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贵州阳明文化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地看,贵州地区自王阳明后就存在着一个相对独 立的,由王阳明及其弟子和王学传人组成的,具有鲜明的
地域性特征的“贵州阳明文化圈”。其地理范围和辐射面
积几乎包括今天的贵州全境,具体而言,涉及贵阳、安顺、 毕节、黔南、黔东南、黔西南、铜仁、遵义 8 个地区的 20 个县市,它们是:贵阳、修文、镇宁、黔西、都匀、独山、
惠水、龙里、贵定、福泉、凯里、麻江、黄平、施秉、镇
远、玉屏、思南、务川、兴义、普安。贵州阳明文化圈中 的王阳明及其后学弟子在贵州留下的遗迹(包括其办学、 讲学的地方,题咏、游历和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他们的墓、
祠等),对于今天贵州的文化旅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人
文旅游资源,值得大力挖掘、开发。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
起。其后他又创办龙冈书院,主讲贵阳文明书院。王阳明离黔后,
王门弟子在黔中南北分化,继续弘扬师说,大振阳明心学,讲学 之风,盛极一时,使阳明心学遍播全省,贵州人文蔚为大观。王 阳明谪黔成就了黔中人文的大事因缘,为贵州培养了一大批心学 弟子。阳明文化通过其亲传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四传弟 子等的大力弘传、发展,至晚明时期遂形成贵州阳明文化圈。
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开发
在旅游业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文化在旅游业中的经济意义已经越来越凸现其魅力,特别是富 有深厚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区域性特征的文化,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影响已经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CONTENTS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王阳明( 1472-1528),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 育家、思想家、军事家。
在贵州建书院,讲心学,极大地促进了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
和繁荣,推动了贵州文教事业的进步。在闲暇之余,他们还在 黔中探奇访胜,题咏山水,留下了众多遗迹。黔中王门弟子留 下的众多的、富含文化底蕴的遗迹,对今天我们贵州的旅游开 发而言,同阳明遗迹一样,也是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
阳明及黔中王门弟子留下的遗迹,形态多样、点多面广, 涉及贵州8个地区的20个县市。这些遗迹有的已开发, 有的未开发,有的保存完整,有的有待修葺。它们在总
02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
王阳明从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到贵州,到正德五年 (1510年)年初离开贵州,在谪居贵州跨三个年头近两年时间 里,留下了很多行踪遗迹和大量的诗文题记,这些行踪遗迹和
诗文题记所描述和题咏的自然对象,在今天从旅游的视角来看,
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阳明离黔后,以王杏、蒋信、孙应 鳌、李渭、马廷锡、邹元标、陈尚象等为代表的黔中王门弟子, 或在贵州为官之时,或在退隐林泉之后,或在仕宦之闲,继续
贵州明阳文化旅游圈的开发
现在的国际国内环境是贵州发展旅游的大好时机。
01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历史背景
王阳明( 1472明武宗正德元年 (1506),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被谪官为贵州龙 1528)
场(今修文)驿丞。王阳明在贵州生活了近三个年头,并于龙场 悟道,使举世闻名的心学诞生于贵州,这是贵州阳明文化圈的缘
01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特色
这些行踪遗迹和诗文题记所描述和题咏的自然对 象,在今天从旅游的视角来看,具有极大的旅游 开发价值。
02
03
04
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圈的内容
王阳明从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到贵州,到正德五年 (1510年)年初离开贵州,在谪居贵州跨三个年头近两年 时间里,留下了很多行踪遗迹和大量的诗文题记。
贵州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黔中王门
王门后学理应有“黔中王门”的一席之地。“黔中王门”具有以下特点:
它分布地域
贵州是阳明文化形成的原 点,在时间上,“黔中王 源自文库”最早学习和传播阳明 心学。
2
“黔中王门”有众 多著名学者,颇具 一定规模,且影响 一方。
3
它具有贵州本土 色彩。
广。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贵州阳明文化 分布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5
北方(河南、 山东等中原 地区)
7
泰州
3
1 6
南中(江苏)
大学者黄宗羲( 1610-1695)于清康熙 十五年(1676年)著《明儒学案》, 按照地理人文将阳明后学分为:
4
2
楚中(湖南) 江右(江西)
浙中(浙江)
粤闽(广东、 福建)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黔中王门
然而由于贵州当时交通闭塞,远在边鄙,过去很少有人论及, 从而使之漏载最早传播王学、开拓一方文明、颇具一定规模和造就 了众多著名学者的黔中王门后学,致使黔中王门后学长期鲜为人知, 被冷落忽略达数百年之久。贵州是王学的诞生地,王阳明悟道的龙 场又被历代学者视为“王学圣地”,许多黔中王学弟子也学识精湛, 其讲学、著作享誉海内外。因此,王门后学理应有“黔中王门”的 一席之地。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黔中王门的第一代弟子著名者 席书、刘秉鉴、王杏、蒋信、胡尧 时、冀元亨、陈宗鲁、汤伯元、叶 子苍、钱凤翔等人,他们是最早在 贵州传播阳明心学的学者。
黔中王门的第二代弟子著名者 马廷锡、李渭、万士和、徐樾等
黔中王门的第三代弟子著名者
黔中王门的第四代弟子著名者 黔中王门第四代弟子为陈尚象、余 显凤、吴铤和艾友芝(字野史)、 艾友兰(字幽谷)、艾友芸(字桂 阁)三兄弟
体上,依靠现代发达的交通旅游线路的连接,已经初步
具备了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文化旅游圈的雏形。
一个文化旅游圈的形成至少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其一,具有众多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景点或景区,这 些景点或景区具有共同的文化内涵且又具有自身独 具的特点和旅游优势。
01
其二,具有连接这些旅游景点或
景区的清楚明晰的旅游线路。
孙应鳌、邹元标。
贵州阳明文化圈的形成
黔中王门中的蒋信、席书、王杏、胡尧时、刘秉鉴、冀元亨、万士和、徐樾、邹元标等人,从严 格的学术、学案传统意义上来讲都不属于黔中王门,但如果从大文化意义上和贵州文化旅游角度 来讲,我们可以把他们视为黔中王门后学,因为他们或在贵州做官,或在贵州办书院、讲心学, 或来贵州听王阳明讲心学,他们的思想对当时贵州阳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他们列入黔中王门后学系统。
02
其三,这些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整 体布局上具有相对封闭的圈状特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