习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焦虑,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参加康复患者支持小组。
五、定期复查和随访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以及监测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
定期复查可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液检查等,随访可以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建议和指导。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手术康复需要全面的康复护理、适当的运动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心理支持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
ccb作用机制

ccb作用机制
CCB(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从而抑制钙离子的内流,减少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达到以下几个主要的作用:
1. 拓宽冠状动脉(冠脉扩张):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CCB可以抑制冠脉平滑肌细胞上的L型钙通道,使平滑肌松弛,冠状动脉扩张,增加了心脏的血供。
2. 降低心脏的收缩力:CCB抑制了心室肌细胞内的钙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和数量,减少了心肌的收缩力,从而降低心脏的收缩压和后负荷。
3. 降低心脏的传导性:CCB同样作用于心脏传导组织的L型钙通道,减慢了心脏传导组织内的传导速度,延长了房室结传导时间,降低了心率。
这对于治疗心律失常和控制心脏搏动过快有帮助。
4. 拓宽周围小血管:CCB也可以阻断体外器官血管中的L型钙通道,使外周血管平滑肌细胞松弛,周围小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心脏的后负荷。
总的来说,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的通道,CCB可以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心率和阻力,从而达到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和随访观察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扩张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常常会出现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特别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更为明显,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症状。
2.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可出现心浊音界扩大、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体征,严重者还可能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表现。
3.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ST段压低、T波改变、心肌缺血等表现,对临床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常常可以显示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等病变,可作为诊断和随访观察的重要依据。
二、冠状动脉扩张的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随访观察是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和预防复发等。
随访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复查心电图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ST段、T波等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
2.定期检测心脏超声定期检测心脏超声,监测心脏结构、功能,及时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3.监测心脏标志物监测心脏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及时发现心肌损伤和梗死情况。
4.评估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心浊音界扩大、心脏杂音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评估和干预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6.遵医嘱用药冠状动脉扩张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等药物,保持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
冠状动脉扩张是指冠状动脉的直径增大或变形,其临床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冠状动脉扩张患者通常会出现胸痛、心悸、气短等心绞痛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缓解。
2. 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扩张可导致心电图的改变,如ST段改变、T波倒置、QRS波群变宽等。
3. 血压异常: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常常伴有血压不稳定的情况,例如突然升高或降低的血压。
4. 病理体征: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听到心脏杂音,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可能会出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如收缩期继发性增强性心杂音)。
5. 其他并发症:冠状动脉扩张还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瘤、冠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随访观察是评估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疗效和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随访观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观察:随访期间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是否有改善或加重,以及症状的程度和频率等信息。
3.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是否稳定,是否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
4. 影像学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和动态变化。
6. 生活方式指导:对于冠状动脉扩张患者,需要指导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
7. 药物治疗监测:如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需要定期调整用药方案并观察疗效,包括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症状、心电图改变、血压异常和病理体征等,而随访观察是评估患者疗效和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症状观察、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影像学检查、并发症监测、生活方式指导和药物治疗监测等内容。
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扩张冠状动脉药物治疗方法导语:冠状动脉是非常脆弱的,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身体也在承受着更大的苦痛折磨,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冠状动脉是非常脆弱的,随着现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身体也在承受着更大的苦痛折磨,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疾病的泛滥。
可能大家对于治疗扩张冠状动脉药及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扩张冠状动脉药及方法吧。
1)盐酸罂粟碱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尤其是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亦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氧供应。
常用量30~6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60~9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2)环扁桃酯(抗栓丸)作用类似罂粟碱,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肾、冠状动脉和四肢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其作用较温和、持久。
常用量100~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烟酸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常用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200~3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4)钙通道阻滞剂如脑益嗪、氟桂嗪、尼莫地平等,能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而起到扩张血管作用。
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
常用量:脑益嗪25~50毫克,每日3次口服;氟桂嗪8~12毫克,每晚服1次;尼莫地平20~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扩张冠状动脉药及方法的相关问题,相信我。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
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ation)是指冠状动脉管腔扩张至原管径的1.5倍以上。
其临床特点及随访观察如下:
临床特点:
1. 外观:冠状动脉扩张通常具有均匀和对称的特点,如果扩张部位不均匀或不对称,则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2. 年龄段:冠状动脉扩张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成人也可见。
3. 基础疾病:冠状动脉扩张往往伴随着其他基础疾病的存在,如结缔组织病、感染、遗传因素等。
4. 合并症:冠状动脉扩张可伴随心瓣膜异常、大血管异常、心脏缺陷等合并症,需
要进一步发现并治疗。
5. 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多数无症状,偶有轻微胸闷、气促等症状,体征
多无明显异常。
随访观察:
1. 随访时间:冠状动脉扩张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一般建议每6个月至1年随访一次。
2. 其他检查:随访时应经常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等检查,以评估病情
和预防并发症。
3. 防止感染:冠状动脉扩张患者需加强防止感染,避免交叉感染,以免感染加重病情。
4. 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如有心脏缺血、心力衰竭等情况,应及时给予药物
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5. 手术治疗:若冠状动脉扩张合并心脏缺陷、大血管异常等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况
给予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扩张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脏疾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以控制病情
和预防并发症。
对于有合并症的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以改善患者
的生存质量。
冠状动脉扩张标准

冠状动脉扩张标准冠状动脉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了解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冠状动脉扩张标准是指在进行相关检查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冠状动脉扩张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
其中以胸痛为主要表现,通常表现为胸闷、憋闷、压榨样疼痛,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可能性。
二、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是判断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心音、心律等。
在冠状动脉扩张患者中,常常出现心率不齐、心律不齐等体征。
此外,患者的血压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医生需要通过体征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可能性。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心肌酶谱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对于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来说,心肌酶谱常常出现异常。
此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也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可能性。
四、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T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冠状动脉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情况。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的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伴随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异常、影像学检查阳性等情况,就可以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
六、治疗原则。
对于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等。
冠状动脉重度瘤样扩张反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

[8] 高孟秋 . 咯血的病因和治疗进展 [J]. 中国医刊,2001,36(2): 17-20.
[9] 孙立红,孙红娟,王兵,等 . 垂体后叶素合并鱼精蛋白治疗大 咯血疗效观察 [J].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7.
格雷 75mgqd 抗血小板,替罗非班静脉泵入 2 天,阿 托伐他汀 20mgqd 调脂稳定斑块、贝那普利片 2.5mgqd 改善心室重构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 上述冠心 病二级预防治疗。
图 1. 患者第一次发作时心电图
图 2:患者第一次住院冠脉造影结果(溶栓后)
第二次住院情况(住院号 19017889): 患 者 出 院 后 继 续 双 联 抗 血 小 板( 阿 司 匹 林 100mgqd,氯吡格雷 75mgqd)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 防治疗。患者依从性较好,出院一年内未出现显著冠 脉缺血事件,第一次出院 1 年后停用氯吡格雷,保留 阿司匹林及其他二级预防治疗。于 2019.09.25 日再次 出现持续剧烈胸痛 2 小时,就诊急诊,心电图示(图 3): Ⅱ、Ⅲ、aVF 可见病理性 Q 波,并出现 ST 弓背 向上抬高,Ⅰ、aVL、V1- 3 导联 ST 段下斜型压低。 心 肌 标 记 物 :HS- CTNI:10.55ng/m1 ↑ ;MYO>183.5ng/
●短篇·个案●
西藏医药 2021 年第 42 卷第 3 期(总 156 期)
冠状动脉重度瘤样扩张反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1 例
李小蓉 1 达娃次仁 * 2 古桑拉姆 2 格桑嘎瓦 2 央金 2 格桑罗布 2 1 西藏大学医学院 2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西藏自治区心脏病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
激动M受体会使冠脉扩张嘛

激动M受体会使冠脉扩张嘛血管是人体中比较重要的基础组织,对人体机能的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冠状动脉作为心脏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血液供应作用。
但是,当冠状动脉发生一些异常时,就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因此,了解冠状动脉的生理机制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那么,M受体在这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M受体是指存在于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受体,可透过与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来控制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的扩张和收缩。
至于它在冠脉扩张中作用到底有多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M受体对防止心肌缺血具有积极作用。
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能量供应减少时,心室肌细胞就会自发性地放出神经调质物质去刺激M受体,以增强它对冠状动脉血管的扩张作用。
这种本体反射机制的存在可让心肌获得足够的血液,使心肌缺血的次数降低,对于病人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M受体在抗心肌缺血治疗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左卡尼汀和利多卡因等均可以激活M受体,从而对冠状动脉进行保护和扩张。
据研究表明,左卡尼汀在阻断过期心肌神经、促进新生心肌神经的同时,可以使血管扩张,改善了心肌缺血。
此外,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还发现M受体在调控血压、心跳和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显示,心肌缺血时的M受体活化可以提高心肌血流储备和改善细胞氧代谢,有助于细胞病理生理的恢复和维持。
综合以上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激动M受体会对冠状动脉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
当然,由于每个病人的身体情况不相同,具体使用M受体影响剂的方法还需根据临床情况制定。
在未经专业医生咨询的情况下,患者在自我治疗时应当特别小心,不要盲目使用未知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免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总之,M受体在冠脉扩张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对M受体的研究和应用会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护理(一)概述冠状动脉造影术,简称冠造术,可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阻塞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是检正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是经皮穿刺将球囊扩张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狭部位,扩张狭窄的管腔,增加冠脉血流量。
(二)术前护理1、术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冠造术、PTCA 术的目的,手术大致过程,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征得病人家属同意签字后,方能实施手术。
2、完成必要检查:如心电图、彩超、电解质、血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等3、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区域备皮。
4、碘过敏试验。
5、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
6、术前 4~6h 禁食、禁水,不禁药。
7、术前 30min 应予地西泮 10mg 肌注。
(三)术后护理1、护理诊断(1)潜在并发症:感染。
(2)生活自理缺陷与插管期间限制床上活动有关。
2、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发症。
②即刻做 12 导联心电图,与术前对比,有症状时再复查。
③一般于术后 4h 左右拔除动脉鞘管,若为复杂、严重病变或病人病情不稳定,则保留鞘管至次日晨,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重新造影用。
拔除动脉鞘管后,按压穿刺部位 15~20min 以彻底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 6h,右下肢制动 24h,防止出血。
(2)营养支持术后即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
(3)用药护理①常规使用抗生素 3~5天,预防感染。
②遵医嘱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噻氯匹啶250mg,2次/天,1月后改为1次/天,再用1月后停药:阿司匹林150mg,1次/天,长期服用,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赛而致血管闭塞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的变化。
(4)抗凝治疗的护理①肝素的使用于拔除鞘管后观察1h,若确认无出血,开始使用肝素12~24h;或术后4~6h开始使用肝素至次日晨,再过3h后拔除鞘管。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1.术前护理(1)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向病人说明检查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减轻病人顾虑,取得合作。
让病人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
(2)术前准备好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电解质、澳抗、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检查结果。
(3)做碘过敏试验。
(4)进行双侧腹股沟、会阴部的备皮。
(5)术前4小时禁食。
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6)术前30分钟给予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
2.术后护理(1)术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测24~48小时,密切监测病人血压、心率、心律、神志、视力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2小时内,每隔15分钟测量呼吸、脉搏、血压1次,以后每2小时记录1次。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术后绝对卧床48小时。
嘱病人不能屈曲术侧下肢或侧卧,以免穿刺部位出血。
(3)动脉穿刺部位给予加压包扎,局部压沙袋4小时。
术后穿刺部位需保留血管鞘管6~12小时;拔除鞘管后继续加压包扎24小时。
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双侧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4)观察局部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等症状。
保持伤口干燥,敷料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留置鞘管时,注意观察鞘管周围有无渗血;渗血明显通知医生处理。
(5)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6)术后保证病人入量,嘱病人每日饮水500~1000ml,以和造影剂尽快排出体外。
术后即可进食,饮食为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
(7)由于术中及术后应用大量抗凝剂,故在每次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应延长按压时间3~5分钟,防止皮下瘀血。
各种操作要轻柔。
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等。
(8)嘱病人绷带拆除后先从床上坐起,无头晕、目眩等不适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
起床下蹲时动作应缓慢,不要突然用力,防止伤口裂开。
术后1周内避免抬重物。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最新】

阿司匹林(75—360 mg/d);地尔硫卓(剂量个体化),临床实践
证明合理有效。CAE患者是否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各家说法不
一,但应注意血管扩张药物对某些患者心外膜血管的扩张作用
而诱发或加重的心绞痛。早期介入治疗CAE疗效欠佳,但近
[6]Gupta RK,Sapra R,Kaul U.Early aneurysm formation after drugelutingstent implantation:all unusual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J InvasiveCardiol,2006,1 8:140—142.
the literature[J].Arch Intern Med,1974,134(6):1072 l076.
[5]Sharma SN,Kaul U,Sharma S,et a1.Coronary arteriographic
profile in young and old India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heart disease:a comparative study[J].Indian Heart J,1 990,42(5):365—369.
来研究在扩张的CAE瘤体内植入带膜支架,可使瘤体减小甚
至消失,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特别对一些囊状CAE或CAE
并发冠状动脉瘘时,也可采取弹簧圈封堵治疗[8]。手术治疗,
CAE合并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CAE瘤体达起源血管直径的3
-4倍是外科手术的适应证。
[7]Sorrell VL,Davis MJ,Bove AA.Current knowledge and significance ofcoronary artery ectasia:a chronolog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recommendationsfortreatment,possible etiologies,and futureconsiderations.Clin Cardiol,1998,21:157—160.
冠心宁注射功效与作用

冠心宁注射功效与作用
冠心宁注射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硝酸甘油。
该药物具有如下功效和作用:
1. 扩张冠状动脉:冠心宁注射通过放松平滑肌,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加心脏供血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2. 降低血压:硝酸甘油能够扩张外周血管,并减少心脏前后负荷,从而使血压下降。
3. 缓解心绞痛:冠心宁注射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常用药物。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减轻心肌缺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4. 改善心功能:冠心宁注射能够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加心脏泵血量,提高心脏功能。
5. 保护心肌:冠心宁注射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损伤,并改善心肌的再灌注。
6. 防止血栓形成:冠心宁注射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宁注射虽然具有上述功效和作用,但使用时仍需遵医嘱,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
另外,对于存在严重低血压、头部外伤、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与应用

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与应用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
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来改善血液供应,保护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及其应用。
一、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概述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是指通过介入治疗手段,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供血。
常见的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包括冠状动脉扩张术、血管内球囊反搏术、介入手术等。
1. 冠状动脉扩张术冠状动脉扩张术是通过导管植入至狭窄的冠状动脉部位,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通畅。
常见的冠状动脉扩张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球囊扩张术。
2. 血管内球囊反搏术血管内球囊反搏术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插入主动脉,通过球囊的膨胀和缩小,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并增加冠状动脉的压力。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病变。
3. 介入手术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通过手术手段进行冠状动脉的重建,从而恢复心肌的供血和功能。
二、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应用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主要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
这些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需要尽快恢复冠状动脉供血,以保护心肌细胞,并避免进一步心肌损伤。
除此之外,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还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绞痛患者等。
通过改善血液供应,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效果与风险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并提高心肌功能。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然而,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的风险可能会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心脏再血流灌注疗法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心律失常等。
【正式版】冠状动脉扩张PPT资料

真性动脉瘤
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脉瘤
冠脉CTA
治疗措施及预后
(一)药物治疗:
➢ 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 ➢ 抗凝治疗:华法林() ➢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360mg/d
如行介入治疗:建议DAPT 三联抗血小板:ACE合并血栓所致急性心肌梗死 ➢ 溶栓治疗:
10%-20%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5)介入相关的CAE: ➢ 机械损伤:冠脉中层弹力纤维造成破坏有关 ➢ 多聚物的超敏反应: Virmani等报道了1例西罗莫
司涂层支架植入后形成CAA的病例,行活检时发现 多聚物周围T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大量聚集。 ➢ 药物涂层的影响:紫杉醇等抗细胞增殖的药物还 可以对平滑肌细胞产生影响,使其出现凋亡的现 象,从而使冠状动脉出现变薄扩张 单纯球囊扩张为3.9-5% 支架术后动脉瘤0.91%
冠状动脉扩张
心脏中心
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及诊断
4
治疗措施及预后
目录
定义及流行病学
❖ 定义:
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是
指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局限性或弥漫性扩张,超过
邻近正常血管的倍,若大于2倍称为冠状动脉瘤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或瘤样扩张。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约占50%): 当病变累及血管中膜,肌-弹力纤维显著破坏及减 少,在管腔压力作用下薄弱的管壁向外膨出而形成 冠状动脉扩张,即血管的“正性重构”
➢ CAE与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如男性、高血压、高血 脂和吸烟正相关
冠状动脉扩张(下)

的作 用 , 而 越 来 越 引 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A i gu 因 dl l o 性高 胆 固醇 血 症 人 群 C E发 病率 明显 高 于 血 脂 正 等 发 现单 纯 C E患者衣 原体 C抗 体显 著 高于 正 A A 常 的人 群 , 都 与高 密 度 脂蛋 白胆 固 醇水 平 的降 低 常人 群 , 且 因而认 为肺炎衣 原体 是 C E的独 立 的危 险 A
相关 。在分子水平 上 , 低密 度脂 蛋 白胆 固醇 ( D . ) L LC 连结 弹性 蛋 白, 原 与 蛋 白 多糖 , 经 过 氧 化 修 饰 胶 在
因素 。衣原 体 c可 能是 通 过调 节 热休 克 蛋 白-0影 6
成复 杂 的 基 质 降 解 酶 分 解 细 胞 外 基 质 。氧 化 的 生氧化 应激 、 细胞 增殖 、 纤维化 和血 栓形 成 。特殊 的 L LC可 以上调 基质 金属蛋 白酶 ( P ) D— MM s 。 遗传 多态性 导致 的血浆及 组织 内血管 紧张素 Ⅱ水平
响 MM s的释 放而起作 用 的 。 P 后 , 加对基 质 的亲 和力 。氧化 的 L LC被 巨噬 细 8 3肾素- 管紧张 素 血 管紧张 素 Ⅱ可 以通过诱 导 增 D. . 血 胞 和平 滑肌 细胞吞 噬后形 成泡 沫细胞 。泡沫 细胞 形 内皮 功能 障碍导致 动脉 粥样硬化 , 达炎 症介 质 , 表 产
粘附 分子一 (C M一) 血 管细胞 粘 附分 子一 ( C M一 1 IA 1 、 1V A
冠状动脉扩张

所患疾病:川崎我家宝宝刚满一岁,2月15日开始发高烧,2月19日确诊川崎,当天检查心脏彩超左右冠状动脉都扩张到4mm,经过住院治疗,掉丙球,服用阿斯匹林和潘生丁,28号出院,3月3日复查心脏彩超,左为4mm,右又扩张到6mm,现在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一天两次一次1粒。
我现在很担心冠状动脉继续扩张,不是说一般恢复期很少再会扩张吗,向我宝宝这种情况冠状动脉还有可能恢复吗?大夫:冠状动脉属于中度扩张,需要继续服用抗凝药物,长期门诊随访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还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给我留言。
我还想问几个问题:1、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是碾碎吃还是整片吃效果好,另外,我孩子比较小,不愿意吃药,用果汁,糖水带药可以吗?2、我宝宝1岁,现在吃阿司匹林和潘生丁需不需要再加点肝泰乐。
3、向我家孩子的情况,冠状动脉中度扩张一般恢复需要多长时间呢,如果恢复的慢或者不恢复,会不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期待您的答复,谢谢。
答:阿司匹林和潘生丁是饭后吃比较好,尽量整片吃,可以和在稀饭或米糊中喂下去。
实在不行可碾碎吃。
一般需加用肝泰乐。
冠状动脉扩张恢复时间因人和病情而异,无法准确估计,对孩子影响一般不大。
需要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问:沈大夫,您好,感谢您每一次的耐心答复。
我宝宝发病一个月后又复查的心超,现在两边冠状动脉都是4mm,和出院时相比(左为4mm,右6mm),一边恢复了2mm,一边仍然没有恢复。
请问沈大夫,怎么治疗了一个月左边的冠状动脉一直都没有恢复呢?接下来我们还要多久复查一次比较合适呢?答:冠状动脉恢复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时候会很长时间,您孩子的恢复应该还是不错的,可以1个月后继续复查超声。
问:沈大夫,我们家孩子今天又做了彩超,右边上次做是4,隔了20天再去复查,现在又扩张到5了,(从发病到现在检查的时间和情况分别是:2月18日,左4右4;3月3日,右6左4;3月6日,右5左4,3月13日,右4左4;4月2日,右5,左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血小板聚集
对症治疗
第6版
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 d)
补液、 护肝、 保心、溶栓及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必要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预
后
第6版
*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未经有效治疗者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 15%~25% *多数冠状动脉瘤于1~2年内消失, 但可留有管壁增厚和功能异常 *复发率为1%~2%
冠状动脉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值不 受年龄影响,各年龄组均<0.3。
第6版
正常心脏超声:显示左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第6版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第6版
动态超声心动图
箭头所指显示冠状动脉瘤
第6版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检查显示冠脉瘤或ECG有心肌缺血
表现时可选择使用
第6版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遗传背景:家族发病、双胎发病
发病机制
感染 易感人群 (遗传学背景)
第6版
异常免疫反应
全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损害
微生物超抗原(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红斑毒 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激活具有遗传易感 性患儿的T细胞,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免疫性损伤
发病机制
Ag
超抗原学说
mimic MHC
第6版
Superantigen Ag T cells
CD40 CD40L
TCR Vβ2 chain
Ag:抗原,
APCs
B7
T cells
CD28
Super-antigen:超抗原,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TCR:T细胞受体 TCR V β chain:T细胞受体可变区β链
MHC
TCR
超抗原 发病机制 ↓ T 淋巴细胞↑(凋亡↓) ↓ IL-1,IL-6,TNF-α↑( P53↓) ↓↓ B 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凋亡↓) ↓↓ 自身抗体 ↓↓ 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因子 ↓↓ 粘附分子(ICAM-1,ELAM-1,MHCII) ↓↓ 血管壁损害
控制炎症
第6版
*肠溶阿司匹林
30~50mg/(kg· d), 热退后3天渐减为 3~5mg/(kg· d),持续 6~8周。冠状 动脉损害者应延长治疗。
第6版
早期应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 治疗川崎病已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从 20%~25%下降为2%~4%,但仍有10%患者治疗 后48小时仍持续发热,对难治患者的附加 治疗仍在探索中,可加用1~2剂免疫球蛋白 或加用皮质激素治疗。
第6版
定期随访: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无冠状动脉瘤者:出院后1、3、6、12、24 月作全面检查(体格检查、EKG、UKG) *有冠状动脉瘤者:病变明显时密切动态随 访,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儿 科 王 长 浦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第6版
全身性血管炎
累及小、中、大动脉,易累及冠状动脉
病理分期
第6版
*I期:1~2周,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白细 胞浸润和水肿;以T淋巴细胞为主。 *Ⅱ期:2~4周,主要影响中动脉,弹力纤维及 肌层断裂和坏死,血栓形成,发生动脉瘤。
*口唇及口腔表现:唇充血皲裂,口腔粘 膜弥漫充血,草莓舌 ;
主要表现
第6版
*手足症状:急性期肢端硬性水肿,掌跖红 斑;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 趾甲可脱落; *皮肤表现: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肛周 皮肤发红和脱皮; *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 痛,表皮不红,无化脓。
第6版
结合膜炎
发病年龄在一岁以内 男孩 持续发热超过14天 贫血,HCT低于35% 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 ESR超过100mm/h CRP强阳性 血浆白蛋白低于3.5g/dl 发生体动脉瘤
第6版
其他表现
间质性肺炎, 无菌性脑膜炎, 消化道症状, 关节炎等。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第6版
为原因未明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 影响中动脉
*1967年以前称婴儿结节性多动脉炎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Tomisaku Kawasaki)报导 *全世界均有发病,以亚裔儿童为多见
第6版
控制炎症
*糖皮质激素
不宜单独使用,对IVIG无效者可考虑加用
第6版
Kato1997年回顾性研究川崎病的治疗,认为应用 强的松可影响冠状动脉瘤的修复,促进其形成, 与但用阿司匹林组比较,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分别 为85%与11%。然而此资料中有7例用阿司匹林加强 的松者,无一例发生冠脉瘤。 1988年和1995年国际川崎病专题会议中,德国和 日本学者分别总结用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川 崎病的经验,认为此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新近Newburger报道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免 疫球蛋白抗药的并发冠脉病变的川崎病患者,疗 效明显,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恶化或不良反应。
第6版
诊断标准
第6版
发热5天以上 + 以下5项中的4项,排外其 他疾病后即可确诊 *四肢:掌跖红斑,肢端硬肿,指趾端脱皮 *多形性红斑 *眼结膜充血 *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 *颈淋巴结肿大 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者 也可确诊
鉴别诊断
*败血症 *渗出性多型红斑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型) *猩红热 *化脓性淋巴结炎
草莓舌
第6版
口唇皲裂
肢端硬性肿胀
第6版
肢端膜状脱屑
颈淋巴结肿大
第6版
皮肤多型红斑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
第6版
第6版
心脏表现
第6版
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损害(冠脉狭窄或冠脉瘤):多 发生于病程2~4周,可无症状,少数 可有心肌梗死;严重者可致心源性休 克、猝死。
与冠状动脉瘤相关的危险因素:
超声心动图
第6版
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间瓣、 主动脉瓣或三间瓣返流 冠状动脉病变(CAL): 冠状动脉扩张: 轻度:3mm<直径≦4mm 中度:4mm<直径≦7mm 冠状动脉瘤:内径≧8mm 冠状动脉狭窄
第6版
冠状动脉内径与年龄和体表面积呈正相关 ~3岁<2.5mm ~9岁<3mm ~14岁<3.5mm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6版
控制炎症
第6版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肠溶阿司匹林 *糖皮质激素
控制炎症
第6版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
用法:1~2g/kg, 8~12hr 注完,发热 和其他炎症反应表现均于1~2天迅速恢复正常。 发病10天内使用 。同时加服阿司匹林可减少 冠状动脉瘤发生率。
作用机理
第6版
1.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球对免疫调节细胞产 生负反馈作用,使CD8增多;被活化的CD4 减少,从而减少IgG合成; 2.可能封闭了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 胞和血小板表面的Fc受体,从而阻断了血 管内皮的免疫性炎症反应; 3.可能提供某种特异的抗体,作用于目前 尚未清楚的致病病原体或毒素。
病理分期
第6版
*Ⅲ期:4~7周,中动脉发生肉芽肿,冠脉 部分或完全阻塞 *Ⅳ期:7周~数年,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瘢 痕,阻塞的动脉可再通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主要表现
第6版
*发热:39~40℃,持续1~2周或更长,抗 生素治疗无效; *球结合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
第6版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第6版
*血液学检查:WBC ,中性粒细胞 ,核左 移;轻度贫血;2~3周时血小板 ;急 性炎症反应指标(ESR、CRP) ; 转氨酶 。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 , IgA , IgM , IgE ,循环免疫复合物 ,IL-6
器械检查
第6版
*心电图:早期非特异性ST-T改变;心包炎时 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梗时ST 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 *胸片:可呈间质性改变; 心影可扩大。
第6版
*1976年我国首例川崎病报导; 发病率逐年增多,呈散发或小流行; *5岁以下占80% ,平均年龄1.5岁; 男:女=1.5:1 *20%发生冠状动脉损害(CAL), 继发性心脏病居首位;
第6版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治疗 预后
病因不清
*感染:细菌、病毒、尼克次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